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教案+课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教案+课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09:21:55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欢迎指导!鹤山一中语文科组
          陆蠡囚绿记  教学目标
   讲述故事
    美点追踪
      质疑
       关注生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②能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③关注生活,寻找身边的“绿”。
2、过程与方法:
①诵读,理解
②合作探究
③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寻找身边的“绿”。 请选择一个镜头,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讲述故事:“我”与绿藤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文化奇人写的一篇散文──《论快乐》美点追踪:探寻文章之美 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 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美的享受 。 1、语言表达角度:⑵句子美:⑴文字美:从清词丽句探寻语言之美。①从修辞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之美。 ②从矛盾心理的语句感受语言的含蓄之美。 1、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表达了作者恋绿的欢喜之情,绿色在作者逃难的波折生涯中,是他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课文练习三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表达了作者因为恋绿而囚绿的自私心态,作者希冀通过囚绿,来抚慰自己黯淡的心境。 乐观者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
——谚 语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 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 诉,你将分掉一半忧愁。
——培 根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德谟克利特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表达了作者眷恋中不满的心态,这倔强的绿色并没有因为作者的囚禁而屈服。也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以及对光明的向往是无法被人为囚禁的。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永不屈服、向往光明自由的绿的崇敬之心,眷恋中深含赞赏。 课堂小练习: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一种心情。 2、辨音:
选择( zé ) 发丧( sāng )
择菜( zhái ) 丧失( sàng )
囚系( xì ) 度假( dù )
系鞋带( jì) 度德量力(duó )
提防( dī ) 劳累( lèi )
提醒( tí ) 硕果累累( léi )
罪恶累累( lěi )
2、思想内容角度:结合背景探究“绿”的多重象征含义。


“绿”的一般象征含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的深层象征含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绿”的最高象征含义:中华民族在日寇的铁蹄下不屈的精神。作者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从对绿的称呼变化看作者对绿的情感之美。绿影——绿色——绿友抒情线索:堂上小练笔: ①创设情境,与绿对话:选用文中语句,以“我欣赏你,因为你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体会绿的形象。
②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常春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 质疑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文化奇人写的一篇散文──《论快乐》①管窥蠡lí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蠡,贝壳做的瓢。
②涸辙之鲋(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③纤维(xiān wéi) 纤(qiàn)夫
④席不暇暖:席子还没坐暖就走了,形容很忙。
自顾不暇:连自己都顾不过来。
遐迩 遐想 遐龄
瑕瑜互见
久假(jiǎ)不归 请假(jià)
蒹葭(jiān jiā)
⑤脉脉(mò)含情关注生活:寻觅“身边之绿” 同学们,绿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绿,而是缺少发现。课外,请大家去寻找一份让你感动的绿色,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片树林,用你的笔将它收藏起来(尝试多角度观察、多角度描写),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让我们时时享受生活中的绿色之美。谢谢《囚绿记》第二课时
鹤山一中 邓文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②能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③关注生活,寻找身边的“绿”。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①诵读,理解
②合作探究
③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寻找身边的“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三、教学资源:
选修4课本、《成才之路》、课件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或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讲述故事,复习文章的抒情线索。
2、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3、拓展关注身边的“绿”,培养“绿”情。
4、质疑。
五、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我”与绿藤
1、情境导入: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
请选择一个镜头,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
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回忆课文,以第一人称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
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述。
2、师生共同评价。
?
(二)、美点追踪:探寻文章之美
陆蠡在《囚绿记》序里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也有人评价:“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美的享受。”请你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角度进行美点赏析。
1、语言表达角度:
⑴文字美:从清词丽句探寻语言之美。
如:第七自然段“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一连用了几个动词,“伸开”突出了常春藤舒展,富有生机的特点;“攀”强调了常春藤富有力量;“舒开”的是嫩叶,显出常春藤嫩叶的柔软、娇嫩。
⑵句子美:
①从修辞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之美。
A、第七自然段“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小婆娑的摆舞。”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B、第十自然段“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这里同样用了拟人的手法。
C、第十一自然段“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这里把被囚的常青藤比喻成生病的孩子。
D、第十三自然段“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也同样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从矛盾心理的语句感受语言的含蓄之美。(结合课文练习三)(齐读并赏析!)21世纪教育网
A、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第六自然段)
明确:联系上面第五自然段,剖析作者之前的心情,突出此时绿色给作者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恋绿的欢喜之情,绿色在作者逃难的波折生涯中,是他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B、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明确:这里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因为恋绿而囚绿的自私心态,作者希冀通过囚绿,来抚慰自己黯淡的心境。)
C、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明确:常春藤最令作者感动或者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它永不屈服,永远追寻着光明的精神,而此时的作者不再是因为它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而不快了,取而代之的是此时的作者对它已经抱有一种崇敬之心,赞叹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眷恋中不满的心态,这倔强的绿色并没有因为作者的囚禁而屈服。也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以及对光明的向往是无法被人为囚禁的。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永不屈服、向往光明自由的绿的崇敬之心,眷恋中深含赞赏。)
*课堂小练习: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
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一种心情。
2、思想内容角度:
⑴结合背景探究“绿”的多重象征含义。
提示:“绿”的一般象征含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绿”的深层象征含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绿”的最高象征含义:中华民族在日寇的铁蹄下不屈的精神。
⑵从“囚”字看文章的取题之妙。
明确:人困在里面就是囚,但是绿色能否囚禁呢?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3、情感态度:
⑴从对绿的称呼变化看作者对绿的情感之美。
绿影——绿色——绿友
(对常春藤的感情逐渐加深,崇敬赞赏。)
常春藤是这样的高尚,让作者逐渐打心底佩服它,那么在文章中的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托常春藤这种植物来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永不屈服于黑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们知道了这种植物所表达的感情以后,我们现在的内心感受一定和作者相仿了,那么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对绿的情感之美吧!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小练习加以巩固。
⑵从直接抒情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绿的情感之美。21世纪教育网
练习:(分小组进行)
①创设情境,与绿对话:选用文中语句,以“我欣赏你,因为你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体会绿的形象。21世纪教育网
②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常春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
(三)、质疑。
(四)、关注生活:寻觅“身边之绿”
同学们,绿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绿,而是缺少发现。课外,请大家去寻找一份让你感动的绿色,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片树林,用你的笔将它收藏起来(尝试多角度观察、多角度描写),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让我们时时享受绿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