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慷慨激昂的赞歌、体会作者浓烈的家国情怀!
黄河颂
1.能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2.能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初步赏析
1. 文学常识填空。
《黄河大合唱》以___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_____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___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出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
坚强不屈
抗日
__________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黄河大合唱》是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
《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其中第二乐章。
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光未然(1913-2002)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wǎn转( ) 气pò( ) bǔ育( )
狂lán( ) pī开( ) bǎng样( )
山巅( ) 屏障( ) 浊流( )
浩浩荡荡( ) 九曲连环( )
宛
哺
澜
劈
榜
píng
魄
diān
zhuó
dàng
qū
3.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这里比喻气势惊人。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含杂质液体的流动。
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这里指蜿蜒曲折的意思。
①气魄:
②狂澜:
③浊流:
④宛转:
⑤屏障:
⑥浩浩荡荡:
⑦九曲连环:
指屏风或阻挡之物,这里指保护遮蔽的意思。
形容广阔和壮大。
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这里形容河流弯曲。
1.请写出几句关于写黄河的诗句。
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君不见》 唐·李白
2.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呼告、拟人
对偶
反复
比喻
3.本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口吻。这样写便于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酣畅淋漓地抒发出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探究一: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1.诗人描写了黄河的什么景象?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的?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哪些贡献?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诗人描写了黄河的什么景象?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景象: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展现了黄河波澜壮阔,豪迈雄壮的气势。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的?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哪些贡献?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臂膀)
精神价值
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憧憬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要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的愿望。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摇篮)
历史贡献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屏障)
地理优势;
欣赏诗歌,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书写自己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韵律、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都能够作为欣赏诗歌的切入点。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请以“我欣赏这首诗的_____(方面),因为______”的句式说话。
探究二:诗歌欣赏
(1)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2)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
(3)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比喻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
(4)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生动的语言,除比喻外,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掀”“奔”“劈”等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河一泻万里、势不可当、刚健有力的样子刻画了出来。
(5)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序曲
尾声
主体
展示黄河的___________
望黄河
______黄河
学习____________
伟大坚强
颂
黄河精神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