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7 10:24:31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基础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4九上·清新期中)小明同学在他的笔记本中进行了如下知识梳理: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都无关;
②光年是长度单位;
③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木头重;
④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⑤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⑥物体内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⑦物体只要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请你来帮他检查一下,以上的结论中归纳都是错误的组合是(  )
A.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①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和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错误;
②光年是长度单位 ,正确;
③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木头同样重 ,错误;
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错误;
⑤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正确;
⑥物体内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错误;
⑦物体只要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错误;
综上错误的为 ①③④⑥⑦ 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密度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状态有关;
2、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3、力和运动: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谱线红移,即谱线的波长边长,频率减小,即星系远离。
2.(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说法错误是(  )
A.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在“”吸收的热量
B.“”该物质的液态质量保持不变
C.该物质在第时分子排列如图乙A
D.图乙中,从B状态到A状态,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加热相同时间,物体吸热量相同,所以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在“”吸收的热量 ,A正确;
B、0-2min,该物质处于固态,B错误。
C、 该物质在第时分子排列如图乙A(固体状态),C正确;
D、由气态到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变大,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2024九上·潮南月考)如图示意了某种物体常见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乙状态到甲状态,分子间的引力变大
B.丙状态时,物体的流动性最明显
C.甲状态时,物体最容易被压缩
D.甲状态时,分子的位置固定,不会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 从乙状态到甲状态 ,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引力也相应变大,A正确
B、乙状态流动性最强,B错误;
C、乙状态最容易被压缩,C错误;
D、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强。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4.(2024九上·香洲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骨汤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
B.排骨汤沸腾后持续吸热,其内能不变
C.蒸包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包子内能的
D.翻炒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锅中菜的内能的
【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排骨汤温度越高含有内能越多,而不是热量多,故A错误;
B.排骨汤沸腾后持续吸热,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包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包子内能的,故C正确;
D.翻炒菜过程中,菜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锅中菜的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内能是状态亮,只能说“含有”;
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CD.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
5.(2024九上·虎门期中)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减小,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有内能,A错误;
B、 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B正确;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熔化,C错误;
D、 物体的内能减小,可能是从外界释放了热量或者对外界做功,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6.(2024九上·南安期末)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其内能可能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A错误;
B、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以使得物体内能增加,并不一定要吸收热量,B错误;
C、晶体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错误;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所处的状态有关,所以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其内能可能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所处的状态有关,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7.(2024九上·清新期中)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 A.内能少的物体有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所以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A正确;
B.内能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A.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D.根据熔化吸热判断。
8.(2024九上·江门期中)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对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牛角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B.牛角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
C.牛角筒内气体分子运动变剧烈
D.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推杆的机械能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推杆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
故选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9.(2024九上·龙岗期中)如图是古人“钻木取火”的场景,下列与其内能改变方式相同的是(  )
A.抱团取暖 B.釜底抽薪 C.摩擦生热 D.扬汤止沸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在抱团取暖时,温度不同,可以发生热传递,改变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温度不同,釜底抽薪,失去热源,是发生了热传递,B不符合题意;
C、摩擦生热,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C符合题意;
D、扬汤止沸时,发生了温度变化,是热传递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间有温度差时,发生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
10.(2024九上·惠州期中)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将“月饼”归入“蒸作从食”一类,表明当时的“月饼”可能是蒸制的,而非今天我们所知的烘焙方式。关于“蒸”月饼时的情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水变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我们不敢大口吃刚出炉的月饼,是因为月饼含有的热量较多
D.“月饼”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内能变大,故A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温度升高故B错误;
C.我们不敢大口地吃刚出炉的月饼,是因为月饼的温度高,故C错误;
D.“月饼”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D.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B.根据汽化吸热判断;
C.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1.(2024九上·德城期末)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  )
①甲物质是水
②0~12min乙温度降低了20℃
③0~12min甲放出了的热量
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①根据图像,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甲液体的温度下降慢;根据Q放=cmΔt,温度降低越快,比热容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较大,甲是水,故①正确;
②图中,0~12min内,乙的温度差为:Δt乙=60℃-20℃=40℃,故②错误;
③在0~12min内,甲放出的热量:
Q水放=c水m水Δt甲=4.2×103J/(kg ℃)×0.5kg×(60℃-40℃)=4.2×104J,故③错误;
④在0~12min内,相同时间内,水和液体放出热量相等,放出的热量为Q水放=Q乙放=4.2×104J,根据Q乙放=c乙m乙Δt乙,计算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
,故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质量相同,相同时间时,物体放出热量相等,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根据Q放=cmΔt,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根据热量、质量关系,结合温度差,计算液体的比热容。
12.(2023九上·顺德月考)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ABC.加热相同时间,吸热量相同,A的温度变化B的温度变化所以B温度变化了为A温度变化量的2倍,A、B的质量相同,由可分析::,故A正确、BC错;
D.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A的时间长,A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
综上选A,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13.(2024九上·保康月考)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答案】A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物质吸放热公式Q = cm △ t可得△ t=,因此,把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代入,得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故A对。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吸放热公式Q = cm △ t求升高的温度计算问题。
14.(2020九上·永定期中)冷水的温度为 t1,热水的温度为 t2,现要把冷水和热水混合成温度为 t3 的温水,若不计热量损失,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比应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冷水吸收的热量:Q吸=cm1(t3 t1),
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2(t2 t3),
由题知,Q吸=Q放,∴cm1(t3 t1)=cm2(t2 t3),
解得: =
故答案为:C.
【分析】冷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释放的热量,假设冷水的热水的质量,利用比热容列方程求解即可。
15.(2024九上·吉林期中)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C.当温度升高到30℃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甲液体吸热升温慢
【答案】B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ABD.根据Q=cmΔt,在质量、初温、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得越多,比热容越小,图像中,甲液体温度升高的快,温度差较大,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D错误,B正确;
C.根据图像,升高到30℃,乙的加热时间长,乙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温度-时间图像,判断温度变化快慢;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6.(2024九上·白云期中)为比较A液体和B液体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两液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图线如图,不考虑汽化,则:
(1)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B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或“<”),A液体升高的温度   B液体升高的温度,而且,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公式   ,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   B液体的比热容。因此,   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2)如果B液体的比热容是,则A液体的比热容是   。
【答案】(1)=;>;;<;B
(2)
【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时间相同,A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A液体温度升高20℃,B温度升高10℃,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比热容公式,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即B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综上 第1空、 =;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 第5空、B.
(2)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QA=cAmAΔtA,同理计算B液体吸收的热量QB=cBmBΔtB
由题可知QA=QB,即。
综上 第1空、。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1)[1]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
[2]由图像可知,同时加热4min ,A液体温度由10℃变为30℃,温度升高20℃,B液体温度由0℃变为10℃,温度升高10℃,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
[3][4]根据比热容公式Q=cmΔt,可得,吸收的热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体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比热容大的,吸热能力强,即B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2)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QA=cAmAΔtA
B液体吸收的热量
QB=cBmBΔtB
由题可知QA=QB,即
cAmAΔtA=cBmBΔtB
17.(2024九上·江门期中)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   (选填"沙子”或“海水")上升的温度较高。将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铅块同时放入水中进行加热,经过相同的时间,铝块吸收的热
   .(远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铂块吸收的热量.[c铝=0.88×103/kg℃), c铅=0.13X103J/(kg℃)]
【答案】大;沙子;大于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白天,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凉爽,是因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小,温度升高少,沙子上升的温度高,所有烫脚;
铝块和铅块的质量、初温相同,放入水中进行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差相同,根据Q=cmΔt,由于铝块的比热容较大,则铝块吸收的热量大于铅块吸收的热量。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水的温度差小;根据Q=cmΔt,当质量和温度差相同时,比热容越大, 吸收的热量越多。
18.(2024九上·花都期中)如图 所示,在绝热容器(容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中装有 30℃的水 A,其质量为mA;把一瓶 90℃,质量为 mB的水 B 放入绝热容器后,温度变化如图 所示。
(1)水 B 从 90℃降到 80℃放出的热量为 Q1;从 80℃降到 70℃放出的热量为 Q2,则 Q1    (选填“>”、“=”或“<”)Q2;
(2)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0 到 7.8min 内,水 A 吸收的热量为 QA,水 B 放出的热量为 QB,则 QA   (选填“>”、“=”或“<”)QB;
(3)分析判断 mA   (选填“>”、“=”或“<”) mB,判断依据是:    。
【答案】(1)=
(2)=
(3)<;因为容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且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所以0-7.8min, QA=QB;由图可知, 0-7.8min 内△tA=70℃-30℃=40℃,△tB=90℃-70℃=20℃,所以△tA>△tB;根据公式 ,又因为 cA=cB,所以 mA<mB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水从90℃下降到80℃时温度降低10℃,从80℃下降到70℃时温度降低10℃,则二者降低的温度相等。根据Q=c水m水△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Q1=Q2;
(2) 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则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所以A吸收的热量等于B放出的热量,故QA=QB;
(3)热水B和冷水A,经过热传递后,温度都为70℃,
则A升高的温度ΔtA=70℃-30℃=40℃,B降低的温度ΔtB=90℃-70℃=20℃,
由于QB=QA,即c水mBΔtB=c水mAΔtA,
由于ΔtA>ΔtB,
所以mA<mB。
【分析】 (1)根据Q吸=cmΔt比较水放出热量多少;
(2)根据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解答;
(3)根据Q=cmΔt和Q吸=Q放分析解答。
19.(2021九上·永顺期中)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而物理学中的热有三种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   增加。(选填代号)
【答案】①;③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温度是反映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很高,故答案为:①。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答案为:③。
【分析】天气热指温度高;摩擦生热是做功改变内能。
20.(2024九上·桥西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在玩甩炮,他只要稍用力将甩炮摔向地面,甩炮就可以爆响.甩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火药爆炸时产生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后,自身的内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做功;减小;降低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甩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相互撞击,通过做过方式改变内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后,消耗了内能,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物体间相互敲击,是做功改变内能;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1.(2024九上·武侯开学考)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一刮痧,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身体会感觉到热,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油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   有关,
【答案】做功;温度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刮痧板与身体摩擦做功,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内能,身体会感觉到热;
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做功;温度。
【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22.(2022九上·永定期中)“热”字有的时候表示温度、有的时候表示热量、有的时候表示内能.热传递的“热”表示   ,天气热的“热”表示   .
【答案】热量;温度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热传递,指的是物体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天气热,指的是气温高,这里的热指的就是“温度”.
故答案为:热量;温度.
【分析】热传递,指的是物体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天气热,指的是气温高。
23.(2024九上·衡阳月考)如图(a)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被压缩时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如图(b)所示,当塞子从试管口喷出时,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   能。
【答案】增大;内;机械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被压缩时内能 增大,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乙醚开始燃烧, 当塞子从试管口喷出时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综上 第1空、 增大, 第2空、内; 第3空、机械。
【分析】1、活塞压缩空气,类似打气筒,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温度增加,通过热传递使得棉花燃烧;
2、加热水使得瓶塞喷射,通过热传递使得水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转化为平四啊的机械能,水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24.(2024九上·香洲月考).如题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图丙表示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气”)态.物质的状态从图甲变化到图丙时,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质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变小;吸收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丙表示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属于液体, 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变小,固体变为液体为熔化需要吸热。
综上 第1空、液; 第2空、变小; 第3空、吸收。
【分析】1、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小。
25.(2024九上·平江月考)古代诗歌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比如:陆游的“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涴花溪”,诗人闻到花香属于   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答案】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诗人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即花气越浓。
综上 第1空、 扩散;第2空、温度。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26.(2024九上·香洲期中)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实验室常用如题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小凤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块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凤释疑的是   (选填“丙”或“丁”)。整理器材时,发现铅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引力;丁;斥力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丁图中所示,把装置置于真空罩内,不断抽出里面的气体,则大气压逐渐减小,但是铅块不分离,能够充分说明是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让它们吸在一起。
(3)铅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1)(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要探究铅块不分离的原因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就要想办法排除大气压强这个因素即可。
27.(2024九下·武昌模拟)武汉下了一场大雪之后,整个武汉江滩被冰雪覆盖,不少市民“因地制宜”利用斜坡,自备器具,制成各种滑雪神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滑雪运动”,如图是小枫在江滩滑雪情景。
(1)坡长15m,从坡顶滑到坡底所需时间为12s,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小枫在游玩过程中,闻到了武汉小吃的阵阵香味,说明分子   ;
(3)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说明雪在熔化过程中   。
【答案】1.25;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吸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 坡长15m,从坡顶滑到坡底所需时间为12s, 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5m/12s=1.25m/s
(2) 小枫在游玩过程中,闻到了武汉小吃的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 雪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综上第1空、1.25;第2空、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第3空、吸热
【分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分子热运动、熔化填空
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0分)
28.(2024九上·九龙坡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这是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   ;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丙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或“b”)
【答案】(1)质量
(2)37
(3)加热时间;转换法
(4)a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探究沙子和水吸热的原理为Q=cmΔt,变量是沙子和水,其它影响吸收热量的关键性物理量必须相同,所以选择相同的质量的沙子和水。
综上 第1空、 质量;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37℃。
综上 第1空、 37;
(3)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相同的时间内,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使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收的热量。该方法为转换法。
综上 第1空、加热时间; 第2空、转换法。
(4)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所以相同时间下,水升温比较慢,故b是沙子的图像,a是水的图像。故选a。
综上 第1空 、a。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1)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变量是沙子和水,物质不同,其它影响吸收热量的关键性物理量必须相同,故选择相同的质量的沙子和水。
(2)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1℃,刻度从下往上依次变大,说明是0℃以上,从零刻度线往上读,读数为37℃。
(3)[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说明相同的时间内,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可以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收的热量。
[2]用看得见的加热时间来描述看不见的吸收热量的多少,称为转换法。
(4)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水升温比较慢,沙子升温比较快,故b是沙子的图像,a是水的图像。故选a。
29.(2024九上·汕头期中)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1)这是因为向下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
(2)如图乙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   (填“汽化”或“液化”)现象,从而出现“白气”
【答案】(1)增大;升高
(2)减小;降低;液化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图甲中,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硝化棉燃烧;
(2)图乙中,给瓶内打气后,瓶塞跳起时,是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推动活塞,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白气。
【分析】(1)压缩气体体积时,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内能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变化液体,发生液化现象。
30.(2023九上·珠海期中)图所示是同学们学习“内能”时所做的一些小实验:
(1)图甲所示的气体扩散实验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在另一瓶装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如图乙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如图丙所示,用力压紧接触面磨平的两个铅柱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而且在铅柱下面悬吊一定的重物也不会使它们分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4)图丁中把水倒入酒精中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5)如图戊所示,在一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空气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该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筒内的硝化棉由于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燃烧前硝化棉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
【答案】B;温度;引力;间隙;增大;机械;内;做功;热传递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为了避免气体重力对试验的干扰,所以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即B瓶。
(2)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3)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 图丁中把水倒入酒精中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5) 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使得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而硝化棉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硝化棉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综上 第1空、B; 第2空、温度; 第3空、引力; 第4空、间隙; 第5空、 增大; 第6空、机械; 第7空、内; 第8空、做功; 第9空、热传递。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质量无关。
4、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计算题(共9分)
31.(2024九上·渝中月考)国庆假期,小明一家驱车外出旅游。若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200N, 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百公里耗油 6.0L, 汽油热值取 4.0x107J/L,求:
(1)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6.0L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这辆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的效率。
【答案】(1)解:汽车匀速行驶,则F=f=1200N,v=108km/h=30m/s;
由,得
答: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2)解: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Vq=6.0L×4.0×107J/L=2.4×108J
答: 6.0L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4×108J。
(3)解: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做功:
W=FS=1200N×100×1000m=1.2x108J;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热量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P=Fv计算出功率大小;
(2)由Q=Vq计算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3)根据W=Fs计算出发动机做的功;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即有用功,根据计算热机的效率。
1 / 1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基础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4九上·清新期中)小明同学在他的笔记本中进行了如下知识梳理: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都无关;
②光年是长度单位;
③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木头重;
④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⑤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⑥物体内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⑦物体只要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请你来帮他检查一下,以上的结论中归纳都是错误的组合是(  )
A.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⑤⑥
2.(2024九上·广州期中)下列说法错误是(  )
A.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在“”吸收的热量
B.“”该物质的液态质量保持不变
C.该物质在第时分子排列如图乙A
D.图乙中,从B状态到A状态,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
3.(2024九上·潮南月考)如图示意了某种物体常见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乙状态到甲状态,分子间的引力变大
B.丙状态时,物体的流动性最明显
C.甲状态时,物体最容易被压缩
D.甲状态时,分子的位置固定,不会运动
4.(2024九上·香洲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骨汤温度越高含有热量越多
B.排骨汤沸腾后持续吸热,其内能不变
C.蒸包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包子内能的
D.翻炒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锅中菜的内能的
5.(2024九上·虎门期中)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减小,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6.(2024九上·南安期末)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其内能可能不同
7.(2024九上·清新期中)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8.(2024九上·江门期中)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对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牛角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B.牛角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
C.牛角筒内气体分子运动变剧烈
D.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推杆的机械能
9.(2024九上·龙岗期中)如图是古人“钻木取火”的场景,下列与其内能改变方式相同的是(  )
A.抱团取暖 B.釜底抽薪 C.摩擦生热 D.扬汤止沸
10.(2024九上·惠州期中)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将“月饼”归入“蒸作从食”一类,表明当时的“月饼”可能是蒸制的,而非今天我们所知的烘焙方式。关于“蒸”月饼时的情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水变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我们不敢大口吃刚出炉的月饼,是因为月饼含有的热量较多
D.“月饼”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11.(2024九上·德城期末)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  )
①甲物质是水
②0~12min乙温度降低了20℃
③0~12min甲放出了的热量
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12.(2023九上·顺德月考)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13.(2024九上·保康月考)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14.(2020九上·永定期中)冷水的温度为 t1,热水的温度为 t2,现要把冷水和热水混合成温度为 t3 的温水,若不计热量损失,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比应为(  )
A. B.
C. D.
15.(2024九上·吉林期中)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C.当温度升高到30℃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甲液体吸热升温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6.(2024九上·白云期中)为比较A液体和B液体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两液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图线如图,不考虑汽化,则:
(1)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B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或“<”),A液体升高的温度   B液体升高的温度,而且,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公式   ,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   B液体的比热容。因此,   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2)如果B液体的比热容是,则A液体的比热容是   。
17.(2024九上·江门期中)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   (选填"沙子”或“海水")上升的温度较高。将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铅块同时放入水中进行加热,经过相同的时间,铝块吸收的热
   .(远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铂块吸收的热量.[c铝=0.88×103/kg℃), c铅=0.13X103J/(kg℃)]
18.(2024九上·花都期中)如图 所示,在绝热容器(容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中装有 30℃的水 A,其质量为mA;把一瓶 90℃,质量为 mB的水 B 放入绝热容器后,温度变化如图 所示。
(1)水 B 从 90℃降到 80℃放出的热量为 Q1;从 80℃降到 70℃放出的热量为 Q2,则 Q1    (选填“>”、“=”或“<”)Q2;
(2)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0 到 7.8min 内,水 A 吸收的热量为 QA,水 B 放出的热量为 QB,则 QA   (选填“>”、“=”或“<”)QB;
(3)分析判断 mA   (选填“>”、“=”或“<”) mB,判断依据是:    。
19.(2021九上·永顺期中)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而物理学中的热有三种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   增加。(选填代号)
20.(2024九上·桥西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在玩甩炮,他只要稍用力将甩炮摔向地面,甩炮就可以爆响.甩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火药爆炸时产生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后,自身的内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1.(2024九上·武侯开学考)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一刮痧,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身体会感觉到热,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油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   有关,
22.(2022九上·永定期中)“热”字有的时候表示温度、有的时候表示热量、有的时候表示内能.热传递的“热”表示   ,天气热的“热”表示   .
23.(2024九上·衡阳月考)如图(a)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被压缩时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如图(b)所示,当塞子从试管口喷出时,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   能。
24.(2024九上·香洲月考).如题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图丙表示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气”)态.物质的状态从图甲变化到图丙时,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质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5.(2024九上·平江月考)古代诗歌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比如:陆游的“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涴花溪”,诗人闻到花香属于   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6.(2024九上·香洲期中)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实验室常用如题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小凤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块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凤释疑的是   (选填“丙”或“丁”)。整理器材时,发现铅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27.(2024九下·武昌模拟)武汉下了一场大雪之后,整个武汉江滩被冰雪覆盖,不少市民“因地制宜”利用斜坡,自备器具,制成各种滑雪神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滑雪运动”,如图是小枫在江滩滑雪情景。
(1)坡长15m,从坡顶滑到坡底所需时间为12s,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小枫在游玩过程中,闻到了武汉小吃的阵阵香味,说明分子   ;
(3)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说明雪在熔化过程中   。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0分)
28.(2024九上·九龙坡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这是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   ;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丙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或“b”)
29.(2024九上·汕头期中)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1)这是因为向下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
(2)如图乙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   (填“汽化”或“液化”)现象,从而出现“白气”
30.(2023九上·珠海期中)图所示是同学们学习“内能”时所做的一些小实验:
(1)图甲所示的气体扩散实验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在另一瓶装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如图乙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如图丙所示,用力压紧接触面磨平的两个铅柱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而且在铅柱下面悬吊一定的重物也不会使它们分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4)图丁中把水倒入酒精中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5)如图戊所示,在一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空气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该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筒内的硝化棉由于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燃烧前硝化棉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
四、计算题(共9分)
31.(2024九上·渝中月考)国庆假期,小明一家驱车外出旅游。若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200N, 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百公里耗油 6.0L, 汽油热值取 4.0x107J/L,求:
(1)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6.0L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这辆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的效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①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和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错误;
②光年是长度单位 ,正确;
③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木头同样重 ,错误;
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错误;
⑤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正确;
⑥物体内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错误;
⑦物体只要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错误;
综上错误的为 ①③④⑥⑦ 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密度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状态有关;
2、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3、力和运动: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谱线红移,即谱线的波长边长,频率减小,即星系远离。
2.【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加热相同时间,物体吸热量相同,所以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在“”吸收的热量 ,A正确;
B、0-2min,该物质处于固态,B错误。
C、 该物质在第时分子排列如图乙A(固体状态),C正确;
D、由气态到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变大,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 从乙状态到甲状态 ,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引力也相应变大,A正确
B、乙状态流动性最强,B错误;
C、乙状态最容易被压缩,C错误;
D、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强。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4.【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排骨汤温度越高含有内能越多,而不是热量多,故A错误;
B.排骨汤沸腾后持续吸热,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包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包子内能的,故C正确;
D.翻炒菜过程中,菜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锅中菜的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内能是状态亮,只能说“含有”;
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CD.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
5.【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有内能,A错误;
B、 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B正确;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熔化,C错误;
D、 物体的内能减小,可能是从外界释放了热量或者对外界做功,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6.【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A错误;
B、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以使得物体内能增加,并不一定要吸收热量,B错误;
C、晶体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错误;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所处的状态有关,所以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其内能可能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所处的状态有关,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7.【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 A.内能少的物体有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所以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A正确;
B.内能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A.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D.根据熔化吸热判断。
8.【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推杆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
故选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9.【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在抱团取暖时,温度不同,可以发生热传递,改变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温度不同,釜底抽薪,失去热源,是发生了热传递,B不符合题意;
C、摩擦生热,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C符合题意;
D、扬汤止沸时,发生了温度变化,是热传递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间有温度差时,发生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内能变大,故A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温度升高故B错误;
C.我们不敢大口地吃刚出炉的月饼,是因为月饼的温度高,故C错误;
D.“月饼”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D.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B.根据汽化吸热判断;
C.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1.【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①根据图像,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甲液体的温度下降慢;根据Q放=cmΔt,温度降低越快,比热容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较大,甲是水,故①正确;
②图中,0~12min内,乙的温度差为:Δt乙=60℃-20℃=40℃,故②错误;
③在0~12min内,甲放出的热量:
Q水放=c水m水Δt甲=4.2×103J/(kg ℃)×0.5kg×(60℃-40℃)=4.2×104J,故③错误;
④在0~12min内,相同时间内,水和液体放出热量相等,放出的热量为Q水放=Q乙放=4.2×104J,根据Q乙放=c乙m乙Δt乙,计算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
,故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质量相同,相同时间时,物体放出热量相等,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根据Q放=cmΔt,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根据热量、质量关系,结合温度差,计算液体的比热容。
12.【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ABC.加热相同时间,吸热量相同,A的温度变化B的温度变化所以B温度变化了为A温度变化量的2倍,A、B的质量相同,由可分析::,故A正确、BC错;
D.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A的时间长,A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
综上选A,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13.【答案】A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物质吸放热公式Q = cm △ t可得△ t=,因此,把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代入,得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故A对。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吸放热公式Q = cm △ t求升高的温度计算问题。
14.【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冷水吸收的热量:Q吸=cm1(t3 t1),
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2(t2 t3),
由题知,Q吸=Q放,∴cm1(t3 t1)=cm2(t2 t3),
解得: =
故答案为:C.
【分析】冷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释放的热量,假设冷水的热水的质量,利用比热容列方程求解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ABD.根据Q=cmΔt,在质量、初温、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得越多,比热容越小,图像中,甲液体温度升高的快,温度差较大,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D错误,B正确;
C.根据图像,升高到30℃,乙的加热时间长,乙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温度-时间图像,判断温度变化快慢;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
16.【答案】(1)=;>;;<;B
(2)
【知识点】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时间相同,A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A液体温度升高20℃,B温度升高10℃,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比热容公式,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即B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综上 第1空、 =;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 第5空、B.
(2)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QA=cAmAΔtA,同理计算B液体吸收的热量QB=cBmBΔtB
由题可知QA=QB,即。
综上 第1空、。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1)[1]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
[2]由图像可知,同时加热4min ,A液体温度由10℃变为30℃,温度升高20℃,B液体温度由0℃变为10℃,温度升高10℃,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
[3][4]根据比热容公式Q=cmΔt,可得,吸收的热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A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B液体升高的温度,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体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比热容大的,吸热能力强,即B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2)同时加热4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QA=cAmAΔtA
B液体吸收的热量
QB=cBmBΔtB
由题可知QA=QB,即
cAmAΔtA=cBmBΔtB
17.【答案】大;沙子;大于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白天,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凉爽,是因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小,温度升高少,沙子上升的温度高,所有烫脚;
铝块和铅块的质量、初温相同,放入水中进行加热相同时间,温度差相同,根据Q=cmΔt,由于铝块的比热容较大,则铝块吸收的热量大于铅块吸收的热量。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水的温度差小;根据Q=cmΔt,当质量和温度差相同时,比热容越大, 吸收的热量越多。
18.【答案】(1)=
(2)=
(3)<;因为容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且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所以0-7.8min, QA=QB;由图可知, 0-7.8min 内△tA=70℃-30℃=40℃,△tB=90℃-70℃=20℃,所以△tA>△tB;根据公式 ,又因为 cA=cB,所以 mA<mB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水从90℃下降到80℃时温度降低10℃,从80℃下降到70℃时温度降低10℃,则二者降低的温度相等。根据Q=c水m水△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Q1=Q2;
(2) 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则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所以A吸收的热量等于B放出的热量,故QA=QB;
(3)热水B和冷水A,经过热传递后,温度都为70℃,
则A升高的温度ΔtA=70℃-30℃=40℃,B降低的温度ΔtB=90℃-70℃=20℃,
由于QB=QA,即c水mBΔtB=c水mAΔtA,
由于ΔtA>ΔtB,
所以mA<mB。
【分析】 (1)根据Q吸=cmΔt比较水放出热量多少;
(2)根据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解答;
(3)根据Q=cmΔt和Q吸=Q放分析解答。
19.【答案】①;③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温度是反映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很高,故答案为:①。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答案为:③。
【分析】天气热指温度高;摩擦生热是做功改变内能。
20.【答案】做功;减小;降低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甩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相互撞击,通过做过方式改变内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后,消耗了内能,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物体间相互敲击,是做功改变内能;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1.【答案】做功;温度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刮痧板与身体摩擦做功,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内能,身体会感觉到热;
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做功;温度。
【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22.【答案】热量;温度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热传递,指的是物体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天气热,指的是气温高,这里的热指的就是“温度”.
故答案为:热量;温度.
【分析】热传递,指的是物体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热量;天气热,指的是气温高。
23.【答案】增大;内;机械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被压缩时内能 增大,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乙醚开始燃烧, 当塞子从试管口喷出时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综上 第1空、 增大, 第2空、内; 第3空、机械。
【分析】1、活塞压缩空气,类似打气筒,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温度增加,通过热传递使得棉花燃烧;
2、加热水使得瓶塞喷射,通过热传递使得水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转化为平四啊的机械能,水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24.【答案】液;变小;吸收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丙表示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属于液体, 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变小,固体变为液体为熔化需要吸热。
综上 第1空、液; 第2空、变小; 第3空、吸收。
【分析】1、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小。
25.【答案】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诗人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即花气越浓。
综上 第1空、 扩散;第2空、温度。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26.【答案】引力;丁;斥力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丁图中所示,把装置置于真空罩内,不断抽出里面的气体,则大气压逐渐减小,但是铅块不分离,能够充分说明是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让它们吸在一起。
(3)铅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1)(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要探究铅块不分离的原因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就要想办法排除大气压强这个因素即可。
27.【答案】1.25;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吸热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 坡长15m,从坡顶滑到坡底所需时间为12s, 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5m/12s=1.25m/s
(2) 小枫在游玩过程中,闻到了武汉小吃的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 雪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综上第1空、1.25;第2空、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第3空、吸热
【分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分子热运动、熔化填空
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
28.【答案】(1)质量
(2)37
(3)加热时间;转换法
(4)a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探究沙子和水吸热的原理为Q=cmΔt,变量是沙子和水,其它影响吸收热量的关键性物理量必须相同,所以选择相同的质量的沙子和水。
综上 第1空、 质量;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37℃。
综上 第1空、 37;
(3)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相同的时间内,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使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收的热量。该方法为转换法。
综上 第1空、加热时间; 第2空、转换法。
(4)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所以相同时间下,水升温比较慢,故b是沙子的图像,a是水的图像。故选a。
综上 第1空 、a。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1)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变量是沙子和水,物质不同,其它影响吸收热量的关键性物理量必须相同,故选择相同的质量的沙子和水。
(2)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1℃,刻度从下往上依次变大,说明是0℃以上,从零刻度线往上读,读数为37℃。
(3)[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说明相同的时间内,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可以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收的热量。
[2]用看得见的加热时间来描述看不见的吸收热量的多少,称为转换法。
(4)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水升温比较慢,沙子升温比较快,故b是沙子的图像,a是水的图像。故选a。
29.【答案】(1)增大;升高
(2)减小;降低;液化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图甲中,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硝化棉燃烧;
(2)图乙中,给瓶内打气后,瓶塞跳起时,是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推动活塞,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白气。
【分析】(1)压缩气体体积时,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内能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变化液体,发生液化现象。
30.【答案】B;温度;引力;间隙;增大;机械;内;做功;热传递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为了避免气体重力对试验的干扰,所以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即B瓶。
(2)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3)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 图丁中把水倒入酒精中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5) 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使得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而硝化棉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硝化棉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综上 第1空、B; 第2空、温度; 第3空、引力; 第4空、间隙; 第5空、 增大; 第6空、机械; 第7空、内; 第8空、做功; 第9空、热传递。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质量无关。
4、压缩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活塞上移,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缸内空气内能增加;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1.【答案】(1)解:汽车匀速行驶,则F=f=1200N,v=108km/h=30m/s;
由,得
答: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2)解: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Vq=6.0L×4.0×107J/L=2.4×108J
答: 6.0L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4×108J。
(3)解: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做功:
W=FS=1200N×100×1000m=1.2x108J;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热量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P=Fv计算出功率大小;
(2)由Q=Vq计算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3)根据W=Fs计算出发动机做的功;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即有用功,根据计算热机的效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