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 假如你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考官,面对以下两份简历,你会选择哪一位?说一说你的选择标准? 假如你是魏晋时期为朝廷选官的主要负责人,你会选谁去做官?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1.必须出身高门权贵2.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地方官员把持选才权利如何改变魏晋以来选才制度的弊端?一、隋朝新制度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特 点:
科举制正式诞生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在科举制考试的年代,一位考生在试卷中把“昧昧我思之”,错写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官阅卷,提笔写下评语“哥哥你错了”。成为一时笑谈。
李鸿章的一远亲参加考试,无奈腹中点无墨水,希望考官给予照顾,便在试卷上写“我是李中堂的亲妻(戚)”。考官阅卷写下“你是李中堂的亲妻,我不敢娶(取)。”如何选拔到更多有用的人才?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隋朝的科举,初设明经、进士、秀才三科,其中秀才科最难。到了唐代,皇帝更是重视人才的选拔,科举制度更加发展完备,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策、道举、童子八科。其中明经与进士最难,明经还是考经义,而进士则要考“诗赋各一篇,时务策五道”,最为难考。考试科目增多皇帝重视科举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严格录取考生。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网罗天下英才,巩固君主统治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2.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三、科举制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唐诗的繁荣。材料一材料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材料三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成为世界上选拔人才的典范。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材料四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实权官员递呈《请废科举折》,后清廷颁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唐代科举
科目繁多 重诗词歌赋宋代科举
轻视诗词 重实际能力明清科举
八股取士 重文章格式考试时代 重话科举制度已殁 精神常在客观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