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如果有两所房子,一间是富丽堂皇,设计精巧但却缺乏温度,充满粗俗与冷漠的豪宅;而另一间是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但主人品德高贵,满溢着朋友志同
道合的简陋茅屋,你会选择哪一间住所呢?
短文两篇
1.能积累文言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能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操。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1.文学常识填空。
_
铭,是古代一种文体名,主要是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
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
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墓志铭”。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2.给下面标蓝的字注音。
惟( ) 陋室( )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素琴( )
案牍( ) 西蜀( )
wéi
lòu
xīn
hén
rú
sù
dú
shǔ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闻名,著名。
灵异,有了灵气。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使……劳累。
(2)有龙则灵
·
(3)惟吾德馨
·
(5)无案牍之劳形
·
·
·
(4)无丝竹之乱耳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解释标蓝词语的意思并翻译课文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粗俗的人
连词,就
名词作动词,出名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灵异
代词,这,表判断
只
品德高尚
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蔓到
映入
大,今指鸿雁
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使两耳扰乱,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弹奏,今调整
不加修饰
佛经
奏乐的声音,借代
官府的公文
形体,身体
首先,作者由______________引出陋室;然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接着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方面具体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最后,收束全文,说明_______________。
“山”“水”
3.根据提示,把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写完整。
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试举一例说明。
2.本文中,作者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3.作者说自己德馨,你觉得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究一:评价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试举一例说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是居室环境
二是交往人物
三是日常生活
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句话的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本来是阴暗潮湿,长满苔藓,人迹罕至,荒草萋萋,但在作者眼中却是那样的雅致,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2.本文中,作者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惟吾德馨
《陋室铭》的写作背景补充:
刘禹锡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大屋子里。和州知县见他被贬,便有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刘没有计较,写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可气坏了知县,又将刘的住房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3.作者说自己德馨,结合写作背景,说说室主人刘禹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房子位于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杨柳,刘禹锡依然安心住下,读书作文。并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边水,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悠然
自得,再度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
一桌一椅的房子。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
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
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刘禹锡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那种淡泊名利的志趣;
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种不向权贵低头的本性;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种洁身自好的君子品行;
“陋室”里居住着品德这么高尚的君子,这陋室就会像诸葛亮的茅庐,杨雄的子云亭一样闻名天下,谁敢耻笑它简陋呢?正如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探究二: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1.思考并讨论: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2.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陋室既是主人遮风挡雨的世界,更是主人精神的归宿、心灵的寄托。表现了自己不慕荣华、不随世俗、安贫乐道、高洁正直的品格。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情感、志向的写法叫“托物言志”。这样写来,更具体、更形象,使人们对作者的人生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思考并讨论: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2.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陋室铭
山
诸葛庐
子云亭
水
(仙)
灵
喻
名
自比
何陋之有?
喻
(龙)
陋室不陋
陋室
高洁傲岸的节操
安贫乐道的情趣
(德馨)
托物言志
(1)环境幽雅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往来者渊博
(3)兴趣高雅
2.你觉得作者写《陋室铭》的目的是要突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是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陋室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