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1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复习题(附详细解答和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1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复习题(附详细解答和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1 10: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2015·山东济南一模·30)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突破 社会发展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 铁器、牛耕运用推广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D 凯恩斯经济理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经典力学;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电磁学理论突破推动了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进而带动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原始农业的出现就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使农耕文明走向繁荣,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凯恩斯经济理论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21)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即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政府作用上看似相互矛盾,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故A项正确;自由主限制政府对经济作用,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不一致,故B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适用于凯恩斯主义,不适用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两种思想都没有始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江西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1)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第33课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
第35课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
第37课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
第38课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
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从材料中的“启动”、“扩展”、“探索”,“英国”、“欧洲”、“北美”、“东亚”、“苏联”等关键词可知此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各地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多种力量中心的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明确体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新兴民族国家的现代化的不同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湖北稳派高三强化训练四·32)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颁布时,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可知,新济贫法没有体现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故B项错误;19世纪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故C项错误;20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5·河南洛阳一模·23)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  )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涉及是两次大战之后的和平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柱状图中美、德、法和英日等国分别在两个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表现,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美国经济年增长率的下降并不能体现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信息,故C项错误;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只是在1950—1973年期间,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21)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由于贫富差距加大、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建立对社会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成为此观点的证据,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可证明观点,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能成为观点的依据,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5·河南洛阳一模·24)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考点】“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美苏冷战对经济发展的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苏联计划经模式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并不能说社会意识形态淡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5·晋冀豫高三第二次调研·35)下表反映了二战后部分国家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的变化情况。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注:苏联数据在1991年之后为俄罗斯数据
A.发展中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实现了超越
B.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消费品生产先上升后下降
C.战后40年日本电力增长速度总体慢于苏联
D.20世纪末期中国发电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中国的超越并不能代表整个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时间是1991年,不符合题干表格中反映信息,故B项错误;表格中折线图显示1946—1988年,苏联电力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日本,故C项正确;折线图知识比较苏联、日本和中国,没有和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5·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13)有一种经济理论认为,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这种经济理论应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学派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故A项错误;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前身,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4·浙江湖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0)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
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最重要的一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在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B.D项不是最主要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D项错误;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主要是德日战败国,不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
【答案】A
11.(2015·江苏盐城高三摸底·20)2008年10月,针对奥巴马的救市计划,美国人斯格里斯创作了《指挥有误》的漫画,画中人物为著名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据此表明格林斯潘奉行的经济政策是(  )
A.混合市场经济 B.国家全面干预 C.社会市场经济 D.自由放任经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混合市场经济是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不符合漫画中信息,故A项错误;国家全面干预是指国家宏观调控,与漫画信息相反,故B项错误;社会市场经济属于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模式,不符合漫画信息,故C项错误;漫画中“我们没有红路灯,也不会乱套”说明没有调控制度,符合自由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5·江苏盐城高三摸底·23)下表是对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统计。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A.80年代初的经济波动表明美国深陷经济滞涨的困境
B.82年后的持续增长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结果
C.80年代初期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西欧和日本的竞争
D.82年后的持续增长表明里根政府的调节和干预有效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美国深陷经济滞涨的困境出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属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西欧和日本的竞争不是美国经济负增长主因,主要因素是国内经济滞涨结果,故C项错误;由于里根政府实行调节和干预,美国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故D项正确。
【答案】D
13.(2015·江苏南京高三摸底·16)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B项中只是讲到政府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体现了政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主要体现了政府积极作用中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C
14.(2014·河南洛阳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0)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这表明战后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原因之一是(  )
A.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 B.运用财政手段刺激生产
C.采用“新经济”增长模式 D.发展核工业,保持军事强势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工业国有化是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形式,不是美国,故A项错误;题干主旨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由此可知战后没劲经济较快增长的一个原因是运动了财政手段刺激生产,故B项正确;美国采用“新经济”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期,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发展核工业保持军事强势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15.(2015·贵州贵阳高三摸底·2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反映了人们在被夺走所有的钱之后,还会过着很闲适的生活,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可知是推行福利制度的结果,故A项正确;财政困难无法从史实和材料得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体现不出民众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故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6.(2015·贵州遵义高三第一次联考·24)中新网2013年4月8日电 据英国媒体报道,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曾经主导的“撒切尔主义”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据此判断“撒切尔主义”(  )
A.反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B.主张福利国家政策
C.反对全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支持平等主义,积极促成社会公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大规模干预,“撒切尔主义”反凯恩斯主义,也即部分回归到自由主义,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下,国家干预较多,同反凯恩斯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反凯恩斯主义,就是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也即反对全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福利国家倾向平等主义,“撒切尔主义”反对福利国家支持上的共识,因而“撒切尔主义”应不支持平等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C
17.(2015·广西柳州、玉林、贵港、百色高三10月联考·35)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解析】世界银行是二战后的经济组织,与民族国家无关,故A项错误;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修正民族国家无关,故B项错误;社会福利制度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修补资本主义贫富差距的弊端,欧共体是西欧国家通过、上出部分国家主权而成立区域性经济政治集团,加强西欧的整体力量,以弥补各个国家力量的不足,故C项正确;北约是军事组织,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8.(2015·广东湛江高三10月调研·22)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二战结束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故①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③正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9.(2015·吉林高三摸底·24)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  )
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实施,导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项正确;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属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措施,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是苏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20.(2015·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8)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  )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 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B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在降低政府的开支和工资税率,结合史实可知福利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政府负担,故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21.(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24)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工业比重的变化,看不出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工业比重,不能看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故B项错误;工业比重不等同于工业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并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D项正确。
【答案】D
22.(2015·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1)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中在20世纪中期的最主要特征是(  )
A.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B.生产和资本集中化
C.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 D.垄断组织的国际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是1929年经济危机前的政策,与题目20世纪中期不符,故A项错误;生产和资本集中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也就是垄断组织,故B.D项错误;20世纪中期也就是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接受凯恩斯主义,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
【答案】C
23.(2015·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5)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从图片中发现,在高福利环境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没有说各国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错误;超前消费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故B项错误;债务危机需要的是国家内部自我化解,故C项错误;债务危机和超前消费就是高福利产生的两大问题,故D项正确。
【答案】D
24.(2015·浙江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3)读右表,与造成表中80年代初人员数量的变化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年份 总统 数量
1938 1944 1952 1960 1963 1973 1975 1980 1981 1983 罗斯福 罗斯福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里根 里根 45 48 252 275 263 510 625 406 394 384
A.抑制通货膨胀 B.制衡总统权力 C.医治生产停滞 D.削减政府开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抑制通货膨胀长时期存在,且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制衡总统权力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医治生产停滞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跟材料人员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25.(2015·湖南岳阳一中高三10月月考·26)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向是(  )
A.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B.资本的社会化
C.社会救济日益制度化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结合题干首相竞选背景,可以直接看出,口号的内容:是为人们提供福利,即“福利国家”层次。从而B选项的“资本的社会化”,符合题意。而,AC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内容及题干意思无关,排除AC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26.(2015·江苏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7)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说: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以下不属于英国“修补资本主义”的内容是(  )
A.加强国家干预 B.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C.发展第三产业 D.首创“新经济”模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故A项错误;二战后,英国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故B项错误;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积极推行第三产业,故C项错误;“新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的,故D项正确。
【答案】D
27.(2015·山东菏泽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0)此表显示的是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最大积极作用是(  )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A.保护儿童权利 B.增加政府收入 C.缩小贫富差距 D.进行欺骗宣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儿童津贴只是福利政策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政府收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看出,其他津贴收入越低者补助越大,而纳税和国民保险恰恰相反,最终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了,这说明了福利政策缩小了贫富差距,故C项正确;欺骗宣传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28.(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二战后兴起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思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B项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美国的第三条道路经济政策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
【答案】D
29.(2015·江苏宿迁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期中·16)美国保罗?克鲁格曼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兜售繁荣》)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国家垄断 B.建立福利国家 C.实行混合经济 D.出现知识经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中“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的信息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沿用了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福利国家”政策特点,故B项错误;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故C项错误;出现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A
30.(2015·江苏宿迁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期中·18)1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环境与美国对外政策》,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推动美国实施“环境外交”的因素有(  )
①新经济的出现 ②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国际局势的变化 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题干时间“1997年“以及”克林顿政府“说明美国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模式,故①正确;材料中“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 美国实施‘环境外交’”说明当时国际环境恶化,故②正确;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力量出现失衡现象,多极化趋势加强,故③正确;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1.(2015·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23)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
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增加福利投入,应该是在二战后初期至1973年经济危机之前,故A项错误;1973年经济滞胀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表现就是发展混合经济,故B项正确;因为1973年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加强干预,故C项错误;虽然减少了国家干预,但并没有恢复之前的自由主义,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自由主义的弊端,故D项错误。
【答案】B
32.(2015·山东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0)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材料与经济发展计划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仰赖他人”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可知“转为自力更生”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B项正确;大型国有企业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小了经济干预的力度,且无法从材料中判断力度如何,故D项错误。
【答案】B
33.(2015·天津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题干材料讲的是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斯大林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利用计划手段,相反是利用市场手段,故A项错误;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与题干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二战后千疮百孔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关注下层群众生活,完善福利制度,恢复发展生产,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是利用计划手段,也就是加强国家干预,并不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C
34.(2015·天津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6)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可见(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复苏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表格主要是政府支出的变法,无法体现“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可见英法美三国各国政府的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呈现增长趋势,反映了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正式实行是1948年,与题目表格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指美、日、西欧,材料无法看出,故D项错误。
【答案】B
35.(2015·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五·20)《蜜蜂的寓言》是18世纪初荷兰的一本故事书,内容讲述一个蜜蜂王国起初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整个蜂群兴旺起来;后来它们放弃了豪华,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被敌手打败而逃散。后来一位学者受此启发,提出“节俭悖论”。这位学者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伊曼努尔·康德
C.卡尔·马克思 D.亚当·斯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根据“节俭悖论”,我们能够推测运用到社会实践领域作者应当主张消费,通过消费拉动需求,这正好符合了凯恩斯主义原则,故A项正确;康德是哲学领域人物,与经济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要主张剩余价值学说,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36.(2015·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五·24)下图是世界百万人口大城市数量统计表。造成其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
时间 1800年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1970年 1984年
大城市数量 0 2 10 29 142 225
A.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 D.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百万人口城市数量增长主要在二战之后,工业革命贯穿了几个世纪,所以不能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高科技产业为代表,不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不会促进人口大量增长,故B项错误;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在各个时期都有发生,不具代表性,故C项错误;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在二战后兴起,符合材料描述,故D项正确。
【答案】D
37.(2015·湖南怀化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处于强弩之末
B.是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各国普遍推行的结果
C.与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密切相关
D.促使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滞胀现象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带来的弊端有关,经过再调整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会恢复活力,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方各国接受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大力干预和调节,虽然一定时期带动经济发展,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导致滞胀现象出现,故B项正确;两大阵营的对立更多是冷战层面,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为了解决滞胀,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出售国营企业,减少福利开支,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答案】B
38.(2015·湖北襄阳一模·32)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据此里根最有可能实行的方法是(  )
A.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 D.大幅度增加军事经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里根经济措施中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并不是国企私有化,故A项错误;里根经济措施中是抑制通货膨胀,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可以反映出当前的危机主要是政府开支过大所造成的,故C项正确;大幅增加军事经费与削减财政开支相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C
39.(2015·陕西宝鸡一模·29)以下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B.范围仅先于社会低收入群体
C.实施的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漫画描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社会福利的支持下享受安逸的生活,主要考察社会福利相关内容。社会福利过大,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故A项正确;社会福利范围广,涉及到各个阶层,故B项错误;福利政策与国有化不存在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矛盾,但是弊端无法消除,故D项错误。
【答案】A
40.(2015·河南郑州一模·28)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由 “自然调整”、“ 上抗生素”、“ 反应过度”可知,题干强调国家过度干预。A项不属于应对危机的过度干预,故A项错误;B项属于危机后摆脱危机的措施,针对的就是国家干预过度,于是减少国家干预,故B项正确;C项与题干所描述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危机后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即减少发挥计划杠杆,放大市场经济调节,故D项错误。
【答案】B
41.(2015·重庆一诊模拟三·12)“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下列说法,与材料看法一致的是(  )
A.计划经济是对付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B.政府自由放任是经济繁荣的可靠保证
C.过度的政府干预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绝对的经济自由会危及到政治的自由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说明材料反对政府有过大的权力,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自由放任的问题,故B.D项错误。
【答案】C
42.(2015·天津南开高三期末·8)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新特点是(  )
A.大力拓展和争夺海外市场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性,大力拓展和争夺海外市场是两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特点,故A项错误;两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借助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故B项错误;同上,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共同点,故C项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阶段,故D项正确。
【答案】D
43.(2015·辽宁抚顺重点高中高三期末·15)1989年5月,将要离任的美国总统里根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一报告中“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措施实质是(  )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激发自由市场活力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1973年以后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原来的政府干预经济出现问题,出现了“混合经济”,故A项错误;1973年以后对于社会保障和福利政府进一步消减,故B项错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故C项错误;美国1973年以后利用“混合经济”,进一步激发自由市场的活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44.(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根据所学,“滞胀”出现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所以,解决的措施是减少干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应对危机的自我调整,故A项正确;国家的干预减少不意味着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错误;减少干预的表现之一是降低福利,故C项错误;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A
45.(2015·河北保定高三期末·35)撒切尔夫人在蝉联首相之后说:“在头两个任期里,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但是在那些限制以内,政府必须具有决定权。”下列措施与撒切尔经济政策一致的是(  )
A.动用赤字财政、适度通货膨胀等手段B.弱化政府对私营部门的调控措施
C.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 D.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中主要论及撒切尔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没有提及通货膨胀的货币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说的是减少政府过多干预经济措施,故B项正确;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属于外贸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与材料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
【答案】B
46.(2015·湖南衡阳一模·33)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改变原来的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凯恩斯主义,故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使西方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了一种国家干预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47.(2015·广东潮州高三期末·21)“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生物进化论 B.《共产党宣言》
C.自由主义思想 D.福利国家思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观点为国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施予帮助。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则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是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是指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思想主要是指国家应当采取一系列的福利政策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48.(2015·福建泉州高三期末·23)对图2漫画中西方国家福利政策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减少了国家财政赤字
C.扩大了社会消费 D.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政策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赤字,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国家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消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政策消极影响是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9.(2015·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④冷战期间军事购买力的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出现,是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故①正确;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是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故②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故③正确;冷战期间军事购买力的增长,军备需求直接拉动生产,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0.(2015·江苏扬州高三期末·17)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它产生于罗斯福新政,而不是二战后,故①错误;材料中的新中产阶级绝大多数为知识分子,说明知识经济,即新经济的兴起,故②正确;材料中的“技术人员”,“科学的日益科层化”的信息说明③正确;材料中的“服务业经济”的信息说明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1.(2015·江苏泰州一模·17)《英国通史》写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下列不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背景的是(  )
A.经济危机与“滞胀” B.福利国家的弊端
C.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D.知识经济的兴起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撒切尔夫人从1979年开始执政,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由于大量开支,导致国家经济不堪重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从20世纪40—50年代兴起并传播,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52.(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1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借鉴历史经验,下列历史现象最符合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A.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垦荒
B.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
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
D.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新经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鼓励垦荒明显是破坏生态环境,故A项错误;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中,焚烧树木,大炼钢铁,污染环境,故B项错误;进行大规模垦荒也是不环保体现,故C项错误;“新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为主,信息技术指导下经济模式,属于环保经济模式,故D项正确。
【答案】D
53.(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25)“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是二战以后形成代替传统欧洲为中心新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生产模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4年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1947年签署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完整版
1.(2015·广东增城高三11月调研·38)(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材料二 以公元11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
材料三 西方在21世纪将被中国赶超,西方所面临的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但是,中国也不能因自身经济的增长而沾沾自喜,因为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经济,来自军事、社会和环境生态,而且来自制度。
——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2分)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
(2)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成为那一时期西方文明的主体。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是什么?(2分)这一支柱对近代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
(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所谓“普适的”“正义之道”的西方治理体系?(8分)
(4)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方在21世纪将被中国赶超的理由是什么?(2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2分)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罗马法;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大国崛起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回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第二小问回答秦到隋唐的主要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土地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以及罗马法对近代的影响。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是在公元11世纪,即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第二小问抓住材料“19世纪”时间,回答西方主要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可以从西方代议制内容回答;经济体制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角度回答。
(4)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三反映西方面临危机来回答;第二小问中国挑战可以根据材料三“不仅来自经济,来自军事、社会和环境生态,而且来自制度”来回答。
【答案】(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遗产: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等。(4分,任答4点即可)
(2)支柱:罗马法。(2分)
影响:①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4分)
(3)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分)
列举: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制度等。(4分,任答两个即可)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等。(4分,任答两个即可)
(4)理由:经济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2分)
挑战:发展中面临来自经济、军事、社会、环境生态和制度等方面的挑战。(2分)
2.(2015·山东菏泽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3)(21分)历史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就不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陕西周原博物馆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盉:酒器)”,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记载了在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共王的太常典礼,与裘卫(掌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一种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换了13田土地(约合现在的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通过这种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候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鼎、簋是食器)
(1)从材料一中,你能汲取哪些有效信息?(3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3分)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6分)
材料三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教室的历史学习园地有下面两幅图片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在目上的异同点、背景上的不同点及手段上的相同点。(6分)
材料四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4)根据材料,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3分)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斯大林模式”;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主题
【解析】(1)材料文字较多,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例如从交换了13田土地中看出西周中期允许土地合法交换;随葬品享用“五鼎八簋”说明西周中期出现了僭越礼制的现象;青铜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可以用来研究西周中期的青铜文化和文字等。
(2)第一小问表格中从1895年到1899年,民族工业在数量和规模方面都有大的增长,其中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尤其突出,采矿等重工业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开始得到发展。此外,从缫丝业华商厂出口量和沿海地区丝车数数量变化可看出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的趋势。第二小问回答原因注意结合时代大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国际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正式形成,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外输出资本,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国内方面,甲午战后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此外《马关条约》签订,开放内陆通商口岸,列强的对华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3)设问较多,注意仔细审题。第一小问目的上的异同点,首先相同点在于公共工程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同点在于苏联主要是为了工业化建设,而美国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发生而开展公共工程建设以促进就业,刺激消费;第二小问背景上的不同,苏联斯大林时期开展公共建设,美国由于经济危机而实行罗斯福新政;第三小问手段上的相同主要在于利用国家行政力量干预经济。
(4)材料文字较长,注意标点符号尤其是句号。由第二句可看出福利制度覆盖面广,项目比较齐全;由第三句可分析出福利制度向低收入者、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由第四句可分析出国家主导社会福利发展;此外,从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等关键词可分析出国家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加强福利建设。
【答案】(1)信息: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西周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水平不高;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或礼乐制遭到破坏);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研究西周时期的青铜文化(3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3分)
(2)特征:民族工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突出;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3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的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若没有回答出“资本输出、赔款、《马关条约》这三个信息点”仅得3分)
(3)目的:相同点,都为促进经济建设(发展);(1分)
不同点:苏联,苏联为了重工业发展;美国,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2分)
背景不同点:苏联,工业化建设;美国,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
手段相同点:国家调控经济。(1分)
(4)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建设。(3分,任意三点,每点1分)
3.(2015·河南开封二模·40)(25分)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们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权势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任何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司法三种职能,或说三个因素,相应地应有三种机构。三种机构齐全、三种职能健全,城邦的组织就完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在梭伦的政体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在1975年于海滨城市布莱克浦举行的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集中阐述了她那“撒切尔主义”的主旨,指出:“不能把英国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只要我的身体条件许可,只要我一息尚存,只要我有力量,我就绝不会把英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位英国保守党的新领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着、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她还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按他的意愿工作的权利,有支配自己收入的权利,有拥有私人财产的权利,有把政府当做公仆而不是主人的权利。所有这些都是英国的传统,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实质,我们的一切自由都有赖于这一点。”
撒切尔夫人去世后的几个小时,英国社交网站上就出现了利物浦球迷上街庆祝的照片。撒切尔夫人在压制工会方面取得了胜利,但从此成为英国北部矿工社区憎恨的政治人物。达勒姆矿工协会秘书长戴维·霍珀说:“对工会来说.这(撒切尔夫人辞世)来得不够早,我高兴自己活过她。”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撒切尔主义”的基本主旨(6分),并分析撒切尔夫人的反对者对其改革不满意的理由。(4分)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制度创新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因此祭祖的同时也祭天;别子受封后,对于他的后裔来说,他又是“祖”;他的嫡长子、嫡长孙这一支又是“大宗”,也是“百世不迁之宗”,而其他的旁支,则是“小宗”,“小宗”又是“五世而迁”。“小宗”只能祭祀高祖以下,高祖以上,按规定无权祭祀。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见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具有折中、中庸色彩;“任何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司法三种职能”,改革将城邦国家权力分立;改革使得“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打破贵族专权;奠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础。
(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撒切尔夫人主张“绝不会把英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认为“有支配自己收入的权利,有拥有私人财产的权利”,政府是“公仆而不是主人”,概括即得。第二小问从改革措施中压制工会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激化社会矛盾的角度分析。
【答案】(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4分)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任答2点4分,3点得5分)
(2)特点:具有折中、中庸色彩;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将城邦国家权力分立;打破贵族专权;奠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础。(任答3点得6分)
(3)主旨:反对社会主义倾向,主张削减福利开支;反对国有化,主张私有化;认为个人应有更多的自由权利,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认为政府应当好“公仆”,对经济不应过多干预。(任答3点得6分)
理由:撒切尔夫人在改革中采取强硬措施,压制工会,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减福利开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影响社会稳定。(4分)
4.(2015·广东韶关一模·38)(26分)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时(宋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美】乔纳森·斯彭斯
材料二 当我扬帆启航,我以为世界是圆的,然而到了真印度,却满眼都是Americans,电话中心讲的英语都是美国口音,软件公司更把美国商业技巧学到了家。哥伦布向国王与王后报告说,世界是圆的,并且以这个发现而名垂青史。而我回到美国时,只是悄悄地和我的太太分享了我的发现。我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 在“1.0”( 1492—18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在“2.0” ( 1800—2000年),推动力来自企业,在“3.0”( 2000年后),推动力则来自个人。个人的力量大增,不但能直接进行全球合作,也能参与全球竞逐,利器即是软件,是各式各样的电脑程序,加上全球光纤网络的问世,使天涯若比邻。
——【美】托马斯·弗里曼《世界是平的》
(1)材料一中“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指的是什么思想?运用所学知识从工业企业、行政管理等方面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8分)
(2)据材料推断最先证明地球是“圆的”和“平的”是哪两个国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12分)
(3)分析材料三“天涯若比邻”的原因。(6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括号里的重要提示——宋朝,联系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儒佛道三教合一,可知这种思想是宋明理学,但回答时的表述要规范,因为明朝尚未建立,固回答“理学”才是正确的答案。第二小问运用所学可知宋朝并无明显的“工业企业”,但手工业的发展可与之建立联系,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使得棉纺织业兴起,海上陶瓷之路印证了当时制瓷业的发达,“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行政管理”方面,联系起宋太祖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这些史实皆可印证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
(2)第一小问根据史实,最先证明地球是圆的是哥伦布,当时派他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西班牙;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我”是美国人;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2.0”时代指1800—2000年,这两百年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企业,搜索1800—2000年间全球化的促进因素,可知,三次科技革命、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企业的壮大和二战后的改革等因素皆可入题。
(3)本问根据材料三中此句话指网络拉近了全球的距离,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成为一个地球村,结合所学罗列答案要点有:网络、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联系紧密、地球村等。
【答案】(1)思想:理学。(2分)
说明:工业企业:棉纺织业兴起,制瓷业发达,(2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分)
行政管理:从权、钱、兵等方面(或采用二府三司三衙制)(2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分)
(2)国家:西班牙;美国。(4分)
论证: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进行,(2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2分)推动企业(工厂)的壮大和经营改革,(2分)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形成和深入。(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其它符合史实,论证严谨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原因: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3分)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整个世界联系密切,成为地球村,因而“天涯若比邻”。(3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5.(2015·四川“名校联盟”高三测试·13)(32分)中外民生政策留给我们许多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据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1601 年《济贫法》规定,用生活必须品等救济贫困工人,救济一般跛足、无能者、盲人以及其他不能工作的人。1834 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劳动谋生。
(据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英国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内 容
1875 年 《工匠住宅法》 针对不卫生地区的改造和规划形成议案,然后提交政府制定改善工人住房的法案。
1897 年 《工商赔偿法》 铁路、工厂、采石场、矿山等行业工作的工人 ,在工作时间发生工伤事故,雇主必须无条件承担赔偿责任。
1908 年 《老年年金保险法》 对年收入在 21 磅至 31 磅并年过 70 岁的老人,每周可在政府领取 1 至 5 先令的养老金。
1911 年 《国民保险法》 在保障失业工人基本生活前提下,设立劳工介绍学校或培训学校,为工人另谋职业提供方便;工人的保险费用由国家、雇员、雇主三方共同出资。
材料四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的农业立法进程
(据黄季焜《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6 分)
(2)材料二中 1834 年《济贫法》有何新规定?(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依据材料三指出 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初期英国“救济”制度的新变化。(6 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解释材料四。(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民生问题主题
【解析】(1)该问结合材料一,注意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从救济对象、救济形式以及救济与生产相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规定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可得出其实行强制劳动的规定;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的时代特点,从经济、思想、社会观念等角度,联系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思想等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第三小问,从英国1875—1911年一系列法律颁布,可得出福利制度有法律保障,从法律内容规定涉及的人群可以看出福利制度范围扩大,从法律内容中政府的作用可以看到福利制度中政府职能的发挥。
(3)该问注意问题的提示信息,首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然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府和市场关系角度进行分层分析即可。如30年代中美国采取的措施是政府直接购买农产品,其背景应联系该时期的经济危机,从而看出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美国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力图恢复农业经济。
【答案】(1)特点:形成救济多种弱势群体的制度,对象广泛;采取赈济、紧急救助、安置灾民、减免赋税、借贷等多种救济形式;注重救济与生产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6分)
(2)规定:强制劳动。(2 分)
原因:工业革命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避免单一救济,增强受救济者的再就业能力;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强调市场竞争;人们缺乏制度导致贫困弊病的认识(尚未产生揭示社会弊病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6 分,任答三点即可。)
变化: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的法律保障;扩大社会福利政策的保障范围;加强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职能。(6 分)
(3)示例:材料表明,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因济危机而政府直接购买保护性农产品干预农业,此时期不断全面干预经济,保障了农民利益,推动了农业发展,但也束缚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不利于经济正常发展。(4 分)1948—1984 年,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采取了补贴和援助方式干预农业,并重视环境保护;(2分)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受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思想影响,政府继续扩大市场对农民、农业的影响,此时期美国政府加大了市场的作用,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4 分)以上内容表明,因时需要,政府从保障民生与促进生产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与市场的关系。(2 分)
6.(2015·甘宁青部分高中高三联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载:“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对宋朝慈善救济史研究颇有心得的张文先生指出:“宋朝社会救济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邓云特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中说:“两宋灾害频繁度之密,盖与唐 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过也。”“降至唐宋之际,财富力量的崛起更为显著”,唐宋土地私有产权制的兴起,在摧毁原有政治高压下超稳定土地关系之时,使得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与过去相别的无关品性高雅之事。由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农业经济受季节的影响波动较大,极易出现季节性受灾人群。故而,宋朝政府亦非常重视对本朝民众的季节性救济,给以从医疗到贫寒物资之发放的多种救助,帮助民众暂渡难关。
张文先生总结认为:“宋朝社会救济从总体上来说的确成就不凡,使得宋朝社会的安全运行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从而也使宋朝对社会的控制较为稳固,避免了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朝慈善救济》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国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业化过程中,贫困、失业、劳动保护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在20世纪初更加严重。国外学者对社会救助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遭受失业和贫困问题的困扰,资产阶级学者试图把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措施与稳定就业联系在一起,其中主要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为失业者和受救济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新投资量,这凸显了一种积极救助的理念。
二战后,经济学家吉登斯认为积极救助不只是为了对付贫困,而是强调自我实现和责任。积极的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增强救助对象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作为制度的责任主体,国家和社会应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时考虑“事先防范”的方法。积极福利开支不再完全由政府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和其他各种机构包括企业间共同合作提供。
德国总理施罗德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指出:“必须保持最低的福利标准”,“强调社会救助制度的个人责任”,“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者要把社会保障网从一种权利变成通向自我负责的跳板”。
——郭林、张巍《积极救助述评:20世纪以来社会救助的理论内核与政策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宋代相比较,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救助方面的重大变化,并谈谈西方社会救助思想与实践对我国现代社会救助的启示。(13分)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民生问题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宋灾害频繁度之密”可以得出自然灾害多,“唐宋土地私有产权制的兴起……使得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与过去相别的无关品性高雅之事”可以得出土地兼并严重,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加剧了贫富分化,“由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农业经济受季节的影响波动较大,极易出现季节性受灾人群”可以得出农业经济受季节的影响波动较大,另外还可以联系宋朝思想方面宋明理学的提倡,以及可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使宋朝对社会的控制较为稳固,避免了社会处于失控状态”,可以得出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学者试图把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措施与稳定就业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理论发生变化,由国家单纯的社会救济到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为失业者和受救济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新投资量,这凸显了一种积极救助的理念”体现了理念更新;“不只是为了对付贫困,而是强调自我实现和责任”体现了目标的变化;国家和社会应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时考虑“事先防范”的方法,体现了机制上的变化;“积极福利开支不再完全由政府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和其他各种机构包括企业间共同合作提供”体现了救助的主体和资金来源发生变化。第二小问结合几个方面发生的变化,可以得出西方社会救助理论上强调尊重受助人的权利,强调社会救助中个人的责任;救助方式、手段由实物救助到鼓励就业;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其自身运行效率值得中国借鉴。
【答案】(1)原因: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自然灾害、民族战争频繁,天灾人祸频现;土地兼并严重,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加剧了贫富分化;农业经济受季节的影响波动较大;宋代科技发达、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社会救济提供了物质基础。(8分,答出四点即可)
影响: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后世提供了借鉴。(4分)
(2)变化:社会救助的理论日渐完善;由国家单纯的社会救济到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实现充分就业;理念上从被动的社会救济到积极的社会救助;目标从应对贫困逐渐到推动人的发展上;机制上从事后风险化解到事前风险防范;救助的主体及资金来源由政府为主向政府和其他多种机构合作转变。(10分)
启示:西方社会救助理论上强调尊重受助人的权利,强调社会救助中个人的责任;救助方式、手段由实物救助到鼓励就业;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其自身运行效率值得中国借鉴。(3分,言之成理即可)
7.(2015·广东茂名一模·38)(26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 美国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1996年,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保值增值。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10分)
(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经济改革主题
【解析】(1)回答此问要注意17世纪的中国与荷兰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不同,更要借助材料提供的新信息加以概括。17世纪的中国是明清交替之际,政府海禁闭关、重农抑商,民间形成了商帮,材料一可见金融业务单一。而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号称“海上马车夫”,成为头号贸易强国,实行重商主义,有材料可知,金融模式创新,组建了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运作。
(2)材料二的表格体现出,中国的股票促进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简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融资提供便利;美国股票的作用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促进股票分散化,使知识经济崛起,拓宽福利资金的来源,提高民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