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是重庆两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表,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地区 面积(km2) 2000年人口总数(万人) 2010年人口总数(万人) 2020年人口总数(万人)
甲 2941 113.41 106.7 111.5
乙 2955 57.2 49.5 46.25
1.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地面积 C.地形 D.水源
2.乙地区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执行有力,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 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
人口分布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空间过程,其发展演变受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下图分别为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2009—2014年东北地区年均人口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 B.人口密度差异东西方向大于南北
C.人口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D.人口密度高值区数量多、面积广
4.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条件 C.政策因素 D.历史因素
5.推测引起南部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国家政策驱动 B.传统产业发展 C.城市化的发展 D.产业布局集中
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7.目前,应对甘肃省人口流动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引进高素质人才 B.优惠落户政策 C.优化产业结构 D.扩大城市规模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为国内人口迁移 B.“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9.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频繁
B.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广东省可分为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个地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广东省各分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壮年人口迁入多 B.人口出生率高
C.环境污染严重 D.养老设施建设滞后
11.可有效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的措施是( )
A.严格限制人口迁移 B.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C.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D.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测算方法 适宜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311 338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07 344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227 345
12.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 )
A.345万 B.227万 C.311万 D.207万
13.由上表可知,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济因素 D.生态环境
14.下列可能导致兰州市人口容量下降的是( )
A.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B.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C.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D.丰富的自然资源
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以及中东最为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外籍劳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D.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危机
16.中东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 )
A.巴西和委内瑞拉 B.印度和中国
C.埃及和巴基斯坦 D.西欧和北美
17.美国和西欧的外籍劳工中有大批季节性迁徙工人,其从事的工作可能是( )
A.电子装配 B.农业生产 C.生物工程 D.建筑行业
某机构对英国1996-2008年人口迁移情况开展调查,部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属性 城市→乡村 乡村→城市
平均年龄(岁) 42.02 37.23
家庭平均收入(万英镑/年) 18.12 15.87
家庭结构—有孩子家庭(%) 33.97 26.88
婚姻状况—单身(%) 16.28 23.23
就业情况 退休(%) 14.68 11.43
失业(%) 1.77 3.39
18.对1996-2008年英国城乡之间人口迁移特征描述得当的是( )
A.更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迁移 B.失业人群更倾向于迁往乡村
C.单身人群更倾向于迁往城市 D.迁往乡村人群的平均年龄更低
19.英国有孩家庭更倾向于迁往乡村,主要原因是乡村的( )
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经济发展机会多 ③住房性价比高 ④医疗保障条件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春运”是我国春节前后发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反向春运”是近些年兴起的新趋势,指父母到子女的工作地过春节。2024年春运期间,60岁以上人群出行量增加近30%,主要来自河北、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春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条件落后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传统观念影响 D.自然环境差异大
21.与“春运”相比,“反向春运”可以( )
A.缩短通行时间 B.增加旅客数量 C.减轻交通压力 D.降低出行成本
22.“反向春运”会促进人口流入地( )
A.消费市场繁荣 B.人口容量增大 C.产业结构调整 D.年龄结构优化
人口与国土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约552万,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下图为芬兰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据图判断,芬兰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北多南少 B.南多北少 C.空间均匀 D.西多东少
24.影响芬兰人口分布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开发历史 D.政策
25.下列国家出现“胡焕庸现象”且与芬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的是( )
A.德国 B.美国 C.俄罗斯 D.加拿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单位:人km2)。
材料二:“圣图线”是俄罗斯的人口分界线。受自然环境、开发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俄罗斯“西欧洲密、东亚洲疏的人口分布格局将长期存在。研究2010~2017的人口数据发现,俄罗斯的人口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莫斯科州外围区域却成为俄罗斯人口减少最快的区域之一。
(1)简述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特征。
(2)分析俄罗斯“圣图线”西南侧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3)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目前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1)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状况,川东地区人口(稀疏或稠密),且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川西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四川省农民工外出,主要的流入地是流入地吸引四川省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是。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
28.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友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区哪个区域打工?为什么?会对荣防村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2017—2018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位置如下图)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1000万外籍劳工,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
(1)根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写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
(2)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
(3)简述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对自身和迁出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重庆有“山城”之称,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故地形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大,C正确;重庆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由材料可知,两地区土地面积差距较小,B错误;都属于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源条件差别不大,D错误。故选C。
2.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相比于甲地区,乙地区人口较少,应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重庆为我国西部地区,乙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引起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故D正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与计划生育执行有力关系不大,A错误;乙地区位于西部落后地区,人口老龄化相比重庆市区相对较轻,B错误;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不一定导致该地区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只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从人口自然增长方面来看,会使人口数量增长,排除C。故选D。
3.答案: A
解析: 结合图际材料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呈南密北疏、中部高东西低分布态势,地区差异明显,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A正确,C错误;人口密度差异东西方向小于南北方向,B错误;人口密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人口密度高值区数量少、面积小,D错误。故选A。
4.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东北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宜人居,有利于发展经济,人口和城市比较密集,B正确;经济、政策、及历史因素是建立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根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
5.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南部除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正增长外都为负增长,判定两市为区域中心,是城市化拉力最显著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遭遇巨大困难,传统产业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拉动人口的规模化改变,B错误;产业集中会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政府间不会鼓励产业集中到某些城市,D错误;同理,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一系列生态问题,也不是政策的驱动,A错误。故选C。
6.答案: A
解析: 图示三个阶段,甘肃省一直存在着从乡村到城镇、县城和中心城区的人口流动,因此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人口由乡村流入城市,即城市化,A正确;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都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出现的现象,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可判断此时甘肃省城市化发展还未进入这三个阶段,BCD错误。故选A。
7.答案: C
解析: 目前,甘肃省人口大量流入到区域外,这与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就业机会少有关。因此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是应对目前甘肃省人口外流问题的合理措施,C正确;甘肃省目前产业结构较差,高新技术产业较少,缺少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A错误;经济往往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想要“留住人”就要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与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只靠优惠的落户政策和单纯扩大城市规模,而没有相应的产业作为发展支撑,并不能减少人口外流,B、D错误。故选C。
8.答案: A
解析: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至另一个地区的现象,至少要跨越行政区,图中的“闯关东”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图示“下南洋”路线指示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示“走西口”路线指示我国华北地区的人口向长城以外地区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9.答案: D
解析: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流动频繁,故A不符合题意;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符合题意。所以选D。
10.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15~59岁人口占比高,应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青壮年人口迁入多,A正确;0~14岁人口占比低,加上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压力较大,人口出生率应较低,B错误;环境问题与老年人口比重高低无直接关联,C错误;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养老设施建设水平高,D错误。故选A。
11.答案: B
解析: 区域之间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格限制很难实现,A错误;广东省I、II、Ⅲ地区,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减少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吸引部分外流人口回流,可以降低老龄化水平,B正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对于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无直接关联,CD错误。故选B。
12.答案: D
解析: 根据人口容量的“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测算为311万人,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测算为207万人,基地生态环境标准指标测算为227万人,最小的是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测算的207万人,因此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207万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 A
解析: 由上表可知,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测算为207万人,基于国内生产总值测算的适宜人口容量为311万人,基于生态环境标准测算的为227万人,其中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最少,因此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土地资源,A正确,CD错误;兰州市东西有黄河穿城而过,且没有给出水资源为指标测算的适宜人口容量,因此水资源不是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B错误。故选A。
14.答案: C
解析: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ABD错误;消费水平和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提高会使人口容量下降,C正确。故选C。
15.答案: C
解析: 外籍劳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迁往较高的国家和地区,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外籍劳工是国际人口的流动,与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无关,A错误;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外籍劳工,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相对较稳定,虽然政治危机会影响外籍劳工的出现,但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
16.答案: C
解析: 中东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埃及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距离中东地区较近,且文化宗教相通,C正确:巴西和委内瑞拉、印度和中国距离中东较远,而且存在文化差异,所以外籍劳工人数较少,A、B错误:西欧和北美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不充足,外籍劳工较少,D错误。故选C。
17.答案: B
解析: 农业生产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美国和西欧的外箱劳工从事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应为农业生产活动,B正确;电子装配、生物工程、建筑行业的工作没有明显的季节性,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 C
解析: 表中无法获取从城市到乡村和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数量的信息,A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失业人群由城市到乡村的比重低于由乡村到城市,更倾向于迁往城市,B错误;单身人群由乡村到城市的比重高于由城市到乡村,更倾向于迁往城市,C正确;迁往乡村人群的平均年龄更高,D错误。故选C。
19.答案: A
解析: 乡村的人类活动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环境优美,①正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乡村,经济发展机会更多,②错误;乡村的住房性价比高于城市,③正确;城市的医疗保障条件更好,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20.答案: B
解析: “春运”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在春节前后发生的大规模人人口流动现象,B正确;交通条件落后不利于人口流动,A错误;传统观念是春节前人口大量返乡团员的原因,但人口外出是因为经济,C错误;当前影响青壮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而不是自然环境差异,D错误。故选B。
21.答案: C
解析: “反向春运”是近些年兴起的新趋势,指父母到子女的工作地过春节,大多与“春运”方向相反,能够减轻交通压力,C正确;“反向春运”距离没有较近,不能缩短通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AD错误;“反向春运”指父母到子女的工作地过春节,是以团圆为目的的,不会增加旅客数量,B错误。故选C。
22.答案: A
解析: “反向春运”中,父母到子女的工作地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A正确;对人口容量影响小,B错误;父母到子女的工作地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无法体现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C错误;“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A。
23.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90%人口分布北界位于南部地区,且南部地区城镇较多,北部地区城镇较少,由此可以判断出芬兰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 A
解析: 图中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并且靠近波罗的海,气温较高,而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人口主要集中在相对温暖的南部区域,所以影响芬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交通、政策、开发历史不是影响芬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25.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人口与国土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芬兰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南部地区。德国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在全国相对均匀,A错误;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五大湖沿岸地区和西部、南部的沿海地区,B错误;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集中在国土的西部地区,C错误;加拿大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土南部的五大湖地区,与芬兰相似,D正确。故选D。
26.答案: (1)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西部稠密,东部稀疏;南部稠密,北部稀疏;西南侧人口密度大,东北侧人口密度小。
(2)自然原因:俄罗斯南部纬度低,气候较温暖;地形平坦开阔,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原因:西南侧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体系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生产便利。
(3)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俄罗斯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较高;俄罗斯经济较为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较高;邻近海洋,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所以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由于俄罗斯目前的人口数量较少,地广人稀,因此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远远大于目前的人口数量。
解析: (1)描述人口分布特点主要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的角度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在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人口较多,东部地区人口较少,南部地区人口较多,北部地区人口较少,所以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匀,总体来说,西南稠密,东北稀疏。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西南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候较温暖;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西南侧开发时间较早,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相对发达;城市数量多,发展水平高,城市体系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便于开展生活生产;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工农业较为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3)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是主要依据当地的资源、技术与对外开放程度等角度来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俄罗斯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能够容纳和养活的人口较多,人口合理容量较高;俄罗斯经济较为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浪费的资源较少;邻近海洋,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可以进口来自国外的资源,所以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由于俄罗斯目前的人口数量较少,土地面积最大,地广人稀,因此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远远大于目前的人口数量。
27.答案: (1)稠密盆地海拔较低的谷地
(2)农民工外出务工和经商
(3)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
(4)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解析: (1)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川东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地区;川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
(2)四川地处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量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因此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通过人口的流动,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人口流出地一般人口数量多或者是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流出地的部分人口流出,有利于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減少为了发展经济和获取资源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人口流出也会造成流出地的人才外流问题,同时部分地区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会造成当地出现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
28.答案: (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较近。不利影响: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使当地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
(2)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自身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东部沿海地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荣防村青壮年最有可能去东部经济发达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打工,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前景好。但是人口大量迁出后对该村会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等不利影响。
(2)据图可知从2017年到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飞速发展,省内外工资水平趋于相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降,农民工的素质达不到东部部分用工企业的要求。
29.答案: (1)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政府吸引外来人口的政策优惠;经济发展快,收入高,生活富足。
(2)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经济落后,工资较低,而沙特阿拉伯的工资较高,吸引力强。
(3)对自身的积极影响: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等;
对迁出地的积极影响:减轻迁出地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由材料“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知,沙特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政府吸引外来人口的优惠政策;由材料“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生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可知,沙特经济发展快,收入高,生活富足。外籍劳工来沙特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特征等),印度、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丰富;距离沙特阿拉伯较近,有利于人口的迁入;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工资较低。
(3)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发展较快,本国劳动力短缺,而且沙特生活富足,这些对于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自身来说,可以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等;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这些国家地狭人稠,经济发展较慢,因此对迁出地来说可以减轻迁出地的资源和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