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明太祖(1328-1398)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明朝的内政与外交问题
一、内政
二、外交
三、灭亡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戚继光
大明太祖高皇帝
大明成祖孝文皇帝
认识明朝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 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eha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一、明朝的内政——中央
1.废宰相
强化封建专制的实质;巩固统治的目的
原因?
实质?目的?
古时无宰相
宰相多有小人
Q:废除丞相制度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政务多、效率低、易决策失误
凌晨四点的日出?哥当然见过!
2.设立内阁
内阁: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票拟:替皇帝浏览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批红:皇帝在此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内阁
“批红”
“票拟”
公务递交
皇帝
六部
明代内阁制度演变图
内阁权力
扩大
(时期)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侍从
顾问
参与
机密
事务
咨询
票
拟
权
大
权
尽
归
内
阁
特点:内阁在制度上不具有丞相合法地位,并非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宦官专权
3.司礼监
表现:
①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批红权;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思考:内阁当政,宦官弄权,是否意味着皇权衰弱?
无论内阁当政还是宦官弄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明朝锦衣卫的标配:绣春刀、飞鱼服
内阁:
严嵩专权20余年,被嘉靖皇帝罢免;
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
司礼监:
刘瑾干政,被明武宗凌迟;
魏忠贤干政,被崇祯皇帝赐自尽。
3.司礼监
表现:
②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监视、侦查官民言行,有权逮捕、施刑。
浙江巡抚潘汝桢奏请为(魏)忠贤建祠。…于是颂功德者相继,诸祠皆自此始矣。…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忠贤…蓟州道胡士容以不具建祠文,遵化道耿如杞入祠不拜,皆下狱论死。……所过,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忠贤顾盼未尝及也。
——《明史·列传一九三·宦官·魏忠贤》
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明史·奸臣传·严嵩》
宦官
情况1:绝对皇权
情况3:首辅专权
情况2:宦官专权
票拟
皇权
内阁
批红
吏、户、礼、兵、刑、工
明代内阁和司礼监所分配的权力是动态的,有利于皇权的稳固与政治的稳定,但同时,开启了明代宦官擅权与明代“党争”的开端,决定了明代政治的走向。
—刘晓东:《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
明朝形势图 (1433年)
3.东北:女真各部
2.藏族
1.北方:蒙古人
(1)防御:修筑长城
(2)战争:明中期“土木堡之变”
(3)议和:1571俺答封贡
(1)册封:法王、王等称号
(2)设机构
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封授官号
一、明朝的内政——地方
特点:形式多样 因俗而治
1.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二、明朝的外交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对比
航行时间 1405年—1433年 1492年—1504年
航行次数 7 4 船只数量 最高有200多艘 3-17艘 船只大小 大宝船长151.8米 宽57米 长24.5米,宽6米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美洲 随行人数 达27000多人 1000多人 开始早
持续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郑和下西洋是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郑和下西洋) :“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2.东南沿海的倭寇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福建巡抚 许孚远
与俞大猷合作抗倭
戚继光抗倭图
“封侯非我意,但愿水波平。”
倭寇
a.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
b.日本海盗+中国海商(主体)
西方殖民者东来
澳门
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并许诺缴纳租金,“求于近处泊船”,经澳门守澳官王绰代为申请,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澳门逐步沦为西方殖民者第一块在华殖民地。
——摘编自彭勇《明史》
(1)葡萄牙
西方殖民者东来
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形势图
(2)荷兰、西班牙
“朕(明思宗)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卷24
1644年
明朝崇祯帝自缢
三、明朝的灭亡
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开始进攻明朝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内政
中央
地方
内阁
郑和下西洋
抗倭
西方殖民者
外交
司礼监
废宰相
灭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368
1644
1840
明朝
清朝(前期)
辽宋夏金元
14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17世纪)
启蒙运动(17世纪—18世纪)
新航路开辟(15世纪—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中后期)
近代科学革命(16世纪——17世纪)
世界潮流
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18世纪)
中国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