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殷商甲骨文中有卜问枣水治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此类史料甚多。这表明中国( )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 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 D.辨证施治原则初步确立
2.据记载,面对疾病和瘟疫,清朝前期除了采取一般性的安置病人、施医舍药、隔离防控等措施外,一些官员和朝廷大臣还会通过刊刻文书的方式,来帮助更多民众隔离、预防或治疗疾病。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中医治疗瘟疫的技术已比较成熟 B.政府重视医疗卫生与疫病防治
C.地方官员在防疫中发挥主导作用 D.医学进步能有效控制疫病传播
3.硝石作为一种常见的矿物类中药,早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其应用的记载。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典籍中对使用硝石治疗口腔喉科疾病的记载情况(部分)(单位:次)。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历史时期 喉病 牙痛 口疮 重舌 牙疳
宋元 21 0 7 1 0
明 48 3 16 4 1
清 70 30 9 10 1
A.临床经验积累助推中医发展 B.硝石应用从炼丹走向世俗化
C.明清时期大众健康水平提高 D.中医因西学东渐而焕发生机
4.诺贝尔奖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如表为阿拉伯帝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铿迭(796-873年)在其医学著作中所涉及的药物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此时的阿拉伯( )
区域 比例
两河流域和闪米特传统 33%
希腊 23%
波斯 18%
印度 13%
古埃及 3%
阿拉伯 5%
A.医学成就领先世界 B.医学体系较为完备
C.本土药物作用有限 D.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6.1953年,江西省通过宣传、调查和预防实验,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955年冬天,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B.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C.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D.主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7.《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是由五代李珣收录了海外百余种药物是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A.受大一统体制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8.1805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术随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皮尔逊传入中国。他的中国助手邱熺于1817年著成《引痘略》一书,用中医的医理解释牛痘术,使之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此事例可用来说明( )
A.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 B.近代中国医学业发展较快
C.中西医具有相通之处 D.西医在近代中国广受推崇
9.《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等学说,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下列记述最能体现《黄帝内经》的这一特征的是( )
A.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B.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C.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D.炼松脂十二过易汤。不能者,五六过亦可服之
10.下面是小华收集的罗马法中有关医院与医生的法律表述。据此可知,这些条款( )
※凡是在罗马教授医学的人,即使并非出生在罗马,也可得到公民权利。 ※无经验而行医,甚至动手术致人死亡,构成医疗过失的医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在有数所医院的情况下,何所医院受遗赠所不能确定时,遗产给公认为最需要的医院,最终的决定权在当地的主教之手。 ※禁止实施阉人手术,违者没收财产并放逐到小岛。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B.提高了医生的社会地位
C.注重保护个人生命健康 D.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1.中华民国成立后,出台《防疫人员恤金条例》等条例,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上述措施( )
A.完善了全国医疗保障体系 B.实现了疫苗接种全面覆盖
C.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 D.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
12.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众多医学著作中,有一部被称为“中国钦定药典的结集创举,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这部著作是( )
A.《唐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3.中医医疗气象为我国独创。战国时期形成了医疗气象理论体系,东汉时期进一步完善,阐述了许多以气候条件为依据的诊断、治病、养生、防病原则以及疾病形成的气象原因,从三国至明清医疗气象作为古代气象科学的亮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医疗气象理论体系( )
A.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B.是华夏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C.推动了气象科技的探索与实践 D.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4.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雄心勃勃地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此从533年起他先后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恢复了帝国在北非和大部分意大利的统治。但542年,查士丁尼却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帝国本土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B.鼠疫的爆发使帝国人口锐减
C.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封建割据 D.遭到“教皇国”的激烈反抗
1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可知,我国(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B.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D.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16.史书记载,雍熙元年(984年)九月,宋太宗对宰相宋琪说:“今岁西成,四方大稔,人民亦无疾疫,皆上天垂佑所致,当与卿等力行好事,以答天意。”这说明宋初统治者对瘟疫的认识( )
A.缘于防疫救治体系的完善 B.体现了道德教化的初衷
C.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D.彰显了民本主义的色彩
17.建立公共医疗保障体系是现代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20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投入公共医疗保障上的开支总体呈现( )
A.一直上升趋势 B.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C.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D.一直下降趋势
18.新冠肺炎疫情下尖端科技大显身手,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C.尖端科技决定了疫情防控水平 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19.如表体现了近代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建立过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1851年 第一次国际卫生会议在巴黎召开,但未能成功制定国际卫生公约。
1892年 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被国际卫生大会采用。
1897年 处理鼠疫的预防性方法被国际卫生大会采用。
1902年 泛美卫生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1907年 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于巴黎。
1920年 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与国际公共卫生局互不统属。
1926年 天花和斑疹伤寒的预防被纳入国际卫生公约。
1933年 国际航空卫生公约在海牙签订。
1946年 国际卫生会议在纽约举行,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
A.近代以来疫病传播的广泛性和破坏性是国际性卫生组织出现的主要原因
B.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C.从国际性卫生组织的成立地点可知近代以来疫病的主要发生地在欧美
D.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20.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
A.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B.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
C.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
D.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 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非典”爆发时期(1978一2003年) 发展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时期(2003-2015年)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尝试实现城乡间、区域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通过立法得以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时期(2015年至今) “健康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实现从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塑的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从高屋建瓴到落地生根的题中之意
——摘编自李洁《从“制度”到“生活”:新中国70年来公共卫生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
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随意排放的污水,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病,每年要夺走20000人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原因是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国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48年,欧洲爆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瘟疫——黑死病,它对欧洲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黑死病的广泛传播,让人们开始对古代的医学权威产生怀疑,“自希波克拉底开始的医学知识现在已经过时了”。黑死病爆发后,在意大利出现了健康委员会,他们观察当地的卫生状况和报告瘟疫,这些机构一直保存了下来。中世纪麻风病盛行,许多医院以隔离和照顾病人为主,医院多由教会或修道院创办,作为一种慈善机构,其社会功能被放在主要位置。黑死病爆发后,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虽然一些医院仍以护理和收容为主,但也有不少医院开始尝试治疗病人,改变了多数医院的目标,即进行治疗而不是隔离。
——摘编自高建红《试论黑死病对西方医学发展影响》
材料二 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初,京师出现鼠疫病例,巡警厅颁布捕捉鼠令,每捕一只活鼠给铜圆二枚,死鼠给铜圆一枚。二十七日,民政部仿效日本大阪鼠疫期间经验,成立京师临时防疫事务局,负责内外城预防鼠疫事务。如有疫病嫌疑,立即将病人送往防疫病室,原住房屋消毒封闭,并封闭交通,所有同住者送往隔离室,仍派医官逐日诊察,以免传染。临时防疫局特设卫生警察队督察清道夫认真扫除,并派卫生警官随时稽查。
——摘编自张艳丽《清代京师疫疾、医疗与防疫》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黑死病对西方医学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京师防治鼠疫的措施。
24.教育家高震东说,“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国家才有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杰出的医者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高震东认识的理解。(要求:观点准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5年1月13日高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D D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B D C B D C B
21.(1)趋势:由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向政府主导方向发展;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通过立法等方式保障医改政策的实施;强调福利性和公平性。
(2)意义:有利于实现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塑的转变;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22.(1)原因:人口增长和大量贸易活动的开展;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环境动荡;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有限;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薄弱。
(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
(3)特点: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预防为主,普惠群众;确立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新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意义: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3.(1)影响:传统医学受到质疑,推动了现代医学发展;推动公共卫生制度逐步建立;导致了医院职能发生转变。(答出三点)
(2)措施:悬赏捕鼠;设置防疫事务局,总管防疫事务;病员集中诊治;接触者集中隔离;打扫卫生并消毒。
24.示例: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强调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体现了国人强调责任使命、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汤飞凡是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筹建中央防疫处和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促进了国家卫生防疫事业和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钟南山,他是院士,是国士,也是战士,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面对新冠肺炎突袭,他迎难而上,不惧一切同疫情搏斗,最终成功地帮助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疫情;李兰娟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和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众多原创性成果,为中国传染病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前景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广大青少年要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示例仅作评卷参考,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