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中学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讲究策略 有效备考
太平中学九年级备课组
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我们在座每位老师的强烈愿望,很荣幸这次活动让我代表我们学校备课组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复习策略,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所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以下是我们学校九年级中考生的现状分析:2016年中考我们学校共有183名考生,在这些考生中,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的比例占很多,数字虽然很讽刺,但我们得面对事实,转困是我们备课组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本届考生还存在以下情况:
(1)学习习惯:只有少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而大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抄袭等等不良现象。 (2)学习兴趣与基础:一部分学生本身自制力差,基础太差、学习兴趣不浓大部分都说数学太难,学不懂,导致课堂上无所事事。
(3)学习成绩:由于两极分化严重,导致成绩差异明显,拔尖的没有,低分层的很多。
针对以上学生现状,下面谈谈我们备课组在中考备考中的一些见解:从3月23号开始我们进入中考备考,把备考分为个四个复习阶段.
1、系统复习,基础过关。
做法:把所有考点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对基本题型读题、思题,“边讲边练边帮助”,主要是“当堂训练”,“当面检查”,课后再让学生完成剩余部分的练习。
2、专题训练,揭示方法。
做法:(1) 根据我省近几年中考试卷结构,确定专题。
(2)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帮助学生编织好知识网络,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3)了解压轴题的考查方式、难度、深度,掌握动态几何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基本策略。
3、模拟考练,适应中考。
做法:(1)严格评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 2)讲深讲透,强化练习
我们把每一次模拟训练当作中考来对待,做到:会做的题目都做得出来(积累丰富的考试经验);做得出来的题目都做对(训练扎实的基本功);
做对的题目都做全(得全分,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只有这样,中考才不会留下遗憾,取得满意的成绩。
4、回归基础,稳定状态。
做法: 考前题型指导: 让学生列出考试题型清单,掌握题型清单。
考前心理辅导: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在这四个复习阶段中,我们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再教学生怎样学习数学,慢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初中知识的盲点,加强基础知识。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以基础简单题目为主,争取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分层教学、以测带练,加强合作学习。主要方法是每周有2-3份试卷给学生练习,优生的试卷是中等偏上题型由老师批改,中等或中下层同学以基础知识为主由优生批改和与他们讲解,每个优生负责2-3个“学困生”,这样不但带动“学困生”同时优生的思维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4、利用好错题本:把自己考试做错的题或经常错的、易忽略的内容抄到错题本上,经常看看。
5、注重情感交流,多表扬、多鼓励他们增加自信心。让学生先喜欢你这位老师,才能喜欢你这门课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在备战2016中考中,我们备课级成员还做了如下工作:
1、九年级数学教师在上学期寒假已经把2014、2015省考纲和近5年来的中考数学试卷做完、研究透。并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复习计划。
2、利用科组会议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如下内容:
怎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效率、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怎样正确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怎样做好专题复习及试卷讲评
怎样进行压轴题的复习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为“数学学科学业考试”) 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既是评定我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一)数学学科学业考试要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引导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数学学科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
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应当重视
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三)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
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三、考试依据
(一)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二)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广东省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要求
(一)以《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不拓展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范围,不提高考试要求,选学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试题主要考查如下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的情况,对在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和常用的技能重点考查.
(四)试卷内容大致比例:代数约占60分;几何约占50分;统计与概率约占10分.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⑤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 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能掌握形如:,的化简与运算(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能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
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
式相乘).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
(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④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
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②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③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④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⑤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⑥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根之间是否相等.
⑧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函数
①通过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2)一次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③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 探索并理解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④理解正比例函数.
⑤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⑥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k≠0) 探索并理解k>0
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h)2+k(a≠0) 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角
①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②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③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④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⑤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距离.
⑥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⑦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
(2)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 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②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④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掌握平行线概念:掌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⑥掌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⑦掌握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⑧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⑨ 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
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⑩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三角形
①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
性.
②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该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
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④掌握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等基本事实,并能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
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⑥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
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上.
⑦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
理: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
的各角都等于60°: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仅有一个
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⑧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⑨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⑩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4)四边形
①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概念;探索并掌
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②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③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⑤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
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
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
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⑥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5)圆
①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的弧的关系,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及其推论: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③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④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⑤会计算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
(6)尺规作图
①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③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会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④在尺规作图中,了解尺规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7)定义、命题、定理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③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④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图形与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②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④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图形的旋转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②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
④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3)图形的平移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②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图形的相似
①了解比例的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③掌握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④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⑤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⑥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⑦会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⑨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⑩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图形的投影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②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③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④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形位置
①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②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③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④对给定的正方形,会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它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⑤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②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④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条边在横坐标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1.抽样与数据分析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3)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5)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6)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7)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
(8)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9)通过表格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2.事件的概率
(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2)知道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六、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二)试卷结构
1.由地级市组织命题的试卷,其结构由组织单位自行确定.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卷,结构如下:
(1)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2)试卷结构:选择题10道,共30分;填空题6道,共24分;解答题(一)3道,共18分;解答题(二)3道,共21分;解答题(三)3道,共27分.五类合计25道题.
选择题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
解答题(一)(二)包括:
计算题[在下列四种形式中任选:数值计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
计算综合题[在下列四种形式中任选:方程(不等式) 计算综合题、函数类综合题、几何类计算综合题、统计概率计算综合题];
证明题(在下列两种形式中任选:几何证明、简单代数证明);
简单应用题[包括实际应用和非实际应用.在下列三种形式中任选:方程(组)应用题、不等式应用题、解三角形应用题、函数应用题];
作图题仅限尺规作图.
解答题(三)包括:
“代数综合题”、“几何综合题”和“代数与几何综合题”,各1道.
解答题都应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3)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分开印刷,试题不留答题位置,答案必须填涂或写
在答题卡上.答题方式由各地级市确定并公布.
六、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二)试卷结构
1.由地级市组织命题的试卷,其结构由组织单位自行确定.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卷,结构如下:
(1)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2)试卷结构:选择题10道,共30分;填空题6道,共24分;解答题(一)3道,共18分;解答题(二)3道,共21分;解答题(三)3道,共27分.五类合计25道题.
选择题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
解答题(一)(二)包括:
计算题[在下列四种形式中任选:数值计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计算综合题[在下列四种形式中任选:方程(不等式) 计算综合题、函数类综合题、几何类计算综合题、统计概率计算综合题];
证明题(在下列两种形式中任选:几何证明、简单代数证明);
简单应用题[包括实际应用和非实际应用.在下列三种形式中任选:方程(组)应用题、不等式应用题、解三角形应用题、函数应用题];
作图题仅限尺规作图.
解答题(三)包括:
“代数综合题”、“几何综合题”和“代数与几何综合题”,各1道.
命题人员:模1:刘新铎 模2:胡雪英 模3:杨国军 模4:黄学英 模5:范华平
命题分析:
考试题型结构:4+4+4+1+1
其中:4道代数题,4道几何题;1道统计概率题;一道压轴题(代数几何综合题)
代数题1(运算):模1、3:数值计算;模2、4:代数式运算
代数题2(运算):模1、3:解方程(组);模2、4:解不等式(组)
代数题3(应用题):模1:二元一次方程组; 模2:分式方程;
模3:一元二次方程; 模4:不等式
尺规作图题:模1:作图+计算;
模2:作图+证明;
模3:作图+填空(计算后);
模4:作图+填空(证明后)
证明题:模1:几何证明;模2:简单代数证明;模3、4:解直角三角形
统计概率题:模1、3:统计;模2、4:概率
代数综合:以函数题为主
几何综合:模1、3:四边形综合;模2、4:圆综合
压轴题(代数几何综合):涉及存在性、最值等问题。(参看历年压轴题)
课件14张PPT。 阳山县2016年数学中考备考交流会韩愈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数学中考备考的几点策略与思考
中考备考策略与思考有计划、高效率地做好三轮复习 3 团结协作的集体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障123优化讲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一)团结协作的集体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障 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省力又省心。一个集体的成功要靠每个人的辛勤付出,更要靠精诚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因此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显得更为重要。
(1)每位老师认真研读2016年的新考纲,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并统计出双向细目表。并且根据双向细目表各出一套试卷。(2)对所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删减,整合,使课堂上尽量做到少而精(3)安排好一位老师出一份相应的试卷,每复习完一模块,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我们的团队(二)优化讲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每节课做好五环节:
备课、选题、讲课、训练、反馈。
提倡:规律总结、知识迁移、方法指导、题目变形、错题再练。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反对:蜻蜓点水式讲评,就题论题式讲评,面面俱到式讲评。
第一轮:(3月21日—5月13日)共8周
紧扣课本,梳理知识,精炼一本书,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在全面复习中狠抓基础内容和重点知识。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基本知识、基本题型、常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上面,不要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要将力气花在钻难题上。
(三)有计划、高效率地做好三轮复习 。第二轮:(5月16日—6月3日)共3周
以专题训练为主,对老师进行分工,负责找题目,例如:数值计算,阴影部分面积,尺规作图,解方程,代数综合题(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结合,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结合),几何综合题(圆与四边形三角形结合、圆二次函数结合)代数几何综合题(三角形,四边形、动点、二次函数最值、存在性)(三)有计划、高效率地做好三轮复习 。(三)有计划、高效率地做好三轮复习 。第三轮:(6月6日—6月17日)共2周
重点查漏补缺,进一步规范答题格式,注意答题技巧,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1)已知函数y=(m+1)xm2-2x-3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2)请根据(1)中的函数得出结论或提出问题
A.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
最值、与坐标轴的交点等。B.能画出函数的图像。C.二次函数y=x2-4x+3经过怎样的平移可
以得到这个图像?D.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PA+PC最小?PE.设抛物线顶点为D,求线段PD的长?PDG.设M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M作
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N,求
线段MN的最大值?H.以P 、D 、N 、M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可以,请求出点M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F.若E为抛物线上一点,当S△ABC=S△ABE时,求点E的坐标。总结:备考路上充满了荆棘,也充满了希望,我们相信,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与君共勉: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把最简单的事情做精,成功必将属于你。谢谢大家课件17张PPT。杜步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立足基础 稳打稳扎 步步为赢主讲内容:一:教师方面二:学生方面一、教师方面1、教师要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①研究大纲:考点、所掌握的程度、与去年的变化(分母有理化加大难度)。②了解试卷比例分布:代数约占60分,几何约占50分,统计与概率(10分)。③熟悉历年中考题:把近三年的中考试题从头到尾做一遍,认真研究参考答案,了解中考试卷的出题结构,专家的出题方向和热点,及时关注中考变化,找准学习的方向,对规范解题和得分之分布了如指掌。 2、狠抓基础
本校学生数学基础差,而且厌学学生较多,所以想在数学科上不拖后腿,要想办法在学困生身上拿分。现在我们三个数学老师在课堂45分钟上就是注重讲基础,练基础题。并且利用晚自习时间每周进行一次小测,测试题都是当个星期复习的知识点,一周一份中考模拟卷周六、周日做,反复抓基础,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周练和一周一份模拟试卷3、狠抓得分点
三个数学老师把五年来省中考数学试卷都做一遍,然后认真研究题型,对考试中必考的题目反复抓,例如选择题中的科学计数法、轴对称、相反数、绝对值等等,填空题中因式分解、简单概率题等,特别是17题计算题, 18、19题较简单的证明题和边角关系,20题左右的概率题或者统计题,这几题分值大,但相对较简单,拿分机会较大。三个老师分好工,一人负责一份这样专题练习,测完再练,这样针对性的训练、抓在点子上,效果较明显。4、抓高分层学生
我们乡镇学校,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并且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并不多,想要普及几个专题的综合训练不可能,只能挤时间对他们课外辅导,由一个老师负责,对几类常考的分类讨论题、规律探究题、二次函数专题等分成几块,再每种类型找10题左右相应的中考题,要十几个数学较优秀的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带回去练习,然后利用课间操时间辅导评讲,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学生的数学思维、做题速度都有提升。5、抓答题方法、速度
“你易我易我不大意,你难我难我不畏难。”这是我们常挂嘴边的话,不时的教学生答题技巧,会审题,还要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大意分、不失步骤分,不会做的题想办法得步骤分。另外做题速度的训练也至关重要,在我们看来,省中考数学试题的数量和时间是不成正比的,时间不够成为很多学生拿不了高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能是平时也把要速度拿到课堂来做硬性要求。(特别是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一份试卷涉及到计算的占80分左右,计算不准确、没有技巧性是考试丢分的主要原因)。评讲试卷时对学生也有硬性规定,必须用红笔写出所考知识点及不同做法或者错误之处。
学生试卷。6、抓个别辅导 班级学生数较少,有不过关知识点或者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每天布置10题对应知识点的题目或者基础题,利用课间操或者活动课时间面批。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提要求和鼓励效果比较明显。 总之,想要抓成绩,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下苦功夫。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都是靠老师指引的。而且确实厌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太多,还是要靠老师不厌其烦的做思想工作和检查落实(反复抓、抓反复)。二、学生方面
真正要上场考试的人是学生!
1、对优秀学生引导他们不断进取,在复习中可以给这些学生先行一步、面宽一点。要及时正确地掌握他们在测试、模拟考试中的失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训练。
2、对潜力生,要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
3、对差生,多鼓励,不挖苦讽刺,能得多少分算多少分。4、要每个学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分数,树立一个竞争对象。
每次小考、大考后根据自己分数进行定制,教师也可以借些分数或者用其余方式让学生达到自己目标分数,以此鼓励学生。结束语: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把最简单的事情做精,成功必将属于我们数学人! 祝福所有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预祝我们阳山今年中考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谢谢课件13张PPT。阳山县2016年
数学中考备考研讨会 关于中考备考的几点建议阳山县教研室 欧阳红峰 2016年3月31日 三、借鉴他人备考经验,制定备考计划;中考备考的几点建议:四、用心备课,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五、关注学生,提高备考针对性。一、认真学习考纲,明确考试要求;二、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一、认真学习考纲,明确考试要求;1、16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考试大纲;备考资料(一)2、14年、15年省中考备考会议钟文辉专题讲座;3、15年备考中心组所作的五个考点分析专题讲座。以上资料均可在“阳山数学人”Q群:287785495下载。二、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2007—2015年广东省中考试题备考资料(二)怎么分析中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方法二:2014年中考试题考点与前三年中考考点对比分析表
(钟文辉的2014年中考备考会讲座)方法一:按年份顺序列近几年广东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布表;以上资料均可在“阳山数学人”Q群:287785495下载。三、借鉴他人备考经验,制定科学备考计划;如,阳山中学,杜步中学,韩愈中学,太平中学......至5月下旬,反思我们今天的计划落实得怎么样。1.时间规划2.资料选用 1.以知识板块分类的五份专题练习,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2016年备考中心组准备的复习资料:2.知识点全覆盖的4份模拟题和1份预测题,共计5份。专题练习:
1、数与式(韩愈中学刘鹏国)
2、方程与不等式(黎埠中学雷全旺)
3、函数(杜步中学黄国华)
4、空间与图形(青莲中学叶兰香)
5、统计与概率(太平中学毛慧容)
模拟试题:
新圩中学刘新铎 冯光中学胡雪英
谭兆中学杨国军 犁头中学黄学英
阳山中学范华平 四、用心备课,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2.黄学英老师的《一次函数》复习课3.黄燕萍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 1.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高艳玲校长的复习课教学整合、融通、建模思考:第一轮怎么讲?第二轮怎么讲?专题怎么讲?压轴题怎么讲? 这节课的复习,黄学英老师紧紧围绕一次函数的重点考察知识,运用同一题干设计了一组练习题。2、做好每次模拟考试的分析与讲评,做好查漏补缺;五、关注学生,提高备考针对性。1、走近学生,激励学生,精神引领;(德育相伴) 2015年阳山县中考模拟试卷得分统计表(含考点)让学生感受到你与他共同进退。3、规范学生的答题,教会学生考试;备考资料(三)13年、14年、15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评分标准。建议:严格参照中考评分标准,规范学生的答题,做到会的全得分,切记备考过程中对学生评分的宽容就是中考的残酷失败。五、关注学生,提高备考针对性。4、考前辅导,坚定考试信心。例:2014年数学考前题型指导2014年数学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压轴题题型指导......太中毛慧容:2015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考点统计表
(学生用)五、关注学生,提高备考针对性。祝中考成功课件9张PPT。2014年中考数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献给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数学全体教师一、做好心理准备1.中考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小战役,不必过度紧张;
2.适度紧张是追求上进同学的正常心态,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思维速度;
3.中考是模拟考试的一次延续,总结经验,正常发挥.二、中考考什么?1、考心态自信、冷静、沉着应考畏惧、焦虑、患得患失2、考基础80﹪、准确、规范、保持速度3、考能力20﹪、挖掘充分、推理正确、
演算精准、表达简明二、中考考什么?4、考策略①浏览全卷,整体布局,不因难易而悲喜;③顺序答题,遇难则弃,确保会而不失;⑤预留时间,回头检查,批判性地审视。②仔细审题,重点标注,不要丢三落四;④放松心情,回而攻坚,往往柳暗花明;⑥同一题中前问不会可做后问。三、做好物质准备1.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整理袋、黑色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圆规、直尺、三角板、普通铅笔。)
2.把一些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3. 难记易忘的公式进场后事先写在草稿纸上。四、常犯错误归类1、单位----不漏写、不错写
2、检验----分式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函数自变量范围的考虑
3、答---作图题、应用性问题、综合题
4、分类讨论
5、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能否为0的问题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7、最后结果的化简
8、点的坐标的符号问题四、重要解题方法和技巧1、问题的简化、具体化、特殊化
2、有效利用数字信息
3、四大法宝---勾股定理、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
4、最容易捕捉的5个知识点---人人过关 无论表面多么简单的问题,在“粗心大意”面前都是“温柔陷阱”;
无论表面多么复杂的问题,在“深入细致”面前都是“虚张声势”!祝你成功!课件20张PPT。2014年中考数学题型指导欧阳红峰一、选择题常见方法1、排除法
2、特值代入法
3、如果选项中有两个答案就一定要长个心眼。可能要分类讨论或者多种情况,也可能是个陷阱。
4、有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三角板、量角器等)直接从图中弄出答案。(此乃不得已而为之,不提倡。)
4、建议把以前做的一些选择题,特别是错过的题目拿出来温习反思。效果比较好!二、填空题1、遇到等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多种情况。
2、填空的最后一题可能是规律题,一般都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二次函数型数列,耐心算出前3个就知道什么规律数列了!然后直接套公式便可。
3、把众多模拟试卷拿出来看下做过的填空题,问题就不是很大。都是基础性的题目。常见的数学公式不要记错。比如圆锥、扇形、弧长那里的公式。17题:第一个6分题1、实数的运算题。(建议最后用计算器验证下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可以用计算器的话,但要注意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2、整式的化简求值。
3、分式的化简求值。(13年18题)
4、分解因式。18题:第二个6分题尺规作图题:
第一问作图,第二问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初中五种基本作图
1、垂直平分线(也可以用来找中点)
2、角平分线
3、过直线外(直线上)一点作该直线的垂线(一般用来作三角形的高)
4、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3年19题)
5、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9题:第三个6分题1、解分式方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
3、解不等式(组)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3年17题)
5、简单的几何证明题(四边形、全等、相似之类的送分题,既然是6分题,便是可以不用大脑思考的题目)
恭喜你,如果到这里你全对,你已经有72分了!20题:第一个7分题概率统计题
统计题注意几个公式:
1、频率=总数÷频数(还可以推导出另外两个公式)
2、所有的频率之和=1,所有的频数之和=总数。
3、扇形所占的百分比有两层含义:既是频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又是圆心角占圆的百分比
4、用样本估计总体。简单的计算。
5、用列表法或者树状图计算概率。注意放回和不放回事件的区别。21题:第二个7分题2、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综合题
(1)求函数表达式,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熟知三种函数的表达式
(2)求交点坐标,要解方程组,千万别解错!
(3)求面积,善于利用割补法!
(4)求线段长,一般用勾股定理或者两点间距离公式。
1、简单的应用题:
(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2)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3年21题:增长率问题)
(4)分式方程的应用
(5)三角函数型应用题22题:第三个7分题可能1:圆的计算证明题(也有可能放在第二个9分题)
(1)第一问一般要切线。常见的都是“连半径,证垂直”,变态的话就是“作垂直,证半径”。
(2)第二问一般都是计算线段长。相似、勾股定理、方程思想基本上可以搞定!
可能2:四边形或三角形的综合证明题。
(13年22题:以矩形为背景的相似判定与证明)中等及偏下的同学重点要攻克这些题型,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到93分!离高富帅,白富美不远了!23题:第一个9分题代数综合题
可能1、考察二次函数
可能2:考察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可能3:以阅读理解题、材料题的形式出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迁移能力。
做这个9分题,个人认为用的最多的是代入法。其中将“解、根”代入原方程或者将点的坐标代入原函数。
13年23题: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第一问: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第二问:求与y轴交点及顶点坐标;第三问:两线段和最段问题。第二个9分题几何综合题
可能1:图形变换题。
此类题一般考察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旋转平移变换。较容易掌握,抓住几个点:1、一般考察全等。2、抓住变化中的不变。3、第一问的方法和第二问、第三问的方法雷同。4、往往第一问的图形或方法已经给下一问做好了铺垫或者提示。
可能2:圆的综合计算证明。(和第三个7分题类似)
13年24题:圆第三个9分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动点惹的祸
1、函数图像中点的存在问题: (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线段和差问题)
2、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三角形、四边形、圆)
注意以下几点:
(1)第一问送分,千万别大方!必须拿下。
(2)第二问不是很难,动点引发的最大值问题,得到的关系式一定是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求最大值问题。
(3)第三问一般考察等腰、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多种情况是必须的!
(4)出现重叠的面积问题,难度较大,但是可以尽量写一、两种情况,尽量得分才是王道!三个9分题每个哪怕拿下5分也有15分。轻松上105!初中主要的数学思想NO1:方程思想
NO2:代入思想
NO3:数形结合思想
NO4:转化思想
NO5:整体思想
NO6:极限思想(极少用,极少题用)
NO7:夹逼思想(一般和不等式联系)
NO8:函数思想(出现两个变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常用)常见的辅助线1、作垂线(或高线)
2、作平行线
3、连结两点
4、取中点(常用于构造全等、中位线、三线合一、垂径定理之类)
5、延长
6、旋转(极少用,一般跟等边、等腰、正方形之类的题挂钩)最后3天数学建议一、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能力强的可以多做几个压轴题积累经验。能力一般的同学重视基础题、拿分题。
二、针对自己不熟的题型重点练几个!
三、做累的同学可以不做了,研究研究以前做的无数张试卷,问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这题错了?反思才是王道!
四、考前要保持一定的大脑热度,每天适当做几个对自己有用的题很有好处。新题不畏惧,知识多联系,方法会想起;熟题莫轻视,规范兼心细,胜利属于你。——欧阳老师祝你成功!课件28张PPT。挑战压轴题 欧阳红峰
2014年6月9日052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是4,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O、M两点,OM=4;矩形ABCD的边BC在线段OM上,点A、D在抛物线上.
(1)请写出P、M两点的坐标,
并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矩形ABCD的周
长为L,求L的最大值;
(3)连结OP、PM,则△PMO为等腰
三角形,请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
点Q(除点M外),使得△OPQ也是等腰
三角形,简要说明.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求矩形周长的最值;
3、判断是否存在点使得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062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COA=600 ,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O、点A重合.连结CP,过点P作PD交AB于点D。
(1)求点B的坐标;
(2)当点P运动什么位
置时,△OCP为等腰三角
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运动什么位
置时,使得∠CPD=∠OAB,
且 ,求这时点P的坐标。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根据三角函数求点的坐标
2、分类讨论求使得使得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3、借助相似求点的坐标。(3)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
且
,求这时点P的坐标。072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a,两动点E、F分别从顶点B、C同时开始以相同速度沿BC、CD运动,与△BCF相应的△EGH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EGH≌△BCF,对应边EG=BC,B、E、C、G在一直线上。
(1)若BE=a,求DH的长;
(2)当E点在BC边上的
什么位置时,△DHE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
并求该三角形面积的
最小值。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双动点,实质为三角形平移,
2、求动态下三角形面积的最值;0822.将两块大小一样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斜边AB重合,直角边不重合,已知AB=8,BC=AD=4,AC与BD相交于点E,连结CD.
(1)填空:如图9,AC= ,BD= ;四边形ABCD是 梯形.
(2)请写出图9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
(3)如图10,若以AB所在直线为轴,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ΔABD不动,将ΔABC向轴的正方向平移到ΔFGH的位置,FH与BD相交于点P,设AF=t,ΔFBP面积为S,
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三角形平移,判定三角形相似
2、求动态下三角形面积的最值;092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
(1)证明: ;
(2)设BM=X,梯形ABCN的
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
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
置时,四边形ABCN面积最大,
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求X的值。; 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双动点,形成相似三角形,要求证明;
2、求动态下四边形面积的最值; 1022.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上,DF=2. 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0≤x≤4(即M从D到
A运动的时间段)。试问x为何
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当x在何范围时,△PQW不为
直角三角形?
(3)问当x为何值时,线段
MN最短?求此时MN的值.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双动点,证明三角形相似;
2、分类讨论动态下为直角三角形;
3、求动态下线段长的最值。1122.如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B,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点C(3,0).
(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
(2)动点P在线段OC上,从原点
O出发以每钞一个单位的速度向C
移动,过点P作⊥x轴,交直线AB
于点M,抛物线于点N,设点P移动
的时间为t秒,MN的长为s个单位,
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t的取值范围;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求抛物线解析式;
2、求动态下线段的函数关系式。1222.如图,抛物线y=x2﹣x﹣9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
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
过点E作直线l平行BC,交AC于点
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
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
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E,求△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保留π)。 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知道抛物线解析式求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2、求动态下三角形面积及其最值;
3、最值的条件下与圆相切时的面积(即求圆的半径)。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13年1、三角板的平移,求特殊点角度;
2、求动态下两图形重叠部分面积(分类讨论)图1图2图3DBAAEF68X=2630°C(B)FEDMEBF(D)AC30°30°445°45°C45°615°6648a4xx+aa6x66-x-ax66-x30°考察的核心:1、探索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化规律)2、探索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瞬时状态。一、重温压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是解决动态问题的杀手锏线段长度的计算常用方法一、把握命题规律,突破备考难点二、细列训练清单,突破备考难点压轴题的常见类型:
1、函数图像中点的存在问题:
(1)相似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
(4)平行四边形:
(5)面积问题:
(6)线段和差问题:
2、动点(三角形、四边形)
3、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 (三角形、四边形、圆)二、细列训练清单,突破备考难点常见题型:
1、函数图像中点的存在问题(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线段和差问题)
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模9、模8、模5、模(三)、
模(二)、模(一)
2、动点(三角形、四边形)
模8、模7、模6、模5、模4、阳山一模
3、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 (三角形、四边形、圆)
模7、模3、模(三)、模10 1、第一问送分,千万别大方!必须拿下。
2、第二问不是很难,动点引发的最大值问题,得到的关系式一定是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求最大值问题。
3、第三问一般考察等腰、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多种情况是必须的!
4、出现重叠的面积问题,难度较大,但是可以尽量写一、两种情况,尽量得分才是王道!三、冷静思考解法,不惧压轴难题注意:一难大家难,沉着冷静,不急不躁是关键。(2013?重庆)已知: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BC=6,AD⊥BD.以AD为斜边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内部作Rt△AED,∠EAD=30°,∠AED=90°.(1)求△AED的周长;(2)若△AE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DC向右平行移动,得到△A0E0D0,当A0D0与BC重合时停止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A0E0D0与△BDC重叠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BAEDCBAEDC2t12630°62t12630°63此时,2t=3,t=1.5(1)0其顶点坐标:________;对称轴:________.5、二次函数的一般式:_________,
其顶点坐标:________;对称轴:________.二、常用公式6、与圆有关的三个计算公式:(1)半径为R,圆心角为n°的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半径为R,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3)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7、方差的计算公式:S2= [(x1- x )2+(x2- x )2+…+(xn- x )2]关于“考试统计表”的使用方法介绍
适当的统计,对数学教学是很有意义的,数学教师要舍得在这方面花时间,同时要科学分析统计数据,采取相应的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数学试卷失分统计表(见附件1)
2、统计表的分析
每次单元小测或考试,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设计表1。横向为各题题序,纵向为学生姓名。填完表后,横向一看,每个学生的丢分情况一目了然,张三基础题丢分多,李四中档题丢分多;纵向一看,每种题型的丢分情况一清二楚,选择题的第9题全班错了28人,最后一题12分平均分丢了9分!有了这些统计数据,个别教育学生和全班讲评试卷就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