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期七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2025.1
1.研究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而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
万年。二者的生活习性相同之处是
A.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B,建造房屋
C.集体生活,用打制石器
D,人王取火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牛河粱遗址出土良渚古城遗址出土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
位于河南郑州的炎帝
的玉猪龙
的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的彩绘龙纹陶盘
(右)、黄帝(左)雕像
A,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B.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D.史前时期手工业的进步
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世代沿袭,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在中国延续了几千
长
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于
A.尧舜的继位传承
B.禹传子,家天下
C,商汤灭夏
D.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
4.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驰
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平王迁都洛邑
B,发生“国人暴动”
C.盘庚迁都
D.禹建都阳城
宝
5,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
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
调分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齐是.的过路线
时运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6.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
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
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8.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9,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10.“它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材料评述的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
C.大泽乡起义D.楚汉之争
11.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
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版图拓展
12.统一货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汉武帝时,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
制,统一铸造了
A.圆形方孔半两俄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13.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胡豆,今蚕豆
胡麻,今芝麻
胡桃,今核桃
A.丝绸之路
B.卫温到夷州C.玄类西游
D.设立市舶司
14.“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
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前
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反映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丝绸之路贸易
C.玄类西行天竺
D.甘肃行省设置
15.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
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
著作是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