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课标导学
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1
课程
标准
2
课程
目录
一、古代西亚文化
二、古代埃及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100年 公元前330年 632年 639年 1258年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泥偶雕像、《汉谟拉比法典》
象形文字;神话、诗歌、哲理故事等;
建筑艺术;太阳历;数学、医学等
古代西亚文化
《天方夜谭》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萨比天文历表》
《医典》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课标导学
一、古 代 西 亚 文 化
1.概况
(1)地理位置:
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地位:
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3)代表文明:
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地区,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它被里海、黑海、地中海和波斯湾所包围,这些海湾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界限。(新月沃地)
一、古代西亚文化
一、古代西亚文化
2.成就
①时间和地位:
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由何人创造?有何特点?
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一笔画前段呈三角形或横或竖,少见弯曲、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②特点:
◎楔形文字演变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
◎书写工具:泥版和芦苇秆
苏美尔人为什么使用这种书写材料?
(1)文字:“楔形文字”。
原因:两河流域木材稀少,但有冲积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
结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影响作用。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你所追求的人生,永远无法得到
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伴随
……
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
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
人应该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
(2)文学:
① 地位:《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②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③价值:具有强烈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
◎吉尔伽美什捕获狮子
◎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一、古代西亚文化
【概念解读】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长篇叙事诗。
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格萨尔王传》《罗摩衍那》《伊里亚特》《奥德赛》等。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
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
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史诗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观念?有什么价值?
观念:重视今世生活,追求永生,恐惧死亡。
价值:是人类对生死谜题探索的一个缩影;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二手史料。
《吉尔伽美什》
一、古代西亚文化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
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
◎波斯王宫雕饰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用动物宴会喻指人间等级关系。公羊(臣民)双手举杯(恭敬),向蝎子男敬酒。
◎亚述帝国人首飞牛
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专制统治,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一、古代西亚文化
(4)编撰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①内容: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犯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④意义: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西亚文化
P16【学识之窗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宣扬君权神授,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有利于统治人民和巩固统治。
汉谟拉比
王
太阳神沙
玛
什
权
柄
“安努”:是苏美尔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是上天的创造者和权力的最高来源,还是公正的执行者。“恩利尔”:是地位仅次于安努的神,是大地的统治者,指挥着各种自然力量,它赋予赋予人类领袖统治权。“沙马什”:是太阳神,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因此能够洞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天庭和人间的所有事物,故而他也是公正之神。
一、古代西亚文化
请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②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③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
④施行同态复仇法
⑤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①宣扬君权神授
序言: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穆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玛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2)影响
①对当时:有利于维护新兴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权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②对后世: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一、古代西亚文化
两河流域的政权更替简表 苏美尔王朝(前2900-前2500)
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00-前2191) 统一了巴比伦
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前2006)
古巴比伦王国(前1894-前1595)
加喜特人时期(前16-前12) 统治两河400年
亚述时期(前8世纪-前612)
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
波斯帝国时期(前539年-前330年)
探究:西亚文化的特点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吉尔伽美什》
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提供了水源和农耕平原。新月沃地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交通要塞加上水源与平原环境的自然条件优势,容易引起争夺战争,遭受到外族入侵,使得出现统一政权的次数不多。
对每年无法预见的非周期性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人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全球通史》
①城市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②政权更迭频繁③国王加强立法以维护统治④人民勇于抗争,注重今世的生活。
一、古代西亚文化
领域 成就 特征
文字
文学
建筑和艺术
法律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
在西亚流行数千年
《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美伽尔的活动,诗中还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1.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乌尔王陵板画艺术。
2.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石雕)。
3.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地理条件
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一、古代西亚文化
二、古 代 埃 及 文 化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绵延约3000年。
1.概况
二、古代埃及文化
◎罗赛塔石碑
古埃及象形文字
埃及草书
古希腊文
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
世俗体,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
代表统治者的语言
罗赛塔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
(1)文字:象形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
(1)对埃及: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象形文字使埃及的文明插上了翅膀,向近东地区、地中海沿岸等地传播。
(2)对西方:象形文字为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
二、古代埃及文化
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埃及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2)书写材料——莎(suō)草纸
莎草纸不是现代概念的纸,只是把莎草这种植物做成的书写介质。真正的造纸术是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经阿拉伯人得以广泛传播。
二、古代埃及文化
(3)文学 ——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魔术师的故事》
《船舶遇难的水手的故事》
《一个能说善辩的农民的故事》
《辛努亥故事》
《人类的毁灭》
《夺取约帕城的故事》
宗教色彩浓厚
万岁,尼罗河!
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阿蒙神,你将黑夜引导到白昼,我们庆祝你,给我们指引。
你种植了拉神开垦的花园,给一切行走者以生命;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
食品的珍藏者,赐予谷物的人,普塔神给每个家带来了光明!
——尼罗河颂
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二、古代埃及文化
◎卡尔纳克神庙
(4)建筑和艺术:
①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②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图坦卡蒙黄金棺
金字塔最早建造年代4500年前,历尽数千年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
230万至250块平均重量为2.5吨的石头堆砌而成,这在没有大型机械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下,是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
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居民建筑、甚至王宫建筑都保存很差。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原因:古代埃及建筑艺术受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更加注重来世,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
观念: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
价值:历史遗址属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古代埃及文化
合作探究
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
材料 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目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
答案 新观点: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
社会条件: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二、古代埃及文化
(4)科学技术
①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刻石
◎波斯宫廷中的埃及医生
历法
医学
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登基日10月22日这两天,阳光会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射在神庙尽头右边三座雕像上,而最左边的冥界之神却永远躲在黑暗里,无法被阳光射到。
◎巨型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阿布辛贝神庙
历法、数学
二、古代埃及文化
(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 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古代埃及文化
文化领域 成就 特征
文字
文学
建筑艺术
科学、技术
象形文字:
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那尔迈调色板);
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经历了多种变化(趋势是简化)。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金字塔:体现法老权威,证明埃及人的建筑、数学水平;
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儒略曾吸收埃及历法)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有许多埃及医生)
独特的象形文字
受宗教影响大
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古代埃及文化(小结)
二、古代埃及文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法典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
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恶毒之神,而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为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总体来说,埃及人不需要付出太大努力,就可以做到衣食无忧。埃及人把这些看作是神灵的恩赐与法老的恩典。埃及人的生活随着农业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按照季节安排农活,生活很有规律。
——赵克仁: 《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爱护你的妻子....和睦相处.....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知识拓展
人与自然与神和谐相处,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的生死观,乐观自信,重视家庭。
与两河流域文化相比,古埃及文化呈现怎样的特点?
二、古代埃及文化
二、古代埃及文化
材料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2 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唯物史观: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简述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提示:材料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三、阿 拉 伯 文 化
穆罕默德时代
正统哈里发时代
倭马亚王朝时代
倭马亚王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穆罕默德在610年开始以安拉使者身份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最初在亲朋中秘密传教,613年后在麦加公开传教,号召人们放弃原有信仰,皈依安拉。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后改称麦地那)。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三、阿拉伯文化
①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8世纪,征服了从利比里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概况:
②地理环境∶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没有常年的河流,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具有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后扩张到西亚北非地区,处于亚欧非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促成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阿拉伯文化
2.成就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拉丁神灯》
(1)文学
①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三、阿拉伯文化
类别 人物 作品 作用
数学
天文
医学
白塔尼 《萨比天文历法》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作品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伊本西那 《医典》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伊本.穆萨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2)其他成就
◎伊本·穆萨
◎伊本·西那
◎ 《医典》片段
◎中国出图的阿拉伯数字铜表
三、阿拉伯文化
类别 人物 作品 影响
数学 伊本穆萨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文学 “悬诗”、故事集 《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但丁《神曲》和莎士比亚《终成眷属》的创作。
天文 白塔尼 《萨比天文历法》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作品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 伊本西那 《医典》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三、阿拉伯文化
材料: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美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他们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帝国统治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好学风气蔚然成风。阿拉伯文化,硕果累累,向全世界发出绚丽的光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原因:
①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中西方文化荟萃;
②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
③阿拉伯帝国农业、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
⑤当政者重视文化吸收和文化创新科;
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
三、阿拉伯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文化的特点与世界价值
材料一: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 ——赫伯特·格特沙尔克《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
贡献:①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
② 融合东西方文化,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
③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特点:
①继承与融合(多元性、开放性)—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波斯和古希罗文化。②创新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阿拉伯文化。
③先进性——许多成就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三、阿拉伯文化
【探究活动】
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在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三、
五、
四、
六、
二、
一、
◆唐朝时期开明的对外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阿拉伯商人,
大量阿拉伯产品涌入中国,如珠子、香水、象牙、犀角和玳瑁等。
◆阿拉伯的名著《一千零一夜》更是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影响较大。
◆阿拉伯输入中国的乳香、芦荟、珍珠、血竭、木香、龙脑( 冰片) 等药材为中国医药界广泛采用。
◆阿拉伯数字及在数学上的成就,例如解析几何、代数学,传入中国影响深远。
◆阿拉伯建筑、音乐、绘画、服饰等艺术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伊斯兰教
三、阿拉伯文化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地区
文化
类型
文字
楔形文字
宗教信仰
传播阿拉伯数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史最早的史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
建筑、艺术
规模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泥偶雕像、壁画
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清真寺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象形文字
伊斯兰教
科学技术
60进制
太阳历(最早)、数学、医学
代数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天文学《萨比天文历法》、医学《医典》
三、阿拉伯文化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文学:《吉尔美加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建筑和艺术:泥偶雕像、王宫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文字:象形文字
文学:神话、诗歌、散文等
建筑:陵墓、神庙
历法:太阳历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文学:悬诗、故事集
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阿拉伯数字”
天文:白塔尼著《萨比天文历表》
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
课堂小结
1、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课堂练习
2、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课堂练习
3、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课堂练习
4、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这说明( )
A.古代阿拉伯人创立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B.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学的渊源之一
C.古代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
D.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课堂练习
5、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 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课堂练习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