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雅礼教育集团2024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有研究表明在距离地球约39光年的"TRAPPIST-1"天体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图1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图2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仅从“宜居带”角度分析,太阳系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天体除地球外,还可能包括( )
A. 火星 B. 金星 C. 水星 D. 木星
2. "TRAPPIST-1"该星系( )
A. 类似于河外星系,位于总星系中 B. 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C. 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 D. 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
3. 两恒星系统宜居带出现生命的共同条件最可能是( )
A. 行星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B. 行星体积、质量、密度都适中
C. 中心天体稳定的光热条件 D. 行星与中心天体距离相同
2024年7月,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古生物研究团队通过化石研究,确定了一种暴龙类恐龙的新属种,命名为“徐氏亚洲暴龙”,徐氏亚洲暴龙的生活年代距今已有7200万年至6600万年。图1示意徐氏亚洲暴龙头骨化石,图2示意部分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
4. 徐氏亚洲暴龙最可能生活在( )
A. 侏罗纪早期 B. 侏罗纪晚期 C. 白垩纪早期 D. 白垩纪晚期
5. 推测该恐龙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
A. 冷湿的湿地 B. 暖干的草原 C. 湿热的森林 D. 寒冷的冰原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总体比较丰富,但由于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所以太阳能资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下图是内蒙古年天文太阳总辐射量与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天文辐射为大气层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内蒙古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年天文太阳总辐射量东多西少②年天文太阳总辐射量南多北少③年太阳总辐射量西多东少④年太阳总辐射量东北多西南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影响内蒙古年天文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势 C. 植被 D. 天气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17时到12月2日8时,受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爆发影响,地球先后出现3小时的大地磁暴、3小时的中等地磁暴以及9小时的小地磁暴。12月1日,我国新疆、北京等地都观察到了美丽的红色极光。极光产生的高度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地面的90~400千米之间,不同高度的颜色不同(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分布高度 300km以上 200~300km 100~200km 100km以下
极光颜色 浅红色 深红色 绿色 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深红色
8. 此次极光现象在我国北京可见,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能见度高 B. 太阳辐射强烈 C. 地球磁极位移 D. 太阳活动强烈
9. 与极圈内观测到的极光多为绿色不同,我国各地观测到的极光多为红色,主要是因为( )
①极光发生地离我国远②此次只形成红色极光③红色极光传播距离远④我国只形成红色极光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搭载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其在轨运行高度为400-450公里。图1为中国天宫空间站组成结构图,图2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火箭从海南文昌的地面发射到达预定轨道过程中,穿过不同的大气分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层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B. B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 C层被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C层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11. 在天宫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航天员出舱活动主要的威胁不包括( )
A. 高温 B. 高压 C. 强辐射 D. 失重
2024年1月23日凌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大约为2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Ⅳ圈层 B. Ⅱ圈层 C. 古登堡界面以下 D. 莫霍界面以下
13.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的差异 D.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14.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Ⅰ圈层近地面的密度小 B. 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 Ⅱ圈层是地幔 D. Ⅳ圈层是液态或熔融状态
暑假,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分别到全国的一些著名景点进行了研学考察,并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各自拍摄的照片(见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丙、丁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拍摄地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青藏高原 B. 乙——云贵高原
C. 丙——黄土高原 D. 丁——塔里木盆地
16. 图示地貌景观中,成因与可溶性岩石、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24年8月3日3时30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巨大损失。下图为康定山洪泥石流现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关于泥石流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 B. 泥石流常发生在河流下游地区
C. 我国西北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D. 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具有高度同步性
18. 下列关于泥石流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表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对灾区进行实时监测
B. 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范围
C. 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D. 加强植被保护有利于减轻泥石流灾害
蘑菇岩为呈蘑菇状的岩石产状形态,受盛行风的作用,蘑菇岩顶部迎风侧岩石和背风侧岩石的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蘑菇岩地貌最可能分布于我国( )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天山南麓 D. 东南丘陵
20. 有利于蘑菇岩形成的条件是( )
①风力强劲,风向稳定性好②顶部岩石硬度小,底部岩石硬度大
③岩层均为垂直层理结构④岩石突兀高度较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该地的盛行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地貌的变化。如图示意某种冰川地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示地貌中,属于冰川堆积地貌的是( )
A. 冰斗 B. 角峰 C. 冰裂缝 D. 冰碛堤
23. 近年来,部分山区的冰斗不断融化,甚至消失,推测最先消失的冰斗( )
A. 海拔较低 B. 海拔较高 C. 面积较大 D. 纬度较高
24. 冰裂缝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 冰下植被生长 B. 冰川移动速度有差异 C. 山体滑坡 D. 受冰碛堤阻挡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高了
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6. 甲箱和乙箱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7. 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
A.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 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作用
C. 雨后晴朗的天空格外蓝——大气的散射作用
D. 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吸收作用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C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如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C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初霜的形成( )
A. 晴朗的深秋凌晨 B. 阴雨的冬春夜晚
C. 晴朗的冬季深夜 D. 阴雨的初春清晨
29. 与黑霜相比,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 )
A. 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 B. 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
C. 为城郊温差最大时 D. 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
31. 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 )
A. 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B. 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C. 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D. 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
A. 温度、盐度、密度 B. 密度、温度、盐度
C. 温度、密度、盐度 D. 密度、盐度、温度
33. 大西洋赤道地区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高是因为气温高 B. 密度小是因为降水多
C. 密度小是因为水温高、盐度低 D. 盐度低是因为蒸发量小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34. 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渗透量大 B. 区域降水量小,蒸发旺盛
C. 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 海水淡化量大,人为造成高盐度
35. 该海域内盐度分布规律可以表明( )
A. 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 B. 北回归线处降水季节变化大
C. 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 D. 沿海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图。右图为左图中甲、乙两地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甲地多夜雨现象。
(1)分析乙地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的原因。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比较右图中晴朗的白天M、N气温的高低,并解释原因。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画出甲地夜雨成因示意图。(要求:在字体框内用冷或暖标出地面气温的差异,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用符号标出云雨主要位置)
(4)菜农多在低温季节采用温室大棚以及大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分析二者的原理。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4年5月26日下午至27日,合肥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27日的一场暴雨中,合肥市区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图1为合肥市区被淹没的景观图。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3示意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
(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回答,合肥市此次城市内涝的原因。
(2)针对此次城市内涝事件,合肥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和____(填序号)。
(3)材料二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____,正常年份,甲地(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远的季节是____。
(4)一艘货轮从甲地航行到乙地,货轮吃水深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原因是____。
雅礼教育集团2024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答案】1. A 2. D 3. C
【答案】4. D 5. C
【答案】6. C 7. A
【答案】8. D 9. A
【答案】10. D 11. B
【答案】12. B 13. D 14. D
【答案】15. D 16. A
【答案】17. A 18. B
【答案】19. C 20. B 21. A
【答案】22. D 23. A 24. B
【答案】25. D 26. B 27. C
【答案】28. A 29. A
【答案】30. C 31. D
【答案】32. A 33. C
【答案】34. B 35.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题,共30分)
36.
【答案】(1)乙地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青藏高原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青藏高原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或答:甲是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削弱太阳辐射多,接收太阳辐射少;晴天少,日照时长少,太阳辐射少。)
(2)M气温高于N。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海拔高,M距离地面较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N距离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辐射量较少。
(3) (4)温室大棚保温: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塑料到达
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温室内。
洒水保温:洒水能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37.
【答案】(1)城区降水多;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导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
(2) ①. ⑤ ②. ⑦
(3) ①. 地表径流 ②. 夏季
(4) ①. 变小 ②. 从甲地到乙地,海水的盐度逐渐升高,海水盐度越高,对货轮的浮力越大。故甲地航行到乙地,货轮吃水深度变小。
PAGE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