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24)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24)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22: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教学题目 11--20各数的认识 姓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当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明了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方便。   3、学习数位顺序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顺序。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 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6、在尺子上容易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三、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的活动、摆小棒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好。   A、从11数到20   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   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后,让学生自由回答,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行数的比较。教师:祝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
作 业 设 计 体现分层设计: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3.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电视里找一找哪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11~20各数,并把它们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一个十是10 11 1个十和1个一 读作:十一 15 1个十和5个一 读作:十五 20 2个十 读作:二十
教学 反思 本课设计我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我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 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说 课 设 计
教学题目 11--20各数的认识 学 科 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但在整节课中,我忽略了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过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时间过多,导致新课没能按时完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