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7 10: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2024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其书法体势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该鼎反映西周( )
A.青铜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B.开创钟鼎铭文书法
C.推行分封制的政治制度 D.具有原始民主传统
2.湖南益阳出土的简牍《秦二世元年文告》内容有“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传世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的继位,是“沙丘政变”的结果,即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对这两则史料的准确认识是( )
A.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更高 B.两则文献史料可相互印证
C.丰富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D.厘清了秦二世继位的真相
3.上(汉武帝)初即位,富于春秋,蚡(田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诎(屈服)之,天下不肃。当时是,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任命)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为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 )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中外朝 C.设立刺史制 D.实行三省制
4.太和九年,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领取露田20亩。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至年满70还官。桑田作为世业,不须还官,可卖有余或买不足,但要栽种一定数量的桑、榆之类树木。奴婢、耕牛皆可受田。均田令的颁布( )
A.推动北方经济发展 B.放松对农民的控制 C.有效限制土地兼并 D.提高北魏妇女地位
5.唐中期以后,“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反映唐朝推行两税法的主要原因是( )
A.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 B.藩镇割据局面加剧 C.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D.赋敛之司随意增科
6.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这一变革反映宋朝(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四民关系的平等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门第观念的淡化
7.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近代上海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工商业推动 B.外商企业的支持 C.民族资本的参与 D.地理位置的优越
8.孙中山在解职演说词中说: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此生产增加所不可免之阶级。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该演说词反映孙中山主张( )
A.发展社会主义 B.进行社会革命 C.推翻君主专制 D.反对资本主义
9.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通过《文化教育决议案》,冬学教育两年后,晋东北这个封建残余比较浓厚的地区,绝大多数群众都脱离了过去目不识丁的状态,一般的群众通过学习“能够开路条,写简单的信,记账,特别是村级干部和区干部……进步更快,他们都已经能作简单的工作报告了。”边区重视教育带来的重大成效是( )
A.推动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巩固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D.减租减息政策成效显著
10.毛泽东在谈到《论十大关系》中的重要思想时,曾这样说:“那个十大关系是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34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可见《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
A.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B.体现实事求是精神
C.是借鉴苏联经验的产物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1.苏美尔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古埃及诗歌“向你致尼罗河,你来自大地,孕育了埃及!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壤,使得追随者歌唱!”两首诗歌对河水态度的不同反映出( )
A.早期文明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B.大河文明对水源依赖
C.地理位置决定早期文明特点 D.环境决定自然神崇拜
12.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可见欧洲庄园( )
A.附属于封君封臣制度 B.是自给自足型经济
C.属于奴隶制庄园经济 D.为经济和政治单位
13.腓力四世创立的三级会议,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会议由国王;开,讨论国王提交的重大问题和批准税收。它按各等级分别开会,由个等级表示一种意见,代表并无投票表决的权利,只能在国王提出税↓等要求时,提出一些对行政司法实行改革的要求作为交换条件进行百讨。三级会议的召开表明法国(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摆脱了教皇控制 C.城市自治的发展 D.封建王权的强化
14.对下面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存在诸多矛盾 B.国联主要受英法两国操纵
C.雅尔塔体系有效遏制战争 D.维也纳体系达成欧洲均势
15.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美元信誉受到极大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1971年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美元黄金比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B.中国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 D.经济全球化潮流
16.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进行了以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以减税增强经济活力、以削减福利减少公共开支并增强国民自立精神、以私有化改革“去国有化”并实现“人民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英国政府这一改革( )
A.有效缓和劳资矛盾 B.体现新自由主义思想
C.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D.促进福利国家的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清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其断代史研究不仅因为其时间跨度长、史料丰富而显得尤为重要,更因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角色而备受学界关注。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传统王朝,清代见证了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复杂过程。与其他朝代相比,清代更加注重大一统国家的建构,其大一统观念,是在继承前朝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学界对于“大一统”的研究趋向,带动“国家治理”“文化认同”“交流交往交融”等关键词的研究热度。学界对于清代“大一统”概念的深入研究,不仅限于历史学领域,还跨越了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趋势。随着“国家治理”“文化认同”“交流交往交融”等关键词研究热度的提升,学界更加注重从多角度、多层次解析清代大一统国家构建的内在逻辑与实际效果,探讨其对后世乃至现代社会的启示。比如,在国家治理方面,清代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中国政府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升治理效能方面提供了历史借鉴;在文化认同方面,清代的多元文化交融策略对于处理当前的民族关系、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外交往方面,清代的对外开放历程对于今天中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023年中国历史研究学术热词分析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清代大一统”,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就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这种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的一般公式是: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由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种自然权力: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而这直接导源于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美国独立战争时的《独立宣言》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人权宣言》都奠基于这种自然法学说。
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从罗马法的除奴隶外的自由民的私人平等发展而来的。
——摘编自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裁判规则是法官针对个案从法律渊源中为案件所确定的特别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案件的裁判规则,即大多数案件可以从既有法律规范中找到依据。第二类则是从现有规范中找不到判案依据的案件,即法律存在着空缺结构的案件,这类疑难案件的裁决规范无疑只能依靠法官造法。在大陆法系的传统法律思维中,规则即应是成文规则,法官是不能造法的,即使遭遇疑难案件,法官只能凭借法律解释技术将案件所适用之法律解释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即法律规则。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则是将事实与规则融合在一起形成判例指导即裁判规则。二者在属性上应当有所区别,分别局限于立法和司法两个领域。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裁判规则生成的判例研究表明,前者的发展是相对静态的,而后者更表现出动态性;就事实与规范在生成裁判规则中的作用来说,前者体现为以规范为中心,后者则以事实识别为中心;在规则形成的推理过程上对于简单案件两大法系都主要是演绎推理;但就疑难案件而言,成文法系主要表现为演绎推理,而英美法系则体现为多种推理并存的样态。
——摘编自姜世波《判例法与成文法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何意义。(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何异同。(1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五大经济体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
1998—2012年中国分阶段科技进步贡献率单位:%
项目 1998—2003 1999—2004 2000—2005 2001—2006 2002—2007 2003—2008 2004—2009 2005—2010 2006—2011 2007—2012
科技进步贡献率 39.4 42.2 43.2 44.3 46.0 48.8 48.4 50.9 51.7 52.2
GDP年均增速 8.7 9.2 9.6 10.0 10.4 10.8 10.6 10.3 11.1 9.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电子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摘编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材料二 自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国际金融机制的不合理性并未得到解决。这是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重要背景之一。
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进程放缓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亚投行2023年年会于埃及沙姆沙依赫召开,主题为“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增长”。开幕式上,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发表主旨讲话指出,后疫情时代全球面临的挑战都更为紧迫,基础设施融资缺口持续扩大,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威胁也愈加频繁,多边开发机构的角色与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当下存在一定不足与挑战,但在各成员国共同的政策努力下,亚投行将成为一个新的平台,帮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的力量。
——摘编自王翊臣《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中国式多边主义路径的成就、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背景和面临的挑战。(8分)
2024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A A D A B C B A D D A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示例:清代大一统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从政治制度来说,清朝在中央设立军机处、沿用内阁制,形成奏折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在地方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形成了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同时在边疆地区设将军辖区、办事大臣、盟旗等加强管理,因地制宜,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稳定;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从思想上来说,继续发扬儒家传统,通过强化科举制和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制定《大清律例》增强法律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注重乡约的约束与教化,使儒学成为满汉朝野的主导文化;在西藏地区尊重藏传佛教的同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从民族关系来看,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巩固西北边疆;在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驻藏大臣;在西南改土归流;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
综上,清代通过各方面的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评分参考]论题:(2分)①没有论题或论题与大一统无关,不得分。②论题合适准确者得2分,余者酌情给分。③要注意时间要求是中国古代史。
论证:能准确全面围绕论题阐述,史实准确,材料提示了三个方面,“国家治理”“文化认同”“交流交往交融”,可对应地从政治制度、思想控制、民族交融三方面进行论述,示例也提供了三方面,但对学生来说只要能从两方面论述即可,每一方面能用三个具体史实论证即可,一方面6分,共12分;如果是从三个方面论述,每一方面只需要有两个正确史实论证即可;余者酌情给分。
结论:结合论证能得出结论升华认识,能写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等都可以,2分。重复论题不给分。余者酌情给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答案仅供评分及答题参考。
18.(1)①为近代西方法律提供了现成形式;
②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自然法理论为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提供了理论来源,自然法学说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的指导思想;
③当今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来源于罗马法,如保护私有财产等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
④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⑤陪审团制度和律师制度也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评分参考]这是一个意义题,材料中可以找到三个明确的信息即前三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到后两个意义,任答三点6分。
(2)异:①法律渊源: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②法官地位:英美法系法官地位突出(可以创立先例或作出新的解释);大陆法系法官作用不太突出(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
③立法与司法关系:英美法系司法处于绝对中心地位;大陆法系立法处于绝对中心地位,司法处于从属地位。
④覆盖范围:英美法系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大陆法系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⑤受罗马法影响程度:英美法系吸收罗马法的精神,只采纳罗马法部分原则;大陆法系在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继承罗马法。
(任答三点9分)
同:①背景:都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
②指导思想: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③性质:都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④传统:都受罗马法影响。(任答三点5分,按2、2、1给分)
[评分参考]这是一个比较题,不同点,根据材料信息裁判原则与法律原则得出法律渊源不同、从动态与静态得出法官地位、从演绎推理与多种推理得出立法与司法的关系,评分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比较项,能从同一个角度比较,关于覆盖范围与受罗马法影响程度需结合教材知识得出,只要学生能讲出三个点就可得满分。
相同点,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以上四个点,任答三点5分,按2、2、1给分。
19.(1)特点:经济整体发展迅速;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突出;与世界经济联系增强。(任答两点4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定和基本形成;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加入世贸组织。(任答两点4分)
[评分参考]这是一个特点题,时间信息是1992(1998)—2012年,即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抓住表格的表头信息,GDP年均增速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可得出前两个特点;根据曲线图得出第三个特点。任答两点4分。
紧扣特点去分析原因,对应每个特点写原因,言之有理皆可,任答两点4分。
(2)背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金融机制存在不合理性;新兴国家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升。(任答两点4分)
挑战: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进程放缓;基础设施融资缺口持续扩大。(任答两点4分)
[评分参考]这是一个关于背景和面临挑战的材料题,材料信息比较明晰,“自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国际金融机制的不合理性并未得到解决”可得出三个背景,任答两点4分。从“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进程放缓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后疫情时代全球面临的挑战都更为紧迫,基础设施融资缺口持续扩大,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威胁也愈加频繁”可以得出三个挑战。任答两点4分。
PAGE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