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13: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所熟悉的含糖的物质名称吗
红糖
冰糖
白砂糖
葡萄糖
1.这些糖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甜的。
2.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甜的?
不是,如淀粉等。
3.甜的物质一定是糖吗?
不是,如木糖醇、糖精等。
一、细胞中的糖类
1.功能:
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列举) 分子式
核糖 C5H10O5
脱氧核糖 C5H10O4
葡萄糖 C6H12O6
果糖 C6H12O6
半乳糖 C6H12O6
蔗糖 C12H22O11
乳糖 C12H22O11
淀粉 (C6H10O5)n1
纤维素 (C6H10O5)n2
2.组成元素:
一般含有 C、H、O
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 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简写为(CH2O)。
一般:C、H、O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多糖
不能水解的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元素组成:
功能:
种类:
单糖
二糖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种类 功能 分布
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动、植物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组成DNA的成分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提供能量,构成其他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C5H10O5
C5H10O4
C6H12O6
C6H12O6
C6H12O6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
阅读教材,说出单糖的种类
问题:单糖是如何形成二糖的?
C12H22O11
C6H12O6
C6H12O6
+
水解
脱水缩合
+ H2O
麦芽糖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可水解为两分子单糖。
种类 分布 功能
二 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植物)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植物)
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动物)
水解成单糖,提供能量
一、细胞中的糖类
二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在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
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在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

















(2)二糖
(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一、细胞中的糖类
(3)多糖
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空间结构
不同功能
决定
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
一、细胞中的糖类
(3)多糖
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淀粉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糖原
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肌糖原
肝糖原
一、细胞中的糖类
(3)多糖
几丁质
(壳多糖)
外骨骼
用途
废水处理
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
人造皮肤
一、细胞中的糖类
多糖 主要分布 主要功能
淀粉
糖原 肝糖原
肌糖原
纤维素
几丁质(壳多糖)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肌肉
肝脏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储存能量
储存能量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的组成成分
供能
不供能
(3)多糖
种类 举例 分布(动植物细胞)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二糖
多糖
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原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主要)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肝脏、肌肉)
组成RNA、ATP等
组成DNA
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提供能量
储存能量
构成植物细胞壁
储能能量,参与血糖调节
按化学性质分
还原糖:
二糖(蔗糖)、多糖(淀、纤、糖、几)
单糖(葡、果、半)、二糖(麦芽糖、乳糖)
按功能分
①构成细胞的成分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
核糖:RNA的组成成分

水解
淀粉
麦芽糖

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水解
葡萄糖
③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②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非还原糖:
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
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
2.脂质的特点:
(1)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
(2)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氯仿等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一)脂肪
一分子甘油+三分子脂肪酸 →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
3
3H2O
甘油
脂肪酸
(只含C、H、O)
①脂肪的形成:
②结构特点
a.甘油部分简单,且不可变化。
b.脂肪酸部分可变
脂肪酸种类和分子长短不同
可以是饱和脂肪酸,
也可以是不饱和脂肪酸。
二、细胞中的脂质
(一)脂肪
(一)脂肪(只含C、H、O)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如果长链上的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碳原子是以单键相连接,那么该碳原子就可以连接2个氢原子,这个碳原子就是饱和的,这样形成的脂肪酸就是饱和脂肪酸。
如果长链上存在双键,那么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数目不能达到饱和,这样形成的脂肪酸就是不饱和脂肪酸。
熔点较低
不易凝固
②结构特点
植物脂肪与动物脂肪有何区别?
二、细胞中的脂质
(一)脂肪(只含C、H、O)
不饱和脂肪酸链
饱和脂肪酸链
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
(一)脂肪(只含C、H、O)
在全民减肥的时代,脂肪真是有害无益吗?
脂肪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很好的绝热体、保温
缓冲、减压保护内脏
过多脂肪——肥胖
心脏及血管堆积过多脂肪——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的元素组成与糖类有何异同?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脂质)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相同点: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不同点:脂肪中O的含量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多。(元素含量不同)
①等质量的脂质和糖类和彻底氧化分解,脂质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1g脂肪所含能量是1g糖类的2倍以上
②单位质量的脂质体积比糖原的小很多,有利于储藏。
脂肪
思考与讨论
皮下、内脏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
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里。
1. 人和动物中,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2. 脂肪含量较高的植物有?主要存在于哪些器官?
(二)磷脂
1.组成元素:
3.分布:
2.作用:
C 、H、O、P、N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
磷酸
甘油
脂肪酸
其他衍生物
(三)固醇
胆固醇:C27H46O
雄性激素(睾酮): C19H28O2
维生素D2:C28H44O
2.分类与功能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1.组成元素:
多晒太阳可促进皮肤中
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C、H、O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晒太阳能补钙吗?
种类 作 用 分 布
脂 肪 (C、H、O)
磷 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 D
①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作用
③缓冲和减压作用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2+和 P的吸收
动物皮下、植物种子
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种子
动物内脏、蛋黄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
(C H O)
(C H O N P)
(C H O)
(C H O)
家鸭育肥形成的脂肪主要来自饲料中的哪些营养成分
请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因为摄入大量脂肪 为什么说“减肥很难”
糖类与脂肪相互转化有什么差异 这对我们控制肥胖有什么启示
三、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
淀粉
葡萄糖
消化
水解
吸收
血液中葡萄糖
肝糖原
肌糖原
合成
脂肪、某些氨基酸
转化
糖类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
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
①细胞氧化分解利用;
②多余的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③还有富余,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只有在糖代谢发生障碍,人体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脂肪,而且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血液中葡萄糖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