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3.6《地球的形状》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 形的,地是 形的。第一个用航海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答案】圆;方;麦哲伦;行星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 陆地面积只占 ,所以说地球是水的星球。
【答案】71%;29%
【知识点】地形、地貌;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陆地面积只占29%,所以说地球是水的星球,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3.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边缘是 形的,推测地球可能是 体。
【答案】圆;球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边缘是圆形的,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4.(2023三下·新晃期末)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 。
【答案】1519;出发地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才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5.(2024三下·海盐期末)从外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约有 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在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用 的方法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最终回到了出发地,这证明了地球是 。
【答案】71%;数格子;球体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陆地面积所占格子数是3格,海洋面积所占格子数的7格,所以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船队又回回到了出发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二、判断题
6.(2024三下·雅安月考)哥伦布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大航行。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大约500年前,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7.(2024三下·增城期末)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发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8.(2024三下·邹平期末)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不需要进行研究。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9.(2024三下·萧山期末)课堂中可以用模拟实验观察船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时形成的不同现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船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时形成的不同现象。具体来说,当船在球面上移动时,观察者会先看到船帆,然后看到船身,这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而船在平面上移动时,观察者看到的船的各个部分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中,没有先后顺序的变化。
10.(2024三下·萧山期末)麦哲伦环球航行是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之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三、单选题
11.观察从地平线驶来的船只时,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 )
A.船身 B.船头 C.桅杆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球体,因此我们观察从地平线驶来的船只时,帆船进港时,可以观察到桅杆先出现,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船只,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
12.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正方体 B.圆柱体 C.球体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3.以下理由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1519 年,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三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
B.在海边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C.我们每天能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A:1519 年,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三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正确;
B:在海边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正确;
C:我们每天能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错误;这只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4.(2024三下·钱塘期末)航天员在太空看地球,发现地球的颜色是 ( )
A.蓝色 B.白色 C.黄色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航天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主要是蓝色 。这是因为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是海洋,这使得地球在太空看起来主要是蔚蓝色 。
15.(2024三下·钱塘期末)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的形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航海家麦哲伦经过3年远洋航行,又回到出发地,是“地球是球形的”的有力证据。
B.“天圆地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去了解这种说法。
C.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观测到“地球是球形的”,要比古人容易得多。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最终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直到卫星照片的成功拍摄,人们才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四、连线题
16.(2024三下·长兴期末)地球和月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将下面的选项填写在维恩图中(只填序号)。
①是球体②表面有大量的环形山 ③有丰富的液态水④没有空气 ⑤不会自己发光发热 ⑥存在生命体
【答案】 地球 月球
( 3 6 ( 1 5 ) 2 4 )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不会发光发热;地球属行星,月球是卫星(地球的卫星)。月球有环形山,没有生命,没有空气;地球有丰富的液态水,有空气,有生命。
五、综合题
17.在课堂中,小舟知道了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平的;②天圆地方;③地球是个球体。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描述的是( )
A.地球是平的 B.天圆地方 C.地球是个球体
(2)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为( )
A.海洋多,陆地少 B.月食现象 C.太阳东升西落
(3)为了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形状,小舟和同学做了模拟实验:将船模放在球面上,由远及近慢慢向观察者移动( )。
A.观察者始终能看到整艘船
B.会观察到船慢慢变小
C.会先看到船的帆顶,再看到整艘船
【答案】(1)B
(2)B
(3)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描述的是天圆地方。
(2)A:海洋多,陆地少,这是地球海陆分布情况,与地球是球体无关;
B:月食现象,正确;
C:太阳东升西落,错误;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现象。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将船模放在球面上,由远及近慢慢向观察者移动,会先看到船的帆顶,再看到整艘船。
六、简答题
18.(2023三下·汝城期末)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写两个事例即可)
【答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星星在天空中总是东升西落;海上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发生月全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形的。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例子有:(1)地球仪;(2)太阳的东升西落;(3)月食时,被遮挡部分的边缘是弧形的;(4)海边行驶的船只,先看见帆或桅杆,后看到船体等。
七、实验探究题
19.(2024三下·西山期末)地球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是人类最早了解,也最为熟悉的天体。这个自西向东自转的蓝色星球,现在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然而,这些当代人了如指掌的信息,是人类经历了三千年才逐步掌握的。直到步入航天时代之后,人类才真正看清了地球的全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认识、探索的脚步。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
A.圆、圆 B.圆、方 C.方、方
(2)最早通过“环海航行”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伽利略 B.麦哲伦 C.牛顿
(3)在海边,人们用望眼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
A.帆顶 B.船身 C.看到的没有变化
(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 )
A.直尺测量 B.数格子 C.剪下拼凑
(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 )
A.部分地区需要节约用水
B.不用节约用水
C.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
【答案】(1)B
(2)B
(3)A
(4)B
(5)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是“天圆地方”说的盛行期,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他认为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大地就是浮在水面或气体上的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在不断的绕特定的轴在转动。
(2)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
(3)在海边,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 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看到船身。 这是因为帆顶相对于船身而言, 更加突出, 更容易被观察到。 在远距离观察时, 帆顶的显著特征使其成为首先被注意到的部分, 而船身则随后逐渐进入观察者的视线。
(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数格子。
(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
20.(2024三下·罗湖期末)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但他并无客观依据。阿基米德通过观 察月食时发现地球的影子总是圆的,推论地球是圆的。后来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以实际行动证明地球是圆的。
(1)阅读以上文字后,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选填“球形”或“方形”)。我们已知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选填“恒星”或“行星”或“卫星”)。与月球一样,地球自身不发光;但与月球不同,地球上有适合人类居住所需的 、 。
(2)在“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选填“正方体”或“球体”)投射的影子形状更接近月食时产生的影子形状。
(3)实验中如果转动正方体,产生的影子形状会 (选填“不变”或“改变”)。当球体离手电筒越来越近时,产生的影子也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
【答案】(1)球形;行星;水;空气
(2)球形
(3)改变;大
【知识点】影子;认识地球的形状;观察太阳、月球;太阳系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1)阅读以上文字后,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球形。因为航海家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围绕恒星运转的星体是行星,我们已知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与月球一样,地球自身不发光;但与月球不同,地球上有适合人类居住所需的水、空气。
(2)在“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球体投射的影子形状更接近月食时产生的影子形状。
(3)实验中如果转动正方体,产生的影子形状会改变。当球体离手电筒越来越近时,产生的影子也越来越大。
1 / 1教科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3.6《地球的形状》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 形的,地是 形的。第一个用航海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2.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 陆地面积只占 ,所以说地球是水的星球。
3.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边缘是 形的,推测地球可能是 体。
4.(2023三下·新晃期末)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 。
5.(2024三下·海盐期末)从外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约有 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在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用 的方法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最终回到了出发地,这证明了地球是 。
二、判断题
6.(2024三下·雅安月考)哥伦布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大航行。 ( )
7.(2024三下·增城期末)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发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
8.(2024三下·邹平期末)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不需要进行研究。 ( )
9.(2024三下·萧山期末)课堂中可以用模拟实验观察船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时形成的不同现象。( )
10.(2024三下·萧山期末)麦哲伦环球航行是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之一。( )
三、单选题
11.观察从地平线驶来的船只时,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 )
A.船身 B.船头 C.桅杆
12.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正方体 B.圆柱体 C.球体
13.以下理由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1519 年,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三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
B.在海边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C.我们每天能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4.(2024三下·钱塘期末)航天员在太空看地球,发现地球的颜色是 ( )
A.蓝色 B.白色 C.黄色
15.(2024三下·钱塘期末)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的形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航海家麦哲伦经过3年远洋航行,又回到出发地,是“地球是球形的”的有力证据。
B.“天圆地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去了解这种说法。
C.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观测到“地球是球形的”,要比古人容易得多。
四、连线题
16.(2024三下·长兴期末)地球和月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将下面的选项填写在维恩图中(只填序号)。
①是球体②表面有大量的环形山 ③有丰富的液态水④没有空气 ⑤不会自己发光发热 ⑥存在生命体
五、综合题
17.在课堂中,小舟知道了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平的;②天圆地方;③地球是个球体。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描述的是( )
A.地球是平的 B.天圆地方 C.地球是个球体
(2)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为( )
A.海洋多,陆地少 B.月食现象 C.太阳东升西落
(3)为了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形状,小舟和同学做了模拟实验:将船模放在球面上,由远及近慢慢向观察者移动( )。
A.观察者始终能看到整艘船
B.会观察到船慢慢变小
C.会先看到船的帆顶,再看到整艘船
六、简答题
18.(2023三下·汝城期末)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写两个事例即可)
七、实验探究题
19.(2024三下·西山期末)地球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是人类最早了解,也最为熟悉的天体。这个自西向东自转的蓝色星球,现在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然而,这些当代人了如指掌的信息,是人类经历了三千年才逐步掌握的。直到步入航天时代之后,人类才真正看清了地球的全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认识、探索的脚步。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
A.圆、圆 B.圆、方 C.方、方
(2)最早通过“环海航行”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伽利略 B.麦哲伦 C.牛顿
(3)在海边,人们用望眼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
A.帆顶 B.船身 C.看到的没有变化
(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 )
A.直尺测量 B.数格子 C.剪下拼凑
(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 )
A.部分地区需要节约用水
B.不用节约用水
C.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
20.(2024三下·罗湖期末)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但他并无客观依据。阿基米德通过观 察月食时发现地球的影子总是圆的,推论地球是圆的。后来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以实际行动证明地球是圆的。
(1)阅读以上文字后,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选填“球形”或“方形”)。我们已知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选填“恒星”或“行星”或“卫星”)。与月球一样,地球自身不发光;但与月球不同,地球上有适合人类居住所需的 、 。
(2)在“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选填“正方体”或“球体”)投射的影子形状更接近月食时产生的影子形状。
(3)实验中如果转动正方体,产生的影子形状会 (选填“不变”或“改变”)。当球体离手电筒越来越近时,产生的影子也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圆;方;麦哲伦;行星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答案】71%;29%
【知识点】地形、地貌;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陆地面积只占29%,所以说地球是水的星球,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3.【答案】圆;球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边缘是圆形的,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4.【答案】1519;出发地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才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5.【答案】71%;数格子;球体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陆地面积所占格子数是3格,海洋面积所占格子数的7格,所以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船队又回回到了出发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6.【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大约500年前,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7.【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8.【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9.【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船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时形成的不同现象。具体来说,当船在球面上移动时,观察者会先看到船帆,然后看到船身,这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而船在平面上移动时,观察者看到的船的各个部分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中,没有先后顺序的变化。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11.【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球体,因此我们观察从地平线驶来的船只时,帆船进港时,可以观察到桅杆先出现,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船只,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
12.【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3.【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A:1519 年,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三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正确;
B:在海边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正确;
C:我们每天能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错误;这只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4.【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航天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主要是蓝色 。这是因为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是海洋,这使得地球在太空看起来主要是蔚蓝色 。
15.【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最终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直到卫星照片的成功拍摄,人们才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16.【答案】 地球 月球
( 3 6 ( 1 5 ) 2 4 )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不会发光发热;地球属行星,月球是卫星(地球的卫星)。月球有环形山,没有生命,没有空气;地球有丰富的液态水,有空气,有生命。
17.【答案】(1)B
(2)B
(3)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描述的是天圆地方。
(2)A:海洋多,陆地少,这是地球海陆分布情况,与地球是球体无关;
B:月食现象,正确;
C:太阳东升西落,错误;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现象。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将船模放在球面上,由远及近慢慢向观察者移动,会先看到船的帆顶,再看到整艘船。
18.【答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星星在天空中总是东升西落;海上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发生月全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形的。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例子有:(1)地球仪;(2)太阳的东升西落;(3)月食时,被遮挡部分的边缘是弧形的;(4)海边行驶的船只,先看见帆或桅杆,后看到船体等。
19.【答案】(1)B
(2)B
(3)A
(4)B
(5)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是“天圆地方”说的盛行期,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就提出过浑天说的思想,他认为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大地就是浮在水面或气体上的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在不断的绕特定的轴在转动。
(2)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让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
(3)在海边,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 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看到船身。 这是因为帆顶相对于船身而言, 更加突出, 更容易被观察到。 在远距离观察时, 帆顶的显著特征使其成为首先被注意到的部分, 而船身则随后逐渐进入观察者的视线。
(4)科学课上,小明拿到世界地图后想比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相对可行的方法是数格子。
(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但是我们需要节约用水,因为淡水稀缺。
20.【答案】(1)球形;行星;水;空气
(2)球形
(3)改变;大
【知识点】影子;认识地球的形状;观察太阳、月球;太阳系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1)阅读以上文字后,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球形。因为航海家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围绕恒星运转的星体是行星,我们已知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与月球一样,地球自身不发光;但与月球不同,地球上有适合人类居住所需的水、空气。
(2)在“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球体投射的影子形状更接近月食时产生的影子形状。
(3)实验中如果转动正方体,产生的影子形状会改变。当球体离手电筒越来越近时,产生的影子也越来越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