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2.“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体现了?( )??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对外开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B.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1992年作出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决策
D.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我们曾长期“闭关自守”
C.“人家”和我们都错了
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5.“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
是( )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6.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6分)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2)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10分)
图1 “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特区(1980年代)
图2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代)
图3 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
(2006年)
(3)依据图1至图3,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3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时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15分)
(4)依据材料一、二和图1至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9分)
答案与解析
1.B 20世纪90年代前,即使客观条件完全具备的珠海也只是普通的县城,而之后的迅速发展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
2.B 1984年,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喝可口可乐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迹象。美国的《时代》周刊能用这幅图片作为封面说明了美国对中国的这一政策持赞赏态度。
3.C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宣布了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故C项叙述错误,符合
题意。
4.D 根据题干信息:“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以判断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要求,可知D项符合题意。
5.C 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各划出一定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5年以后,在沿海城市开放的基础上,国家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宣布了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6.D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宣布了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要把浦东建成21世纪现代化上海的象征。故D项符合题意。
7.(1)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2)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3)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4)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解析:(1)问在解答时要紧密联系当时中西方的差别。(2)问在解答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时要紧紧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答案。(3)(4)两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中国与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