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 ((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 ((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5 23:2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题昭君出塞图》
卢昭
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茄处处闻。
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汉朝疆域的四至,说明汉朝时期我国的疆域并论述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重要意义。
2.探讨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治世局面的出现与西汉、东汉的衰亡的原因。
3.概述两汉文化的成就,能够从中认识到文化成就是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盛世景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和睦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条件。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材料二:冒顿与吕后书:陛下独立,孤倴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复书: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思考:请阅读材料一、二,概括汉初对匈奴政策的特点。阅读材料三,分析汉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头曼单于遭秦之沉重打击,失河南地。秦汉间冒顿单于夺回河南地。白登之围后,汉匈和亲,双方约为兄弟。
以“和”为主
原因: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上》曰:“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中央:沿用秦朝三公九卿制 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
汉初异姓分封示意图
“文景之治”
郡国并行制
1、汉初治国之策:
①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②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政治上:中朝;推恩令,察举制,刺史,酷吏。
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2.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收财产税
举措 内容 目的(作用)
经济 货币官铸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均输平准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收财产税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文化上:尊崇儒术、五经博士
目的:通过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独尊)
二、西汉的强盛
思考:阅读图片及教材,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有何特点?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匈奴远遁,而漠北无王庭。”
以“战”为主
思考:为什么汉朝统治者对匈奴政策会发生变化?
原因:经过60余年的修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初期形势图
西汉全盛时期形势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与加强。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历史上的汉武帝虽然有过失,也酿成了大祸,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可与秦始皇比肩的皇帝。
尽管汉族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有整体与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共同的民族利益。因此汉族是多元一体。汉代是我国多元民族融合的非常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所以,汉族形成于汉代,汉族不是一个单一血统的民族,而是包含了众多民族血脉的民族。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新版)》
材料二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班固《汉书·昭帝纪》
材料一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
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指出汉武帝统治后期西汉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材料三:贤良曰:“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好事之臣求其义,责之礼,使中国干戈至今未息……”
——桓宽《盐铁论》
三、东汉的兴衰
西汉晚期的社会问题
外戚干政,社会黑暗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流民问题,社会动荡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25年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
王莽代汉后,奉行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歧视政策,“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因而匈奴等少数民族纷纷反叛。
1.西汉灭亡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2.光武中兴
措施 作用
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加强皇权
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缓和阶级矛盾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序号 皇帝 即位年龄 死亡年龄
…… …… …… ……
4 和帝 10 27
5 殇帝 1 2
6 安帝 13 31
7 顺帝 11 30
8 冲帝 2 3
9 质帝 8 9
10 桓帝 15 36
11 灵帝 12 34
12 少帝 14 14
13 献帝 9 54
平均值 9.5 24
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
3.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豪强地主势力扩展
(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经济上——自给自足规模大
政治上——影响地方政权
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
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强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豪强地主经营“田庄经济模式”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束手无策,各地豪强纷纷起兵,以镇压起义为名,行争权夺利之实,终于演变为一场军阀大混战。
四、两汉的文化
史学
《史记》《汉书》
文学
汉赋、乐府诗、东汉五言诗
医学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科学
《九章算术》、造纸术
探究:两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是什么关系?
1.有学者指出,在军功受益阶层主导下,直接统治之人头原理与间接统治之封建原理并存,养士之风又来,游侠再盛。这一时期(  )
A.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张骞开辟中西交通道路
C.平定割据政权;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D.土地兼并严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A
2.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A
3.据《后汉书》记载:“安帝永初中,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据此可知,东汉政府(  )
A.沿袭西汉在西北设置护乌桓校尉
B.通过政治经济手段促进与周边民族的交融
C.推行郡县制加强对鲜卑族的管理
D.推进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贸易的繁荣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