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 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5 20: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A.产业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
B.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2.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 )
①自然村落数量增加 ②土地利用率提高 ③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④城乡差距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北京市大型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所示北京建材商城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三环路沿线,接近城区
B.二、三环路与放射状道路的交汇处,交通便捷
C.三、四环路沿线,地价便宜
D.三、四环路沿线,停车区域较大
4.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以外扩展的趋势,其原因是( )
①城市功能增加 ②建材商城原址地价上涨
③建材商城环境污染大 ④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扩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甲、乙、丙、丁四功能区中,属于工业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若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盛行风向最有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ab间地租变化状况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9.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职住比即“就业一居住比”,其数值等于指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下图为2017年上海市部分行政区的职住比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从职住比看,能为本区以外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行政区是( )
A.黄浦区 B.奉贤区 C.杨浦区 D.宝山区
11.崇明区的职住比为1.00,主要原因是( )
①距中心城区远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
③多高档住宅区 ④与其他区有水域阻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近年来,上海不同行政区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这会导致( )
A.房屋均价上升 B.交通压力增大
C.人均收入增加 D.通信成本增加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上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旅游和物流 B.工业和教育
C.仓储和行政 D.商业和住宅
14.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气候 D.人均消费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通过规划和建设一系列卫星城和新城区来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下图示意上海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5.由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
①中心城区环境压力 ②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导
③郊区环境质量好 ④郊区比城区就业机会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在阶段Ⅲ,消费要素从中心城区转移至郊区的原因不包括( )
A.郊区土地成本低 B.郊区人口增加
C.郊区交通更加便利 D.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
图为我国某区域近20年城市地区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推动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是(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
18.该区域城市化进程中( )
A.城市用地面积减少 B.城市等级不断降低
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了65.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受到多方关注。读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1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落户限制 B.人口出生率高
C.城镇房价上涨 D.农村土地减少
2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发展 B.城市环境改善
C.乡村经济衰退 D.乡村土地减少
福州地铁1号线是福州市第一条建成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其一期工程北起象峰站,南至福州火车南站,沿线共设21座车站,跨越中心城区鼓楼区,串联了福州南北发展主轴。下图为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前后各站点周边2km范围内住宅价格平均变化幅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为探讨地铁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选取各站点周边2km研究范围的原因是( )
A.距离太远不便于开展调查 B.距离太远住宅数量较少
C.距离太远地铁对住宅价格影响不显著 D.距离太远调查工作量太大
22.下列站点中,最可能位于福州市中心商务区附近的站点为( )
A.象峰站 B.东街口站 C.达道站 D.城门站
23.地铁开通后,城南的站点周边住宅平均价格涨幅总体高于城北,主要因为城南( )
①环境质量更好 ②住宅价格基数较小 ③基础设施更完善 ④距主城区较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大数据平台对2023年上半年城市人流量进行统计,图是某特大城市甲、乙两功能区之间工作日6时至22时人流量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根据人流量的时间变化,推测甲、乙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住宅区
C.工业区、住宅区 D.旅游区、商业区
25.甲、乙两功能区之间常出现交通拥堵,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有( )
①修建地铁 ②增加道路绿化 ③修建快速路 ④加大道路密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阿勒泰市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行政中心,自古至今牧民人口和第一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经济和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薄弱。2020年,阿勒泰地区总人口66.8587万人,其中,阿勒泰市辖区人口为19.62万人,市区城镇常住人口仅约10.24万人。下表示意1950~2020年阿勒泰地区城镇化率。

年份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城镇化率(%) 2.14 2.83 3.35 4.19 6.46 8.37 11.56 15.31
(1)描述1950~2020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2)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3)简述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促进城镇化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规划。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低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类型有集中式(团块状)、组团式(组团式是指城市结合地形,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每块都布置有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每块称一个组团。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绿地相隔,并有便捷的联系。)、条带式、放射状。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
(1)指出甲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功能区规划布局在此地的原因。
(2)说明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
(3)针对组团式城市地域形态,归纳其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29.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下图1为“斯德哥尔摩市轨道系统和主要卫星城分布图”,图2为“卫星城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分布统计图”,图3为“卫星城居住人口的就业地分布统计图”。
(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说出该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及空间形态特征。
(2)据图2、图3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乡村内部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C错误;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D错误。
2.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自然村落数量减少,村落规模扩大,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从分散向集中变化,有利于整合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建设和利用基础设施,提高了该区域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优化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异,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3.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三环和四环路沿线,这是因为建材商城商品的运输量较大,大型建材商城占地较多,三环、四环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土地的租金相对较低,故选C项。三、四环路沿线可以建设一些大面积的停车场,以方便人们停车、购建材,但不是建材商城分布于此的主要原因,故D可排除。由图中可以看出,二、三环路沿线与三、四环路沿线相比建材商城数量少,故排除AB两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 D
解析: 由于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紧张,原有分布在二、三、四环的建材商城地价上涨,经营成本提高,需要向外转移,②正确;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完善,五环路附近的交通、购物条件越来越好,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外扩的趋势,④正确。②④正确。北京目前正在进行疏解非首都功能,因此城市功能增加的可能性小,不是与建材商城向五环路以外扩展无关,①错误;建材商城环境污染较轻,建材商城的污染不是其向五环路以外扩展的主要原因,③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5.答案: C
解析: 工业区应布局于河流下游。结合长江的分布和流向可知,丙位于长江下游,故C正确。
6.答案: D
解析: 住宅区在城市用地中占地面积最广,故可判断乙为住宅区,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丙为工业区,在城市的东北、东南和西南方向都有分布。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故D正确。
7.答案: B
解析: 甲占地面积最小,位于城市中心附近,应为商业区。从a到b之间,中间经过三次商业区。商业区地价较高,其中中间的商业区规模最大,且在长江沿岸附近,地价最高;经过铁路的地段,噪音较大,环境较差,地价较低。故B正确。
8.答案: D
解析: 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越多。读图,根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2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大,且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D对。2千米附近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是减小的,A、B错。8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加,但不是增加最多的区域,C错。故选D。
9.答案: D
解析: 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城市功能区出现明确划分,中心区由于地价上涨,由原来的住宅区转变成为商业区,住宅区向外迁移。B错。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的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10千米附近发展成城市住宅区。体现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D对。但不能表示城市等级提高,C错。城市面积扩大,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标志,A错。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 职住比是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数值越大,能为本区以外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据图可知,黄浦区职住比为1.32,最大,故能为本区以外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行政区是黄浦区,A选项正确。故选A
11.答案: C
解析: 崇明区的职住比为1:00,说明该区职住相对平衡。由于该区距中心城区远、与其他区有长江阻隔,因此本区和其他区联系相对不便,本区居民就业多在区内,所以该区职住相对平衡,。C①④正确。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多高档住宅区关系不大。故选C
12.答案: B
解析: 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说明更多的居民居住和就业在不同的行政区,通勤距离增加,会导致交通压力增大,不会产生房屋均价上升、人均收入增加、通信成本增加等影响。故B选项正确。故选B
13.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最可能为商业区和住宅区,旅游物流区的可能性小,D正确,A错误;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是表明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可能性较小,B、C错误。故选D。
14.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条带状,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制约,A正确;根据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交通密度较低,说明其形态受交通的影响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不大,其气候差异不大,C错误;人均消费水平对中心城区形态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15.答案: A
解析: 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促使污染较大的工业和居住需求转移至环境质量更好的郊区,而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引导各类资源和活动向郊区迁移,①②正确。郊区环境质量好是扩散的结果之一,而非推动力,③错误;郊区比城区就业机会多不完全准确,就业机会的多少更多是由工业和服务业迁移后的发展情况所决定,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 C
解析: 通常情况下,中心城区会有更加成熟和便利的交通系统。虽然郊区的交通便利性在不断提高,但如果将其与中心城区相比较,一般来说,中心城区的交通便利性仍然是优于郊区的。因此,郊区交通更加便利不是一个促使消费要素从中心城区转移到郊区的原因,C符合题意;消费要素从中心城区转移至郊区的原因有郊区土地成本低、郊区人口增加、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村镇的工业化促进了村镇向城市的转变,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市化进程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B正确;AC错误;从图中无法获取推动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工业为采矿业,D错误。故选B。
18.答案: C
解析: 该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等级提高,城市面积扩大,郊区转变为城区,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正确,AB错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错误。故选C。
19.答案: A
解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主要是因为乡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并未取得城镇户籍,从而增加了城镇常住人口的比重所致,A正确;出生率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之一,对城镇率没有直接影响,B错误;城镇房价上涨、农村土地减少均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CD错误。故选A。
20.答案: A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从乡村迁往城镇,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说明人口向城市迁移,在此过程中城市会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B错误;乡村经济衰退是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结果,并非原因,C错误;乡村土地减少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面积扩大有关,乡村土地减少不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1.答案: C
解析: 根据城市土地价格分布规律可知,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会影响地租,因此,与地铁站的距离会影响交通通达度,从而对住宅价格产生影响,若距离地铁站太远,地铁对住宅价格影响不显著,故选取各地铁站点周边2km研究范围,C正确;不能根据材料分析出距地铁站远住宅数量较少,B错误;目前科技手段发达,调查方便,且利用地理技术较容易获取、处理数据信息,所以因距离太远不便于开展调查和工作量大与地铁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无关,AD错误。故选C。
22.答案: B
解析: 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的知识,市中心为商业区,交通通达度最高,人流量最密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地租最高,因此房价较高。由图可知,单位住宅价格东街口站点附近最高,所以东街口站点附近应为福州市中心地段,靠近中心商务区,随着与市中心地段距离的逐渐增大,市中心往城市外围住宅价格越来越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题,影响房价的因素有与市中心的距离、交通通达度、生态环境等。地铁城南的站点、城北的站点与主城区的距离差别不大,④错误;因此,当地铁开通后,在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距离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地铁城南的站点由于环境质量更好、基础设施更完善,其房价增长得更快,①③正确;由图可知,地铁城南的站点与城北的站点住宅价格基数差别不大,②错误;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甲区到乙区的人流量集中在18点左右,乙区到甲区的人流量集中在7-8点左右,说明乙区的人口集中时间在晚上,则推断乙区为住宅区,AD错误;甲区的人口集中在白天,从进出甲区的时间上看,则说明是上班的地点,商业区与工业区比较,商业区的活动时间会持续到晚上更晚一点,因此工业区更符合,B错误,C正确。故选C。
25.答案: C
解析: 修建地铁可以使通行入口转入地下,缓解地面交通拥堵,①正确;增加道路绿化,改善环境,不能缓解拥堵,②错误;修建快速路可以提高通行效率,缓解拥堵,③正确;加大道路密度可以提高通行能力,④正确。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答案: (1)城镇化发展速度慢;城镇化水平较低。
(2)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镇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水平落后;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牧民占比高,流动性强等。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引力;增加第二、三产业占比,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在城市的就业能力等。
解析: (1)读表可知,2020年,阿勒泰地区城镇化率为15.31%,说明城市化水平较低;1950年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2.14%提高到15.31%,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
(2)据材料“至今牧民人口和第一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经济和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可知,阿勒泰市城市经济发展落后,自身发展尚且不足,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差;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单一不足以支撑更多的城镇化人口;牧民人口占比较高,流动性较强,不能定居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产业;文化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牧民进城后就业岗位少,返回牧区就业较多,城市对人口吸引力较低等。
(3)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人口的增长,为牧民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转移人口培训,提高转移人口素质,让进城的人口能更好的的融入城市社会中;完善牧民转移政策和措施,提高农业人口的转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拉力”,吸引更多人口到城市定居等。
27.答案: (1)A>B>C。依据: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最低。 (2)D地。理由: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A地位于城市中心的中心商务区,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和C两地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依次降低。地租最低处是C地,读图可以看出,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又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地租最低。(2)读图可以看出,在A、B、C、D四地中,D地靠近文化教育中心,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空气质量好;处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交通比较便利,是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3)根据题干的提示“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因而治理该城市交通拥堵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等。
28.答案: (1)工业区。地形开阔平坦;地租较低;交通便利;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环境污染较小。
(2)地形平坦;地租较低;交通便利;近工业区。
(3)用地区域分散,接近自然,改善环境状况;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取所需;通过规划有效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
解析: (1)甲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占地面积较大,应该是工业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等高线稀疏,地形开阔平坦;城市外围地租较低;有河流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较小。
(2)W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合建设大型工业仓库;城市外围地租较低,适合做工业用地;附近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输入输出;近工业区,方便产品运输集散。
(3)组团式城市用地区域分散,每一处组团接近自然,不过度集中,污染物不集中,可以改善环境状况;选择较多,可以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根据各处优势不同选择组团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取所需;对原有城区破坏较小,通过规划有效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永续传承。
29.答案: (1)城市地域结构:多核心模式;空间形态:围绕市中心区沿交通线形成放射状。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
原因:①城市内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问题严重;②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③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卫星城均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市的主要交通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多核心模式,围绕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分布。因此该城市城市地域结构为多核心模式;空间形态为围绕市中心区沿交通线形成放射状。
(2)分布特点:从就业分布来看,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就业人口比重大于卫星城内部,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从居住地来看,卫星城大于斯德哥尔摩中心城区,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包括: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内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问题严重;卫星城是中心城市的一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单元,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土地利用方式的评价主要从居住区与交通车站的距离来看。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土地利用集约高效;交通便利,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而轨道交通车站设在中心区且靠近商店、学校等,方便购物、上学,减少了出行次数,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