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欧洲文化的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4课
课标导学
了解古代欧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认识欧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
课程
标准
2
课程
目录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时空坐
公元前450年左右 公元1世纪 395年 476年 496年 6世纪 756年 10世纪中叶 1054年 1453年
《十二铜表
法》颁布
基督教
兴起
罗马帝国
分裂、东
罗马帝国
建立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古时期
法兰克国
王克洛维
皈依基督教
《罗马民
法大全》
颁布
“丕平
献土”
基辅罗斯
进入基督
教文化圈
基督教会
正式分裂
拜占庭
帝国灭亡
课标导学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1.概况
(1)地理位置:
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古希腊文化范围包括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起源于爱琴文明。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为什么?
2.原因:
(2)时间:
古风时代 (前800年-前500年) 早期城邦
古典时代 (前5-4世纪) 城邦兴衰
希腊化时代 (前330-前30)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时代 (前30-1453) (东)罗马帝国
奥斯曼帝国时代 (1460-182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根本原因:奴隶制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2)民主制度和城邦制度的鼎盛
唯物史观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3.成就
(1)哲学——理性的先声
材料:古希腊的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精髓,古希腊也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7世纪,其他民族还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哲学思想,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后来,又有了“无限者”、气、火、水、土等为世界本原的观点。
—摘编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产生:
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3、文化成就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古希腊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1)哲学
◆苏格拉底——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有罪,罪名主要两项:不敬神和腐蚀青年。有501人作为审判官,最后以280票对220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并判死刑。
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如果你违反了城邦法律,你仍然必须服从惩罚。…他说:“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一口喝干了毒酒。…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苏格拉底认为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同时也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苏格拉底之死的悲剧就是“多数无知的人的民主酿成多数人的暴政”。这也是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探究: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变化?
前七世纪自然哲学
“万物由水生”
前五世纪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亚里士多德
“尤爱真理”
认识自然,重人的觉醒
认识社会,重人的价值
认识自己, 重知识与美德
认识人的思维,重理性精神
关注神
关注人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时间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研究的问题
自然哲学 前6C 泰勒斯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世界本源
社会哲学 前5中叶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的价值
人的哲学 前5C后期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理性与人
前5C末到前4C前期 柏拉图 贤人治国,理性思考;理念是本原;创建“学园”,几何学贡献。 前4C 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创立逻辑学。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①思维上,具有理性精神、科学思维,以逻辑缜密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
②主题上,希腊哲学注重研究人与自然(蕴涵人文精神);
③哲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根据希腊“三大哲人”的成就及主张分析希腊哲学有何特点?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材料1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2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古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古希腊——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古代中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一)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3、文化成就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图片概括古希腊文学、雕塑、建筑、史学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2)文学:
《荷马史诗》——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的最高成就——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喜剧)
(3)雕塑:米隆《掷铁饼者》——人物雕塑的典范
(4)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的代表
(5)史学:希罗多德《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题材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希腊文学——英雄的赞歌
史诗:古希腊文学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与英雄的故事成为后市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木马屠城
特点:
“神人同形同性”
“神人同形同性”:是指人们认为其他生命体或者类生物体都具有人类的情感,甚至具有自己的性格特质的一种观点。神是人最完美的体现,神与人同一形象,同一性格,是人的最高典型和个性最大的张扬放大。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戏剧: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与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被称为“喜剧之父”,代表作是《鸟》
◎ 《普罗米修斯》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材料3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
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P22【学习之窗】
表演形式: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并附加伴奏和动作模仿,以增强戏剧效果,以便完全融入角色。
教育功能: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
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
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
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悲剧是对好人陷入窘境的富有同情心的包含道德复杂性的叙述,人们应该定期观看悲剧,来对抗他们原本强烈的评判和说教的倾向,悲剧是对草率评判的纠正。
——亚里士多德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史论形成: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原因
1、地理环境: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
2、经济:繁荣的工商业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根本】
3、政治: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4、借鉴: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5、统治者: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6、人才: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材料: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不大热衷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杨共乐《罗马文化:古典文明的光辉》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罗马王政时期 前753~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 前509~前 27年
罗马帝国 前27~476年
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1、地位
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2、文化成就
(1)法律:《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2)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3)史学: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
(4)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
(5)历法: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材料1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族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八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九表:部位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
材料2 《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不仅是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也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摘自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特点:
内容广泛,条纹清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维护私有财产;
(2)意义: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规范社会契约行为,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希腊与古罗马留给了西方文明什么?(传承角度)自由观念和人本精神等民主、法制传统思想方式和知识系统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对欧洲的人文精神传统和文化载体风格产生较大影响;现今欧洲文学、建筑、史学、历法等各个方面均能从古希腊罗马中找到源头。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奠定了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基础;也为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体系是欧洲法制演进的起点;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理论源头。欧洲文化的源头——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家国情怀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中 古 西 欧 文 化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逐渐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王国
9世纪中期查理曼帝国分裂。
11-15世纪封建民族国家发展形成
查理曼帝国768-843
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中世纪的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占据重要地位
二、中古西欧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1.背景:二元制社会形成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756
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496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了基都教会多项特权
材料一: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查理曼
材料二: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特点:
①王权与教权并立,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②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普遍的文化符号
2、表现
(1)基督教文化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 华盛顿说:“如果一个国家要得到长久的治理,如果要这个世界得到长久的平安,如果不是上帝和圣经的话,我就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法。”
①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②目的: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③影响:思维方式来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
很大影响。
二、中古西欧文化
★历史理解: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 “基督教信仰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的理解
材料: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统
治着全部文化,神是宇宙的中心,排斥
理性思维,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
只能通过禁欲修行,寄希望于死后的“来世”。
——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中世纪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的伦理和教化强化了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教会通过创办学校,主要以讲授宗教内容。对教义持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二、中古西欧文化
2、表现
(2)文学
材料: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
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
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
《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
……然而《圣经》的精华和精神,
它的正义、宽容、仁爱、救赎等伟
大的教训,以及其他许多宝贵的金言,仍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留存。”
——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
①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创作的很多素材来
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占
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二、中古西欧文化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市民文学:包括抒情诗(挑战教会禁欲主义)、叙事诗(颂扬国王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传奇)——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代表作《罗兰之歌》
骑士文学:包括抒情诗(挑战教会禁欲主义)、叙事诗(颂扬国王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传奇)——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
◎市民文学
◎骑士文学
二、中古西欧文化
3.中古西欧文化的影响
消极方面: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积极方面: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材料三“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不仅在宗教生活的精神戒律上,而且在基督教文化的思想发展上都带有修道院领先的痕迹。它们被称作西方文化的本尼狄克时代,因为上自7世纪新型基督教文化在诺萨布里亚的兴起,下迄12世纪城市生活的复苏和公社的兴起,较高层次的文化的连续性在西欧,在作为知识和文学创作的巨大源泉的本尼狄克修道院中得到了维持”
——克里斯托弗 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
材料二“过去的历史学家对于现代文明发展,可能过分强调了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实际是‘古典文学’的学者,对于科学的兴趣,可以说并不大于一位现代英国文学或拉丁文教授。现代科学产生于中世纪的大学。” ——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二、中古西欧文化
(小结)中古西欧文化
类别 成就 评价
宗教
文学
科技
《圣经》及神学
地位:基督教文化的载体。
局限:维护基督教会、封建主统治。
进步: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利于西欧思想文
化的传承、发展。
(很多素材来自《圣经》)
骑土文学
市民文学
叙述市民家庭的悲欢离合
少有成就
因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神学与科学是对立的)
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二、中古西欧文化
★史料论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化史的角度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观点:中世纪的黑暗中孕
育着进步的力量
证据1:基督教神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来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证据2:骑士文学歌颂爱情反对禁欲,市民文学抨击贵族和教士,追求平等和
自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先河。
证据3:中古西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
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证据4:中世纪后期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城市大学取得办学自主权
,大学教育的发展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材料: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地理位置
1、拜占庭文化
★时空观念: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庭文化的发展具有何重要影响?
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2)背景
1.拜占庭文化
②基督教会分裂:
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①拜占庭帝国建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俗称“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纹章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天主教(包括基督新教)与东正教的区别天主教●中心:罗马●主要区域:西欧、美洲、澳洲●教堂样式:尖顶,顶尖有十字架●教义:天主教规定一切神职人员 不能结婚●祈祷方式:手掌划十字●中心:君士坦丁堡●主要区域:希腊、东欧、俄罗斯●教堂样式:圆顶,是拜占庭风格,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土耳其人攻占了拜占庭后把它改成了清真寺●教义:准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祈祷方式:2个手指划十字→拇、食、中指3个指头划十字。东正教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3)文化成就
类别 成就 评价
法律 查士丁尼时《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文献 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建筑艺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 《民法大全》插图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皇室的主教堂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
《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称。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拜占庭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它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4)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据以上两则史料,分析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2.俄罗斯文化
(1)背景
①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继承自拜占庭的
双头鹰国徽
◎根据希腊字母创造的斯拉夫字母
②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基辅罗斯受洗
◎基辅罗斯
在精神上,俄国人的母体是拜占庭。——雅斯贝斯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①宗教:属于基督教文化圈
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转移到俄罗斯,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影响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
(3)表现
(2)特点:
①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②受蒙古亚洲文化的影响;
③具有典型的欧亚结合部文明的特征。
◎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
◎东正教首脑为大牧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②文学: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③建筑: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圣瓦西里教堂
《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时期文学,也是整个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史诗以伊戈尔远征失败为素材,刻画出了伊戈尔等俄罗斯勇士的形象,表达出了维护罗斯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 马克思评价:“这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面前团结起来。”
◎ 《伊戈尔远征记》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欧洲文化的形成
古典希腊文化
与罗马文化
中古西欧文化
拜占庭、
俄罗斯文化
古典希
腊文化
哲学:“三大哲人”
文学、雕塑、史学
古罗马
文化
法律:《十二铜表法》
文学、史学、建筑、历法
基督教文化:教权的扩大;神学的影响
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拜占庭文化:东正教;法律、建筑
俄罗斯文化:东正教;史诗;建筑
影响
课堂小结
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课堂练习
2、西塞罗说,制定法律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福社、国家的繁昌和人们的安宁而幸福的生活”“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这说明他( )
A、开始提出自然法思想 B、批判了市民法的狭隘
C、认为法律要公平正义 D、主张公法要高于私法
课堂练习
3、中世纪到16世纪末,欧洲的自然哲学家若非神职人员,就是在教会主导的大学工作。至17世纪,科学研究的主力转移到新成立的各种研究院和学会。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批评说:大学是知识疾病的孕育场所。16到18世纪,欧洲大学没有成为科学知识发展的园地,应归咎于
A.固守神学论辩和经院哲学的研究传统
B.缺乏科学实验所需的研究经费和人力
C.受宗教改革影响陷入新旧教派冲突中
D.与新兴专制政府连手打压新科学研究
课堂练习
4、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
A.《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
B.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
C.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的解体危险
D.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
课堂练习
5、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 )
A.其文明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B.深受拜占庭的宗教影响
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
课堂练习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