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15 21: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866年
1891年
1903年
1909年
20世纪中叶
科学家
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并总结遗传规律
人们已经观察到染色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科学家
基因是什么?
DNA或蛋白质?
几多实验,几多论争。
是谁将谜底揭破?
提出问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DNA
蛋白质
染色质
染色体
20世纪20年代
01
02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没发现其他大分子有类似的结构特点。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
作出假设
20世纪30年代
01
02
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对 没有清晰认识。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DNA 结构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实验验证

光滑

S型

(人—肺炎)
(鼠—败血症)
粗糙

R型
毒性
菌落
(表面)
荚膜
(多糖类)
肺炎双球菌类型
S型菌落(光滑)
R型菌落(粗糙)
实验材料:
R型、S型肺炎双球菌和小白鼠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说明R型菌无毒性
说明S型菌有毒性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活动一:探究小鼠死亡真相
1、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组实验中小鼠致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加热杀死使S型细菌失去了致病性。注射到小鼠体内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第四组中小鼠致死的直接原因是活的S型细菌。
2、第四组实验中活的S型细菌从何而来?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认为合理的选项并说明理由或者写出你的假设并说明理由。
A.死的S型细菌复活
B.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菌的影响下复活
C.R型细菌在死的S型细菌的影响下变成了S型活细菌
你的假设:
活动一:探究小鼠死亡真相
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的有致病性的S型活细菌,其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由此可以判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
R型菌
S型菌
转化因子
S型菌
后代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3、S型细菌已经被加热了“转化因子”还存在,这说明“转化因子”具有什么特征?该“转化因子”有可能是蛋白质吗?
转化因子在加热过程中能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活动一:探究小鼠死亡真相
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谁在转化实验中起作用”,“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关键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请同学们从以下两组实验材料中,选择其中一组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实验材料Ⅰ:R型活细菌培养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离提纯后的蛋白质、脂质、多糖、DNA、RNA
实验材料Ⅱ:R型活细菌培养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液、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
活动二:探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
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
加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
有R型细菌的培养液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液
+
S型细菌
R型细菌
有R型细菌的培养液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液
+
S型细菌
R型细菌
混合
混合
有R型细菌的培养液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液
+
混合
只长R型细菌
DNA酶
蛋白酶(或RNA酶、酯酶)
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基因重组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
S型细菌
荚膜
控制荚膜形成的X基因
加热
杀死
被破坏的S型细菌
X基因吸附在R型细菌表面
X基因进入R型细菌
重组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注意: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该基因片段结合到R型细菌DNA上
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区别
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培养场所
巧妙构思
实验结论
小鼠体内
培养基
将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注入小鼠体内作为对照来说明确实发生转化
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去除一种物质,然后观察没有这种物质时,实验结果有什么变化
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让R→S
DNA才是使R型菌
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课本P46思考与讨论T2
如何彻底地去除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专门寄生大肠杆菌的病毒
侵入别的细菌
合成
组装
释放
吸附
注入
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能量、场所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噬菌体不是整个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研究表明:空壳噬菌体能吸附但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因此空壳噬菌体不含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侵染时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哪一种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体内?
DNA和蛋白质不能直接看到,怎么办?
放射性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选择什么元素进行放射性标记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组成元素
蛋白质:
DNA:
C、H、O、N、S
C、H、O、N、P
35S
32P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可以直接标记噬菌体吗?
不可以,噬菌体是病毒,无法单独在培养基上存活,应用含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制备含有放射性标记噬菌体
1.标记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 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 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大肠杆菌
2.标记T2噬菌体
含35S的T2噬菌体
含32P的T2噬菌体
培养T2噬菌体
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短时间保温后搅拌
离心
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5S标记的噬菌体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
离心检测上清液和
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细菌裂解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子代噬菌体中无35S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说明T2噬菌体中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2P标记的噬菌体
说明T2噬菌体中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说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含32P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
离心检测上清液和
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细菌裂解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培养(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
培养(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说明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5S标记的噬菌体 32P标记的噬菌体
上清液
沉淀物
子代噬菌体
结论 放射性高
放射性
无放射性
放射性高
放射性低
有放射性
◇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胞
◇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
◇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思考·讨论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个体小,结构简单,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繁殖快,细菌20-30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3.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实验设计?
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
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噬菌体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物质的提纯和分离技术等。
启示: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思考·讨论
两个经典实验的比较
艾弗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处理方式
对照原则
实验结论
设计思路 直接分离
同位素标记法
S型细菌的分离物质分别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相互对照
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
单独地直接研究各自不同的功能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有效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PS: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的RNA病毒 。
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叶片薄厚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
结论: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1957年,格勒和施拉姆
不能得到病毒
得到全新病毒
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
COVID--19
SARS病毒
艾滋病病毒
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流感病毒
【知识链接】
小结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转化因子是什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是肺炎链球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RNA是TMV的遗传物质
DNA是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
更多实验证据
更多实验证据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
凡是有DNA的生物
凡是细胞结构的生物
②极少数生物没有DNA,只有RNA一种核酸,则RNA是遗传物质,
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大多数流感病毒等
就整个生物界来说,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对某种具体生物体来说,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习题巩固
1.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多肽 B. 多糖 C. 组氨酸 D. DNA
D
2.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
A. DNA是遗传物质
C. 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A
B. 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D. 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B.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
习题巩固
4.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噬菌体却同原来的噬菌体一样具有蛋白质外壳。 试分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来源。
实验表明,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数蛋白质却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因此,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壳的。
习题巩固
5.结合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休侵染细菌的实验。
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但又能发生突变,且突变后还能继续复制并遗传给后代等。
习题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