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4 22: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羿射九日
教学目标
1. 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正确读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 能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神话故事。
3. 默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 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关键词和表格等。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复习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听写“光明、值日、觉得、人类”四个词语,并请学生上台展示。
2. 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弓”“箭”的金文,引导学生猜字,并引出课题《羿射九日》。
师生共读课题,强调“射”的书写要点。
板块二:聚焦“起因”,感受神奇
1. 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羿为什么射日。
课件出示关键句:“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引导学生理解“炙烤”的意思,并想象画面。
2. 体会“艰难”:
课件出示描述大地艰难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带来的后果。
学生交流除了文中描述的“艰难”之外,还有哪些后果,并尝试用词语或句子描述。
3. 朗读指导:
抓住“太”“一齐”“十个大火球”“炙烤”等关键词,指导学生读出故事的神奇和紧张感。
板块三:画面对比,聚焦“结果”
1. 关注画面:
课件出示生机勃勃的画面,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
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类似画面的句子,并朗读。
2. 对比朗读: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和描述生机勃勃画面的句子,男女生对比朗读。
学生交流大地前后的变化,并尝试用词语或句子概括。
3.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描述生机勃勃画面的句子,注意读出喜悦和欣慰的语气。
板块四:聚焦“经过”,用心体验
1. 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第4~6自然段,画出描写羿射日的句子。
指名交流找到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神奇”之处。
2. 发现“神奇”:
神奇的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并非实数,而是强调羿的艰辛和决心。
神奇的动作:学生圈画动词“登、搭、拉、射”,并做动作体验。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羿的勇敢和坚定。
神奇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个太阳的害怕和慌慌张张,并指导学生朗读。
板块五:依托支架,讲好故事
1. 出示词语,梳理结构:
课件出示上节课学习的关键词和表格,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总结方法,示范讲故事:
教师示范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并引导学生注意选用关键词句和适当展开想象。
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并互相评价。
3. 个性展示,学生评价:
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块六:语言训练,认识形象
1. 句式练习:
课件出示句式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2. 认识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羿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词语或句子描述。
板块七: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 总结收获:
学生交流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向那些像羿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2. 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的名字,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等。
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这些神话故事,并准备参加“神话故事分享会”。
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大地,人类日子艰难
经过:羿翻山越岭,射下九个太阳
结果:大地重现生机,人们感激羿
关键词:射、值、艰难、爆裂、滋润、繁茂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聚焦起因、画面对比、聚焦经过、依托支架讲故事、语言训练和归纳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和分享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