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8 14: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西游记
看图说故事
悟空学艺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真假美猴王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学习目标
1.掌握吴承恩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西游记》的经典情节。
2.通过讲练结合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作品中人物坚忍执着,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走进作者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 《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作品简介
主要内容
跳读:好读书,不求甚解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鑨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师徒四众,进前行处,渐觉热气蒸人。三藏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返有热气?”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借芭蕉扇
请问“鑨”“戮”怎么读?
这两个字不认识影不影响读这段话?
方法指导:
(1)为了不影响阅读节奏和兴趣,若生词不影响理解,可以猜读也可忽略,若生词影响理解,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chè)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抡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仇恨、仇怨)。这一场好杀: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女流、女子)。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抡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chěng,发挥、施展)奇谋。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罗刹忙将真扇子,一扇挥动鬼神愁!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搧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要求:
默读以上部分,迅速把握情节。
读完掩卷,概括内容
方法指导:
(2)小说中的诗词大多描写景物、妖怪的装束装备、打斗场景,这些往往大同小异,可以跳过不读。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跳回目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读法指导:
阅读回目,自选角度,“跳”选要读的章回。
读完掩卷,复述情节。
方法指导:
小说内容复杂,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跳读。
精读:细读·精思·鉴赏
1.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方法指导:
(一)精读要细致。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事件环环相扣,作者为了使文章结构严谨、有条理通常采用前设置悬念,后层层释疑的办法,有时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有时多条线索并行,而且相互交错。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读者提出了细心和耐心的要求,否则就不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不到小说的精彩。
精读就是精思
2.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
八戒道:“只拣(挑选)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那方有经?”
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二)精读要善于思考。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意义和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精读就是鉴赏
3.默读孙悟空和罗刹女的语言描写,谈谈其好处。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罗刹咄(呵斥)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
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
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陷害)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gòu)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
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搧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一点)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
方法总结:
鉴赏主要是针对写法和语言。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片段细细品味。
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凝思《西游记》
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你最喜欢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
要求:
1.概括人物身世。
2.用几句话勾勒人物性格,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
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