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5.名著阅读交流。(6分)
《西游记》与《朝花夕拾》两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展现了成长的土
(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要求:①请任选其中一部;②要结合名著人物的成长经历;③要有自身成长的感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二、阅读(6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诗文名句。(1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6~7题。(7分)
(1)乡书何处达,
_。(王湾《次北固山下》)
【甲】
【乙】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上受降城闻笛
(3)
,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李白
李益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5)红的像火,
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思乡愁情的句了是“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论语》十二章》中,在类比中强调以学为乐是学习最高境界的句子是“
A.【甲】诗“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友人前途未卜。
”。
B.【乙】诗末句“尽望乡”应注意重读,一字一顿,语调绵长。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无误的一项是(3分)
C.【甲】【乙】两诗都运用比喻,表达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喜。
A.谯悴(chui)
分岐(q1)
徘徊(hui)
浩渺(miǎo)
D.【甲】诗“闻”得友人被贬消息,【乙】诗“闻”得芦笛声。
B.徜徉(chang)
倜徜(tǎng)
惩戒(chěng)
绽放(zhan)
7.两诗诗句中的地名各有用意,请从【甲】【乙】两诗各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4分)
C.鄙簿(b6)
沁凉(gin)
不辍(cho)
热忱(zhěn)
D.怂恿(sǒng)
黄晕(yin)
蜷伏(qun)
蜕变(tui)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6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材料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A,老师入猜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不亦君子乎?”(《学而》)
B.这起骇人听闻的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民众纷纷要求警察查明真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C、他做决策时见异思迁,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不墨守成规,最终完成任务。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孜其乐。贤哉,
D.他推开斑驳的木门,看到曾经热闹的院子如今一片狼藉,不禁帐然。
回也!”(《雍也》)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A.《夜雨寄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
材料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B.古人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慈”谦称自己的父亲。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忘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后人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诸葛亮《诫子书》)
七年级期米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武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