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综合训练寒假作业(基础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综合训练寒假作业(基础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6 22: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综合训练寒假作业(基础篇)
一、基础知识综合
1.用正楷将下列八个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
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唐僧见那老头竟变成一堆骷髅,十分奇怪,问道:“悟空,这老头才死,怎么就变成了一堆骷髅呢?”
悟空说:“她本来就是僵尸修炼成精,被我打死,现出本相。师父,你看她jǐ梁上还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唐僧听了,心里开始相信孙悟空的话。
这时,猪八戒又在旁边调唆说:“师父,师兄又在骗你,好端端一个人怎么能立即变作一堆骷髅?那是他怕你念紧箍咒而耍的花招。”
唐僧耳根子软,听八戒一挑拨,刚刚平息的怒火又升腾起来,嘴里便念起咒语来。
悟空头痛难忍,跪下求ráo。唐僧不肯原谅他,赶他回__________。
悟空见唐僧态度坚决,内心伤痛不已,对唐僧拜了几拜,说声:“师父路上小心,我这就走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骷( )髅 jǐ( )梁 调( )唆 求ráo( )
(2)请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那是他怕你念紧箍咒而耍的花招。
(3)以上文段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精彩章节“ ”,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4)猪八戒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得力助手。请联系整部名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优点和缺点。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D.李白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王昌龄的不舍与思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早春,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法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去阅读吧,走进文学世界,欣赏不一样的风景。走进童话,________;走进诗歌,________;走进神话,________;走进寓言,________。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领略离奇曲折的情节
②感受夸张大胆的想象
③收获意味深长的启迪
④吟诵朗朗上口的韵律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7.新素材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爱憎分明的形象。
B.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群众家去。
C.她刚满八岁的女儿一边剥着蚕豆荚,一边兴高采烈地唱着儿歌。
D.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大家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二、名句名篇默写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三、综合性学习
9.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书写】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少年正是读书时”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活动二:积累】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请你写出一句与阅读相关的名言警句,悬挂于班级墙上作为活动宣传语。
(3)【活动三:感悟】同学们阅读《朝花夕拾》后,对鲁迅先生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请你结合下面的“鲁迅印象词云图”,从中挑选出一个关键词,并结合书中某一具体篇目,说说你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
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这首诗是① (朝代)诗人陆游在他60多岁时所作,从诗中“② ”可以看出他的凄凉处境,然而诗人却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伤,是因为他仍有“③ ”的想法。
11.请发挥想象,描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呈现的画面。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丙】
孔子穷乎陈、蔡①之间,藜羹不斟②,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取其甑④中而食之。选间⑤,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⑥。”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⑦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陈、蔡:陈国和蔡国。 ②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④甑(zèng):古代炊具。 ⑤选间:一会儿。 ⑥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 ⑦炱(tái):烟灰。
12.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国人道之”中“道”的意思 。
(2)下列句中加点字“食”,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一箪食 B.选间,食熟 C.食洁而后馈 D.弃食不祥
13.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们就记录,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B.弟子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C.弟子们就记录,了解一个人固然是不容易的。
D.弟子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固然是不容易的。
14.根据【乙】文和【丙】文,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 事实 误解 真相还原过程
【乙】文 丁氏:穿井“ ” 人们认为:丁家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宋君:命人问丁氏,丁氏告知真相
【丙】文 颜回:“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 孔子认为: 颜回:
15.【甲】【丙】两文都表现了颜回“贤”的特点,【甲】文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是因为他具有 的高尚品质。
16.下列对【乙】文和【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面对传闻时态度审慎,孔子得知真相后能自责自省。
B.乙文印证了“耳听为虚”,丙文是“眼见为实”的反例。
C.两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既不能轻信,也不能轻易传播。
D.两文告诉我们凡事都要经过调查了解,才能弄清楚真相。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自朱自清《春》)
【乙】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丙】
雨点像棉花般地软,像面粉般地细,下在你身上是绝不会觉得湿的,只微微地感觉到一点儿凉。树叶上,花草上,都聚成露珠般一滴滴地。风是静得几乎没有;“晴落”中每隔好久才有“滴!”的一声,很清脆地;野外的风景全被雨点遮得迷迷糊糊地,连天空也是一样;在这时候你才会相信“碧水春山野外昏”的诗句了。这时候,一切都静得像睡着了一般,静得像一幅图画。可是雨过后,大地上的一切都现出了新绿色,一切都饱含着蓬勃的生意。
(选自叶至善《喜雨》)
17.上面三段文字对春雨的描绘各有侧重:春雨笼罩,让城乡① ;春雨洗淋,让世界改变姿容;春雨滋润,让雨后的大地② 。(每空限4字)
18.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补全下表中的内容。
角度 例句 感受
视觉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形态①
嗅觉 ② 气味清新香甜
触觉 雨点像棉花般地软,像面粉般地细,下在你身上是绝不会觉得湿的,只微微地感觉到一点儿凉。 触感③
听觉 “晴落”中每隔好久才有“滴!”的一声,很清脆地。 声音清脆悦耳
19.在文段画线句中选择一句,从后面括号中给出的角度体会其遣词造句的妙处。
(1)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运用匀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句子)
(2)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选择巧妙贴切、富有意蕴的词语)
(3)这时候,一切都静得像睡着了一般,静得像一幅图画。(运用修辞手法)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凭借想象,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化身为龙,可以飞越东北,见证过去未来。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以《一条祥龙的奇幻之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想象要合理;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2.(1) kū 脊 tiáo 饶
(2)难道那不是他怕你念紧箍咒而耍的花招吗?
(3) 三打白骨精 花果山
(4)优点:憨厚老实;
缺点:好吃懒做,搬弄是非。(言之有理即可)
3.D
4.A
5.C
6.B
7.B
8. 匹夫不可夺志也 随君直到夜郎西 遥怜故园菊 夜阑卧听风吹雨 枯藤老树昏鸦
9.(1)少年正是读书时
(2)示例: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民族脊梁:《藤野先生》中,鲁迅因为看电影事件、匿名信等事件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让我看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担当。
示例二:理性/批判/横眉冷对/辛辣讽刺:《二十四孝图》中,他对封建教育残害儿童等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让我感受到他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批判。
示例三:温情/风趣幽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深情地回忆了与长妈妈、与寿镜吾老先生度过的温暖时光,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温情与风趣幽默。
10. 南宋 僵卧孤村 为国戍轮台 11.示例:夜将残尽,诗人仍静静地躺在床上,耳边传来外面呼呼的风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在似睡非睡的梦境中出现了金戈铁马的场景,战马在战场上驰骋,冰河在战斗的冲击下发出巨响。
12. 讲述 C 13.B 14. 得一人之使 颜回先吃甑中的饭,再给他吃 否定孔子的说法,告诉他自己刚才吃饭的原因 15.安贫乐道 16.C
17. 安静和平 饱含生意 18.(1)细密轻柔 (2)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柔软细腻、清凉宜人 19.(1)此句运用错落有致的句子,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人物,有在小路上、石桥边行走的人,有地里工作的农夫,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展现出春雨中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闪出”一词用得巧妙贴切,生动地写出树叶在春天刚开始时那种若隐若现的黄青颜色,富有生机与变化,表现出春天的清新与灵动。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后安静的大地比作睡着的人和一幅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大地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