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6 23: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宁县2024一2025学年秋季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陶寺遗址中的重要考古发现。由此可推知当时
·大量纹饰多变的彩绘陶器、成系列的漆器
·带有典型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特征的玉器
·随葬品规格、数量差异悬殊的墓葬
·栗、稻的炭化种子及猪、狗等家畜的骸骨
·大型宫殿建筑、天文观象祭祀台、手工作坊
A.生产活动以祭祀为中心
B.南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
C.黄河中游出现早期国家
D.长江流域文明优势凸显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
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
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就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
提条件。由此可知,周王的举措
A.直接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促使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3.秦律把私自移动农田的疆界看作是“盗”的行为,称为“盗徙封”(“徙封”的“封”,只是指百亩
田周围的田界和封疆),就是看作侵犯土地所有权的行为,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但允许出
钱赎刑。这说明秦朝
A.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B.法律所涉及范围较为广泛
C.重视保护土地所有权
D.处罚侵犯者的规定较严苛
4.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
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
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的商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第1页(共6页)
5.下图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图中数据反映了
100
西晋
80
78.4%
东晋
60
48%
40
32.9%
19.1%
14.2%
7.4%
高门士族
宗室外戚
寒人
A.九品中正制衰微
B.国家吏治的腐败
C.专制皇权的弱化
D.割据势力的膨胀
6.唐玄宗时期,“使相”是对加有宰相头衔官员的称谓。安史之乱后“使相”身份逐渐泛滥;担任
“使相”的官员也逐渐由士大夫群体为主,转变为以地方节度使、藩帅为主。“使相”群体的
变化
A.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
B.加强了中央宰相权力
C.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D.形成了外轻内重局势
7.宋代农户经常几家合零为整入纳县镇税场。农户为减少周折便折钱给付揽人,由揽人就近购
买粮绢等税物代为完纳,或者是因为农户自家不生产某种税物,亦由揽人到外地购买再人纳
官府。这反映出宋代
A.白银货币化日益发展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重农抑商政策已改变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8.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每到一个国家,都会递交明成祖的国书表明友好访问的来意,从不凭借舰
队的军事实力威胁那些弱小的国家,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臣回访大明王朝。这表明,郑和
下西洋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人
B.推动了中华文化传播
C.维护了朝贡秩序稳定
D.开辟了对外贸易航线
9.康熙亲政后勤于政事,每天花大量时间聆听奏报、处理政务,以至于康熙抱怨:“诸臣视朕如
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病,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竞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出现这
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疆域版图的开拓
B.军机大臣不作为
C.奏折制度的实行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0.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
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
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可用于说明鸦片战争后
A.中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晚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D.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