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5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同步训练+3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5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同步训练+3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0 11:23:1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5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
1.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
A、外国传教士 B、清政府 C、维新派 D、革命派
2.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05年《申报》可能报道的新闻有 【版权所有:21教育】
A、市民互用“先生”“同志”的称谓 B、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的消息
C、电影《渔光曲》在国外获奖的消息 D、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消息
3.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21*cnjy*com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 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4.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艺术鉴赏 B、信息传播 C、舆论监督 D、通达民情
5.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www-2-1-cnjy-com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6. 每晚7:30分,大家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
A、传播资讯的功能 B、媒体功能 C、娱乐功能 D、购物功能
7. 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
8. 下列关于影视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风云儿女》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走向辉煌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走向辉煌
D、1958年,上海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9. 2012年南非世界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 B、娱乐功能
C、传播资讯 D、开展远程教育
10.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来源:21cnj*y.co*m】
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 C、互联网 D、卫星电视
11.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
A、1989年 B、1992年 C、1994年 D、2000年
12. 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21教育网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13.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条件和机遇
14. 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日趋广泛,具体表现在①网络远程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②网络语音或视频电话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③网上银行、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商品交易方式④网络游戏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 ( http: / / www.21cnjy.com )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 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材料三 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
材料四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
材料五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1cnjy.com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掀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点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www.21-cn-jy.com
2.【答案】 B【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是“1905年”这一时间信息。市民互用“先生”“同志”的称谓应是辛亥革命后,排除A项。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故B项正确。电影《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排除C项。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排除D项。21·世纪*教育网
3.【答案】 D【解析】 材料所述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将对杰出女性的理解由贤妻、孝女转为了爱国、从政,而中国女报则是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所以这是在向国民传达一种观念,故D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4.【答案】 B【解析】 《京报》的报道首先体现的是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
5.【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材料是说明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B项不对,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时间靠后;C、D两项也不对,报纸和广播没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因此本题只有A项符合题意。
【点评】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2·1·c·n·j·y
6.【答案】 A【解析】 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属于电视的传播资讯功能。因此选A。
7.【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应是电话,本题选A项。而电报现在已经基本不再用,故排除B。
【点评】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新式的通讯方式也逐渐的传入我国。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电话、电报等新式的通讯方式也传到了中国,这一方面便利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另一个方面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的进步,有的到现在已经使用了百年并继续使用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8.【答案】 B【解析】 A项应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军山》;C项时间应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D项应为北京电视台。《歌女红牡丹》是有声电影,它的成功拍摄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2-1-c-n-j-y
9.【答案】 C【解析】 传播资讯是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的最重要功能。对体育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属于电视的传播资讯的功能。故选C。A项是明显与材料明显不符合;B项主要体现的是丰富的节目的娱乐功能;D项错误,远程教育主要是体现的教育的功能。
【点评】电视是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传媒工具。产生以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视的主要功能在于远程教育、大众娱乐、传播资讯和政论宣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对世界的影响必然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大。  21*cnjy*com
10.【答案】 C【解析】 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选C。
【点评】互联网特点(优势):①网络媒介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文字、图像、声音兼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②互联网高度互动,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③费用低廉;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11.【答案】 C【解析】 20世纪9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代以后个人电脑逐渐普及,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5年发展为几千用户,到2005年已经超过一亿用户。故选C。
【点评】互联网领域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此题实际上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生活领域里的其它的变化如服饰、家居等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12.【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能力。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13.【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中“有利也有弊”“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可判断出B项符合题意。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的能力。只要抓住关键词,理解题干所给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 D【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互联网的影响。网络远程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语音或视频电话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网上银行、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商品交易方式;网络游戏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因此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交易方式和娱乐生活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产生后得到迅速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在我国开放,现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5.【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的粉丝”的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的是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而没有提及信息的内容,故C项与题意不符;B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中“你就是一份都市报”“你就是电视台”等从侧面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16. 【答案】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 ( http: / / www.21cnjy.com )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
(3)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21·cn·jy·com
【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中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归纳概括出原因,列强入侵,清廷腐败,政治黑暗。依据材料中“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归纳概括出 倡导办报刊主要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材料二、三从小沈阳和刘谦能迅速走红,成为家喻户晓明星的过程可知,电视和互联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当今大众传媒重大变化表现为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思想的解放因素;电视和互联网优越性等。
(3) 材料四、五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在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社会习俗方面认同剪发辫和“务求时髦”服饰,在心态方面完全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彻底否定传统生活习俗。这些变化源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革或外来文明的冲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7张PPT)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预言: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结晶,欧元的出现将加剧欧洲各国政治紧张态势,加速欧洲的分裂。2016,欧洲将继续面临裂痕扩大的危险。两件事可能成为割裂欧盟的最后一根稻草:希腊再生变数让第三轮救助方案破产、英国提前举行“退欧”全民公投。
如果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迅速获取动态?
电视
报刊
互联网
广播
大众传媒
“知讯者生存!” ——广告语
大众传媒的含义
向大众传播信息(新闻性信息、评论性信息、舆论性信息、教育性信息、娱乐性信息、服务性信息、商业性信息)的载体、工具的总称。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
报纸的故乡在哪?
兴起
发展
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表现:
A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中国丛报》:是19世纪30年代在
广州出版的一份英文月刊,
主要介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
语言、文学、风俗等方面情况。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
是19世纪60年代由基督教会
在上海创办,主要登载是时事和
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等。
第1份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1872—1949年,77年)、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75,000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表现:
A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B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为戊戌变法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其深入发展,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1次办报高潮。

用: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朱执信
章炳麟
其创办及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成为宣传新文化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针锋相对,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辞: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它们是什么时代的?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①政策性报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②专业性报刊:传播知识、启迪民智;
③娱乐性报刊:丰富、娱乐人们生活;
年份 报纸种类 刊物种类
1978年 186 930
2000年 2007 8725
(2)分类及作用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报纸的缺陷?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电影之父”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老生)泰斗谭鑫培。
任景丰
谭鑫培
《定军山》剧照
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取材于东汉末(219年)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斩曹操大将夏侯渊的故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将黄忠。
放映轰动北京,万人空巷。
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 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了上海滩,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歌女红牡丹》剧照
《渔光曲》剧照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母抚养,仍袭父业。在一场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死去。 影片创卖座最高纪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聂耳
田汉
义勇军
进行曲
1、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无声京剧影片 ,中国电影业诞生。
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3、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4、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风云儿女》
建国初期
1.《上甘岭》;
2.《白毛女》;
3.等电影
(链接视频)
主题:革命战争+工农生活
文革时期
1.《东方红》;
2.《智取威虎山》 等“革命”电影
(链接视频)
特点:表现手法单一(样板戏),
电影事业走入低谷。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30部经典电影
(链接视频)
特点:大片迭出,题材多样,电影重新走向辉煌。
张艺谋
陈凯歌
知名导演
冯小刚
许鞍华
陈凯歌
巩俐
葛优
李连杰
著名演员
周润发
孙俪
2005年 12月28日,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期望更多精品出现。
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纪念币——金币
①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②时效性不强;
B、电影的特点:
2.电视事业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诞生: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事业不断发展。
1、电视逐渐普及;
2、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主要表现在: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5、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三、“第四媒介”的兴起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1994年,比美国晚25年),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
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3、费用低廉
你认为
互联网有没有弊端?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
的构成潜在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
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
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互联网害处:
思考: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 响
19世纪中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红色中华》报《新
华日报》《解放日报》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综合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