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应考策略研讨会课件(四套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应考策略研讨会课件(四套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14:31:08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谈谈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后阶段的关注方向与突破方法 长沙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刘兵 关注方向(1)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表态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表态: 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4项内容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等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3.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供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一、社会责任二、国家认同三、国际理解四、人文底蕴五、科学精神六、审美情趣七、学会学习八、身心健康 九、实践创新关注方向(2) 通过数据轨迹分析得出的预测方向写作部分 1.形式:依然会是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但会在开放性的前提下,增加一些限定性。
2.内容:材料内容应会更强调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和考生实际,避免价值立场的预设和材料的浅白直露,在材料作文中引导价值观,
?3.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现代文阅读部分 在选材上仍将重点放在论述类文本上,选文视野广阔、思考深刻,理论层次高、思维力度大。在命题上,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本内容方面,选练一些有关“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文本。古诗文阅读部分
文言文阅读在选材上仍应以人物传记为主,文本浅显易懂、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在命题上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断句、分析概括、文化知识等题型出现的可能性仍非常大。
诗歌阅读选材广泛,不局限于唐宋,偏重于有鉴赏价值,有题点的素材。
选考题部分
在文学类阅读这一块,选文还是侧重于小说,并且注意渗透传统文化元素,题型则基本应与2015年保持一致,仍旧由多选题与问答题组成。多选题依据难度来赋分,问答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与鉴赏批判能力。选考题部分
在实用类阅读这一块,选文则侧重人物传记,并且注意非连续文本的情况,传主一定是正面人物形象,且无争议,一般不选择政治人物,文本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思考空间,题型同文学类阅读,问答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成语、病句、连贯题应基本会保留不变,在选词时,应注重考查无发展变化的,无争议的词语,这三道题应仍旧为客观题。补写题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应会保持不变。语用题注重创新,从图片、表格、数据等材料中获取、加工信息成为人们阅读的“新常态”,读图题、图文转换题以及信息加工题成为语言运用新题型,应予以重视。
突破方法
1. 分析问题
2.有效突破

存在的问题1.忽视“学情”的研究,停留在“讲清”的基本层面,未达到“弄懂”的最终目标;有些虽然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但却没有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课堂上虚假、无效环节多,部分课堂“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效果。存在的问题3.作业布置比较随意,少见系统的课前课后作业,少见有符合本校“校情”的习题系统,盲目搬用名校试题,实用性与针对性均欠缺。部分学校作业批改方面未能及时、细致。
4.教案多以知识点的诠释为主,很少见到针对具体学生而进行的能力提升方法的备课记录。
5.作文教学办法不多,流于形式。
有效突破一. 加强“学情意识”
1.年级学情分析进学科备课计划 ;
2.班级学情分析进教师教案。
二.加强“作业意识”
1.三种作业(预习、巩固、提升)具体到位;
2. 所有作业要有实效的体现方式;
3.依照学生作业修改备课内容的意识。
有效突破三.加强“系统意识”
1.备课组的系统合作;
2.月试的系统安排;
3.评价的系统衔接。
四.加强“作文意识”
1.作文的自我分类与优化;
2.月考作文的提分修改 ;
3.发展等级的自我选择与强化。

有效突破三.加强“系统意识”
1.备课组的系统合作;
2.月考的系统安排;
3.评价的系统衔接。
四.加强“教研意识”
1.教师主动研究问题的意识;
2.教研组领军人物的寻找与培养。
有效突破五.加强“教研意识”
1.教师主动研究问题的意识;
2.教研组领军人物的寻找与培养
六.加强“行为反思意识”
1.领读、齐读的问题;
2.提问的问题;
3.板书的问题;
……
教学备考的“十个最”最佳的资料是教师的教案;
最佳的教案是最有效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最有效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方法是对作业和试卷的详批细改和具有针对性的讲评;
最重要的备课环节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误区;
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效地突破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误区;
最佳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力争表现自我;
最佳的心境是和学生一起奋斗;
最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达到互相欣赏的境界;
最佳的教学动力是用研究的心态投入教学;
最和谐的教研气氛是领军人物率领下的众志成城。谢谢大家!课件16张PPT。人物传记探究题 答题升格训练www.smyz.cn石门县第一中学 胡红梅ext文本研读2.察情,即把握传主的精神品质或思想观点。1.明事,即明确传主的典型事迹。ext文本初读样卷一4分对传主品质“诚”把握不准确ext学成回国参加建设热爱祖国、忠于国家转向表面物理研究常坐校车倾听意见关照撰文者实事求是悉心照顾重病丈夫修改两篇科学小品 努力探索、不懈追求
科研认真、一丝不苟为人谦和、善于倾听
深入群众、一心为公为人真实,实事求是挚爱亲人,勤劳朴实治学严谨,求真务实诚诚
真诚
真真诚真文本深读样卷一升格-----------删----------------除-------------改: ②她的“诚”体现在她的为人谦和,不搞特权,深入群众,善于倾听,作为校长身居高位,却同职员们一起坐校车。增: 她的“诚”体现在她对科研努力探索,不懈追求,另辟蹊径转向新的领域——表面物理的研究,研究细致认真,一丝不苟。 ①她的“诚”体现在她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为了祖国,她放弃了自己更好的求学机会。
② 她的“诚”体现在她对科研努力探索,不懈追求,另辟蹊径转向新的领域——表面物理的研究,研究细致认真,一丝不苟。
③她的“诚”体现在她的为人谦和,不搞特权,深入群众,善于倾听,作为校长身居高位,却同职员们一起做校车。
④她的“诚”体现在对丈夫的真诚的爱,即使再苦也要照顾丈夫。
7分样卷二3分审题不准确,概括不明确。审题、归纳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对祖国忠诚对祖国忠诚
对事业热诚对事业热诚对亲人至诚样卷二升格一、对祖国忠诚。①毅然放弃国外的良好条件,回到新中国参与建设②放弃原来半导体研究,转向表面物理研究;
二、对事业热诚。 ①放弃原来半导体研究,转向表面物理研究, ②不因为校长身份而搞特权,每一天都乘坐校车,与同事们交谈公事。
三、对亲人至诚。为患病丈夫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7分4分样卷三 分析不到位,答案不充实。样卷三升格(8分)①对国家忠诚:矢志报国,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学成后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为了祖国的钢材更好地发挥作用,调整科研方向,转入新的研究领域。②对工作真诚:做科研,她努力探索新知,转入表面物理研究,勇闯难关,认真细致;做校长,她抛弃坐专车的特权坐校车,深入群众,倾听老师意见。③对亲人至诚:接受丈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有着勤劳朴实的美德和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①对国家忠诚:矢志报国,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学成后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为了祖国的钢材更好地发挥作用,调整科研方向,转入新的研究领域。
②对工作真诚:做科研,她努力探索新知,转入表面物理研究,勇闯难关,认真细致;做校长,她抛弃坐专车的特权坐校车,深入群众,倾听老师意见。
③对亲人至诚: 接受丈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有着勤劳朴实的美德和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8分参考答案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一、对祖国无限忠诚。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课堂实战参考答案谢希德的“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ext课堂总结人物传记探究题答题技巧:
1.读透文本,明事察情:全面把握传主信息,深入分析传主思想、品质。
2.精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分类归纳信息;
3.规范答题:立足文本,分析充实,条理清晰。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 胡红梅祝 你 成 功 !课件46张PPT。读诗使人获得新知。
…………读诗使人不知所措。
…………  2016年语文考纲对诗歌鉴赏继续 设置2个方面的考查:
  总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考纲表述】 创作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读者
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
映射酝酿   →    寄寓表达   →   创作呈现
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知人论世   ←  缘形明思   ←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近三年课标卷
之古代诗歌阅读  13年甲卷: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3年乙卷: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年甲卷: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14年乙卷: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15年甲卷: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年乙卷: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12年: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一.从文本角度
1.题目
2.诗眼
3.意象三.从其他角度
6.试题注释
7.作品背景
(诗人身世)
8.常识常理
9.主观题干二.从技巧角度
4.双关
5.用典(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线索之一:题目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 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线索之二:诗眼[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三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线索之三:意象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线索之四:双关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注]①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特点?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线索之五: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 注① “鲈鱼正美” :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注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声声慢》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除了关注文本中的题目、诗眼、警句、意象以及艺术手法之外,以下因素有时也有线索的特点:
1.试题注释
2.作品背景
(诗人身世)
3.常识常理
4.客观选项
5.主观题干线索还在注释中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线索之六: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试题 。线索之七:时代背景 赠防江卒(六首选二)
(南宋)刘克庄
其五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其六
一炬曹瞒仅脱身,谢郎棋畔走苻秦①。
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贤会笑人。
[注] ①指淝水之战东晋谢安率军大败前秦苻坚之事。综观两首诗,谈谈“地下群贤会笑人”的妙处。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新 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线索之八:常识常理(知人论世: 苏轼、杜甫、辛弃疾;……) ③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
叶燮则称之为“寄托深而措辞婉”,
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线索之九:主观题干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泊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近年高考语文答题情况反馈及答题技巧
一:答题情况反馈:
以下数据反映2013-15年主要题型得分情况:
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
翻译题:
2013:6.07
2014:5.39
2015: 6.51
失分原因:2013,实词:“备与亮非旧,……以诸生意待之”,“得无”。
2014,句子结构:缙绅之交于孟祥者(句子结构未理清,定语译成谓语,the officer who make friends with mengxiang);实词:木处而颠,土处而病。
2015,洁者,堙者,缺者(者字结构,实词);使为子孙而为之。(“为”字用法,错得不应该)
三,古诗词鉴赏与默写
鉴赏题:
2013,4.29(默写:“桃花流水鳜鱼肥”,失分七成,对情感态度理解有误,将闲适之情理解为悲哀之情。
2014,2.41(句子结构——重章叠句——被理解为修辞手法(反复,排比),“比兴”之寓意不理解。
2015,4.01(第一空《春江花月夜》,仅10%的考生答出,第二题,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理解有误)
默写题:2013,1.6(桑葚,藩篱,瀛洲,抱怨)
2014,3.57
2015,3.54(荒忽兮远望,悟言一室之内,拨弦)
四,议论类实用类阅读(12小题)
2013,2.75
2014,2.52
2015,2.95
五,文学类阅读:
2013,12.22(15题,次要人物的作用)
2014,12.26(15题,“第一自然段之写法上有哪些特点”,答案有问题;17题,“赏析养猪送猪的细节”——表达效果,主题意义)
2015,12.71(15题,插叙;18题,“心里变化”——懊悔,感激,感悟)
七,作文:
2013,42.31(0-35,3.4%;50—60,2.4%)
2014,42.05
2015,42.57
二、答题技巧:
1.文言文:。
断句:句子结构,虚词用法,标志性词汇。
(就史传文而言,注意主谓结构,连动结构,被动结构等,标志性词汇注意人名、地名、职官称谓等)
翻译:重点是实词,其次是虚词和语法结构(倒装,判断,使动,意动,省略等)。
2.古诗词鉴赏:
首先必须掌握诗词题材类型(田园,边塞,咏史,抒情言志,爱情等)。
其次掌握诗的基本结构与表达方式。
诗词的情感内涵/倾向,意境与风格。
用字及诗眼。
以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为例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古国东来渭水流
( 题材类型,诗眼,情感情绪,结构,表达方式与技巧——情景交融、互文对仗,虚实结合,隐喻象征;风格)
3.文本阅读选考题(25分)
实用类易,文学类难。
实用类多为传记,意义彰显,信息较充分,主要依赖筛选信息,分析推断;文学类涉及隐含意义,表意含蓄曲折,要求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分析解读能力。语言表达也以文学类为难。
近两年全国卷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小说,既可以是独立的微型小说,也可以是中长篇节选。
小说解读无外乎人物(形象或性格),情节(结构、线索),主题,视点(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有时考到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文答题:
审题准确,有创造性。(全国卷命题特点:时代性,人文性,开放性——当代风采人物,山羊过独木桥)
议论文准确、清晰地提出论断,涉及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论述应有理据,要有辩论意识(山羊过独木桥)。
应有现实意识或曰针对性(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切割钻石——经验、技术与勇气)。
同课章节目录