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视频播放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01
1916.6
1920.7
1924.10
1928.12
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1912.3
皖系统治时期
(1916.6--1920.7)
段祺瑞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直系统治时期
(1920.7-1924.10)
奉系统治时期
(1924.10--1928.10)
袁世凯
军阀混战割据时期
时空定位
张作霖
北洋军阀:以清末组建的北洋新军为基础的军人势力集团,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鲁迅《自选集自序》
一、风云变幻的北洋政治
复辟帝制
1912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
3月20日,“宋教仁案”;
7月,“二次革命”;
11月,解散国民党;
1915
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0月,“君主立宪”
12月, “称帝”
1914
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2月,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6
3月,被迫取消帝制;
6月,于北平逝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概况 “宋教仁案”后,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于1913年7月掀起“二次革命”;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浙江、湖南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结果 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滇系军阀
桂系军阀
晋系军阀
奉系军阀
直皖战争
直奉战争
原因: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2)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扶植代理人。
派系林立,军阀混战
1917年5月,
“府院之争”
6月,张勋复辟
7月,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是偶然还是必然?
历史的必然
直接:
失去了统领全局的人物
外因:
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各地军阀
内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以上局面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专制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
政治分崩离析
(一)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二、跌宕起伏的北洋经济
壹
贰
叁
肆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热情高涨。
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掀起了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思考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福新面粉厂
材料: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国年鉴 第一回》
思考2:据材料及分布图,并结合教材思考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其特点。
表现
①民族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增大;
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最快;
③出现张謇、荣氏兄弟等一批实业家;
④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特点
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滞后。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后天畸形:行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剪发辫
易服饰
禁缠足
改称谓
用阳历
废跪拜
倡女权
颁法令
(二)社会生活,崭新变化
常见礼节
迫令放足
长袍马褂
中山装
改良旗袍
旧式旗袍
剪辫运动
特点:
新旧交替、中西结合
影响:①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②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
③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
三、孕育新生的北洋文化
救国之道路漫漫 ,千淘万漉得正途。
(一)旧时代之艰难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
经济
阶级
政 治
思 想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促进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经济曲折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
思考5:旧时代为何艰难?
1
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2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4
主要内容:“破旧立新”
(二)新文化传播
《北大钟声》
(又名《宽容》)
破旧
立新
旧艺术、旧宗教
德先生(民主)
旧伦理、旧政治
赛先生(科学)
旧文学
新文学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
(二)新文化传播
反对孔教、旧伦理
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其存废为吾国早当解决之问题……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第2卷第3号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思想
(三)新文化影响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胡适 45 梁启超 29
李大钊 25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汉武帝 1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三)新文化影响
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1916年北京培华女中女生合影
“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
(三)新文化影响
造就了一批如毛泽东、邓中夏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新青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动荡、曲折与新生,错综复杂的北洋社会
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反袁斗争,此起彼伏
派系林立,军阀混战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社会生活,崭新变化
思想文化、孕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