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课标导学
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1
课程
标准
2
课程
目录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前334年 前330年 前323年 前1世纪 1219年 1235年 13世纪中叶 约1275年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文化的中心
逐渐东移,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
的民族迁徙,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了变化
“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交流
亚历山大率
军入侵波斯
波斯帝
国灭亡
亚历山大去世,
帝国逐渐分裂
蒙古发
动第一
次西征
蒙古发
动第二
次西征
蒙古进行
第三次西征
马可·波
罗来华
时空坐标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1)概况
①时间:从公元前334年开始,历经10年征战。
②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
③范围:从马其顿入侵波斯,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战场上的亚历山大》是一幅出土于腓尼基(今黎巴嫩),现藏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一具石棺上的浮雕。石棺造于公元前4世纪早期,上面的浮雕表现了亚历山大与波斯人作战的情景。这位大王头戴狮皮盔,右手高举,似在准备投掷标枪刺向对手,波斯人则神色仓皇,准备逃跑。
亚历山大的形象为什么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的腓尼基地区?从浮雕中还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亚历山大远征,对腓尼基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是他能够征服波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①破坏性: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①希腊城市
底比斯
被夷为平地
②腓尼基名城推罗
大屠杀
③波斯古城
波斯波利斯
遭到劫掠,
波斯王国
被烧毁
④在中亚,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中。
材料:攻下底比斯后,亚历山大纵容部下屠城为乐,城市夷为平地,居民一概为奴。如此残酷之手段,令其他城邦不寒而栗……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
(油画)
波斯波利斯
(2)对文化的影响
唯物史观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②建设性
A.统治政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埃及:自称法老之子。(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人自居,沿用波斯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穿波斯服装,推广波斯礼仪;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赢得好感与支持 因袭旧制 巩固统治)
(2)对文化的影响
◎穿着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之女结婚
◎头戴传统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②建设性
A.统治政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B.意义: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发展,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文化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亚历山大东征开创的希腊化文化,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古印度以及其他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并不是说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希腊文化与外地文化毫不接触,而是说这次文化交汇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
——杨巨平《“希腊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大汇合》
(2)对文化的影响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帝国统治
(1)文化: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2)政治:①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继承波
斯的基本制度,服装礼仪,任用波斯人为官。
(3)习俗: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
(4)军事: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材料: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统治制度进行改造利用。他重用归顺的波斯贵族,与东方女子通婚,头戴波斯王冠,掌握军事、行政、立法、铸币大权。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削弱了总督的权力。至于他在远征路上建立的希腊式城市或殖民地,更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摘编自杨巨平《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
因俗而治;加强专制;笼络当地贵族;实行融合政策;推行希腊化
★根据教材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特点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材料:个人化的王权造就了亚历山大的伟大,同时也预示了帝国的弱点……王位继承似乎始终未提上亚历山大的议事日程。回到巴比伦后,他仍忙于征战,虽然此前他已与罗克珊娜结婚,但尚无合法子嗣。他每遭遇一次危险,就意味着马其顿的统治陷入一次危机。——晏绍祥《王位继承制度与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
一、亚历山大远征
3、帝国分裂
叙利亚战争:
塞琉古帝国与托勒密王朝之间的战争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
冲突与融合
战争
(1)含义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表现:
内容 具体表现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学思之窗】P63
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1)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2)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试图获国王的有利判决。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在埃及加冕为法老的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王朝虽然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阶级,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自身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很多神灵开始共有神性,比如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等同于阿波罗,托特等同于赫尔墨斯等等。同时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对埃及的历史、神话、技术等进行研究和记录,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著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
亚历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贸易枢纽。托勒密王朝被世界史学界公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诸位君主也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法老。
◎埃及亚历山大城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内容 具体表现
希腊文化的重心逐渐东移
材料: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城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2)表现:
◎亚历山大图书馆
文化东移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3)影响:
①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阿基米德
◎ 《荷马史诗》
◎ 《几何原本》
◎埃拉托斯特尼指导学生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列举“希腊化时代”在文学、科学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希腊化时代”
那时候的科技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除了得益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当中古代先进的埃及西亚文明的刺激,也得益于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对科技活动的热心赞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
埃拉托斯提尼
①学者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②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④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做出了精确的计算
⑤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3)影响:
②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历史纵横】(P63页):马卡比起义
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教文化继续发展。
【思考】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
(1)东方地区人民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之间相处并不融洽;
(2)西亚、北非存在普遍抵制希腊化的现象;
(3)希腊文化对普通民众影响不大。
◎犹大·马加比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材料: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作用: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史料实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4)特点: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①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②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③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④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帕加马
据教材叙述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的主要特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城——地中海女皇
古代亚历山大城地图
法罗斯灯塔
皇宫、缪斯宫、图书馆
赛拉比斯神庙
注释:
缪斯:古希腊
掌管艺术和
科学的神。
赛拉比斯:
古埃及神
希腊文化与
本土文化碰撞交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兴建于公元前447年的)
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
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与
本土文化碰撞交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蒙古帝国概况: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了解蒙古三次西征史实。
时间 征服活动
一 1218年
二 灭金后
三 13C中叶
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帝国建立
伊尔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
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创立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国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后代海都所建
(2)四大汗国
(1)元朝建立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他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3.西征影响
时间 国家 城市 死亡(有待考证)
1215 金 中都(北京) 100万人
1220-1221 花剌子模 撒马尔罕 120万人
1227 西夏 兴庆府(银川) 80万人
1231 南宋 成都 140万人
1258 阿拔斯王朝 巴格达 120万人
蒙古人屠城规模
◎蒙古攻陷巴格达, 下令屠城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①欧洲传教士到达蒙古: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3.西征影响
◎约翰·柏朗嘉宾
◎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详细介绍了蒙古的情况以及深入探讨抵御蒙古入侵的战术等内容。此书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很高的价值。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② 《马可·波罗行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华,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3.西征影响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列班·扫马
(已知最早访问欧洲的中国旅行家)
③畏兀(wū)儿人:班列·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3.西征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3)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民族分布格局发生变化
3.西征影响
①西迁: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回回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思考】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 “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材料二: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②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促进、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史料实证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材料三: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③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材料四:《马可 波罗游记》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④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素养提升】
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同样是通过战争,被征服的波斯和埃及等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腊文化,罗马人本来是胜利者,为什么也甘愿学习希腊文化?查找资料,看看罗马人如何借鉴希腊文化,并谈谈你对贺拉斯这句话的理解。
(1)原因:罗马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但他们的文化较希腊文化落后很多。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鼻祖,有很强的传播性和辐射作用,它可以让很多地区都接受他们的文化。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借鉴:罗马的雕塑、美术、神话、史诗都有对希腊文化的模仿痕迹。
(3)理解:贺拉斯在强调罗马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肯定了罗马文化的崛起,正是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才成就了辉煌灿烂的罗马文明。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全球贸易网
区域 全球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曲折发展
突飞猛进
文化交流
茶文化
服饰文化
钟表文化
其他文化产业
认识: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课堂小结
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
前334年
前2世纪
前1世纪
13世纪初
1218年
1235年
13世纪中叶
1271年前后
前323年
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三个主要国家
蒙古汗国出现
蒙古发动第一次西征
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
蒙古进行第三次西征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希腊化时代”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两位欧洲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迁,进人中国中原地区) ;亚欧内陆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东西方交流
课堂小结
1、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 )
A.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 B.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
C.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 D.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课堂练习
2、(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课堂练习
3、(2023春·高三单元测试)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课堂练习
4、 (2023春·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课堂练习
5、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
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课堂练习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