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17: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解决电影院座位数、购票费用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进位的处理。
能够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理,尤其是进位后乘积的数位对齐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奠定基础(5 分钟)
教师说:“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新知识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请大家快速计算以下几道题目
30×40、140×2、15×30、50×40、10×30、40×120、50×10、6×200、50×80、20×30。”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教师巡视并请几位同学回答答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整十数乘法口算练习,帮助学生回顾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做好铺垫,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竖式计算,强化旧知(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22×31 和 13×12,说:“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两道题,注意数位要对齐哦。”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教师选取两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板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竖式计算的步骤: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同时,强调数位对齐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规则。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竖式计算的流程和要点,巩固已有的计算技能,为学习新知识减少障碍,确保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进位乘法学习。
(三)情境导入,引发兴趣(5 分钟)
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同学们,周末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这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电影院里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哦。
比如说,这个电影院有 26 排座位,每排有 21 个座位,大家想一想,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看看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我们全校同学坐呢?”
设计意图:创设电影院座位数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策略快速做出判断。
(四)合作探究,寻找方法(20 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说:“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计算电影院的座位数。大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巧妙。”
学生小组合作开始探究,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估算方法:把 21 看成 20,26 不变,20×26 = 520,认为座位够了;或者把 21 看成 20,26 看成 25,20×25 = 500,也觉得座位够。
口算方法:
算法 1:把 21 拆分成 20 和 1,先算 26×20 = 520,再算 26×1 = 26,最后 520 + 26 = 546。
算法 2:把 26 拆分成 20 和 6,先算 21×20 = 420,再算 21×6 = 126,最后 420 + 126 = 546。
算法 3:把 26 拆分成 3×8 + 2,21 拆分成 3×7,先算 26×3 = 78,再算 78×7 = 546。
表格法:
先分别计算出各个部分的乘积,再将它们相加,400 + 120 + 20 + 6 = 546。
竖式计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26×21,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和讲解。先算 26×1 = 26,再算 26×20 = 520,这里要注意数位对齐,最后将两次的结果相加,得到 546。在计算过程中,重点强调进位的处理,如 6×21 时,6×1 = 6,6×20 = 120,这里 120 的 2 要进位到百位。
每个小组完成探究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分享小组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深入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多种计算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汇报展示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实例应用,巩固提升(15 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三(1)班有 38 名同学,每张电影票 12 元,买电影票需要多少元?” 让学生先进行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估算时,学生可能会把 38 看成 40,12 不变,40×12 = 480,所以大约需要 480 元;或者把 38 不变,12 看成 10,38×10 = 380,所以大约需要 380 元。
然后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上台展示竖式计算过程,并讲解计算步骤和进位情况。教师针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点评和纠错,强调竖式计算的要点和易错点,如数位对齐、进位的数字要加上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在估算和精确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六)拓展延伸,思维挑战(10 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学校组织 150 名学生去看电影,电影院每排有 32 个座位,一共有 5 排,座位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个座位?”
学生先进行估算,把 32 看成 30,30×5 = 150,但因为 32>30,所以座位可能不够。
然后进行精确计算:32×5 = 160(个),160 - 150 = 10(个),得出座位不够,还差 10 个座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提升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动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七)课堂总结,回顾反思(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和学生的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过程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八)作业布置,课后巩固(2 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 37 页 1 - 4 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以标记出来,下节课一起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学习过程中。从旧知复习到情境引入,再到小组合作探究和练习巩固,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计算方法和算理。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想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竖式计算的进位过程中容易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专项练习。同时,在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讨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