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基本要素;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会将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类.
(一)课前
准备:每人准备三角形纸片一张
(二)课中
1.自主学习
(1)学生观看视频1.
(2)①阅读学习教材81页,补全思维导图;
②结合自学情况,把阅读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出来.
(3)①请你找出图1中的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②如图2,在△ABC中,∠A的对边是 ;
边AB的对角是 .
(4)组内交流,改错
2.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81页—82页做一做.
(2)小明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用到哪些知识点与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在小组内再次操作,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理解.(老师加入学生中交流)
(3)观看视频(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4)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ABC中,∠C=70°,∠A=50°,则∠B= 度;
②如图3,在△ABC中,∠C=90°,则∠A+∠B= 度.
3.交流反馈
(1)猜角游戏:观看动画后回答,你知道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吗?
为什么?
(2)你可以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吗?
(3)独立完成教材83页想一想.
观察图4中的三角形,你能够按角将它们的形状分类吗?
4.质疑问难
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5.当堂达标
(1)(10分)已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A=70°,∠C=30 °, ∠B= .
(2)(15分)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椭圆框内: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6.总结拓展
请把你本节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2)拓展(可课后交流完成)
如图,一艘轮船按箭头所示方向行驶,C处有一灯塔,轮船行驶到哪一点时距离灯塔最近?当轮船从A点行驶到B点时,∠ACB的度数是多少?当轮船行驶到距离灯塔最近点时呢?
(三)课后
作业:教材84页 知识技能:1、4题(作业本)
图1
图2
小明这样做
我这样做
图3
A
B
C
图3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能指出三角形的顶点、边、角等基本元素,能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会将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类,
难点: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过程
课前
准备:每人准备三角形纸片一张
(二)课中
课前引入:(用比较活泼的语言,录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章首课,对全章起到引领的作用).
用教材80页的图片,引入问题:(用录音完成)
1.院子的栅栏门,为什么钉上一根木条就结实、稳定了呢?
2.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条件下,一个战士测得了隔河相望的敌军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你想知道这个战士是怎样测量的吗?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利用这些结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录音结束)
过渡语:要学习以上知识,我们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今天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会将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类.
1.自主学习
(1)学生观看视频1.
(2)①阅读学习教材81页,补全思维导图;
②结合自学情况,把阅读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出来.
(3)①请你找出图1中的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②如图2,在△ABC中,∠A的对边是 ;
边AB的对角是 .
(4)组内交流,改错
(老师巡视答疑,可集中讲解学生的问题.)
设计理念: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本部分让学生自己初步认识三角形,并做好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81页—82页做一做.
(2)小明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用到哪些知识点与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在小组内再次操作,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理解.(老师加入学生中交流)
(3)观看视频(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4)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ABC中,∠C=70°,∠A=50°,则∠B= 度;
②如图3,在△ABC中,∠C=90°,则∠A+∠B= 度.
3.交流反馈
(1)猜角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观看动画后回答,你知道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吗?为什么?
(2)你可以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吗?
(3)独立完成教材83页想一想.
观察图4中的三角形,你能够按角将它们的形状分类吗?
设计理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质疑问难
(1)学生质疑,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2)教师用思维导图展示梳理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完成当堂达标题.
5.当堂达标
(1)(10分)已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A=70°,∠C=30 °, ∠B= .
(2)(15分)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椭圆框内: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教师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互评,统计过手情况.)
6.总结拓展
(1)总结
(2)拓展(可课后交流完成)
如图,一艘轮船按箭头所示方向行驶,C处有一灯塔,轮船行驶到哪一点时距离灯塔最近?当轮船从A点行驶到B点时,∠ACB的度数是多少?当轮船行驶到距离灯塔最近点时呢?
(三)课后
作业:教材84页 知识技能:1、4题(作业本)
教学反思
1.注重“章首课”的重要性
作为第四章《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我用教材80页的问题引入,先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用比较活泼的语言录制问题串,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作为章首课,对全章起到引领的作用.
2.注入“微视频”的新课堂
整节课一共用了四段“微视频”:《认识三角形》轻松有趣的展示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证明三角形内角和180°》准确的展示出解答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展示出证明过程的书面书写格式,为以后学习证明积累经验;《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系统的将该堂课学习内容分类梳理,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更能快速的回忆当堂课的内容;《拓展题解答过程》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反复学习,慢慢体会此题解答思路.
3.采用“三环六步”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学生准备三角形纸片);第二环节:课中(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反馈、质疑问难、当堂达标、总结拓展六步);第三环节:课后(完成布置作业).
图1
图2
小明这样做
我这样做
图3
A
B
C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