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最后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9 21: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3.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3.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诗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最后一课》。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尔学院院士。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背景介绍: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三、小说的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短篇小说、小小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侧面描写。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理顺字音。
2.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五、整体感知
1.小说的主要人物有谁?
明确: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2.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3.本文采用了哪种写作顺序?
明确:按照课前、上课、下课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10):发生——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所思和不同寻常的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11-23):发展——写最后一课的经过。
第三部分(24-29):高潮和结局——写了下课时的情景。
六、作业
整理字词。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顺序:时间:课前——上课——下课
主要情节: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回顾课文。
二、课文研读,分析形象
1.默读课文,勾画出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语句。
2.合作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从分析来看,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
明确:
一是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如:“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二是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如:“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三是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如: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而当他听老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后,心里万分难过!
4.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生性顽皮,对自己要求不严,但热爱祖国
5.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明确:亡国的惨痛震撼了他。
韩麦尔先生的言行教育了他。
普鲁士侵略者的无情伤害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怀。
6.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有哪些?
明确: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7.文中的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感情?
明确:表现他“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8.从神态描写的语句来看,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
明确: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堂课的结束,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使得他的内心极为痛苦。
9.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掌握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法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抗争,求得民族解放。
10.“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韩麦尔先生写两个大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动作描写。这两个字饱含着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集中体现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必胜所抱有的坚定信念。
11.纵观全文,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教学水平较高,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语句赏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明确:这句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反衬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2.又出了什么事啦?
明确:一个“又”字,写出了当时战乱的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状况。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4.文章是借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开头却用了很长一段文字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一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表现和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埋下伏笔。
二是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活动,烘托下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通过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5.关于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韩麦尔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之情。
6.“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言外之意是小弗士这一节课听讲非常认真,表现了他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珍视,也说明他由以前的调皮、贪玩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7.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明确:是为了突出强调最后一堂法语课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的反响,写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四、主旨探究
提问: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表现出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明确:难过、愤慨、眷恋、难舍。
五、作业
1.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小弗郎士——生性顽皮,热爱祖国
韩麦尔先生——痛苦悲愤,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