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课题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2. 会进行串、并联电路的有关计算.
3. 理解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完成下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各处电流相等,即 I=________________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________________
电压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 U=________________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 U=_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 R=_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 =________________
2. 正确理解串、并联电路部分电路的电阻和总电阻的关系,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串联电路中,若某电阻增大,总电阻如何变化?若增加一个串联电阻,总电阻如何变化?反之又如何?
(2) 在并联电路中,若某支路电阻增大,总电阻如何变化?若增加一个并联支路,总电阻如何变化?反之又如何?
(3) 某同学在研究复杂电路的时候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电路,无论多复杂,只要有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就增大,只要有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就减小.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3. 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5 Ω,R2=12 Ω,电压表示数为2 V,电流表示数为0.2 A,求:
(1) 电阻R3的阻值;
(2) A、C两端的电压值.
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而成的.
1. 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无论表头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参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三个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 电压表的改装: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压比较小,需将表头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分压电阻(如图所示),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1) 请推导分压电阻R与电压表量程U、满偏电流Ig、内阻Rg的关系式.
(2) 改装后的电压表可以看作一个电压可读的“大电阻”,电压表的总内阻 RV=________(用R和Rg表示).
3. 电流表的改装: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流比较小,需将表头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分流电阻(如图所示),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1) 请推导分流电阻R与电流表量程I、满偏电流Ig、内阻Rg的关系式.
(2) 改装后的电流表可以看作一个电流可读的“小电阻”,电流表的总内阻RA=________(用R和Rg表示).
4. 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5. 电表的校准
(1)如图所示,电压表由灵敏电流计G与电阻R串联而成.若在使用中发现该电压表的读数总比真实值偏小一点,若要校准,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在电阻R上串联一个比其大得多的电阻
B. 在电阻R上串联一个比其小得多的电阻
C. 在电阻R上并联一个比其大得多的电阻
D. 在电阻R上并联一个比其小得多的电阻
(2)如图所示,电流表由灵敏电流计G与电阻R并联而成.若在使用中发现该电流表的读数总是比准确值稍大一点,若要校准,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B. 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C. 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D. 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1. 如图所示,图中1、2分别为电阻R1、R2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线,则( )
A.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Ⅰ区域
B.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Ⅲ区域
C. 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Ⅲ区域
D. 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Ⅱ区域
2. 大量程电压表、电流表都是由灵敏电流表G和变阻箱R改装而成,如图甲、乙所示是改装后的电表,已知灵敏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为Ig,内阻为Rg,变阻箱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 甲表是电压表,改装后的量程为
B. 甲表是电流表,若增大接入电路的变阻箱R的阻值,则改装表的量程减小
C. 乙表是电流表,改装后的量程为Ig(R0+Rg)
D. 乙表是电压表,若减小接入电路的变阻箱R的阻值,则改装表的量程增大
3.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的内部电路图,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5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为50 Ω,满偏电流为10 mA,则电阻R1、R2的值分别为( )
A. 1 450 Ω、250 Ω B. 1 200 Ω、250 Ω
C. 250 Ω、1 450 Ω D. 250 Ω、1 200 Ω
4. 如图所示为一个双量程电流表.已知表头G的内阻Rg为200 Ω,满偏电流为500 mA,电阻R1=20 Ω,R2=180 Ω,则该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
A. 0.8 A B. 1 A
C. 5 A D. 10 A
5. 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 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
B.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
6. 如图所示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计分别改装成电流表A1(0~3 A) 和电流表A2(0~0.6 A),把这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
B. A1的指针还没有满偏,A2的指针已经满偏
C. 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6 A
D. A1的读数为1 A时,干路中的电流为1.6 A
7. 如图所示,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路中a、b两点.已知a、b两点间的电压保持10 V不变.某同学把一个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时,电压表读数为5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该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电压表读数小于5 V
B. 将该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电压表读数等于5 V
C. R1<R2
D. R1=R2
8. 用小量程表头G改装成双量程的某种电表,电路如图所示.改装后经校准发现接A、B两端时读数总是略偏小,接A、C两个端点时读数均准确,以上信息可知( )
A. 接A、B两个端点时,是量程较大电压表
B. 接A、C两个端点时,是量程较大电流表
C. 使两挡量程都准确,需在R1上并联一个大电阻,在R2上串联一个小电阻
D. 使两挡量程都准确,需在R1上并联一个大电阻,电阻R2无需改变
9.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G的内阻Rg=100 Ω,满偏电流Ig=1 mA,R1=900 Ω,R2= Ω.
(1) 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2) 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10. 如图所示,有一个表头G,满偏电流Ig=500 mA,内阻Rg=200 Ω,将它改装为有0~1 A和0~10 A两种量程的电流表,问R1、R2的阻值各为多大?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In I=I1+I2+…+In
电压 U=U1+U2+…+Un U=U1=U2=…=Un
总电阻 R=R1+R2+…+Rn =++…+
2. (1) 在串联电路中,若某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若增加一个串联电阻,总电阻增大;若某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若减少一个串联电阻,总电阻减小.
(2) 在并联电路中,若某支路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若增加一个并联支路,总电阻减小;在并联电路中,若某支路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若减少一个并联支路,总电阻增大.
(3) 认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只要有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就增大,只要有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就减小.
3. (1) R2两端的电压
U2=I2·R2=0.2 A×12 Ω=2.4 V,
通过R1的电流I===0.4 A,
R3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相同,
U3=U2,
通过R3的电流
I3=I-I2=0.4 A-0.2 A=0.2 A,
R3的电阻为R3===12 Ω.
(2) UAC=U1+U2=2 V+2.4 V=4.4 V.
活动二:
1. Ug=IgRg.
2. (1) U=Ig(R+Rg) ,R=-Rg.
(2) Rg+R
3. (1) IgRg=(I-Ig)R,R=Rg.
(2)
4. (1) 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03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Ug=2.97 V,
所以分压电阻R== 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 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通过分流电阻R′的电流
IR′=I-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R′=≈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0.05 Ω.
5. (1)C 电压表由表头G和电阻R串联而成,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比准确值稍微小一些,说明加上相同电压时,要使电流适当大些,故需要略微减少电阻R的值,可以与电阻R并联电阻实现,但电压表的读数比准确值稍微小一些,故并联电阻要比R大得多,A、B、D错误,C正确.
(2)A 电流表的读数总是比准确值稍大一点,表明通过表头G的电流稍微大了一点,引起的原因在于并联电阻R稍微大了一点,为了校准,需要将电阻R稍微减小一点,即可以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A正确.
【检测反馈】
1. B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 R1 或R2中的任一电阻,斜率应该小于图线1、2,故在 Ⅲ 区域;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R1或R2中的任一电阻,斜率应该大于图线1、2,故在 Ⅰ 区域.故B正确.
2. B 电流表的改装需要灵敏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故改装后甲表是电流表,改装后量程为表头G的电流满偏时通过改装表的总电流,即量程I=Ig+=,所以改装后并联的分流电阻越大,其量程越小,A错误,B正确;电压表的改装需要灵敏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故改装后乙表是电压表,改装后量程为表头G的电流满偏时加在改装表两端的总电压,即量程U=IgRg+IgR0=Ig(Rg+R0),所以改装后串联的分压电阻越小,其量程越小,C、D错误.
3. D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U1=Ig(R1+Rg),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U2=Ig(R2+R1+Rg),联立解得R1=250 Ω,R2=1 200 Ω,D正确.
4. B 该电流表的小量程为I=Ig+=1 A,B正确.
5. C 设电流表A的内阻为RA,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时,若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I1-IA)R1=IARA,解得I1=3IA=0.06 A,则每一小格表示0.06 A;若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则(I2-IA)R1=IARA,解得I2=3IA=0.06 A,则每一小格表示0.06 A.C正确.
6. A 电流表是由电流计并联一个电阻改装而成,两电流表并联,所以两表头也并联,流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A正确,B错误;两电流表的内阻之比为1∶5,则电流之比为5∶1,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2 A,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C、D错误.
7. A 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时,并联电阻小于R1的电阻,此时电压表示数为5 V,则R2两端电压为5 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R2的电阻与R1和电压表并联后的电阻相等,则R1>R2,当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并联电阻减小,分的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小于5 V,A正确,B、C、D错误.
8. C 接A、B两个端点时,串联的阻值较小,分压较小,是量程较小的电压表;接A、C两个端点时,分压较大,是量程较大的电压表.A、B错误.接A、B两端时读数总是略偏小,说明R1偏大导致分压偏大,需在R1上并联一个大电阻,使并联后阻值减小;由于总阻值减小,则需在R2上串联一个小电阻,使A、C两个端点时读数准确.C正确,D错误.
9. (1) S1和S2均断开时,电阻R1与小量程电流表G串联,可组成较大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RV=Rg+R1=1 000 Ω.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最高为U=IgRV=0.001×1 000 V=1 V.即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1 V.
(2) S1和S2均闭合时,电阻R1被短路,电阻R2与小量程电流表G并联,组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当小量程电流表G满偏时,通过R2的电流为IR2== A=0.999 A. 故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I=IR2+Ig=0.999 A+0.001 A=1 A.
10. 当公共端与“1 A”端接入电路时,总电流I1=1 A.当公共端与“10 A”端接入电路时,总电流I2=10 A.当公共端与“1 A”端接入电路时,电阻R1和R2先串联,再与表头内阻Rg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R1+R2=Rg,
代入Ig、I1、Rg的数值,可得R1+R2=200 Ω.
当公共端与“10 A”端接入电路时,电阻R2与表头内阻Rg先串联,再与电阻R1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Ig(Rg+R2)=(I2-Ig)R1,
代入Ig、I2、Rg的数值,可得R2+200 Ω=19R1.
联立解得R1=20 Ω,R2=180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