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13.2内能(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13.2内能(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7 10:24:31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13.2内能(基础卷)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凉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2.(2024九上·潮南期中)如图所示是利用煤气灶给水壶里水加热的情景,下列有关这情景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3.(2024九下·十堰模拟)学校饭堂营养又美味的午餐都是由食堂厨师用心制作而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的
C.热的饭菜从打饭窗口端到餐桌的过程,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内能会增大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2024九下·秦都模拟)如图所示,“打铁花”演出时,工匠师傅用木板将滚烫的铁水打向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水在空中飞舞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B.铁水向上飞起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C.铁在被加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温度不变
D.铁水凝固过程中所含热量不变
5.(2024九上·简阳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增加
B.60℃的热水所含的内能大于0℃的冰
C.水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6.(2022九上·花都期中)在学校开设的劳动课上,小慧跟着老师学做了一道蒜香鸡翅,关于这道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蒜香鸡翅的香味四溢是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鸡翅刚煮熟时的内能比生鸡翅时的内能小
D.将鸡翅煮熟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来改变鸡翅的内能
7.(2024九上·珠海期中)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内能与质量无关
C.物体内能越大,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
8.(2024九上·广东月考)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
A.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试纸的温度高 D.氨气的内能比酚酞试纸小
9.(2024九上·甘州月考)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煤炭的燃烧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
C.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D.放烟火时,礼花腾空而起
10.(2022九上·武汉月考)如图,为了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瓶内装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对这一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当瓶塞未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增大
B.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小
C.若瓶内先不装少量水,不断打气时瓶塞也会跳起,也能顺利的完成探究
D.这一过程先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后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1.(2025九上·中山月考)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在相同温度下,1千克的水比1千克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来说是等效的
12.(2024九上·茂南月考)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B.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C.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某物体内能增大,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13.(2024九上·武汉月考)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内能会减小
B.甲图中分子间距离较大,该物质在这种状态下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C.乙图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D.丙图中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14.(2024九上·坪山期中)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划火柴点火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15.(2024九上·普宁期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一些
C.“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先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二、填空题
16.(2024九上·江门期中)从内能、热量和温度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物理量填在下边的空线上:
(1)热水放热的“热”是指    .
(2)热水太热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的“热”是指    .
17.(2023九上·南昌月考)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质量相同的0℃的水内能   0℃的冰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2024九上·宜春月考)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
19.(2024九下·巧家月考)如图甲所示,游乐场过山车是比较惊险刺激的项目,小明游玩后对此项目比较感兴趣,准备对过山车到达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内侧的顶端而不会掉下来的情况进行研究。他从网上购买如图11乙所示的离心轨道。小明把钢球从斜轨较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最低点C处后,再沿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内侧经最高处D点,走完圆形轨道,再爬上斜轨到达E处停下。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发现。
(1)从A处由静止释放钢球,到达轨道最低点C处,此过程中钢球的动能   。
(2)钢球在E处时机械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在C处时的机械能,钢球经过D点时轨道对钢球的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   (选填“向上”或“向下”)。
(3)把钢球放在与D处等高点B处由静止释放,钢球   (选填“能”或“不能”)到达圆轨内侧最高点D处。
20.(2024九上·罗湖期末) “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   滑轮,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   ,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
21.(2023九上·成都期中)古人“钻木取火”,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将一杯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2.(2024九上·北京市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他用打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内气体的内能会   .当他继续向瓶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的瞬间,小明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白雾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使其内能   ,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的.(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3.(2024九上·于都月考)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在物理学中,天气很热”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的“热”是   。
24.(2024九上·江门期中)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或   有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变得烫手,是通过   改变物体的内能。
25.(2024九上·紫金期中)图甲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混合,颜色变均匀,说明气体间发生了   现象;图乙中,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图丙中,两个压紧的铅块不会被重物拉开,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   .
26.(2024九上·石家庄月考)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小明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   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4九上·潮南期中)(1)如图甲所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些水,水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子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甲 乙
①瓶塞被冲出后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瓶内空气的内能   (后一空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②通过这个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2)在学校的实验室中,小欣同学利用学校提供的器材做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棕色),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氨气体的密度,如图乙所示.
①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里装的气体应是   ;
②几分钟后,小欣将看到的现象是   ;
③此实验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者释放描述,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
C.物体温度升高的方式有两种吸收了热量、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譬如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3、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2.【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者释放来描述,A错误;
B、 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正确;
C、热值和物质的燃烧程度无关,C错误;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温度,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2、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热量是过程量,只能使用吸收或者释放来描述。
3.【答案】D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热汤的温度高,不能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炒菜时,菜从烧热的铁锅中吸收热量,是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用锅铲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故B错误;
C.饭菜的温度高于气温,饭菜与空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内能会减小,故C错误;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热量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铁水在空中飞舞时与温度低的空气接触,向外放热,铁水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A错误;
B.铁水向上飞起过程中,因铁水向上飞起过程中需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铁属于晶体,因此铁在被加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持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热量热传递时能量的改变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总机械能减少;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放热,内能减少。
5.【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
B、内能大小跟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和质量有关,不知道物体的质量如何,不能判断物体含有内能的多少,故B错误;
C、水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如果不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判断;
(2)从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内能大小跟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和质量有关;
(3)汽化吸热且水和水蒸气质量不变;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6.【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蒜香鸡翅的香味四溢是由于香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扩散现象,A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不符合题意;
C.鸡翅刚煮熟时温度高,其内能比生鸡翅时的内能大,C不符合题意;
D.将鸡翅煮熟的过程中,鸡翅吸热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鸡翅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7.【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内能增加时,可能状态发生变化,B错误,D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描述,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1、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2、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一切物体均具有内能。
8.【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打开活塞后,氨气从左侧的瓶中运动到了右侧的瓶中,导致酚酞溶液的试纸逐渐变红,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9.【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煤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而不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是因为外力通过锯条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故C错误;
D、放烟火时,礼花燃烧时喷出的燃气对礼花产生推力作用,使礼花腾空而起,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
【分析】分析能转化时,应先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了;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10.【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 、当瓶塞未跳起时,向瓶内打气,活塞通过压缩做功的方式对瓶内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通过膨胀做功的方式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若瓶内先装少量水,在不断打气时,瓶塞在跳起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如果瓶内先不装少量水,在不断打气时,瓶塞在跳起的同时就不能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就不好判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从面无法完成探究,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当瓶塞未跳起时,向瓶内打气,活塞通过压缩做功的方式对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通过膨胀做功的方式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分析】(1)物体做功的方式主要有:摩擦、压缩、膨胀、弯曲、打击、碰撞等;
(2)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11.【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A错误;
B、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熔化和沸腾,B错误;
C、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用释放和吸收热量来描述 ,C错误;
D、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来说是等效的,D正确 。
综上选D。
【分析】1、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2.【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做功;A错误;
B、 高温物体不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内能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温度还有质量,B错误;
C、 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正确;
D、 某物体内能增大,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熔化状态,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2、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温度、质量等。
13.【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乙图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无固定排列,是气体分子的模型,丙图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体分子的模型,物质由乙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即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内能会减小,故A正确;
B.甲图是固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宏观特征是具有一定的体积,有固定的形状,故B错误;
C.乙图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故C错误;
D.丙图液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故D错误。
故选 A。
【分析】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4.【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BD、 锯木头锯条发热 、 划火柴点火 、 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均是通过做goon给增加物体内能,ACD错误;
C、烧水使得水温升高,通过热传递使得水温度升高,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5.【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 雪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为固体,A错误;
B、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B错误;
C、春天过后,水温逐渐升高,和鸭子具有温度差,通过热传递增加鸭子的内能,C正确;
D、 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6.【答案】(1)热量
(2)温度
(3)内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1)热水的热是指热量;
综上 第1空、 热量;
(2)热水太热的“热”是指温度高;
综上 第1空、 温度;
(3)摩擦生热的“热”是指 内能。
综上 第1空、 内能。
【分析】1、内能:是指构成物体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和物质的质量、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2、热量是过程量。可以用吸收和释放进行描述,温度是状态量可以使用高低描述。
17.【答案】势能;大于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势能之和叫做内能, 质量相同的0℃的水分子势能大于冰,所以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
综上 第1空、 势能;第2空、大于。
【分析】内能:定义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势能的总和,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的温度等有关。
18.【答案】动能;内能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析】根据内能的定义解答。
19.【答案】(1)增大
(2)小于;向下
(3)不能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与势能的应用;机械能及其转化;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1)从A处由静止释放钢球,到达轨道最低点C处,此过程中钢球速度增大,动能增加;(2)钢球从C处运动到E点,在此过程中,钢球克服摩擦消耗了机械能,所以钢球在E处时机械能小于其在C处时的机械能;钢球经过D点时速度比较大,钢球对轨道有向上的压力作用,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此时钢球受到竖直向下的支持力;(3)把钢球放在与D处等高点B处由静止释放,由于钢球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力,钢球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钢球的机械能减小,所以钢球不能达到圆轨内侧最高点D处。
【分析】本题考查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再通过里的相互作用的确定里的方向。
20.【答案】定;减小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位置不变,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定滑轮;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消耗了内能,内能减小,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
【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内能对外做功时,消耗内能,内能减少。
21.【答案】做功;减小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钻木取火”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将一杯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杯中剩余冷水的质量减小,温度不变、状态不变,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减小。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前者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后者是能量的转移过 程;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22.【答案】增大;减小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解:瓶子里装有一些酒精,用力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压缩瓶内的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出现白气。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对物体做功、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3.【答案】温度;内能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说天气很热时,描述空气的温度较高,人感觉热,天气热指温度这一物理量。
摩擦生热时,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得物体的内能增加,生热指内能。
【分析】描述天气热指温度高;摩擦生热指内能增大。
24.【答案】做功;热传递;热传递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由于热汤温度高,汤勺吸热,变得烫手,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物体间温度不同,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
25.【答案】扩散;内;引力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甲图中,两瓶气体混合,是气体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图乙中,水沸腾后,水蒸气膨胀,将塞子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图丙中,两个铅块压紧后,挂重物也不会被拉开,是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两种气体混合,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分子间有引力。
26.【答案】引力;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小明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米饭的内能增加的。
综上 第1空、引力; 第2空、热传递。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7.【答案】(1)冒出“白气”;变小;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
(2)二氧化氮;两个瓶都变成淡棕色;分子在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 瓶塞被冲出后看到的现象是,瓶口冒出白气,空气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空气内能减小,所以可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综上 第1空、 冒出“白气”; 第2空、变小; 第3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
(2)为了减少重力对气体扩散现象的影响,应该使得密度较小的物体置于下方,所以二氧化氮气体在下方,可以看到两个瓶都变成淡棕色,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综上 第1空、二氧化氮; 第2空、两个瓶都变成淡棕色; 第3空、分子在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活塞压缩空气,类似打气筒,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温度增加;
2、加热水使得瓶塞喷射,通过热传递使得水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水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3、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1 / 1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13.2内能(基础卷)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凉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者释放描述,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
C.物体温度升高的方式有两种吸收了热量、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譬如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3、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2.(2024九上·潮南期中)如图所示是利用煤气灶给水壶里水加热的情景,下列有关这情景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者释放来描述,A错误;
B、 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正确;
C、热值和物质的燃烧程度无关,C错误;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温度,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2、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热量是过程量,只能使用吸收或者释放来描述。
3.(2024九下·十堰模拟)学校饭堂营养又美味的午餐都是由食堂厨师用心制作而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的
C.热的饭菜从打饭窗口端到餐桌的过程,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内能会增大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D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热汤的温度高,不能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炒菜时,菜从烧热的铁锅中吸收热量,是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用锅铲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故B错误;
C.饭菜的温度高于气温,饭菜与空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内能会减小,故C错误;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2024九下·秦都模拟)如图所示,“打铁花”演出时,工匠师傅用木板将滚烫的铁水打向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水在空中飞舞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B.铁水向上飞起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C.铁在被加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温度不变
D.铁水凝固过程中所含热量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热量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铁水在空中飞舞时与温度低的空气接触,向外放热,铁水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A错误;
B.铁水向上飞起过程中,因铁水向上飞起过程中需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铁属于晶体,因此铁在被加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持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热量热传递时能量的改变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总机械能减少;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放热,内能减少。
5.(2024九上·简阳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增加
B.60℃的热水所含的内能大于0℃的冰
C.水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
B、内能大小跟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和质量有关,不知道物体的质量如何,不能判断物体含有内能的多少,故B错误;
C、水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如果不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判断;
(2)从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内能大小跟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和质量有关;
(3)汽化吸热且水和水蒸气质量不变;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6.(2022九上·花都期中)在学校开设的劳动课上,小慧跟着老师学做了一道蒜香鸡翅,关于这道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蒜香鸡翅的香味四溢是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鸡翅刚煮熟时的内能比生鸡翅时的内能小
D.将鸡翅煮熟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来改变鸡翅的内能
【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蒜香鸡翅的香味四溢是由于香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扩散现象,A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不符合题意;
C.鸡翅刚煮熟时温度高,其内能比生鸡翅时的内能大,C不符合题意;
D.将鸡翅煮熟的过程中,鸡翅吸热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鸡翅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7.(2024九上·珠海期中)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内能与质量无关
C.物体内能越大,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内能增加时,可能状态发生变化,B错误,D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描述,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1、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2、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一切物体均具有内能。
8.(2024九上·广东月考)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
A.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试纸的温度高 D.氨气的内能比酚酞试纸小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打开活塞后,氨气从左侧的瓶中运动到了右侧的瓶中,导致酚酞溶液的试纸逐渐变红,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9.(2024九上·甘州月考)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煤炭的燃烧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
C.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D.放烟火时,礼花腾空而起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煤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而不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是因为外力通过锯条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故C错误;
D、放烟火时,礼花燃烧时喷出的燃气对礼花产生推力作用,使礼花腾空而起,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
【分析】分析能转化时,应先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了;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10.(2022九上·武汉月考)如图,为了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瓶内装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对这一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当瓶塞未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增大
B.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小
C.若瓶内先不装少量水,不断打气时瓶塞也会跳起,也能顺利的完成探究
D.这一过程先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后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 、当瓶塞未跳起时,向瓶内打气,活塞通过压缩做功的方式对瓶内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通过膨胀做功的方式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若瓶内先装少量水,在不断打气时,瓶塞在跳起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如果瓶内先不装少量水,在不断打气时,瓶塞在跳起的同时就不能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就不好判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从面无法完成探究,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当瓶塞未跳起时,向瓶内打气,活塞通过压缩做功的方式对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通过膨胀做功的方式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
【分析】(1)物体做功的方式主要有:摩擦、压缩、膨胀、弯曲、打击、碰撞等;
(2)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11.(2025九上·中山月考)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在相同温度下,1千克的水比1千克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来说是等效的
【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A错误;
B、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熔化和沸腾,B错误;
C、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用释放和吸收热量来描述 ,C错误;
D、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来说是等效的,D正确 。
综上选D。
【分析】1、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2.(2024九上·茂南月考)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B.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C.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某物体内能增大,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做功;A错误;
B、 高温物体不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内能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温度还有质量,B错误;
C、 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正确;
D、 某物体内能增大,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熔化状态,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中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内能改变;
2、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温度、质量等。
13.(2024九上·武汉月考)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内能会减小
B.甲图中分子间距离较大,该物质在这种状态下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C.乙图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D.丙图中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乙图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无固定排列,是气体分子的模型,丙图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体分子的模型,物质由乙状态直接变成丙状态即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内能会减小,故A正确;
B.甲图是固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宏观特征是具有一定的体积,有固定的形状,故B错误;
C.乙图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故C错误;
D.丙图液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故D错误。
故选 A。
【分析】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4.(2024九上·坪山期中)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划火柴点火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BD、 锯木头锯条发热 、 划火柴点火 、 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均是通过做goon给增加物体内能,ACD错误;
C、烧水使得水温升高,通过热传递使得水温度升高,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5.(2024九上·普宁期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一些
C.“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先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 雪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为固体,A错误;
B、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B错误;
C、春天过后,水温逐渐升高,和鸭子具有温度差,通过热传递增加鸭子的内能,C正确;
D、 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二、填空题
16.(2024九上·江门期中)从内能、热量和温度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物理量填在下边的空线上:
(1)热水放热的“热”是指    .
(2)热水太热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的“热”是指    .
【答案】(1)热量
(2)温度
(3)内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1)热水的热是指热量;
综上 第1空、 热量;
(2)热水太热的“热”是指温度高;
综上 第1空、 温度;
(3)摩擦生热的“热”是指 内能。
综上 第1空、 内能。
【分析】1、内能:是指构成物体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和物质的质量、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2、热量是过程量。可以用吸收和释放进行描述,温度是状态量可以使用高低描述。
17.(2023九上·南昌月考)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质量相同的0℃的水内能   0℃的冰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势能;大于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势能之和叫做内能, 质量相同的0℃的水分子势能大于冰,所以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
综上 第1空、 势能;第2空、大于。
【分析】内能:定义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势能的总和,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的温度等有关。
18.(2024九上·宜春月考)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
【答案】动能;内能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析】根据内能的定义解答。
19.(2024九下·巧家月考)如图甲所示,游乐场过山车是比较惊险刺激的项目,小明游玩后对此项目比较感兴趣,准备对过山车到达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内侧的顶端而不会掉下来的情况进行研究。他从网上购买如图11乙所示的离心轨道。小明把钢球从斜轨较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最低点C处后,再沿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内侧经最高处D点,走完圆形轨道,再爬上斜轨到达E处停下。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发现。
(1)从A处由静止释放钢球,到达轨道最低点C处,此过程中钢球的动能   。
(2)钢球在E处时机械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在C处时的机械能,钢球经过D点时轨道对钢球的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   (选填“向上”或“向下”)。
(3)把钢球放在与D处等高点B处由静止释放,钢球   (选填“能”或“不能”)到达圆轨内侧最高点D处。
【答案】(1)增大
(2)小于;向下
(3)不能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与势能的应用;机械能及其转化;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1)从A处由静止释放钢球,到达轨道最低点C处,此过程中钢球速度增大,动能增加;(2)钢球从C处运动到E点,在此过程中,钢球克服摩擦消耗了机械能,所以钢球在E处时机械能小于其在C处时的机械能;钢球经过D点时速度比较大,钢球对轨道有向上的压力作用,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此时钢球受到竖直向下的支持力;(3)把钢球放在与D处等高点B处由静止释放,由于钢球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力,钢球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钢球的机械能减小,所以钢球不能达到圆轨内侧最高点D处。
【分析】本题考查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再通过里的相互作用的确定里的方向。
20.(2024九上·罗湖期末) “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   滑轮,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   ,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
【答案】定;减小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位置不变,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定滑轮;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消耗了内能,内能减小,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
【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内能对外做功时,消耗内能,内能减少。
21.(2023九上·成都期中)古人“钻木取火”,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将一杯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做功;减小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钻木取火”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将一杯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杯中剩余冷水的质量减小,温度不变、状态不变,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减小。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前者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后者是能量的转移过 程;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22.(2024九上·北京市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他用打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内气体的内能会   .当他继续向瓶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的瞬间,小明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白雾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使其内能   ,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的.(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增大;减小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解:瓶子里装有一些酒精,用力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压缩瓶内的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出现白气。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对物体做功、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3.(2024九上·于都月考)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在物理学中,天气很热”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的“热”是   。
【答案】温度;内能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说天气很热时,描述空气的温度较高,人感觉热,天气热指温度这一物理量。
摩擦生热时,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得物体的内能增加,生热指内能。
【分析】描述天气热指温度高;摩擦生热指内能增大。
24.(2024九上·江门期中)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或   有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变得烫手,是通过   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做功;热传递;热传递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由于热汤温度高,汤勺吸热,变得烫手,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物体间温度不同,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
25.(2024九上·紫金期中)图甲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混合,颜色变均匀,说明气体间发生了   现象;图乙中,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图丙中,两个压紧的铅块不会被重物拉开,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   .
【答案】扩散;内;引力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甲图中,两瓶气体混合,是气体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图乙中,水沸腾后,水蒸气膨胀,将塞子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图丙中,两个铅块压紧后,挂重物也不会被拉开,是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两种气体混合,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分子间有引力。
26.(2024九上·石家庄月考)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小明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   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答案】引力;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小明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米饭的内能增加的。
综上 第1空、引力; 第2空、热传递。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4九上·潮南期中)(1)如图甲所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些水,水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子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甲 乙
①瓶塞被冲出后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瓶内空气的内能   (后一空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②通过这个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2)在学校的实验室中,小欣同学利用学校提供的器材做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棕色),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氨气体的密度,如图乙所示.
①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里装的气体应是   ;
②几分钟后,小欣将看到的现象是   ;
③此实验说明   .
【答案】(1)冒出“白气”;变小;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
(2)二氧化氮;两个瓶都变成淡棕色;分子在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 瓶塞被冲出后看到的现象是,瓶口冒出白气,空气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空气内能减小,所以可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综上 第1空、 冒出“白气”; 第2空、变小; 第3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
(2)为了减少重力对气体扩散现象的影响,应该使得密度较小的物体置于下方,所以二氧化氮气体在下方,可以看到两个瓶都变成淡棕色,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综上 第1空、二氧化氮; 第2空、两个瓶都变成淡棕色; 第3空、分子在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活塞压缩空气,类似打气筒,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温度增加;
2、加热水使得瓶塞喷射,通过热传递使得水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水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3、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