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2025.1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h
如
的一项。
1.下列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能够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Φ”特点的是
A.遗址分布密集,人口激增,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B.等级确立,出现高等级社区,社会分层更加明显
啟
C.吸收了仰韶文化等因素,同时自身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D.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等成为红山文化先民共同信仰
2.有学者认为,西周社会表面上是“分”,实质上是“合”,即通过分封,达到将点连成线,
长
进而扩充至面,以维护其政治统治。这反映出西周地方管理制度是
A.混沌初开,文明曙光
B.聚族而居,贫富分化
C.九州共融,万邦时代
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区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太变苹时期。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特徭的是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③田氏取齐,六卿分晋
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当中。下列观点可能出现
在其中的是
A“为政以德”
B.“尚贤”
C.“相生相胜”
D.小国寡民
邦
5.《汉书》记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为此,秦朝
A。全国推行郡县制
B.确立皇帝制度
細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
创立察举制度
6.右侧示意图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武王伐纣灭商
B.陈胜吴广起义
C.淝水之战
D.安史之乱
北京市西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第1页(共10页)
7、人名的命名习惯受到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彩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状况。
在《汉书》和《后汉书》“王子侯表”中,记录了东汉有“刘义”“刘仁”“刘忠”“刘泰
义”等一些体现伦理道德的名字。这可以说明东汉时
A、中央集权制度趋于完普
B,命名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C.文学形式开创了新局面
D.造纸术的改进促进了文化传播
8.通过建立历史现象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促进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下列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A秦暴政速亡一一汉初“与民休息”一一出现“文景之治”
B.汉初采取郡国并行一一颁布“推恩令”一一削弱相权
C.士族没落一一九品中正制创立一一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公平
D.北宋崇文抑武一一王安石强兵之法一一解决了边防危机
9、下表是“东汉至南朝宋末全国和江南地区县的数量”变化表。它反映出此时
县总数
江南地区县数量
东汉
1190
260
西晋
1101
403
南朝宋末
约599
A.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B.社会动荡与政权并立
C.魏晋时期科技的进步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10.筷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壁画中发现有用“箸”(筷
子)的场景。画中可以看到左侧的童子单手拿着烤串,男主人卧坐,手持一双箸挑取盘
中的食物。这可以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A.中原地区饮食文化发展
B.肉类成为人们日常主食
G.民族交流对生活的影响
D.各地农业生产发展特点
11.《贞观政要》记载:“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以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魏)徵执
奏以为可,太宗怒,乃出敕,徵又不从,不肯署敕,乃停中男。”据此推测,魏徵任
职的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兵部
12.有学者认为,“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漠,南暨
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这说明隋唐时期
A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很大
B.兴修了影响深远的大型水利工程
C。文学艺术达到了古代最繁荣程度
D,政治制度的完善维护了盛世局面
北京市西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