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Section B 教学设计-仁爱科普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Section B 教学设计-仁爱科普九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06 0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Section B 课型 听说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课属于课标话题人与社会——“故事与诗歌(Stories and poems)”中作家(Writers)项目,通过Steve和Miss Yang的对话谈论李白和莎士比亚。 主要教学活动为1a和2a,通过Steve和Miss Yang的对话,了解李白和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训练听力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同伴合作运用1a所学谈论李白和莎士比亚。2a小组讨论作家,运用课前搜索的信息及图片和关键词,在讨论基础上写作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训练学生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本部分的主题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学领域,思考文学人物的价值和魅力。通过对“最喜欢的文学人物”这一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帮助他们认识到文学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人类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载体。 学生在交流各自喜爱的文学人物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理解这些人物所代表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如勇敢、善良、智慧、坚韧等,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培养同理心和文化包容意识。同时,也促使学生反思文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欣赏和分析文学人物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生活的复杂性,为自身的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形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进一步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综合素质。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文体结构 引入话题:以 Steve 看到李白的图片并提及读过其诗为切入点,自然地引出对李白生平与诗歌的讨论,接着通过 Steve 将李白与莎士比亚作比较,进一步展开对莎士比亚相关信息的阐述,使话题得以延伸和丰富,最后以 Steve 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经典场景的提及,加深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探讨深度,整个对话过渡自然流畅,层次分明。 内容展开:对话围绕李白和莎士比亚两位文学巨匠,分别从他们的生活年代、诗歌成就、作品风格、代表作品等方面展开交流,双方轮流发言,互相补充信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读者或听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两位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概况。 语言特点 词汇运用:包含丰富的文学术语和历史文化词汇,如“Tang dynasty(唐朝)”“romantic poets(浪漫主义诗人)”“playwright(剧作家)”“comedies(喜剧)”“tragedies(悲剧)”“human nature(人性)”等,精准地传达了与文学和历史相关的专业信息;同时使用一些描述性词汇,如“moving(感人的)”“famous(著名的)”“popular(受欢迎的)”“saddest(最悲伤的)”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对文学作品和人物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句式结构:运用多种句式,既有简单的陈述句,如“Li Bai liv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清晰地陈述事实;也有主从复合句,如“The passage I read about him said that he was as great as the British poet William Shakespeare.”其中包含了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使表达更加丰富复杂,展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还使用了并列句,如“Many of his plays were about British history while others were comedies and tragedies.”通过对比并列,突出了莎士比亚作品的多样性。 功能 知识传播功能:向读者或英语学习者传递了关于李白和莎士比亚这两位重要文学家的基本知识,包括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学成就、作品类型等,有助于拓宽文化视野,加深对中外文学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文学知识科普的作用。 语言学习功能:通过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结构的运用,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语言学习素材,有助于学习者模仿和积累相关词汇与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英语语感和思维能力。 文化交流功能: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中国和英国的文学代表人物,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使学习者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情分析
【已知】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英语听说能力,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经过新课程的实践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有了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和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九年级学生能熟练运用课本中的重点单词及短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像各类时态、从句等;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技能,能听懂日常对话及短文,能用英语清晰表达观点,读懂简单的英语文章并能进行基础写作,这些能力相互关联,共同支撑着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提升。 【未知】 学生在学习文学人物时,存在诸多英语未知方面。首先,在词汇上,对于文学术语和历史文化词汇较为欠缺,如“moving”“comedies”等词,难以精准描述人物及作品。在语法运用上,复杂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在人物及作品描写中的使用容易出错,导致句子冗长且表意不明。而且,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对于西方文学作品中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理解困难,从而无法把握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影响对整个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 【能知】 学生对文学人物的英语能知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在基础认知上,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文学人物的英文名字,如Shakespeare 等,并能用简单的词汇,像“drama(戏剧)”描述其作品特点。通过课堂学习和教材阅读,他们可以理解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基本故事情节,并用英语进行简短复述。同时,在英语口语交际中,能够模仿所学句式,说出关于文学人物及作品的简单介绍,尽管表述较为初级,但已具备一定用英语表达对文学人物理解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使用新单词和短语描述文学人物;学生能够理解新单词和短语通过图片和语篇,同时通过使用从句等,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精听和泛听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对话主旨与细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描述作品特征等方面的词汇,如“comedy”“tragedy”“drama”等,进行流畅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准确地阐述自己喜欢的文学人物及作品等;通过对话交流,能够运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进行沟通,像描述诗歌、介绍诗人等内容,锻炼日常表达及用英语谈论文学话题的能力,涉及到对不同文学作品特点的阐述,丰富词汇和句式运用。 2.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并且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监测,评估,反思以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内容;学生会与他人合作并且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喜欢英语并且选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收集相关人物资料,并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整理人物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中,积极与同学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吸收不同的想法,拓宽思维广度;通过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赏析案例,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小组讨论、分享读后感等形式展开学习,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取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搜集资料了解文学作品和人物的过程中,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利用技巧,如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文学评论和背景知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思维品质:在分析最喜欢的作家及作品时,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例如,从多个作者和作品中挑选出最喜爱的,并阐述理由,这个过程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行为及其背后意义的思考,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探讨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抉择等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论据,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和敏捷性。 4.文化意识:通过对不同作者及文学作品的讨论,接触到世界各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形象的特点,拓宽了文化视野,培养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听力活动和朗读对话,掌握对话大意和细节,培养“听”与“读”的语言能力; 2. 在小组活动中,运用课前搜索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培养“说”的语言能力; 3. 在讨论的基础上写作,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者及其作品,培养“写”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谈论文学人物及作品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式教学,任务型教学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发学生兴趣,准备好英语学习的活动;学生能从对话中清晰知晓李白所处朝代、其在中国诗坛地位以及诗作留存数量等关键信息,也能了解莎士比亚的多重身份、作品题材及著名代表作等内容,对两位文学大家有基础的认知积累;猜测文章主题;通过听语篇初步理解词汇和语篇意义。 任务一:Lead in 1.Enjoy the poem Still Night Thoughts (Burton Watson 译)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 I took it for frost on the ground! I lift my eyes to watch the mountain moon, lower them and dream of home.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 教师让学生猜测It is written by? 学生回答 任务二:Pre-listening (1)Look and say 教师Yes,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him.Look,the picture is...... 学生回答:Libai 教师带领学生介绍李白,并带读单词等 介绍完后:Here are some poems.We all have learned them.Right Then let’s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another writer.Look at these works, They are written by...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莎士比亚并带读单词,同时教师也可拓展你还知道他的什么? 教师过渡:Today 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m. (2)Prediction 教师给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 教师询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教师给出技巧指导:插图有对课文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大家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预测或猜测,从而起到有针对性听的效果 任务一:通过诗歌导入,观察学生能否想起在语文中学过的内容并激发学习兴趣并做好学习准备。 任务二:通过语句,学习新单词,观察学生能否在老师教读之后读出新单词;通过文章图片,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图片猜测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使用诗歌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语句能够让学生了解本课主题,同时学习一些新的短语,为听力练习扫除障碍,减小难度;根据图片猜测文章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通过泛听直接从文本获取信息,完成听力练习;角色扮演对话;获取文中语言点。 任务三:While-listening 1.Work on 1b Listen to 1a and mark T (True) or F ( False) . Li Bai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bes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2. In Li Bai’s life, he wrote about 900 poems. 3. Li Bai and Shakespeare are both poets and playwrights. 4. Many of Shakespeare’s plays were about British history. 5. Romeo and Juliet was a famous tragedy written by Shakespeare. (1)学生看题目圈关键词 (2)教师播放两次听力 (3)教师核对答案 (4)学生回答 任务三:通过问题,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泛听的技能找出答案;查看学生能否运用精听的听力策略完成听力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初听了解文章大意,文章主要在谈论什么,锻炼学生通过关键词抓取文章大意的能力;通过细节听力练习,锻炼学生抓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提供新的情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中,就“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这一话题进行流利的口语交流,清晰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者,同时能够回应他人的提问和观点,展开有意义的对话讨论。 任务四:Post-listening Watch and understand (1)教师过渡:just now,we know so much information.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try to understand it. 2.Listen and follow (1)教师过渡:Then let’s 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When we read,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语音)and intonation. (2)跟读后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给出标准 (3)教师找人练习并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Language points (1)教师过渡:Now let’s look at the language points.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文中语言点,或者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找出语言点教师核对 4.Retell the passage Li Bai a Chinese poet Tang dynasty one of the best romantic poets a lot of poetry more than 900 of his poems (Still Night Thoughts) 教师给出提示降低复述难度,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5.Work on 1C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Li Bai or William Shakespeare based on 1a. 教师用句子等给出提示 可根据学情小组讨论完成或全班一起完成 学生反馈 教师给出评价 6.Work on 2a Discuss in groups one of the following writers and his/her works you like best. Then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7.Work on 2b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got. Our favorite writer______________. His masterpiec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is work, he mainly tells 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is work is so famous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Work on 2C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2a 学生独立完成2b 学生展示 教师给出评价 教师给出样例 任务五:summary 任务四: 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句子,语音语调是否正确;通过语言点的讲解,观察学生能否理解运用本课知识点;通过听后活动,查看学生是否深度理解了对话,完成听后练习;观察学生能否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本课知识。 任务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跟读语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加深对文章理解,内化知识;语言点有利于突破文章重难点,让学生接受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语言点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后面的口语合作练习则是在掌握新知后的迁移创新,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新知,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由半扶半放过渡到全放,让学生体验,参与,以任务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并予以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的运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既创造了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进了交际活动的展开。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Section B Li Bai a Chinese poet,Tang dynasty,one of the best romantic poets,a lot of poetry more than 900 of his poems,(Still Night Thoughts) Shakespeare a British poet,a famous playwright his plays: British history, comedies, tragedies his most famous dramas:the dark side of human nature,(Hamlet; Romeo and Juliet)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1.背诵1a 2.绘制本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化语言学习能力目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背诵文章可以练习语音语调并且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夯实基础;绘制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且响应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
提高题: 根据句意及音标提示完成句子 迁移创新本课新知用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会迁移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题: 在小组里调查小组成员最喜爱的作家、代表作及作品主旨,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学习判断信息的异同与关联,学会举一反三。 创设日常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较好地谈论文学作者及作品。作业设计分层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题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深度,拓展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足 对于部分学生在复述文章上仍然存在困难,教学方法可能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改进。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合理或者教学氛围不够活跃,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改进 针对复述文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在问题设置上,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欲望。同时,要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元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