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个戏剧性场景
顾维钧
起码三天电报到国外
五四运动
北京政府放弃对签约问题的主导责任,直至离预定签约时间仅有两天的6月26日,才发电指示代表团拒绝签约。
由于解决山东问题希望渺茫,中国代表团开始解体,最终决定签约问题的职责,就戏剧性地落到了顾维钧的身上。
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事件,仿佛成了不断强调的刻板印象。让我们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寻找五四鲜活的过往。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认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必然性与伟大意义;可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洋务运动
18世纪60年代
百日维新
1898年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1年
清末新政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救亡图存的运动不尽其数,为什么五四运动被称为是一次新运动呢?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工人
商人
学生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资本制度的生产压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上海三联书店, 2002.12.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②帝国主义(日美)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④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⑤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青年知识分子觉醒。
③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五四运动的过程、结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4日
6月5日开始
北京
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罢课
学生被捕
上海
工人
罢工、罢市、罢课
释放学生,拒绝在和约签字
释放被捕学生
拒绝在和约签字
罢免曹陆章的职位
陈其樵那天正在种痘发烧,原本的计划是听完国民大会的演说后便返回学校。但“后见演说已完,各校学生人手一旗,将为游街之举。自度体力尚可步行十里”,才向同学要了一面写着“还我青岛”的白旗,同大队一起游行。
具有爱国救亡共同意志的个体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群体
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但是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蒙运动,这种说法是否有可取之处?
我在南京暑期学校读书,曾看见一个青年,把自己的名字取消了,唤做“他你我”。后来到北京,在北大第一院门口碰见一个朋友偕了一个剪发女青年,我问她:“你贵姓?”她瞪着眼看了我一会,嚷着说:“我是没有姓的!”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
五四事件
新文化运动影响空前扩大
五四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1、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1840年
1949年
1919年
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一股新思潮——马克思主义
1918年,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1918年,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50多篇。
李大钊率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
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群体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
1920年8月,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结合教材,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上海兴业路(今)
浙江嘉兴南湖
(3)主要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型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国内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建国
渐次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正确认识国情,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共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
一大建党
二大建纲
三大调整
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一场新革命——国民革命
今日之世界,乃为资本主义渐次崩颓之时期,故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族;对内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纲领之下,以抵制列强之压迫,而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因此,我乃决心加入中国国民党。
——李大钊《狱中自述》
李大钊身为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决心加入国民党?
共产党组织又是怎么看待加入国民党这件事的呢?
国民党确立了新政策: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纲领: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1924.1
国民党一大
1925
成立国民政府
1926.7
国共合作北伐
1927.
4.12
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1927.7.15
汪精卫
“分共”
珠江流域
广州
长江流域
上海
武汉
由 南 向 北
兴起
高潮
失败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过程: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1926年7月开始北伐战争。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原因:
外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内因:中共缺乏经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
教训:领导权+武装
中共三大
1923
北伐
1926
五四运动
1919
1921
1924
1925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广州国民政府
1927
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从个人到群体,民族已经全面觉醒。革命虽然失败,革命希望仍在!小写的我,在为大写的中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