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Section C 教学设计-仁爱科普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Section C 教学设计-仁爱科普九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06 0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3课时 Section C 课型 阅读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课属于课标话题人与社会——“故事与诗歌(Stories and poems)”中作家(Writers)项目,主要介绍华兹华斯及其作品。 主要教学活动为1a、2和3,通过阅读1a语篇了解华兹华斯及其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培养基本的阅读技能,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略读、理解大意、寻读等,提高学生“读”的语言能力。阅读2语篇,用所给单词补全短文,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巩固并列连词的用法。3完成图片和文字的配对,连句成文过程中关注并列连词的使用,完成孙悟空故事的写作,提高学生“写”的语言能力。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首先,从文学角度看,华兹华斯的诗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关键地位。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学习他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特点。比如他对自然的细致描绘和赞美,像诗中展现的山川、彩虹等自然景象,能帮助学生理解浪漫主义对自然的崇尚,体会自然是如何在诗歌中成为情感和灵感的源泉,提升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 其次,在语言学习方面,华兹华斯使用简单语言创作诗歌。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好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避免复杂华丽辞藻的堆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从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层面,华兹华斯的经历也有启示作用。他童年不幸但通过亲近自然和诗歌创作来慰藉自己,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启发学生在面对生活挫折时,寻找精神寄托。并且,他在诗歌中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能引导学生关注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文体结构 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类的记叙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首先介绍了华兹华斯的身份(1800 - 1850年英国主要诗人之一)和成长环境(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长大,童年父母双亡,和祖父母生活不开心)。接着讲述他毕业后去法国,几年后回到湖区开始创作自然主题的诗歌。然后提到他的创作习惯(在散步时创作,让妹妹记录),最后点出他诗歌的特点(语言简单、描述普通人生活)。 语言特点 词汇方面:使用了常见词汇来描述人物经历,如“grew up”(长大)、“graduated”(毕业)等,使文章通俗易懂。同时涉及到一些与自然相关的词汇,如“mountains”(山)、“rainbow”(彩虹),契合华兹华斯热爱自然、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内容。 句子结构方面:句子结构相对简单,以简单句和并列句为主。例如“He grew up in the Lake District in northwest England. His parents died when he was a child, and his life with his grandparents was not very happy.”这样的句子便于读者理解,能清晰地呈现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 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文章主要是向读者传达有关华兹华斯的个人信息,包括他的生平经历、创作过程和诗歌特点等知识,让读者对华兹华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文学教育功能:通过介绍华兹华斯的诗歌特点,启发读者对诗歌的兴趣,引导读者欣赏其用简单语言描绘普通人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诗歌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学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已知】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词汇量,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相应的策略完成阅读任务。但是该班学生总体来说,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般,持续注意时间相对短,同时正值学生两极分化最激烈的年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内在学习动机是该阶段的重点任务,课堂任务的设计尤其要为以上任务服务,帮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未知】 学生对华兹华斯的文章了解得少。故要通过呈现华兹华斯的背景知识,引导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多读,多背,鼓励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所以本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能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继续感知阅读技巧,学习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 (1)词汇积累:文中包含许多描述人物生平、自然景观和文学创作相关的词汇,如“graduated”“imagination”“mountains”“poems”等,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2)语法理解:文章运用了多种基础语法结构,如一般过去时(“His parents died when he was a child.”)、并列句(“He had a strong imagination, and wrote poems...”)和定语从句(“...his sister, Dorothy, who wrote them down for him.”),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提高句子理解能力。 学习能力:(1)自主学习启发:通过阅读华兹华斯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他通过观察自然、记录灵感来创作诗歌的过程,这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像华兹华斯在散步中寻找灵感一样,自主探索知识。(2)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能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来理解人物的主要经历和特点,例如总结华兹华斯诗歌的风格,从而培养信息归纳和总结的学习策略。 3.思维品质: (1)逻辑思维:文章的时间顺序结构(从童年到大学毕业后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学会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事件发展,理解因果关系,如因为华兹华斯童年不幸福,所以他通过亲近自然来寻找慰藉,这种经历也影响了他诗歌的主题。(2)创新思维: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中使用简单语言描述普通人生活和自然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考在写作等学习活动中如何突破常规,展现自己的个性。 4.文化意识:(1)文学文化背景:文章介绍了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使学生接触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浪漫主义时期诗人对自然的崇尚,以及诗歌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跨文化理解: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了解华兹华斯这样的英国文化代表人物,有助于他们进行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拓宽文化视野,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学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培养“读”的语言能力; 2. 在语篇和练习中,巩固定语从句和并列连词的使用,正确理解并用于表达; 3. 能够完成图文配对,运用所学知识和搜索的信息,写出孙悟空的故事,提高“写”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1. 正确使用并列连词和定语从句; 2. 独立起草作文。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式教学,任务型教学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发学生兴趣,准备好英语学习的活动;通过语篇初步理解词汇和语篇意义。 任务一:Lead in 1.Enjoy the poem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教师给出诗和中文介绍诗歌的内容,然后找学生朗读,课件上有音乐,学生朗读的时候可放音乐,学生可提前练习然后在全班展示,展示完后教师给出点评,全班一起朗诵诗歌,教师总结:What a beautiful poem it is!How beautiful Chinese is! 2.Look and say 教师:Look,what’s this 学生可用中文回答,教师教学rainbow,带读,齐读,个人读 教师:Let’s know how Wordsworth feel he was each time he saw a rainbow. 任务二:Pre-reading 1.Introduction 2.Enjoy the poem 3.Look and read 教师:Do you know Wordsworth Let me introduce. 教师介绍华兹华斯并带读人名。然后介绍他的作品等,并带领学生一起聆听朗读他的诗,分析他的诗,最后让学生自己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注意停顿与语音语调。 4.Prediction 这部分相当于读前预测,教师让学生先观察图片,猜测文章要讲的内容,并给出技巧指导:插图有对课文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大家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预测或猜测,从而起到有针对性听的效果。 任务一:通过诗歌,观察学生是否对诗歌感兴趣,然后在通过图片,观察学生的思维,对彩虹可以想到什么?通过作者介绍,观察学生能否在该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并做好学习准备。 任务二:通过作品介绍,诗歌朗诵等,观察学生能否了解本节课的作者及内容;同时观察学生能否通过课本中的图片预测本课要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 诗歌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做好学习准备;接下来的作者介绍,诗歌朗诵,学生可以看文章内容猜测主题有利于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当中的预测与推测能力,也利于学生提前感知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通过泛读直接从文本获取信息,完成阅读练习。通过精读了解文章细节信息,完成阅读练习;分析文章体裁,每段的细节信息以及新知识的用法。 任务三:While-reading 1.Work on 1b 1.Why did William Wordsworth love to take long walks in the mountains when he was young 2. What are his poems mainly about 3. When did he usually get the inspiration of writing a poem 4. How did he write his poems down 5. What makes Wordsworth’s poem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poets 这部分教师让学生先读题圈关键词,带着问题找答案;教师和学生核对答案,答案可个人回答也可全班一起回答,具体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或者教学需要自行安排。 2.Work on 1C Read 1a again and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meanings. 1. leading A. to say what somebody or something is like 2. describe B. most important 3. mystery C. happening often 4. common D. something tha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or to explain 这部分教师可带领学生直接做,根据关键词,比如describe 和A选项的say相对应,或者学生基础薄弱的话可直接查阅字典,这部分单词学生已经学过,可直接做,根据学情具体安排。 3.Read para.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His poems are mainly talking about__________________.(10个词以内)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Williom Wordsworth made himself happy by__________. (列举两项,10个词以内) 4.Read para.2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He usually got the inspiration of writing poems when__________.(10个词以内) How did he write his poems down in paragraph 2 (10个词以内). 这部分教师可先呈现全部问题,也可像课件一样单独呈现,教师在做题之前或之后给出技巧指导。 任务三: 通过文章内容,观察学生能否得出文章主旨等;通过阅读,观察学生能否得出文章细节信息;观察学生能否用寻读的阅读技巧完成阅读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扫读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旨体裁等,并对读前预测进行验证,接着通过细读完成练习,了解华兹华斯的相关知识,锻炼学生通过关键词与线索找出信息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提供新的情境,根据1a的内容复述文章;完成故事编写。 任务四:Post-reading 1.Watch and understand (1)教师过渡:just now,we know so much information.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try to understand it. 2.Listen and follow (1)教师过渡:Then let’s 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When we read,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语音)and intonation. (2)跟读后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给出标准 (3)教师找人练习并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Language points (1)教师过渡:Now let’s look at the language points.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文中语言点,或者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找出语言点教师核对 4.Retell the passage 这部分根据学情可小组根据思维导图讨论形成复述文章或者学生个人准备形成文章,然后学生展示,教师给出评价。 5.Work on 2 William Shakespeare is ____ a playwright _____ a poet. He wrote many comedies, tragedies ___________history plays during his lifetime, ____ he is best-known for his tragedies. Shakespeare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 in England in 1564. From an early age, Shakespeare was interested in acting in plays. _____ when he was older, he moved to the city of London to become an actor. ______he began to write his own plays. Eventually, he became the Queen’s favorite playwright. He wrote many love poems usually with fourteen lines _____ more than 30 plays. When he was 49, he moved back to his hometown. There he died in 1616. 教师过渡:Do you still remember William Shakespeare Let’s review. 教师展示连词及短语:你知道这些并列连词、短语的用法吗?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后核对答案,根据学生基础可找人读也可齐读或者每人读一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核对答案后对文本内容适当讲解 6.Work on 3 (1)Match the descriptions with the correct pictures. have a fantastic golden iron bar be held under a mountain C. be set free by a Tang dynasty monk, Xuanzang D. be born from a magic stone E. help Xuanzang travel to the West with Pigsy and Sandy F. fight against the gods 这部分十分简单,让学生独立完成即可。 (2)Write the story of the Monkey King with what you have learnt. 这部分教师可以选做,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和班级基础具体而定,如果学生基础较好: 四人一组谈论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些词汇等 小组根据讨论的内容由一个人写出故事班级汇报报告 教师根据汇报作出点评 教师给出样例一起学习 如果学生基础不好,则直接做填空的版本,降低写故事的难度。 任务五:summary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Williom Wordsworth 任务四: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句子,语音语调是否正确;通过知识点的讲解,观察学生能否理解运用本课知识点;通过各项练习,观察学生是否深度理解了文章,完成阅读练习;观察学生能否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本课知识。 任务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跟读语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加深对文章理解,内化知识;语言点有利于突破文章重难点,让学生接受新知;后面的练习则是在掌握新知后的迁移创新,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新知,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由半扶半放过渡到全放,让学生体验,参与,以任务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并予以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的运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既创造了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进了交际活动的展开。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Section C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1.阅读1a 2.绘制本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化语言学习能力目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背诵文章可以练习语音语调并且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夯实基础;绘制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且响应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
提高题: 练习朗诵诗歌。 迁移创新本课所学的新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会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题: 在小组里调查小组成员最喜爱的诗,总结其大概内容,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学会运用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培养学生自己利用小组合作等非课本资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较好地谈论本课内容。作业设计分层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题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深度,拓展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足 对于部分学生在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章以及写作上仍然存在困难,教学方法可能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改进。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合理或者教学氛围不够活跃,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改进 针对复述文章及写作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在问题设置上,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欲望。同时,要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元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