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教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3.5《岩石、沙和黏土》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教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3.5《岩石、沙和黏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7 13:41:18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3.5《岩石、沙和黏土》
一、填空题
1.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涂痕颜色最深的是   。
2.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在   、   、   、火山和地震的作用下可能会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   和   。
3.岩石经过很多自然原因慢慢形成了   。
4.我们很容易发现地球表面被坚硬的   包裹着,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   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5.   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   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邹平期末)岩石、沙和黏土中,黏土摸起来最粗糙。 (  )
7.(2024四下·邹平期末)岩石只存在于高高的山上。 (  )
8.(2024四下·云龙期末)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  )
9.(2024四下·涟源期末)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大致需要几万年的时间。 (  )
10.(2024四下·临渭期末)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其中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 (  )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盐湖期末) 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发现(  )
A.用沙团成的小球先平摊在纸上
B.用黏土团成的小球先平摊在纸上
C.两者同时平摊在纸上
12.(2024四下·新野期末)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会发生变化。下列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小石子、沙、黏土→岩石碎裂→大块岩石
B.大块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沙、黏土
C.大块岩石→小石子、沙、黏土→岩石碎裂
13.(2024四下·隆回期末) 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大致需要(  )的时间。
A.几年到几十年 B.几十年到几百年 C.几百年到几万年
14.(2024四下·永定期末)花生喜欢土质疏松,黏性差,透气性能良好的土壤,因此适合栽种的土壤为(  )
A. B. C.
15.(2024四下·杭州期末)刮风时,以下物质最容易随风飞扬的是(  )。
A.岩石 B.沙 C.黏土
四、多选题
16.(2021四下·雨花期末)我们在观察岩石时,常用的方法是(  )。
A.用刀子刻划 B.用脚踩 C.用鼻子闻
五、综合题
17.(2024四下·菏泽期末)小科在花坛中发现一些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它们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关于地球的故事。你认真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
(1)取少许土放入试管中加热,过一会儿,试管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土壤中有 (  )。
A.空气 B.腐殖质 C.水分
(2)根据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应该是(  )。
A.混合物 B.单一物质 C.纯净物
(3)将土壤倒入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中土壤会出现分层,各种颗粒从上到下分别是 (  )。
A.黏土、沙、粉沙、沙砾
B.沙砾、沙、粉沙、黏土
C.黏土、粉沙、沙、沙砾
(4)小科想研究土壤的黏性,可以 (  )。
A.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观察
B.把土壤弄湿,团成小球,观察小球多久会散开
C.把土壤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观察渗水情况
(5)把下列三种土壤弄湿后捏一捏,(  )最容易捏成团。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6)小科看到了一片仙人掌地,爸爸告诉他仙人掌根系需要足够的空气,对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要求都很高,因此,最适合仙人掌生长的是 (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六、简答题
18.(2022四下·丘北期末)请你简要说说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七、解答题
19.(2023四下·阳信期末)请你用图表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将答案填在括号里: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4四下·云龙期末)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1)团球: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到能较快平摊在纸上的是   ,说明   。
(2)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的涂痕较深的是   ,较浅的是   。
(3)过一段时间抖一抖黏有沙和黏土的纸张,我们会发现什么现象 这又说明什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黏土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含砂粒比较多,土壤不成团,黏性非常弱;黏质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团,黏性非常强;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团,黏性居中,土壤颜色较深。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涂痕颜色最深的是黏土。
2.【答案】太阳;风;水;沙;黏土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根据对风化作用的认识,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3.【答案】土壤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逐渐分解和破碎,最终形成土壤、沙子和黏土等。这些自然因素包括太阳、风、水、温度变化、冰川作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经历风化过程,从大石头变成小石头,再从小石头变成小石子、沙子,最终变成泥土 。
4.【答案】岩石;土壤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5.【答案】岩石;土壤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等等。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岩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我们可以在草丛,花坛等到处都可以发现土壤。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由于太阳、风、水 地震和火山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岩石、沙和黏土中,岩石摸起来最粗糙。题目说法错误。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我们能在陆地、山地、海洋等地方找到岩石和土壤。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沙、小石子、黏 土都是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过程形成的。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 在气候、生物等因素综合作下,岩石可形成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四层。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土壤中的微粒中,最大的土壤微粒是沙砾(小石子),其直径大于2毫米。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黏土的微粒最小,甚至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11.【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沙壤土。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沙子的渗水性好,黏土的渗水性差,所以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沙先平摊开来,黏土后平摊开来。
12.【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会发生变化。岩石变化的过程是大块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沙、黏土,选项B顺序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了土壤。岩石和土壤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所以C符合题意。
14.【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不同的土壤渗水性不同,含有黏粒较多的土壤渗水性最弱,所以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A是沙质土,B是壤土,C是黏质土。花生喜欢土质疏松,黏性差,透气性能良好的土壤,因此适合栽种的土壤为沙质土。
15.【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质量轻的物体刮风时容易被吹起来,沙比岩石和黏土轻,容易被吹起来。
16.【答案】A,C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观察岩石的方法:用肉眼观察;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化学反应根据现象进行观察;从颜色开始观察;然后是结构构造等等。
17.【答案】(1)C
(2)A
(3)C
(4)B
(5)B
(6)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1)将一块土放入盛有水的杯中,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取少量士放入试管中加热,过一会儿试管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我们把一些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发现土壤出现了分层沉积。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动植物的残体,分量最轻浮在上面,其次是颗粒最小的黏土,然后是粉沙和沙,最下面的是砂砾。C符合题意。
(4)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含砂粒比较多,土壤不成团,黏性非常弱;黏质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团,黏性非常强;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团,黏性居中,土壤颜色较深,所以小瑞想研究土壤的黏性,可以把土壤弄湿,团成小球,观察小球多久后会散开。
(5)三种土壤和点水捏一捏,容易捏成团,说明保水能力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
(6)沙质土含沙粒较多,粒间孔隙较大,通气性能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强,但水分很容易流失、不易保持。因此,土壤易干燥,不耐旱。沙质土适合种仙人掌。西瓜、花生、土豆等适合种植在这样的泥土里。
18.【答案】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岩石的用途:可以用来做建材;用来做装饰品;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可以铺设 道路、建造房屋和桥梁等。 土壤的用途: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 存和栖息的场所。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保护自然资源;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 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等等。
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岩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我们可以在草丛,花坛等到处都可以发现土壤。
(回答合理即可)
19.【答案】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矿物是构成岩石的重要成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了土壤,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空气等等。
20.【答案】(1)黏土;黏土黏性强
(2)黏土;沙
(3)黏土黏性好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1)黏土的颗粒更小 :黏土的颗粒比沙的颗粒更小,这意味着在潮湿状态下,黏土的分子间有更多的接触点,从而形成了更强的粘性,使得黏土球能够更快地平摊在纸上。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到能较快平摊在纸上的是黏土,说明黏土的黏性比沙的黏性强。
(2) 涂痕较深的是黏土,较浅的是沙。 通过用手指蘸取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然后在白纸上留下涂痕,观察涂痕的深浅程度来判断它们的黏性大小。黏土由于其高黏性,能够在纸上留下较深的涂痕,而沙由于其颗粒较大且间隙较多,黏性较低,因此在纸上留下的涂痕较浅。
(3) 过一段时间抖一抖黏有沙和黏土的纸张,我们会发现沙子会从纸上掉落下来,而黏土涂痕基本没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黏土的黏性比沙子好,即黏土的黏性较强,能够保持其形状和位置,而沙子则相对容易散落。
1 / 1教科版(2019)四年级下册科学3.5《岩石、沙和黏土》
一、填空题
1.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涂痕颜色最深的是   。
【答案】黏土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含砂粒比较多,土壤不成团,黏性非常弱;黏质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团,黏性非常强;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团,黏性居中,土壤颜色较深。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涂痕颜色最深的是黏土。
2.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在   、   、   、火山和地震的作用下可能会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   和   。
【答案】太阳;风;水;沙;黏土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根据对风化作用的认识,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3.岩石经过很多自然原因慢慢形成了   。
【答案】土壤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逐渐分解和破碎,最终形成土壤、沙子和黏土等。这些自然因素包括太阳、风、水、温度变化、冰川作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经历风化过程,从大石头变成小石头,再从小石头变成小石子、沙子,最终变成泥土 。
4.我们很容易发现地球表面被坚硬的   包裹着,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   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答案】岩石;土壤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5.   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   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答案】岩石;土壤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等等。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岩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我们可以在草丛,花坛等到处都可以发现土壤。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邹平期末)岩石、沙和黏土中,黏土摸起来最粗糙。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由于太阳、风、水 地震和火山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岩石、沙和黏土中,岩石摸起来最粗糙。题目说法错误。
7.(2024四下·邹平期末)岩石只存在于高高的山上。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我们能在陆地、山地、海洋等地方找到岩石和土壤。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题目说法错误。
8.(2024四下·云龙期末)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沙、小石子、黏 土都是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过程形成的。
9.(2024四下·涟源期末)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大致需要几万年的时间。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 在气候、生物等因素综合作下,岩石可形成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四层。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10.(2024四下·临渭期末)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其中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土壤中的微粒中,最大的土壤微粒是沙砾(小石子),其直径大于2毫米。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黏土的微粒最小,甚至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盐湖期末) 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发现(  )
A.用沙团成的小球先平摊在纸上
B.用黏土团成的小球先平摊在纸上
C.两者同时平摊在纸上
【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沙壤土。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沙子的渗水性好,黏土的渗水性差,所以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沙先平摊开来,黏土后平摊开来。
12.(2024四下·新野期末)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会发生变化。下列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小石子、沙、黏土→岩石碎裂→大块岩石
B.大块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沙、黏土
C.大块岩石→小石子、沙、黏土→岩石碎裂
【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会发生变化。岩石变化的过程是大块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沙、黏土,选项B顺序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四下·隆回期末) 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大致需要(  )的时间。
A.几年到几十年 B.几十年到几百年 C.几百年到几万年
【答案】C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了土壤。岩石和土壤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所以C符合题意。
14.(2024四下·永定期末)花生喜欢土质疏松,黏性差,透气性能良好的土壤,因此适合栽种的土壤为(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不同的土壤渗水性不同,含有黏粒较多的土壤渗水性最弱,所以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A是沙质土,B是壤土,C是黏质土。花生喜欢土质疏松,黏性差,透气性能良好的土壤,因此适合栽种的土壤为沙质土。
15.(2024四下·杭州期末)刮风时,以下物质最容易随风飞扬的是(  )。
A.岩石 B.沙 C.黏土
【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质量轻的物体刮风时容易被吹起来,沙比岩石和黏土轻,容易被吹起来。
四、多选题
16.(2021四下·雨花期末)我们在观察岩石时,常用的方法是(  )。
A.用刀子刻划 B.用脚踩 C.用鼻子闻
【答案】A,C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观察岩石的方法:用肉眼观察;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化学反应根据现象进行观察;从颜色开始观察;然后是结构构造等等。
五、综合题
17.(2024四下·菏泽期末)小科在花坛中发现一些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它们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关于地球的故事。你认真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
(1)取少许土放入试管中加热,过一会儿,试管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土壤中有 (  )。
A.空气 B.腐殖质 C.水分
(2)根据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应该是(  )。
A.混合物 B.单一物质 C.纯净物
(3)将土壤倒入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中土壤会出现分层,各种颗粒从上到下分别是 (  )。
A.黏土、沙、粉沙、沙砾
B.沙砾、沙、粉沙、黏土
C.黏土、粉沙、沙、沙砾
(4)小科想研究土壤的黏性,可以 (  )。
A.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观察
B.把土壤弄湿,团成小球,观察小球多久会散开
C.把土壤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观察渗水情况
(5)把下列三种土壤弄湿后捏一捏,(  )最容易捏成团。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6)小科看到了一片仙人掌地,爸爸告诉他仙人掌根系需要足够的空气,对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要求都很高,因此,最适合仙人掌生长的是 (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答案】(1)C
(2)A
(3)C
(4)B
(5)B
(6)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1)将一块土放入盛有水的杯中,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取少量士放入试管中加热,过一会儿试管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我们把一些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发现土壤出现了分层沉积。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动植物的残体,分量最轻浮在上面,其次是颗粒最小的黏土,然后是粉沙和沙,最下面的是砂砾。C符合题意。
(4)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含砂粒比较多,土壤不成团,黏性非常弱;黏质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团,黏性非常强;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团,黏性居中,土壤颜色较深,所以小瑞想研究土壤的黏性,可以把土壤弄湿,团成小球,观察小球多久后会散开。
(5)三种土壤和点水捏一捏,容易捏成团,说明保水能力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
(6)沙质土含沙粒较多,粒间孔隙较大,通气性能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强,但水分很容易流失、不易保持。因此,土壤易干燥,不耐旱。沙质土适合种仙人掌。西瓜、花生、土豆等适合种植在这样的泥土里。
六、简答题
18.(2022四下·丘北期末)请你简要说说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答案】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岩石的用途:可以用来做建材;用来做装饰品;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可以铺设 道路、建造房屋和桥梁等。 土壤的用途: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 存和栖息的场所。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保护自然资源;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 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等等。
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岩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我们可以在草丛,花坛等到处都可以发现土壤。
(回答合理即可)
七、解答题
19.(2023四下·阳信期末)请你用图表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将答案填在括号里:
【答案】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矿物是构成岩石的重要成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了土壤,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空气等等。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4四下·云龙期末)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1)团球: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到能较快平摊在纸上的是   ,说明   。
(2)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的涂痕较深的是   ,较浅的是   。
(3)过一段时间抖一抖黏有沙和黏土的纸张,我们会发现什么现象 这又说明什么
    。
【答案】(1)黏土;黏土黏性强
(2)黏土;沙
(3)黏土黏性好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1)黏土的颗粒更小 :黏土的颗粒比沙的颗粒更小,这意味着在潮湿状态下,黏土的分子间有更多的接触点,从而形成了更强的粘性,使得黏土球能够更快地平摊在纸上。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到能较快平摊在纸上的是黏土,说明黏土的黏性比沙的黏性强。
(2) 涂痕较深的是黏土,较浅的是沙。 通过用手指蘸取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然后在白纸上留下涂痕,观察涂痕的深浅程度来判断它们的黏性大小。黏土由于其高黏性,能够在纸上留下较深的涂痕,而沙由于其颗粒较大且间隙较多,黏性较低,因此在纸上留下的涂痕较浅。
(3) 过一段时间抖一抖黏有沙和黏土的纸张,我们会发现沙子会从纸上掉落下来,而黏土涂痕基本没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黏土的黏性比沙子好,即黏土的黏性较强,能够保持其形状和位置,而沙子则相对容易散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