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下英语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 Topic 1 Section A 教学设计(表格式,含核心素养目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版九下英语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 Topic 1 Section A 教学设计(表格式,含核心素养目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1-14 12: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英语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 Topic 1 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Section A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中国名胜古迹和旅游相关的词汇,如 “attract, tourist, be famous for, places of interest, natural, introduce” 等,进行准确的听说读写表达。 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句型,如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等,描述中国的特色和著名景点,并且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句型进行交流。 掌握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be + 过去分词”,能正确区分和运用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运用被动语态描述事物的状态或动作的承受者。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理解对话和短文的能力;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流畅表达自己观点、介绍中国景点的能力;通过阅读学习,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或中国著名景点。 (二)文化意识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明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同时学会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魅力。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分析和讨论中国吸引众多游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在对话创编和写作练习中,发挥想象力,用独特的方式介绍中国景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辨别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差异,选择合适的语态进行表达。 (四)学习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通过查阅字典、参考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新单词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中,能够总结所学的重点知识和语法规则,整理学习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掌握和运用,如 “attract, tourist, be famous for, places of interest” 等词汇,以及 “China is famous for...”“There are...” 等句型。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理解和运用,包括其结构、构成和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二)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和运用 “be famous for” 和 “be famous as” 这两个短语,理解它们在语义和用法上的差异。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中主语和谓语动词的正确搭配,尤其是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be 动词的正确形式。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流畅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中国著名景点的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如听力任务、口语任务、阅读任务、写作任务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英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 - in)(5 分钟) 播放一段精彩的中国著名景点视频,涵盖长城、故宫、桂林山水、张家界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视频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感受中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places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些景点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二)词汇学习(Vocabulary learning)(5 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单词的图片,如展示长城的图片讲解 “attract”,并解释:“The Great Wall attracts many tourists every year. It means the Great Wall makes people interested and they come to visit it.” 同时,通过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 展示游客的图片讲解 “tourist”,并让学生跟读单词,注意发音的准确性。然后,让学生进行单词拼写练习,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讲解重点短语,如 “be famous for” 和 “places of interest”。通过例句 “Guilin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like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Summer Palace.” 让学生理解短语的用法。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用新学的单词和短语进行造句练习,如 “A: My hometown is famous for its delicious food. B: There are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near my school.”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对话,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句型学习(Sentence pattern learning)(5 分钟) 呈现重点句型,如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引导学生观察句型结构,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模仿句型进行造句练习,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互相评价和纠正句子中的错误,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针对学生的造句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句型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例如,“be famous for” 后接事物的特点或特色,“There be” 句型表示 “某地有某物”,要注意 be 动词的单复数形式与后面的名词保持一致。 (四)听力训练(Listening practice)(5 分钟) 播放教材 Section A 的听力材料,在听之前,让学生浏览听力题目,明确听力任务。例如,题目可能要求学生回答对话中提到了哪些中国著名景点,以及游客对这些景点的评价等。 第一遍听,让学生整体感知听力内容,了解对话的大致主题和主要信息。听完后,提问学生对话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捕捉关键信息,如人物、地点、事件等,并在课本上做好记录。例如,记录对话中提到的景点名称、游客的感受等。 听完后,核对答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讲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讲解听力中出现的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五)对话学习(Dialogue learning)(5 分钟) 播放对话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连读和停顿,模仿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体会对话的语境和情感。跟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暂停录音,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对话中的语气和表情,尽量模仿得生动自然。 引导学生分析对话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例如,让学生找出对话中使用的 “be famous for”“places of interest” 等短语,并分析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替换对话中的部分内容,创编新的对话。例如,将对话中的景点名称换成自己家乡的景点,或者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进行改编。然后,在小组内展示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语法学习(Grammar learning)(5 分钟) 通过例句引出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如 “The Great Wall is visited by millions of tourists every year.” 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结构,找出与主动语态的区别。例如,让学生比较 “The Great Wall is visited by millions of tourists every year.” 和 “Millions of tourists visit the Great Wall every year.” 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讲解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构成:be + 过去分词,以及其用法和意义。通过更多的例句,如 “The classroom is cleaned every day.”“The books are sold in this bookstore.”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 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将主动语态的句子改为被动语态,或者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被动语态形式。例如,给出句子 “People speak English all over the world.” 让学生将其改为被动语态 “English is spoken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练习完成后,核对答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七)阅读学习(Reading learning)(5 分钟) 让学生阅读教材 Section A 的短文,在阅读过程中,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尝试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教师巡视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出一些问题,如 “What are the main attractions in China ”“Why is China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寻找答案。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答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讲解短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如如何快速浏览获取关键信息,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讲解短文中出现的 “in addition to”“be known as” 等短语的用法,以及一些长难句的结构分析。 (八)课堂小结(Summary)(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知识,如 “attract, tourist, be famous for, places of interest,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等,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简要记录。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时的困惑,以及通过练习和老师的讲解后是如何理解和掌握的。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作业布置(Homework)(5 分钟) 基础作业 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完成教材 Section A 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至少使用 5 个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要求短文内容完整、语言通顺、语法正确。 拓展作业 收集更多关于中国著名景点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制作一份英语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可以包括景点的介绍、历史文化背景、旅游攻略等。下节课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与小组成员合作,编写一个关于中国旅游的对话或短文,下节课进行表演或朗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语法运用和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