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综合训练寒假作业(基础篇)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一开始活儿干得挺快。在我的囚室的松软土层里两个小时的工夫,挖掘者便消失在地下了。它还不时地边后退边扫土地回到洞口。如果干累了,它便在尚未完工的屋门口停下来,头伸在外面,触须微微地颤动着。休息片刻之后,它又返回去,边挖边扫地又继续干起来。不一会儿,它又干干歇歇,歇息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观察的劲头儿也随之降低了。
【乙】
我们仔细观察一只正在往洞外爬的幼虫。它或多或少总要带上点或干或湿的泥土。它的挖掘工具——前爪尖上沾了不少的泥土kē粒;其他部位像是dài上了泥手套;背部也满是泥土。它就像是一个刚捅完阴沟的清洁工。这么多污泥看了让人惊讶不已,因为它是从一个很干燥的土里爬出来的。本以为会看见它满身的粉尘,却发现它是一身的泥污。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挖掘( ) 颤( )动 kē( )粒 dài( )上
(2)“惊讶不已”中“已”的意思是( )
A.已经 B.停止 C.太,过 D.后来,不多时
(3)以上文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 (人名)的作品《昆虫记》,【甲】段中的“挖掘者”指的是 ,【乙】段中的“挖掘者”指的是 。
(4)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同之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联系以上两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⑤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⑥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A.④⑥①③⑤②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⑥⑤③② D.①③④⑥⑤②
4.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茅盾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北方抗日根据地农民正直、勇敢、坚强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B.茅以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著有《桥梁史话》,课文《中国石拱桥》就选自此书。
C.罗曼·罗兰称赞他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被鲁迅先生称赞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用的书”他就是法布尔,这本书就是《昆虫记》。
D.《红星照耀中国》用事实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5.“人无信不立”,班级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古人的名言和故事,以下选项中与“诚信”全部有关的一项是( )
名言: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言不信者,行不果。③尽信书,不如无书。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故事:⑤孟母断机 ⑥曾子烹彘 ⑦管宁割席 ⑧孔融让梨
A.①②⑥ B.②④⑦ C.④⑥⑧ D.②④⑥
6.小江同学在活动中选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并作了以下阅读感悟发言。请选出合适的选项填在横线上,使之与人物相符。
“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员们坚信红色革命会给中国人带来光明,比如彭德怀:① ;②周恩来: 。他们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A.他虽出生在大官僚家庭,却毅然决然地成为造反者,成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中。
B.他出身农民,童年时与父亲的压迫对抗;他博览群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他是爱军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
C.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他总希望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
D.他在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身经百战;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他常给“红小鬼”们讲政治。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在长征中跨越了无数条大江大河。下面“红军长征路线图”中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赤水 ②湘江 ③泸定桥 ④金沙江
B.①湘江 ②泸定桥 ③金沙江 ④赤水
C.①赤水 ②金沙江 ③泸定桥 ④湘江
D.①湘江 ②赤水 ③金沙江 ④泸定桥
8.下列对《赠从弟》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亭亭”标示松的姿态,“瑟瑟”形容松树在风中颤抖,整体上刻画了松树的形象。
B.颔联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用风之大衬托松的雄健挺拔。
C.颈联通过描写松树的生长环境愈发严酷、愈发恶劣的状况,突显青松岁寒而不凋的特性。
D.尾联变换句式,以有力的问答作结。诗人从端正外形透视到内在本性,表明松树的风骨。
二、名句名篇默写
9.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三、名著阅读
10.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人名) 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书的桌子边上时就提出一个论点。现在他突然停下来,沉思地回想。
“但是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他说,“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1)请填写语段中横线处的人名:
(2)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实践活动。
银川市正在推广“智慧学校”常态化,为此各个学校都开辟了网上“智慧校园”平台。二十四中学初二(1)班举行了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促宣传】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为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做网页】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推出了“个人主页”,请你根据示例,为初二(1)班的王丽同学完善她的个人主页。
栏目一:童年风采 栏目二:文海拾贝
栏目三:校园点滴 栏目四:
(3)【提倡议】下文是二十四中学学生会致全校学生的“校园文明上网倡议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校园文明上网”倡议书全体同学:互联网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它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为了营造“健康、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为此学生会倡议: (1)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文明好少年: (2)明确上网目的,应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充实、提高、完善自我; (3)绿色上网,访问文明网站,拒绝“网络毒品”。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既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建设者。【甲】有没有坚定的决心,是我们能营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倡导和建设网络文明新风尚。 2024年9月1日 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学生会
①这则倡议书中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倡议书中【甲】处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女词人 (人名)。
13.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中的“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B.“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C.“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D.她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这首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作。
14.请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六、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又北径新城县,桐溪水注之。水出吴兴郡于潜县北天目山。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峻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浣龙池。……溪水南出永康县。其水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谷水。谷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悬百余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有石如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其水分纳众流,混彼东逝,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 山水之趣,尤深人情。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有删改)
15.根据语境,参照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 相关提示 词义
沿溯阻绝 关联成语 滔滔不绝 (1)绝:
水悬百余丈 课内迁移 每字有二十余印 (2)余:
16.用“/”标出文中画线句的停顿。(限断两处)
床 上 有 石 牒 长 三 尺 许 有 似 杂 采 帖 也。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
18.甲、乙两文中描写的山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从文体来看,是一则消息。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同时也充满了自豪。
B.黑体字是电头,正文①②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C.从本文可以看出,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金字塔结构”。据此推断,文中关于东路军的战况报道最不重要。
20.请用“/”给文中语段划分层次,限划两处。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1.“我”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能否去掉“我”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八、作文
22.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中任选八个不同的汉字书写即可。
2.(1) jué chàn 颗 戴
(2)B
(3) 法布尔 蟋蟀 蝉
(4)示例:我同意。昆虫是广阔天地中的小小生灵,不但不低级,有时还特别聪明。如甲段中挖掘者干活累了的时候,它知道歇歇再干,歇好后接着干活,这样做到了劳逸结合,就像人类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一样。
3.A
4.B
5.D
6.【小题1】D 【小题2】A
7.D
8.A
9. 徙倚欲何依 瑟瑟谷中风 日暮乡关何处是 月下飞天镜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0.(1)彭德怀
(2)这句话点出了人民支持的重要性,战术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红军也无法生存、壮大。
11.(1)示例:互联网开启智慧生活,新时代创造无限可能。
(2)示例:青春足迹(或:梦想港湾、心灵驿站等,与个人成长相关即可)
(3)①格式错误:倡议书结尾处倡议者单位“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学生会”与日期“2024年9月1日”互换位置。
②语病修改:【甲】处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没有”,或者把“能”改为“能否”。
12.李清照 13.D 14.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转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15. 断 整数后表示不定的零数 16.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 17.(1)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2)山上有霜木,都有几百年的树龄,称为翔凤林。 18.①山势高峻;②山多;③山势陡峭;④水流湍急;⑤都有飞瀑;⑥周边植被茂盛。
19.D 20.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21.不能去掉“我”字。因为“我”在文中是新闻稿件的叙述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去掉“我”字会削弱文章的叙述连贯性和情感表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