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导体的电阻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导体的电阻 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5 12: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 导体的电阻
1. 理解电阻的定义,能根据I-U图像或U-I图像求导体的电阻.
2. 通过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体会控制变量法.
3. 理解电阻定律,知道影响电阻率大小的因素,初步了解超导现象.
1. 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其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无关.
欧姆定律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适用条件是金属或电解质溶液导电(纯电阻电路).由欧姆定律I= 导出U=IR和R=,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
C. 对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是它的电阻值
D. 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电阻越大,其电压越大
2. 如图所示的图像为金属导体A、B的U-I图像,可以看出:
(1) 同一导体的U-I图像是一条过________的直线.
(2) 图像的斜率反映了导体________的大小.根据图像可以比较出导体A的电阻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于导体B的电阻.
3. 阅读教材“拓展学习:伏安特性曲线”,了解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完成下列问题.
(1) 某学习小组描绘了三种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甲、乙所示,则(  )
甲 乙
A. 图甲中,电学元件A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 图甲中,两电学元件阻值的关系为RB>RA
C. 图乙中,电学元件为线性元件
D. 图乙中,电学元件所加正向电压大于0.75 V,其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2) 如图所示,为某一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像可知(  )
A. 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不变
B. 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
C. 导体两端电压为2 V时,电阻为0.5 Ω
D. 导体两端电压为2 V时,电阻为1 Ω
1. 实验探究: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实验如图所示,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导体b、c、d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与导体a不同.将四个导体串联,各方面因素关系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如下表所示:
导体 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两端电压
a l S 铁 U
b 2l S 铁 2U
c l 2S 铁
d l S 镍铜合金 5U
(1) 四段导体串联接入电路,每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2) 对比导体a和b,你能得出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
(3) 对比导体a和c,你能得出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
(4) 对比导体a和d,你能得出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
2. 理论探究
(1) 分析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一条长度为l、电阻为R的导体,可以看成是由n段长度均为l1、电阻均为R1的导体串联而成.l与l1的关系为 =n.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总电阻R与R1的关系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有n条导体,它们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均为S1,电阻均为R1.把它们紧紧地束在一起,组成一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的导体.S与S1的数量关系为 =n.根据并联电路的规律,总电阻R与R1的关系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电阻定律
通过活动二的研究,我们发现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这一规律我们叫作电阻定律.公式可表示为R=ρ,式中ρ是比例系数,叫作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1) 如图所示,R1和R2是同种材料、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1的尺寸比R2的尺寸大,在两导体上加相同的电压,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试根据电阻定律比较R1和R2阻值的大小.
(2)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2bc.将A与B接入电路或将C与D接入电路中时电阻之比RAB∶RCD为(  )
A. 1∶4   B. 1∶2
C. 2∶1   D. 4∶1
(3) 一个内电阻可以忽略的电源,给装满绝缘圆管的水银供电,通过水银的电流为0.1 A.若把全部水银倒在一个内径大一倍的绝缘圆管内(恰好能装满圆管),那么通过水银的电流将是(  )
A. 0.4 A   B. 0.8 A   C. 1.6 A   D. 3.2 A
总结:R= 与R=ρ 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 两个公式
定义式:R= 决定式:R=ρ
区别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联系 R=ρ 是对R= 的进一步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U和I无关,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 电阻率是一个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阅读教材中电阻率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输电线常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及应用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作________________.
②大部分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用于制作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些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________________.
④一些导体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率可以降到零,这个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
(3) 区分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完成下表.
比较项 电阻R 电阻率ρ
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R大,阻碍作用大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ρ大,导电性能差
决定因素
单位 欧姆(Ω) 欧姆·米(Ω·m)
联系 ρ大,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ρ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1. 将四个定值电阻a、b、c、d分别接入电路,测得相应的电流、电压值如图所示.其中阻值最接近的两个电阻是(  )
A. a和b   B. b和d   C. a和c   D. c和d
(第1题) (第4题)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一根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为原来的4倍,电阻相应增大为原来的4倍
B. 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C. 所谓超导体,是当其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无穷大
D. 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
3. 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电阻应是(  )
A. 大于121 Ω  B. 小于121 Ω C. 等于121 Ω  D. 无法判断
4. 两根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合金丝a、b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中A、B线所示,则a、b电阻Ra、Rb以及横截面积Sa、S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Ra>Rb,Sa>Sb   B. Ra>Rb,SaC. RaSb   D. Ra5. 如图所示,为某线性元件甲和非线性元件乙的伏安特性曲线,两图线交于A点,A点坐标为(12 V,1.5 A),甲的图线与U轴成所夹角θ为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件乙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 在A点,甲、乙两元件的电阻相等
C. 元件甲的电阻为R=k=tan θ=1 Ω
D. 对甲、乙两元件,欧姆定律均适用
(第5题) (第6题)
6. 有些材料沿不同方向物理性质不同,我们称之为各向异性.如图所示,长方体材料长、宽、高分别为a、b、c,由于其电阻率各向异性,将其左右两侧接入电源时回路中的电流,与将其上下两侧接入该电源时回路中的电流相同,则该材料左右方向的电阻率与上下方向的电阻率之比为(  )
A.    B.    C.    D.
7.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    B.    C. ρnev   D.
8. 家用电热水器,在使用时具有漏电危险,当发生漏电时,电流会经过水管中的水与人体相连从而发生意外事故.“隔电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的安全,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其内部结构是一个螺旋状的绝缘管道,结构如图乙所示,它实际是将水管的水道变得更细更长,安装位置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 漏电时“隔电墙”能完全隔断电流
B. “隔电墙”是靠减小水流速度来减小电流而保护人体安全
C. “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率来保护人体安全
D. “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来减小电流从而保护人体安全
9. 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A和B,其长度分别为L和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和B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
A. 2∶3
B. 1∶3
C. 1∶2
D. 3∶1
10. 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测量液体的电阻率,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所示,A、B是两片面积均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为d=1 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U=6 V的电压时,测出电流I=1 μA,则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11.2 导体的电阻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A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导体电阻由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正确;由R= 可知,对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是它的电阻值,故C正确;根据U=IR可知,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电阻越大,其电压越大,故D正确.故选A.
2. (1) 原点
(2) 电阻 大
3. (1) D 图甲中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故电学元件A的阻值不变,故A错误;图甲中直线的斜率为k=,故RA>RB,故B错误;图乙中,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故该元件为非线性元件,故C错误;由图乙可知,当正向电压大于0.75 V时,随电压增大,电流迅速增大,该元件的阻值减小,故D正确.
(2) D 该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但根据R= 知,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故可知,U=2 V时,R= Ω=1 Ω,且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
活动二:
1. (1) 正比.
(2) 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
(3) 导体电阻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4) 导体电阻和材料有关.
2. (1) =n,=,即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2) =n,=,即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活动三:
1. (1) 设R1和R2两正方形导体的边长分别为a、b,厚度为h,根据电阻定律R=ρ,R1=ρ=,R2=ρ=,因此,R1=R2.
(2) D 设沿AB方向横截面积为S1,沿CD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2,则有 ==,A、B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AB,C、D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CD,则有 ==·=,D正确.
(3) C 大圆管内径大一倍,即横截面积为原来的4倍,由于水银体积不变,故水银柱长度变为原来的 ,则电阻变为原来的 ,因所加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知电流变为原来的16倍,C正确.
2. (1) 铜线,因为铜线电阻率小,价格便宜.
(2) ①电阻温度计 ②热敏电阻 ③标准电阻 ④超导现象
(3) 由材料、温度、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
【检测反馈】
1. A 根据R= 可知,定值电阻的IU图线的斜率表示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倒数.在IU图中分别连接O与4个点,根据它们的倾斜度可知,a和b的阻值最接近,故A正确.
2. D 拉伸的过程中体积不变,故长度增加为原来的4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增大为原来的16倍,A错误;电阻为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流大小无关,B错误;超导体是当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温度时,电阻率突然变为零,C错误;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于制作标准电阻,D正确.
3. B 由于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故B正确.
4. B I-U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则由图可知,图线A的斜率小于图线B的斜率,则Ra>Rb;再由R=ρ 可知,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两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则电阻越大,故说明a的横截面积要小于b的横截面积,即Sa5. B 随电压的增大,元件乙的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越来越小,则其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在A点,甲、乙两元件的电压、电流相同,则电阻相等,故B正确;I-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元件甲的电阻R= Ω= Ω=8 Ω,故C错误;元件乙是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故D错误.
6. C 电流相等,则说明两种接法中电阻相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ρ1·=ρ2·,故可得 ==·=,C正确.
7. C 由电流定义可知I===neSv,由欧姆定律可得U=IR=neSv·ρ=ρneLv,又E=,故E=ρnev,C正确.
8. D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ρ,水的电阻率不变,在该情况下,将水流变长,横截面积变小来增大电阻,减小电流,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隔断电流.故D正确.
9. B 由图像可知两导线电压降分别为UA=6 V,UB=4 V;由于它们串联,则3RB=2RA;由电阻定律可知 =,解得 =.B正确.
10. R== Ω=6×106 Ω.
由题意知l=d=10-2 m,S=10-4 m2,
由电阻定律R=ρ 得
ρ== Ω·m=6×104 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