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17: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它们的表示符号,知道 1 千克 = 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知能力和估量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够正确运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难点
对 1 克和 1 千克质量的实际感受和准确估量,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活动,引入新课(约 5 分钟)
教师先组织一个 “背一背” 的游戏,挑选三名同学,让他们互相背一背,感受彼此体重的差异,从而引出物体有轻有重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掂一掂身边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等,初步体验物体的轻重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和简单的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直观地感受到物体重量的存在,为后续学习质量单位做好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二)认识工具,引出单位(约 5 分钟)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重量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随后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秤
向学生说明要知道物体的准确重量需要用秤来称。接着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介绍千克用 “kg” 表示,克用 “g” 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使学生明白质量单位的产生是为了准确衡量物体的轻重,将抽象的单位概念与实际的测量工具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三)实践探究,感知质量(约 15 分钟)
教师拿出一些苹果和鸡蛋
说:“现在我们来称一称,看看多少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多少个鸡蛋大约重 1 千克。” 让学生分组进行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亲自感受 1 千克的重量。
再拿出曲别针和 2 分硬币,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感受 1 克的重量,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1 千克和 1 克的差异。
接着提出问题:“2 袋盐一共有多少千克?1 千克和 1 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得出 1kg = 1000g 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深刻体会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对抽象的质量概念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约 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 1 克和 1 千克的物品
如让学生掂一掂自己的铅笔、橡皮等估计其重量,再用秤称一称验证;同时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如洗衣粉、洗衣液等,看看上面标注的净含量,加深对 1 千克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拎一拎自己的书包,先估一估书包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然后小组合作动手称一称,看看实际重量是多少,并思考如何调整书包内物品使书包大约重 2 千克。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应用能力和估量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约 10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填空题,
让学生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克或千克),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给出一些比较大小的题目,如 “1 千克 998 克 5000 克 5 千克 3500 克 3 千克 + 400 克 5000 克 6 千克 8 千克 8010 克 430 克 4 千克”,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和依据,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提出实际问题:“一个菠萝 500 克,4 个这样的菠萝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和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六)拓展提升,培养思维(约 5 分钟)
教师展示 “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让学生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严谨性。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错误案例为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课堂总结,回顾反思(约 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了 1 千克 = 1000 克,学会了如何用秤称物体重量,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等。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八)作业布置,课后巩固(约 2 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 46 页 1 - 6 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以向家长或同学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趣味活动引入到实践探究、练习巩固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在动手操作和思考讨论中逐渐建立了质量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时仍会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针对性练习。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总体而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