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 理
2025.1
本试卷共9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5分)
2024年是“中埃伙伴年”,某中学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图1为学生制作的展览页。读图,完成第1、2题。
文明交流之路、繁荣发展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
出土于福斯塔特遗址 10月27日埃及开罗歌剧院
的北宋越窑青瓷残片 “华光映尼罗”综合文艺演出
1.综合文艺演出当日所处时间段是
A.处暑—寒露 B.寒露—霜降 C.霜降—立冬 D.立冬—小雪
2.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展期间
A.福斯塔特遗址日出东南 B.首都开罗昼渐短夜渐长
C.开罗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D.尼罗河水位在持续升高
台风“康妮”于2024年10月25日形成,10月30日发展为超强台风。图2为2024年10月29日14时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 图中
A.甲地天气晴朗,正抢收秋粮 B.乙地冷锋过境,应添加衣物
C.丙地雾霾较轻,宜户外运动 D.丁地风和日丽,赏秋正当时
4.台风“康妮”
A.发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海域 B.受东南信风推动将向西移动
C.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D.西部偏北风可能引发风暴潮
湖南省张家界地貌是我国著名的砂岩地貌之一,3000多根石柱拔地而起,形成壮观的峰林景观。峰林中的石柱水平层理显著,可见海洋生物化石。图3为“张家界地区构造简图(a)”和“张家界地貌景观图(b)”,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区域
A.全部为陆相沉积岩 B.S地层可见大量恐龙化石
C.主体地质构造为背斜 D.P地层向下可能发现D层
6.张家界砂岩地貌景观形成的条件是
①位于向斜槽部,挤压成柱 ②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
③水平层理明显,不易坍塌 ④降水丰富,流水侵蚀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8月,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G580沙漠公路突发短时洪水,形成了“沙漠洪水”的场景。据此,完成第7、8题。
7.“沙漠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气温异常升高 ②有短时强降雨
③地表水迅速下渗 ④植被稀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此次“沙漠洪水”可能导致
A.气候更加温暖湿润,植被繁茂
B.部分河段河堤决口,交通受阻
C.大片民房被淹,大量居民外迁
D.当地适合进行大规模水稻种植
图4为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第9题。
9.图示季节
A.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B.印度恒河进入丰水期
C.索马里半岛更加温暖湿润 D.东非高原上动物向南迁徙
图5示意某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示海域与正常年份相比
A.东南信风减弱,东西部海水温度普遍降低
B.南赤道暖流增强,中东部海域蒸发加剧
C.秘鲁寒流增强,中东部海域下沉气流增强
D.东西部海水温差减小,沃克环流强度减弱
11.若图示现象持续数月且增强可能导致
A.澳大利亚东部洪涝加剧 B. 南美洲西部沙漠降水增加
C.秘鲁渔场大幅减产 D. 全球气候分布格局变化
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树,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洼地内发现了高达 72.4米的望天树(图6),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该地区
A.夏季云层少,太阳辐射强 B.冬季东北季风带来暖湿水汽
C.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 D.植被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3.“最高树”出现在洼地的主要原因
①生物多样性丰富 ②土层较厚
③太阳辐射强 ④水分更加充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学家们通过对1986年至2021年间拍摄的卫星图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南极半岛的植被覆盖面积在过去的35年间增加了近13倍,南极在迅速变绿。图7示意南极半岛位置。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南极半岛
A.位于南寒带,昼夜长短的变幅大
B.地处西半球,与南美洲隔海相望
C.流水侵蚀作用强,海岸线较曲折
D.冻土、湿地广布,生物种类稀少
15.“南极变绿”直接导致
A.地表反射率减弱
B.苔原变为草原
C.土壤变得贫瘠
D.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升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5分)
16.(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10月30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组委会在哈尔滨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雪上项目将在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场进行,亚布力滑雪场拥有滑雪道50多条,大多建在山地的北坡和西北坡。图8为亚布力滑雪场的位置示意图。
描述第九届亚冬会倒计时开始后的100天内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分)
滑雪的适宜温度是-10℃至-15℃,亚布力冬季平均气温-13.3℃,积雪期为170天,滑雪期近150天。
说出亚布力滑雪场滑雪期长的原因。(3分)
简述亚布力滑雪场滑道多建在山地北坡和西北坡的原因。(4分)
17.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柑橘原产于中国,15世纪地中海沿岸开始栽培,我国和西班牙是世界重要的柑橘生产国。图9为两国柑橘分布区图,图10为主产地南通和巴伦西亚的气候统计图。
(1)与巴伦西亚相比,说出南通的气候特征,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5分)
(2)绘制影响巴伦西亚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说明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7分)
柑橘喜光、喜热、喜湿,适宜生长在气温12.5~37℃、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的地区。一般气温低于-8℃会冻伤,高于37℃则停止生长。
(3)说出巴伦西亚的气候对柑橘生长的有利影响。(4分)
18.(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7月,某地理爱好者乘坐游轮从圣劳伦斯河的最长支流——渥太华河出发,沿圣劳伦斯河出海,进入大西洋,领略沿线水域风光,完成考察任务。图11为考察区域示意图,图12为渥太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任务一 调研河流水位变化
渥太华河的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此时并不是水位最高的时节。
(1)说明渥太华河水位春季较高的原因。(5分)
任务二 探究船舶吃水线
吃水线是船体与水面相交的线,表示船舶的吃水深度。船舶所受浮力越大,吃水深度越小,吃水线越低。地理爱好者发现游轮驶入圣劳伦斯海湾后吃水线下降。
(2)分析游轮吃水线下降的原因。(5分)
任务三 分析大渔场发展
游轮驶出圣劳伦斯海湾一直向东,来到一个衰落的大渔场——纽芬兰渔场。渔民们说人们过度捕捞导致这里的鳕鱼数量急剧下降,近乎灭绝。纽芬兰渔场已经休渔20多年,目前鳕鱼数量有了回升,将来有可能会逐渐恢复。
(3)简述纽芬兰渔场可能会逐渐恢复的条件。(4分)
(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四纪期间新构造运动继承性发展,北京地区活动断裂发育,形成一系列沉积凹陷中心,如后沙峪、平谷等。至今仍在活动的断裂,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图13为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厚度图。
距今8000年以来,北京所在区域气候转暖,降水增多,北京平原区形成了厚度不一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以洪、冲积物为主。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后沙峪地区第四系厚度较大的原因。(5分)
北京平原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凿成功的地热井有300余眼,出水温度在40—88℃之间,出水量达到1000方/日。
(2)说明北京平原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地质条件,并列举地热的主要利用方式。(5分)
评价图14中聚落的选址条件。(5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D D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B A
16.(10分)
(1)(3分)10月30日至12月21日(冬至日),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12月21日(冬至日),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12月21日(冬至日)至亚冬会开幕,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3个时间段描述每个1分,共3分)
(2)(3分)哈尔滨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期长,滑雪期长。(每项1分,共3分)
(3)(4分)北坡和西北坡不受阳光直接照射(阳光直接照射时间短),有利于延长积雪期和滑雪期;滑雪者背光滑行,眼睛免受反射阳光的影响,提高了滑雪的安全性;天然积雪厚,平整雪场的作业量小。
(因果描述清楚,每项2分。没有因果关系,只有因素,每项1分。最高4分。)
17.(16分)
(1)(5分)南通:年降水量大,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少;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更大。
(气温、降水两个方面都有,总量和季节都有,满分3分。描述不全面酌情扣分)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每项1分,共2分)
(2)(7分)
(绘图4分--范围,气压带、风带,图例。冬夏季各2分,标注全面准确,可没有图例。位置不对不得分。)
巴伦西亚位于40°N附近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
(位置、冬季、夏季各1分,共3分)
(3)(4分)夏季炎热干燥,晴天多,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和湿润,可预防低温冻害,利于柑橘越冬生长。
(冬夏季描述各2分,合理即可)
18.(14分)
(1)河流以降水(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各月降水较均匀;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量、积雪量较大;春季(3-5月)气温回升快,积雪快速大量融化;与降水补给叠加,水位较高。(每项1分,共5分)
(2)游轮驶入圣劳伦斯海湾,因海水的盐度大于河水,且受北部(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较低,导致海水的密度较大,浮力增大,吃水深度变小,因此吃水线下降。
(每项1分,共5分)
(3)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带来丰富的饵料,鱼类在此聚集,形成渔场的自然条件没有消失;人们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休渔措施使海洋鱼类得以休养生息。(自然、人文各2分,共4分。合理即可)
19.(15分)
(1)该区域位于断裂带交界处;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凹陷中心,地势低洼;第四系的温暖期,特别是近8000年来,该地区气候暖湿,流水在上游山区侵蚀作用强;带来大量泥沙;进入后沙峪地区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沉积物厚度大。
(每项1分,共5分)
断裂发育,断裂带岩浆活动频繁,高温岩体较多,地下水易被加热。
(每项1分,共3分)
地热疗养,地热养殖,地热发电,地热供暖等。(每项1分,共2分)
(3)有利条件:位于河谷,地形平坦,便于民居建设;土壤肥沃,利于农耕;靠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便利。不利条件:平地面积较小,聚落发展空间受限;位于山区河谷地带,易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有利不利两个方面,每项1分,共5分。只答有利或不利,最多4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