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推断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推断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31 21:41:56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推断题
一、推断题
1.(2020·金昌)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   (填化学式)。
(2)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④:   ;
(3)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   ;
(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代号,下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2.(2023·北流模拟)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A俗称纯碱,G可用于医疗急救。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能生成: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A的化学式   。
(2)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2022·包头)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操作I的名称是   。
(3)黄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综合分析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
(5)为验证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4.(2024·东安模拟)物质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和D都是液体,B和E是黑色固体,C和F都是空气的成分,其中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要求的F物质的名称   ;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可以通过植物的   作用实现。
5.(2024·昆明模拟)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G是常见溶剂,B为红棕色固体,A、C为单质,其余皆为化合物。请回答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图中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6.(2024·沅江模拟)已知A、C均为单质,且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气体;B、D、E均为氧化物,其中D是黑色固体,B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完成;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A与C反应生成D的现象是   。
(3)B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
7.(2023·南京)图中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E、J均为黑色固体;I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2024九下·武侯月考)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如图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及其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被省略)。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C为红色金属,B、D为氧化物,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
请根据图示回答:
(1)E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A→C的化学方程式   。
(3)D→F的化学方程式   。
9.(2024九下·廊坊月考)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物质D的化学式   。
(2)B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F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会   (填写“吸收”或“放出”)热量。
(5)物质C的用途   。
10.(2024·江门模拟)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Zn、HCl、KOH、CuSO4和CaCO3五名“队负”组成,比赛中,由Zn“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甲与乙两“队员”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有   。
(3)请写出乙、丙两“队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反应的实质是   。
(4)若把纯净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某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丁,它也能与丙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溶剂,X是   (写一种即可),写出其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2024·邢台模拟)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I的一种用途是   。
12.(2024·石家庄模拟)A~L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是第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建构的以C为核心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D、L属于盐,D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L由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
(2)C的一种用途是   。
(3)符合反应①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13.(2024九上·梅里斯期末)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3)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   ,D的化学式均为    .
(4)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3·河北)某小组同学对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进行了知识网络建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D、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①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是   (写一条即可)。
15.(2024九下·从江开学考)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2)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为   。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4九上·德庆期末)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场太空科普课。在空间站,汗液和尿液的回收和再利用不仅可以满足航天员们的饮水和卫生用水需求,还能利用电解水制取所需气体。电解产生的气体还有其它用途,见“题图”。请回答:(提示:反应Ⅳ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C的化学式为①   ,F的名称是②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Ⅰ③   ,反应Ⅴ④   。
(3)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⑤   ;反应Ⅳ是⑥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在空间站上电解水,所产生的气泡不能从水中逸出的原因是⑦   。
17.(2024·邵阳模拟)现有两包固体样品,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得甲、乙两溶液,它们中的溶质是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有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测:
(1)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下同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   种溶质,其组成是   。
18.(2023·兴安盟)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最常用的溶剂,D俗称干冰。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19.(2018·乐山)在下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是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乙是   ,G是   ;
(2)写出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写出有关变化的方程式:   。
20.(2024·自贡模拟)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    ;
(2)写出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白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反应属于   反应。
21.(2024九上·八步期末)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C常温下是液体,A和C、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
22.已知A、B、X、Y均为中学阶段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
试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1)若物质A为氧化物:   
(2)若A为金属单质,X为非金属单质:   
23.现有 A、B、C、D、E、F、G、H、I九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固体单质,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性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H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反应⑥   
(3)物质Ⅰ的用途之一是    , 反应①~⑦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个
24.(2024九上·信州期末)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E分别表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一步转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A物质属于   。
(2)从反应基本类型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图中编号)。
(3)写出任意一个符合序号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在水中解离出来的H+与OH-结合生成了H2O。据此分析:NH4N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   结合而使反应发生(填化学符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Na2CO3
(2);
(3)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⑥⑨;①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B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是碳酸钠,故填:Na2CO3;
(2)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故A是铁,故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⑥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反应⑦为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⑧为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⑨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⑥⑨;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
【分析】根据酸的通性,碱的通性,进行分析。
2.【答案】(1)Na2CO3
(2)灭火等
(3);分解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俗称纯碱,则A为碳酸钠,G可用于医疗急救,则G为氧气, 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 且可相互转化,F可与氧气反应,则F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B反应,碳酸钠也能与B反应,则B可以是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都能与C反应,C可生成二氧化碳,则C可以是酸,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酸可生成E,E能与氧气反应,则E可以是氢气。
(1)A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D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3) A与B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图示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
【分析】(1)先由题中所给提示及框图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由碳酸钠化学式书写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图示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判断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置换反应(“单化单化”)分析。
3.【答案】(1)Fe
(2)过滤
(3)Fe3+、H+
(4)Fe、C、Na2CO3、Fe2O3
(5)取少许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氧剂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脱氧剂中不含有NaCl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1)由分析可知,固体A为铁,化学式为:Fe;
(2)操作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过量,故黄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H+;
(4)由分析可知,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氧化铁;
(5)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故取少许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氧剂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脱氧剂中不含有NaCl。
【分析】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用磁铁吸引,得到固体A,说明含铁,则固体A为铁,向固体混合物B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得到滤液a和固体混合物C,滤液a的pH=9,显碱性,说明含碳酸钠;向固体混合物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b和黑色固体D,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黄色溶液,说明含氧化铁,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黑色固体D为碳粉,故脱氧剂中含碳粉,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
4.【答案】(1)二氧化碳
(2);分解反应
(3)光合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根据C是空气中的成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推断C为氧气;
根据B是黑色固体,A是液体,反应可以生成氧气,且B反应前后不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则推断A 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D为水;
根据E是黑色固体且能与氧气反应,则推断E为碳,F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氧气。
(1)F物质的名称为:二氧化碳。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5.【答案】(1)Fe2O3
(2)置换反应
(3)金属除锈
(4)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G是常见溶剂,则G为H2O,B为红棕色固体,则B为Fe2O3,因为E为化合物,所以E为酸,A和C为单质,则A为C,C为Fe,D为CO2,因为CO2和H反应生成H2O,则H为Ca(OH)2,故F为CaO;
(1)因为B为红棕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Fe2O3;
(2) 反应① 为C和Fe2O3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酸和氧化铁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是金属除锈;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分析】(1)利用B为红棕色固体分析;
(2)利用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
(3)利用酸和氧化铁反应的用途分析;
(4)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6.【答案】(1)Fe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说明A是铁;D为氧化物、是黑色固体且A(铁)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明D是四氧化三铁;B、E均为氧化物,B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有剧毒,说明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则C为氧气,符合C为单质且是气体;经验证:木炭在C(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E(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B(一氧化碳),均为一步反应实现转化。
(1)由分析可知,A物质是铁,其化学式为Fe;
(2)由分析可知,A是铁、C是氧气、D是四氧化三铁,A与C反应生成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由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为四氧化三铁,B与D反应生成E,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物质的变化关系分析。
7.【答案】(1)Na2CO3
(2)CaO+H2O=Ca(OH)2
(3)
(4)
【知识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的名称与俗名;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D、E、J均为黑色固体。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则推断A是水;
根据I俗称苏打,则I是碳酸钠;
根据碳酸钠能转化成G,G能和水反应,也能转化成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则推断G是二氧化碳;
根据黑色单质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碳能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推断D是碳;
根据水能转化成单质B,单质B能与单质H反应,水在通电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会生成水,H能转化成黑色固体J,H能转化成F也能和F反应,碳和F都能和黑色固体E反应,则推断B是氢气,H是氧气,J是四氧化三铁,F是一氧化碳,E是氧化铜;
根据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解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置换反应),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复分解反应),则C是氢氧化钙;代入转化图,验证正确。
(1)由分析可知,I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H→F是反应是氧气不足时,氧气和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与G是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8.【答案】(1)O2;CO
(2)
(3)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B、C、D、E、F等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红色金属,所以C是铜,B、D为氧化物,A为黑色单质,A和E反应会生成B、D,D和E会转化成B,所以A是碳,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二氧化碳会转化成F,所以F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O2,D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O2 ;CO
(2)A→C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D→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 根据A、B、C、D、E、F等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红色金属,所以C 是铜,B、D为氧化物,A为黑色单质,A和E反应会生成B、D,D和E会转化成B,所以A是碳,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 是氧气,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二氧化碳会转化成F,所以F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
9.【答案】(1)Ca(OH)2
(2)(合理即可)
(3)置换反应
(4);放出
(5)金属除锈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则B是氧化铁,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D为氢氧化钙,F与B属于同类物质,则为氧化物,F能转化成D氢氧化钙,则F为氧化钙;D氢氧化钙能转化成E,E能转化成F氧化钙,则E是碳酸钙,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氧化铁能转化成单质A,则A为铁;C与A铁、B氧化铁、D氢氧化钙,均能反应,说明C为酸,如稀盐酸或稀硫酸等,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1)D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B为氧化铁,A为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等还原性物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3) A为铁,C为稀盐酸或稀硫酸,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 F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5)C为稀盐酸或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0.【答案】(1)2KOH+ CuSO4= Cu(OH) 2+K2SO4↓;复分解
(2)补钙剂(合理即可)
(3)KOH+ HCl =KCl+ H2O;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4)氧化铜(合理即可);CuO+2HCl =CuCl2+H2O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Zn、HCl、KOH、CuSO4和CaCO3五种物质中,Zn能和CuSO4反应,CuSO4能和KOH反应,KOH能和HCl反应,HCl能和CaCO3反应,并且甲与乙两“队员”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则甲是CuSO4,乙是KOH,丙是HCl,丁是CaCO3。
(1)由分析可知,甲与乙的反应是CuSO4和K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Cu(OH)2↓+K2SO4;该反应符合“双交换、价不变”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2)由分析可知,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是CaCO3,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3)由分析可知,乙是KOH、丙是HCl,乙、丙两“队员”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H+HCl=KCl+H2O;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Zn(单质)、HCl(酸)、KOH(碱)、CuSO4(盐)和CaCO3(盐),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能与丙(HCl)反应生成生活中常用的溶剂(水),则X属于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铜等;氧化铁与丙(HCl)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 =CuCl2+H2O 。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1.【答案】(1)CaCO3
(2)化合反应
(3)
(4)中和酸性土壤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 已知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是碳酸钙。 G为红棕色固体,且在高温下与F反应,则G为三氧化二铁,F是还原剂,又是C和E在高温下的产物,则F是一氧化碳。C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那么E就是单质碳;F一氧化碳和G氧化铁反应生成C二氧化碳和H单质铁;B是氧化钙,I中含有钙离子,I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D,故D是水,I是氢氧化钙,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碳酸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aCO3 。
(2)反应 ③ 是二氧化碳和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3)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分析出I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用途是中和酸性土壤或酸性河水。
【分析】(1)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来解答;
(2)根据推出CEF分别是二氧化碳、单质碳、一氧化碳的转换方程式来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来解答。
12.【答案】(1)NaCl
(2)灭火等(合理即可)
(3)(合理即可);(合理即可)
(4)化合反应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中D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知D为NaCl;
(2)根据常见的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生成物为氯化钠,A属于盐,综合以上条件可知A为NaHCO3或Na2CO3,B为HCl,C为CO2,E为H2O,CO2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或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F为C,则H为CO,反应 ④ 为CO还原金属氧化物,可写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4)因为L由三种元素组成,且L为盐,则L为Na2CO3或CaCO3,则J为NaOH或Ca(OH)2,因为E为水,所以G为CaO或Na2O,水与CaO或Na2O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1)利用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是氯化钠分析;
(2)先推测出物质C为二氧化碳,再利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3)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或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先分析出H为CO,再写出一个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分析出E、G、J对应的物质,再根据发生的反应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13.【答案】(1)H2
(2)CO
(3)H2CO3;O2
(4)H2O+CO2=H2CO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 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 C是常见气体, D是常见单质 且CD反应,假如C可能氢气,D就是氧气;假如C是一氧化碳,D是单质碳。而A要和C相互转换,A和D也相互转换,A和要反应,则C一定是氢气,D是氧气,A是液态的水。假如A是气体二氧化碳,那么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单质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是氧气,氧气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可以转换成氧气。
(1) 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H2 。
(2) 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CO 。
(3) 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H2CO3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的化学式均为 O2 。
(4) 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H2O+CO2=H2CO3 。
【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互转换关系来解答。
14.【答案】(1)Fe2O3
(2)分解反应
(3)
(4)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根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D、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氧化铁、焦炭、碳酸钙中的一种物质,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所以推断G是氧化铁;
根据A、B能转化成C,B、C能转化成F,F能和氧化铁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能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推断A是氧气,B是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F是一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推断H是铁;
根据D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E,所以推断D是碳酸钙,E是氧化钙;代入转化图中,分析正确。
(1)由分析可知,G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反应②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是焦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写一条即可)。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5.【答案】(1)C;Cu
(2)BCF
(3)C+2CuO2Cu+CO2↑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氧化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1)、A的化学式为C,D的化学式为Cu;
(2)、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C、F。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在这六种物质中,B为CuO,C为CO2,F为CaO,都是氧化物;
(3)、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4)、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为CO2,D为Cu,所以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 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和B在高温下生成C和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D是铜,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E,则E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F,F也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则F是一氧化碳,A是碳,B是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
16.【答案】(1)O2;二氧化碳
(2)2H2O2H2↑+O2↑;CO2+Ca(OH)2=CaCO3↓+H2O
(3)化合反应;放热
(4)失重条件下,气泡在水中没有浮力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推断可知, C 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F 是二氧化碳。
故填: O2;二氧化碳
(2)反应 I 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反应 V 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故填: 2H2O2H2↑+O2↑ ;CO2+Ca(OH)2=CaCO3↓+H2O 。
(3)反应 II 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 IV 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填: 化合反应 ;发热。
(4)在地面上,水的自重而产生的压强在气泡周围不均匀,总体上,下侧压强比上侧压强大,净力为向上的浮力,浮力大于气体自重,气泡上浮;而在微重力的空间站中,压强差不再明显,浮力无法体现,此时水的表面张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气泡被表面张力约束,就不会逸出到水球外。
故填: 失重条件下,气泡在水中没有浮力 。
【分析】推断过程:A 液体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B 气体和 C 气体,则 A 是水; C 气体和酒精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A 和 F ,则 C 是氧气, B 是氢气, F 是二氧化碳; A 和 D 生成 E , E 和 F 生成 G 固体,则 D 是氧化钙, E 是氢氧化钙, G 是碳酸钙,代入验证,推断正确。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答案】(1);
(2)、
(3)
(4);、、、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3价铁离子有颜色,故有色溶液甲中一定含有3价铁,可能是或或者和。根据流程图,3价铁溶液与无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红色沉淀A为氢氧化铁,那么无色溶液乙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无色溶液丙中的阴离子来自于3价铁的溶液中,也可能来自于不参加反应的乙溶液中。丙与硝酸钡和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银和纯净的硝酸钠,则丙溶液中硫酸钠,而题干上的溶质中没有银离子,丙中加入丁有氯化银沉淀产生,则丁中含有硝酸银,那么丙中就有氯化钠,则甲溶液是氯化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也可能只有氯化铁,乙溶液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戊是硝酸钠溶液,那么甲乙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钠不影响实验现象,但甲、乙中没有钾离子,则一定没有硝酸钾。
(1)、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4种溶质,其组成是、、、 。
【分析】根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解答。
18.【答案】(1)H2O2
(2)灭火
(3)2H2O22H2O+O2↑;分解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B、C、D为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最常用的溶剂,则B为水,D俗称干冰,则D为二氧化碳,水和C能相互转化,A生成水,A能生成C,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氧气。
(1)A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
(2)D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3) A→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分析】先由水是常用溶剂,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推导出B和D,再由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其它物质,然后按要求填空、
19.【答案】(1)H2O;NH3
(2)Fe2O3+3CO 2Fe+3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甲、乙是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两种物质,则为二氧化碳和水,A和B、C和B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水,则B为氧气,A和C为氢气和碳的一种;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丙,则丙为碳酸,丙与F生成丁,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高温生成甲,则丁为碳酸钙,由此确定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水,则A为碳,C为氢气,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H,H为一氧化碳,乙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G为氨气, E为氧化钙,乙为水, 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J为氧化铁,D为铁。(1)乙的化学式为H2O;G化学式为NH3;(2)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3)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再加入铁后生成浅绿色溶液,则说明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
【分析】物质的推断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找出突破口,然后运用物质的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未知物质或被检验的样品中所的物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相互转化是解题关键。
20.【答案】(1);
(2)
(3)分解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根据物质的转换流程图分析可知,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固体物质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分离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白色固体F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分解生成氧气B,则固体F是氯酸钾。无色液体G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B,则G是过氧化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E。
(1)为 ;为 。
(2)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白色固体是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转换分析出该图示中的物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来解答。
21.【答案】(1)H2O2;C
(2)用作医疗(合理即可)
(3);CO##一氧化碳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和C常温下是液体,A组成元素相同,A可生成C和B,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B为氧气,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则D为碳,E为一氧化碳,G为二氧化碳,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一氧化碳和F生成H和二氧化碳,则F为氧化铜,H为铜。
(1)A化学式为 H2O2 。D化学式为C。
(2)B为氧气,可用作医疗急救。
(3) 反应③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还原剂为一氧化碳。
【分析】(1)先由题中所给信息及框图中物质间反应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结合化学式书写解答。(2)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
22.【答案】(1)3CO+ Fe2O3=3CO2 +2Fe
(2)2Mg+CO2=2MgO+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将 A改为氧化物,一般有两种情况:①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但没单质生成:②CO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单质生成,所以A为CO,B可以是Fe2O3,CuO等,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Fe2O3=3CO2 +2Fe ;
(2)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比较典型的有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 。
【分析】(1)物质A为氧化物,可知为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单质、氧化物的反应,如CO还原氧化铁、CuO等;
(2)若A为金属单质,X均为非金属单质,可知为金属单质与氧化物发生的置换反应,且生成非金属单质,如Mg与二氧化碳反应。
23.【答案】(1)H2;H2CO3
(2)2H2O 2H2↑+O2↑;CO2+Ca(OH)2=CaCO3↓+H2O
(3)用于灭火;①②⑦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常温下 ,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又能分解生成B,故A是过氧化氢,B是水;C、D为气体单质,A和B分解均可得到C,故C为氧气,则D为氢气;E为黑色固体,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可以生成I,故G是碳酸钙,I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黑色固体E是碳;I和B生成H,H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则H是碳酸。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1)D是氢气,H是碳酸,化学式D:H2,H: H2CO3。
(2)反应②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2H2↑+O2↑;反应⑥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物质Ⅰ为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等。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③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④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不属于分解反应;⑤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不属于分解反应;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⑦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①②⑦
【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及框图中各物质转化关系先推导出各物质,再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分析;
(2)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分析。
24.【答案】(1)金属氧化物
(2)①④⑤⑥
(3)
(4) 与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 A、B、C、D、E分别表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 ,A和金属都能与B反应,说明A为金属氧化物,则B为酸,C为碱,D为非金属氧化物。
(2)②③为金属与酸、盐发生的置换反应,①④⑤⑥属于复分解反应,⑦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 序号③ 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符合③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4) NH4N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 与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类别及框图中物质间反应关系确定各物质类别分析;
(2)根据金属与盐、酸发生的是置换反应,酸、碱、盐间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
(4)根据铵盐与碱反应实质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分析。
1 / 1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推断题
一、推断题
1.(2020·金昌)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   (填化学式)。
(2)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④:   ;
(3)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   ;
(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代号,下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答案】(1)Na2CO3
(2);
(3)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⑥⑨;①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B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是碳酸钠,故填:Na2CO3;
(2)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故A是铁,故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⑥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反应⑦为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⑧为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⑨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⑥⑨;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
【分析】根据酸的通性,碱的通性,进行分析。
2.(2023·北流模拟)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A俗称纯碱,G可用于医疗急救。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能生成: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A的化学式   。
(2)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Na2CO3
(2)灭火等
(3);分解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俗称纯碱,则A为碳酸钠,G可用于医疗急救,则G为氧气, 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 且可相互转化,F可与氧气反应,则F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B反应,碳酸钠也能与B反应,则B可以是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都能与C反应,C可生成二氧化碳,则C可以是酸,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酸可生成E,E能与氧气反应,则E可以是氢气。
(1)A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D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3) A与B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图示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
【分析】(1)先由题中所给提示及框图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由碳酸钠化学式书写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图示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判断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置换反应(“单化单化”)分析。
3.(2022·包头)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操作I的名称是   。
(3)黄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综合分析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
(5)为验证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答案】(1)Fe
(2)过滤
(3)Fe3+、H+
(4)Fe、C、Na2CO3、Fe2O3
(5)取少许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氧剂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脱氧剂中不含有NaCl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1)由分析可知,固体A为铁,化学式为:Fe;
(2)操作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过量,故黄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H+;
(4)由分析可知,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氧化铁;
(5)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故取少许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氧剂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脱氧剂中不含有NaCl。
【分析】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用磁铁吸引,得到固体A,说明含铁,则固体A为铁,向固体混合物B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得到滤液a和固体混合物C,滤液a的pH=9,显碱性,说明含碳酸钠;向固体混合物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b和黑色固体D,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黄色溶液,说明含氧化铁,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黑色固体D为碳粉,故脱氧剂中含碳粉,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
4.(2024·东安模拟)物质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和D都是液体,B和E是黑色固体,C和F都是空气的成分,其中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要求的F物质的名称   ;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可以通过植物的   作用实现。
【答案】(1)二氧化碳
(2);分解反应
(3)光合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根据C是空气中的成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推断C为氧气;
根据B是黑色固体,A是液体,反应可以生成氧气,且B反应前后不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则推断A 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D为水;
根据E是黑色固体且能与氧气反应,则推断E为碳,F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氧气。
(1)F物质的名称为:二氧化碳。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5.(2024·昆明模拟)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G是常见溶剂,B为红棕色固体,A、C为单质,其余皆为化合物。请回答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图中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Fe2O3
(2)置换反应
(3)金属除锈
(4)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G是常见溶剂,则G为H2O,B为红棕色固体,则B为Fe2O3,因为E为化合物,所以E为酸,A和C为单质,则A为C,C为Fe,D为CO2,因为CO2和H反应生成H2O,则H为Ca(OH)2,故F为CaO;
(1)因为B为红棕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Fe2O3;
(2) 反应① 为C和Fe2O3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酸和氧化铁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是金属除锈;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分析】(1)利用B为红棕色固体分析;
(2)利用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
(3)利用酸和氧化铁反应的用途分析;
(4)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6.(2024·沅江模拟)已知A、C均为单质,且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气体;B、D、E均为氧化物,其中D是黑色固体,B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完成;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A与C反应生成D的现象是   。
(3)B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Fe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说明A是铁;D为氧化物、是黑色固体且A(铁)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明D是四氧化三铁;B、E均为氧化物,B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有剧毒,说明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则C为氧气,符合C为单质且是气体;经验证:木炭在C(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E(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B(一氧化碳),均为一步反应实现转化。
(1)由分析可知,A物质是铁,其化学式为Fe;
(2)由分析可知,A是铁、C是氧气、D是四氧化三铁,A与C反应生成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由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为四氧化三铁,B与D反应生成E,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物质的变化关系分析。
7.(2023·南京)图中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E、J均为黑色固体;I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2CO3
(2)CaO+H2O=Ca(OH)2
(3)
(4)
【知识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的名称与俗名;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D、E、J均为黑色固体。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则推断A是水;
根据I俗称苏打,则I是碳酸钠;
根据碳酸钠能转化成G,G能和水反应,也能转化成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则推断G是二氧化碳;
根据黑色单质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碳能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推断D是碳;
根据水能转化成单质B,单质B能与单质H反应,水在通电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会生成水,H能转化成黑色固体J,H能转化成F也能和F反应,碳和F都能和黑色固体E反应,则推断B是氢气,H是氧气,J是四氧化三铁,F是一氧化碳,E是氧化铜;
根据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解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置换反应),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复分解反应),则C是氢氧化钙;代入转化图,验证正确。
(1)由分析可知,I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H→F是反应是氧气不足时,氧气和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与G是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8.(2024九下·武侯月考)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如图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及其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被省略)。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C为红色金属,B、D为氧化物,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
请根据图示回答:
(1)E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A→C的化学方程式   。
(3)D→F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O2;CO
(2)
(3)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B、C、D、E、F等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红色金属,所以C是铜,B、D为氧化物,A为黑色单质,A和E反应会生成B、D,D和E会转化成B,所以A是碳,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二氧化碳会转化成F,所以F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O2,D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O2 ;CO
(2)A→C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D→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 根据A、B、C、D、E、F等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红色金属,所以C 是铜,B、D为氧化物,A为黑色单质,A和E反应会生成B、D,D和E会转化成B,所以A是碳,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 是氧气,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二氧化碳会转化成F,所以F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
9.(2024九下·廊坊月考)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物质D的化学式   。
(2)B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F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会   (填写“吸收”或“放出”)热量。
(5)物质C的用途   。
【答案】(1)Ca(OH)2
(2)(合理即可)
(3)置换反应
(4);放出
(5)金属除锈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则B是氧化铁,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D为氢氧化钙,F与B属于同类物质,则为氧化物,F能转化成D氢氧化钙,则F为氧化钙;D氢氧化钙能转化成E,E能转化成F氧化钙,则E是碳酸钙,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氧化铁能转化成单质A,则A为铁;C与A铁、B氧化铁、D氢氧化钙,均能反应,说明C为酸,如稀盐酸或稀硫酸等,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1)D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B为氧化铁,A为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等还原性物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3) A为铁,C为稀盐酸或稀硫酸,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 F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5)C为稀盐酸或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0.(2024·江门模拟)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Zn、HCl、KOH、CuSO4和CaCO3五名“队负”组成,比赛中,由Zn“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甲与乙两“队员”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有   。
(3)请写出乙、丙两“队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反应的实质是   。
(4)若把纯净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某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丁,它也能与丙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溶剂,X是   (写一种即可),写出其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2KOH+ CuSO4= Cu(OH) 2+K2SO4↓;复分解
(2)补钙剂(合理即可)
(3)KOH+ HCl =KCl+ H2O;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4)氧化铜(合理即可);CuO+2HCl =CuCl2+H2O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Zn、HCl、KOH、CuSO4和CaCO3五种物质中,Zn能和CuSO4反应,CuSO4能和KOH反应,KOH能和HCl反应,HCl能和CaCO3反应,并且甲与乙两“队员”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则甲是CuSO4,乙是KOH,丙是HCl,丁是CaCO3。
(1)由分析可知,甲与乙的反应是CuSO4和K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Cu(OH)2↓+K2SO4;该反应符合“双交换、价不变”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2)由分析可知,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是CaCO3,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3)由分析可知,乙是KOH、丙是HCl,乙、丙两“队员”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H+HCl=KCl+H2O;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Zn(单质)、HCl(酸)、KOH(碱)、CuSO4(盐)和CaCO3(盐),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能与丙(HCl)反应生成生活中常用的溶剂(水),则X属于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铜等;氧化铁与丙(HCl)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 =CuCl2+H2O 。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1.(2024·邢台模拟)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I的一种用途是   。
【答案】(1)CaCO3
(2)化合反应
(3)
(4)中和酸性土壤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 已知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是碳酸钙。 G为红棕色固体,且在高温下与F反应,则G为三氧化二铁,F是还原剂,又是C和E在高温下的产物,则F是一氧化碳。C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那么E就是单质碳;F一氧化碳和G氧化铁反应生成C二氧化碳和H单质铁;B是氧化钙,I中含有钙离子,I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D,故D是水,I是氢氧化钙,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碳酸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aCO3 。
(2)反应 ③ 是二氧化碳和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3)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分析出I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用途是中和酸性土壤或酸性河水。
【分析】(1)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来解答;
(2)根据推出CEF分别是二氧化碳、单质碳、一氧化碳的转换方程式来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来解答。
12.(2024·石家庄模拟)A~L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是第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建构的以C为核心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D、L属于盐,D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L由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
(2)C的一种用途是   。
(3)符合反应①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1)NaCl
(2)灭火等(合理即可)
(3)(合理即可);(合理即可)
(4)化合反应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中D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知D为NaCl;
(2)根据常见的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生成物为氯化钠,A属于盐,综合以上条件可知A为NaHCO3或Na2CO3,B为HCl,C为CO2,E为H2O,CO2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或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F为C,则H为CO,反应 ④ 为CO还原金属氧化物,可写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4)因为L由三种元素组成,且L为盐,则L为Na2CO3或CaCO3,则J为NaOH或Ca(OH)2,因为E为水,所以G为CaO或Na2O,水与CaO或Na2O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1)利用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是氯化钠分析;
(2)先推测出物质C为二氧化碳,再利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3)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或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先分析出H为CO,再写出一个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分析出E、G、J对应的物质,再根据发生的反应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13.(2024九上·梅里斯期末)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3)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   ,D的化学式均为    .
(4)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2
(2)CO
(3)H2CO3;O2
(4)H2O+CO2=H2CO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 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 C是常见气体, D是常见单质 且CD反应,假如C可能氢气,D就是氧气;假如C是一氧化碳,D是单质碳。而A要和C相互转换,A和D也相互转换,A和要反应,则C一定是氢气,D是氧气,A是液态的水。假如A是气体二氧化碳,那么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单质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是氧气,氧气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可以转换成氧气。
(1) 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H2 。
(2) 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CO 。
(3) 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H2CO3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的化学式均为 O2 。
(4) 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H2O+CO2=H2CO3 。
【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互转换关系来解答。
14.(2023·河北)某小组同学对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进行了知识网络建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D、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①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Fe2O3
(2)分解反应
(3)
(4)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根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D、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氧化铁、焦炭、碳酸钙中的一种物质,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所以推断G是氧化铁;
根据A、B能转化成C,B、C能转化成F,F能和氧化铁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能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推断A是氧气,B是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F是一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推断H是铁;
根据D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E,所以推断D是碳酸钙,E是氧化钙;代入转化图中,分析正确。
(1)由分析可知,G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反应②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是焦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写一条即可)。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5.(2024九下·从江开学考)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2)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为   。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Cu
(2)BCF
(3)C+2CuO2Cu+CO2↑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氧化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1)、A的化学式为C,D的化学式为Cu;
(2)、上述六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C、F。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在这六种物质中,B为CuO,C为CO2,F为CaO,都是氧化物;
(3)、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4)、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为CO2,D为Cu,所以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 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和B在高温下生成C和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D是铜,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E,则E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F,F也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则F是一氧化碳,A是碳,B是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
16.(2024九上·德庆期末)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场太空科普课。在空间站,汗液和尿液的回收和再利用不仅可以满足航天员们的饮水和卫生用水需求,还能利用电解水制取所需气体。电解产生的气体还有其它用途,见“题图”。请回答:(提示:反应Ⅳ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C的化学式为①   ,F的名称是②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Ⅰ③   ,反应Ⅴ④   。
(3)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⑤   ;反应Ⅳ是⑥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在空间站上电解水,所产生的气泡不能从水中逸出的原因是⑦   。
【答案】(1)O2;二氧化碳
(2)2H2O2H2↑+O2↑;CO2+Ca(OH)2=CaCO3↓+H2O
(3)化合反应;放热
(4)失重条件下,气泡在水中没有浮力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推断可知, C 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F 是二氧化碳。
故填: O2;二氧化碳
(2)反应 I 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反应 V 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故填: 2H2O2H2↑+O2↑ ;CO2+Ca(OH)2=CaCO3↓+H2O 。
(3)反应 II 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 IV 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填: 化合反应 ;发热。
(4)在地面上,水的自重而产生的压强在气泡周围不均匀,总体上,下侧压强比上侧压强大,净力为向上的浮力,浮力大于气体自重,气泡上浮;而在微重力的空间站中,压强差不再明显,浮力无法体现,此时水的表面张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气泡被表面张力约束,就不会逸出到水球外。
故填: 失重条件下,气泡在水中没有浮力 。
【分析】推断过程:A 液体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B 气体和 C 气体,则 A 是水; C 气体和酒精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A 和 F ,则 C 是氧气, B 是氢气, F 是二氧化碳; A 和 D 生成 E , E 和 F 生成 G 固体,则 D 是氧化钙, E 是氢氧化钙, G 是碳酸钙,代入验证,推断正确。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2024·邵阳模拟)现有两包固体样品,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得甲、乙两溶液,它们中的溶质是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有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测:
(1)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下同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   种溶质,其组成是   。
【答案】(1);
(2)、
(3)
(4);、、、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3价铁离子有颜色,故有色溶液甲中一定含有3价铁,可能是或或者和。根据流程图,3价铁溶液与无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红色沉淀A为氢氧化铁,那么无色溶液乙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无色溶液丙中的阴离子来自于3价铁的溶液中,也可能来自于不参加反应的乙溶液中。丙与硝酸钡和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银和纯净的硝酸钠,则丙溶液中硫酸钠,而题干上的溶质中没有银离子,丙中加入丁有氯化银沉淀产生,则丁中含有硝酸银,那么丙中就有氯化钠,则甲溶液是氯化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也可能只有氯化铁,乙溶液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戊是硝酸钠溶液,那么甲乙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钠不影响实验现象,但甲、乙中没有钾离子,则一定没有硝酸钾。
(1)、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4种溶质,其组成是、、、 。
【分析】根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解答。
18.(2023·兴安盟)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最常用的溶剂,D俗称干冰。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答案】(1)H2O2
(2)灭火
(3)2H2O22H2O+O2↑;分解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B、C、D为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最常用的溶剂,则B为水,D俗称干冰,则D为二氧化碳,水和C能相互转化,A生成水,A能生成C,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氧气。
(1)A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
(2)D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3) A→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分析】先由水是常用溶剂,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推导出B和D,再由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其它物质,然后按要求填空、
19.(2018·乐山)在下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是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乙是   ,G是   ;
(2)写出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写出有关变化的方程式:   。
【答案】(1)H2O;NH3
(2)Fe2O3+3CO 2Fe+3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甲、乙是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两种物质,则为二氧化碳和水,A和B、C和B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水,则B为氧气,A和C为氢气和碳的一种;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丙,则丙为碳酸,丙与F生成丁,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高温生成甲,则丁为碳酸钙,由此确定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水,则A为碳,C为氢气,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H,H为一氧化碳,乙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G为氨气, E为氧化钙,乙为水, 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J为氧化铁,D为铁。(1)乙的化学式为H2O;G化学式为NH3;(2)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3)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再加入铁后生成浅绿色溶液,则说明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
【分析】物质的推断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找出突破口,然后运用物质的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未知物质或被检验的样品中所的物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相互转化是解题关键。
20.(2024·自贡模拟)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    ;
(2)写出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白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反应属于   反应。
【答案】(1);
(2)
(3)分解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根据物质的转换流程图分析可知,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固体物质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分离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白色固体F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分解生成氧气B,则固体F是氯酸钾。无色液体G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B,则G是过氧化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E。
(1)为 ;为 。
(2)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白色固体是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转换分析出该图示中的物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来解答。
21.(2024九上·八步期末)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C常温下是液体,A和C、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
【答案】(1)H2O2;C
(2)用作医疗(合理即可)
(3);CO##一氧化碳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和C常温下是液体,A组成元素相同,A可生成C和B,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B为氧气,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则D为碳,E为一氧化碳,G为二氧化碳,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一氧化碳和F生成H和二氧化碳,则F为氧化铜,H为铜。
(1)A化学式为 H2O2 。D化学式为C。
(2)B为氧气,可用作医疗急救。
(3) 反应③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还原剂为一氧化碳。
【分析】(1)先由题中所给信息及框图中物质间反应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结合化学式书写解答。(2)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
22.已知A、B、X、Y均为中学阶段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
试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1)若物质A为氧化物:   
(2)若A为金属单质,X为非金属单质:   
【答案】(1)3CO+ Fe2O3=3CO2 +2Fe
(2)2Mg+CO2=2MgO+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将 A改为氧化物,一般有两种情况:①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但没单质生成:②CO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单质生成,所以A为CO,B可以是Fe2O3,CuO等,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Fe2O3=3CO2 +2Fe ;
(2)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比较典型的有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 。
【分析】(1)物质A为氧化物,可知为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单质、氧化物的反应,如CO还原氧化铁、CuO等;
(2)若A为金属单质,X均为非金属单质,可知为金属单质与氧化物发生的置换反应,且生成非金属单质,如Mg与二氧化碳反应。
23.现有 A、B、C、D、E、F、G、H、I九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固体单质,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性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H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反应⑥   
(3)物质Ⅰ的用途之一是    , 反应①~⑦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个
【答案】(1)H2;H2CO3
(2)2H2O 2H2↑+O2↑;CO2+Ca(OH)2=CaCO3↓+H2O
(3)用于灭火;①②⑦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常温下 ,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又能分解生成B,故A是过氧化氢,B是水;C、D为气体单质,A和B分解均可得到C,故C为氧气,则D为氢气;E为黑色固体,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可以生成I,故G是碳酸钙,I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黑色固体E是碳;I和B生成H,H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则H是碳酸。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1)D是氢气,H是碳酸,化学式D:H2,H: H2CO3。
(2)反应②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2H2↑+O2↑;反应⑥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物质Ⅰ为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等。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③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④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不属于分解反应;⑤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不属于分解反应;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⑦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①②⑦
【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及框图中各物质转化关系先推导出各物质,再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分析;
(2)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分解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分析。
24.(2024九上·信州期末)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E分别表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一步转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A物质属于   。
(2)从反应基本类型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图中编号)。
(3)写出任意一个符合序号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在水中解离出来的H+与OH-结合生成了H2O。据此分析:NH4N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   结合而使反应发生(填化学符号)。
【答案】(1)金属氧化物
(2)①④⑤⑥
(3)
(4) 与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 A、B、C、D、E分别表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 ,A和金属都能与B反应,说明A为金属氧化物,则B为酸,C为碱,D为非金属氧化物。
(2)②③为金属与酸、盐发生的置换反应,①④⑤⑥属于复分解反应,⑦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 序号③ 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符合③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4) NH4N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 与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类别及框图中物质间反应关系确定各物质类别分析;
(2)根据金属与盐、酸发生的是置换反应,酸、碱、盐间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
(4)根据铵盐与碱反应实质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