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大数目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 体验用表格记录数目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将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数目较多,不能一次分完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两个6人组。)
(一)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小组的人数情况,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的介绍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二)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 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个?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还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个糖果的,请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三)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 提出问题。
“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
2. 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①要先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②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然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3. 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
对于6人的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再给学生一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重新让你们把100个糖果平均分给本组每一位同学,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分完呢?
(四)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有3种车: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五)活动五:游戏抓豆子。
抓一把豆子。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EMBED Photoshop.Image.8 \s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 填空:
三( )十二 ( )六十二 ( )( )十八 ( )( )十八
2.
⑴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生:每人分2个)
⑵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创设情景(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是香蕉早餐,请看一看,给他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生: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
2. 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一生回答(并请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 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生:12除以2等于6。
[师板书: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真能干!你能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生:能。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4.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家来了几位客人呢?并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
算式是:12÷6=2(根) 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
算式是:12÷4=3(根) 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说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三)巩固练习,辨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愿意。
1.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⑴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根)
⑵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⑶每份3根,有几份? □÷□=□(根)
⑷每份9根,有几份? □÷□=□(根)
师:请你说出⑶、⑷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连一连。
①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②2+2+2+2+2 27÷9
③有10个,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0÷2
④27除以9,商是多少? 2×5
⑤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一共需要多少个? 32÷8
⑥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四)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邀请了18位家长代表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家长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师:按四人小组活动,先分一分,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各组的代表汇报你们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师同时板书)
生1:先请同学搬出18张椅子,每行摆6张,摆3行。18÷6=3
生2:每行摆3张,摆6行。 18÷3=6
生3:每行摆2张,摆9行。 18÷2=9
生4:每行摆9张,摆2行。 18÷9=2
生5:每行摆1张,摆18行。 18÷1=18
生6:每行摆18张,摆1行。 18÷18=1
师:你认为哪种安排方法,校长最满意?说出你的理由。
(五)全课小结。
师: 校长对你们的安排很满意,让我替他谢谢你们!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PAGE
--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