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程标准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查阅资料的能力。
认识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表演课本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表演的能力。
通过重现“焦点访谈”,给学生设计一种情境,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切身的体会,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通过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一分为二的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课堂类型〗
讲述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你知道在近代侵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由此导人新课。
回忆相关内容,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出:沙皇俄国。
加强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的是,它盛行农奴制。那么,你知道农奴与农民有什么区别?
2、17--18世纪,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仍固守什么制度?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3.引导没问:沙皇俄国是对外侵略、扩张成性的国家。为争夺势力范围。l853年俄国同英法在克里木进行了战争。那么。俄国在战争中的形势是怎样的呢?对俄国造成怎洋的影响?
4.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陷入危机之中,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
5.指出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为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避免革命,决定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并向学生展示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
1.生:农民有人身自由,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民,但可以买卖农奴并干涉他们的生活。
明确农奴地位低下。
2.当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
俄国仍是封建制的国家。
了解封建农奴制对社会发展的阻
碍以及俄国的落后。
3.了解克里木战争是大国之间争夺领土的较量,回答教师提问:俄国由于在科技、经济方面的落后,在战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4.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广大
俄国人民对沙皇政府的不满,俄国社
会处于革命的前夜。
5。通过教师的讲述了解到:俄国在国力衰弱、战争惨败、人民不满情绪高涨的社会背景之下,沙皇政府进行了改革。
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掌握基本史实:l861年3月3目,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内容》的幻灯片,让学生归纳改革法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总结学生的回答,具体讲述法令的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向学生解释“赎买”的含义及村社对农民的控制和管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中问小字部分。
4.请学生结合改革的背景、方式、内容,就课本第74页的“想一想’’展开讨论,分析沙皇政府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态度。
5.总结学生的答案,请学生思考:如何全面地看待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6,分析学生讨论的结果,指出:从积极作用看,废除农奴制是俄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农民获得人身的解放,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拥有自己的土地,解决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劳动力、资金等问题,是社会的进步。
7.向学生解释:由于改革是沙皇政府为避免革命而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因而体现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赎买’’即是沙皇政府与地主对
农民的联合掠夺。
1、阅读教材,掌握废除农奴制的时间和人物等。
2.结合幻灯片和课本内容,归纳出
农奴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可以拥有财产,可以用“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3.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通过对“赎买”,“村社”的了解,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到农民为“赎买”份地而交纳巨额赎金,农民的负担更加繁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所学内容,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讨论,认识到:沙皇的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5.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对改革进行
分析评价,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互相
交流。
6.结合教师的讲解,认识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俄国摆脱落后的社会状态。
7.辩证地评价农奴制改革,认识到农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提高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1.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9世纪中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其社会发展进程有哪些影响?
2.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肯定改革对国家实现近代化的积极作用,并让学生继续思考改革的局限性
3.进一步指出:俄国虽然进行了政治改革,但传统的沙皇专制制度仍未改变,人民仍不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依然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
4.比较俄国的改革与英法的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不同?
1.积极思考,得出结论:俄国的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俄国走上了国家近代化的轨道。
2.结合农民在废除农奴制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得出农民在改革后经济负担繁重。
3.认识到俄国的政治改革收效甚
微,沙皇仍然大权独揽,俄国的政治民主化未能实现。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英法等国的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自下而上地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秩序;俄国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推行实施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段的利益。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俄国随着在克里木战争中的惨败,农奴制危机加深,沙皇政府为避免革命,进行了以废除农奴制为目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使俄国步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但改革并未改变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反而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因而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仍沉重而缓慢。
板书设计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3、目的: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
1、开始时间:1861年
2、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改革内容:
4、实质:
5、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进步性
2、局限性:
课件6张PPT。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 ( )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D、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B看谁回答的对2.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的直接作用是 ( )
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 B、发展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B3.1861年改革从客观上说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没有改变 ( )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D4.在1861年改革的法令中,农民获得“解放”的标志是 (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C、农民不再宣誓效忠农奴主 D、农民不再交纳租税A5.在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正开始了洋务运动,发生在东西方的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取得了成功 D、都发展军事工业,创建海军A6.在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之后的俄国,近代化的步伐依旧非常缓慢的原因中没有( )
A、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改革后的农民依然没有获得应有的民主权利
C、俄国的资产阶级队伍在此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壮大
D、农民必须出钱赎买份地C课件33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你知道在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中外联系沙皇俄国莫斯科公国乌拉尔山脉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原因)——俄国农奴制改革过程——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 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的是,俄国盛行农奴制。那么,你知道农奴与农民有什么区别?学会对比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侯,俄国仍固守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买卖,没有土地和财产。地主在毒打农奴生活贫苦的俄国农民克里木战争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英法联军与俄军
在克里木的激战克里木战争俄国——英法——固守封建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完成工业革命,技术
先进(实力薄弱)(实力强大)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3、目的: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克里木战争俄国的惨败激化了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自上而下解放农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解放”的农奴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1、开始时间:
2、改革者:
3、改革内容:
4、实质:
5、性质: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资产阶级改革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表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说明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想一想议一议 如何全面地看待俄国农奴制改革?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影响1、进步性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最大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局限性 1)经济上: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
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
沉重的经济包袱。
2)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
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
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最大的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
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最大的意义: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最大的局限性:俄国农奴制改革看谁回答的快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60年代“俄国历史的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指的是什么?看谁回答的快 材料一: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二: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的报告请回答:①这两段材料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使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②为什么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来。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 ( )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D、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B看谁回答的对2.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的直接作用是 ( )
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 B、发展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B3.1861年改革从客观上说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没有改变 ( )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D4.在1861年改革的法令中,农民获得“解放”的标志是 (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C、农民不再宣誓效忠农奴主 D、农民不再交纳租税A5.在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正开始了洋务运动,发生在东西方的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取得了成功 D、都发展军事工业,创建海军A6.在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之后的俄国,近代化的步伐依旧非常缓慢的原因中没有( )
A、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改革后的农民依然没有获得应有的民主权利
C、俄国的资产阶级队伍在此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壮大
D、农民必须出钱赎买份地C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3、目的: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
1、开始时间:1861年
2、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改革内容:
4、实质:
5、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总结知识点第14课 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1、俄国农奴制改革
2、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资产阶级改革
5、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6、沙皇专制制度
7、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8、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1B 2D 3C 4B 5D 6A 7A 8C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