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课件(21张)+学案(2套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课件(21张)+学案(2套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0 09:50:50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李鸿章称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大时代的变革与小人物的选择) 人物简介姓名:温子绍 籍贯:顺德龙山
专业:机械制造 生卒:(1833-1907)
家世:官宦世家
大事记:
1853年,敢为人先,赴省城洋行,树立“弃农从商”的志向;
1874年,勇挑重任,出任广州机械局总办,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1895年,重新振作,潜心经营顺德利源兴缫丝厂,“实业救国”开风气。
一、第一次选择,大变局下的“学贾之路” 1853年《顺德县志》:“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材料一【思考】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使温子绍走上了弃农经商之路?1853年子绍与同乡少年皆到省城洋行,弃农经商。
——摘自《顺德温氏传奇》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担)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耕织分离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给减少一、第一次选择,大变局下的“学贾之路” 1853年《顺德县志》:“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材料一【思考】这种社会现实反映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什么变化?据材料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853年子绍与同乡少年皆到省城 洋行,弃农经商。
——摘自《顺德温氏传奇》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担)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自给减少材料一: 欧美各国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
材料二:当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
》沉沦: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观点碰撞 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沉沦or进步?
(提示:沉沦即消极方面)进步: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条件(劳动力,市场)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
1865年,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规模最大)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福州船政局
1874年,瑞麟创办广州机器局,温子绍为总办
1877年,李鸿章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巨变中士人的选择观看视频,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自主学习代表企业
民用
企业

军用
企业(60年代) 地位、作用创办者口号类型曾国藩自

李鸿章1861,安庆内军械所1865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自主学习代表企业
民用
企业
(70年代)
军用
企业(60年代) 地位、作用创办者口号类型曾国藩自



李鸿章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1881年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的问世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发展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建近代化海军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继任总督张之洞以计算不精、多耗物料之罪将温子绍革职。后经会审并无贪污侵吞。 1874年,两广总督瑞麟邀请温子绍为广州机器局总办。到任后,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所制枪炮火药广受各省欢迎,洋人火药一度滞销。勇挑重任蒙冤受辱无奈回乡 1886年,李鸿章重新启用温子绍总管广东制造局。1895年,新任总督嫌费用巨大,下令裁撤。几经浮沉后,子绍总算明白了知遇恩师李鸿章办洋务的苦衷,“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于是辞职回乡。 从温子绍人生浮沉的经历中,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现代化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只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改变封建制度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合作探究【思考】据教材分析顺德机器缫丝工业出现的原因? 1874年,陈启沅于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同年,温子绍在顺德龙山创办利源兴缫丝厂。此后,机器缫丝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民族工业产生从布局上看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沿海和沿江地区最早受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在此建立的刺激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共同探究 当局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如桑花捐、茧头捐、茧厘等, 制成一担生丝需纳税17元,每担丝运至广州所纳捐税已达53元。近代,粤丝贸易实为外商保持,出口贸易被洋商把持,市况如何,粤丝商毫无所知,洋行可以随意规定价格。——《广东近代蚕丝业的兴衰及原因》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辞职回乡的温子绍潜心经营利源兴缫丝厂。在他的倡导下,顺德机器缫丝业继续发展,19世纪末,顺德有“南国丝都”之誉。
——《近代顺德机器缫丝业的发展1874-1929》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顺德机器缫丝能够继续发展有哪些原因?在发展中遇到哪些障碍?小组合作【发展】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设商部,奖工商;2.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3.收回利权运动。4.列强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解体加重【阻碍】夹缝中生存,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有人说,“我们应当感谢鸦片战争,正是这场战争,才使得沉睡的中国猛醒过来。与其说它给咱们带来了耻辱,倒不如说,正是这场战争,才使得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角度提醒:政治、经济、思想) 思维拓展1、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表明观点)
2、理由:
(1)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
(2)在思想方面,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思想)
(3)但是,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了苦难。(政治)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
企业小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趋势民族
工业19C60~70A农耕文明工业文明19C50~60A鸦片战争后变动原因外国侵略【主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关键词】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宇左右。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课后探索谢谢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编写人:施鲁燕 审核人:史明珠 使用时间:2015.3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难点】: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难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宏观把握】
对内: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起步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对外: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课前预习案】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
2、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1)解体的原因:
(2)解体的表现:
① ②
(3)解体的影响:(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① ②
【预习检测】
“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经济结构:
(2)社会结构:
【预习检测】
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
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二、洋务企业:
1、背景:内忧: 外患:
2、目的:
3、洋务企业
类型
口号
人物
代表企业
地位
评价
军用
企业
?
?
?
?
?
?
?
?
民用
企业
?
?
?
?
?
4、评价:
(1)局限性:

(2)积极性: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
②西方列强不允许中国走向富强。
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④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预习检测】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 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 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
【知识拓展】
1、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2.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缩短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推动中国早期近代化
(1)思想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用先进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生产关系;
(2)经济上:①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空前大变革;②促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刺激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③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关键第一步。
(3)外交上: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后来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加强清朝同外国联系;
(4)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
(5)教育上: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人才,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消极作用: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统治;
(2)结果: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目的;
(3)洋务运动总体呈现的还是买办性、封建性,为封建统治服务,有压制民族工业发展方面。
3.认识洋务企业的性质。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严重的依赖性,实际上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种复杂混合物,是封建官办企业向资本主义企业转化的过渡形式。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带有明显的封建性。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一种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材料说明了什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类别
1843年
1860年
增长
生丝
1400担
69000担
48倍
茶叶
13万担
153担
11倍
以上数据说明什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探究二】
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材料 下表为严复(1854~1921)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据材料,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课后巩固案】
1.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担)
生丝(担)
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 010
13 220
1850年
8 919
23 040
1854年
14 122
62 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2.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 )
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日益半封建化
C.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3.(2013咸宁模拟)在 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 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 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4.1875年底,英国商人吉格斯在报告中写道:“财务统计结果表明,我们公司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锐减了6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的亏损比我们还多。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如果李鸿章先生和他的轮船招商局继续目前的发展势头的话……”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B.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C.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5.(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6.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 D.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右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A.① B.④ C.③ D. ②
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9.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发了财的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的做法对英国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拿破仑曾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然而,这个“小店主”用制造业和航海雇佣了整个世界,将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联成商品经济的巨手,当光荣革命打开了民主和自由的大门之后,这只巨手只是轻轻一送,就把英国推进了一个新天新地。 ——《大国崛起·英国》
(2)材料二中,“新天新地”是指什么?把英国推进“新天新地”的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厦门地区在1845年即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
(3)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现象?据此概括指出英国殖民侵略的影响。(4分)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
DBBCBDDD
(1)刺激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2分)
(2)“新天新地”指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2分)
因素:工业革命开展;海外市场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3分)
(3)现象: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2分)
影响:冲击被侵略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